武漢500米內扎堆開5家便利店 利潤微薄潛力巨大

2020-12-18 聯商網linkshop

「便利店的毛利其實只有15%-20%。即便每天有上千元的銷售額,其實也就賺個一兩百元的利潤。如果還要請人,每人每月2000-3000元的成本費,最後算下來,其實是入不敷出的。」

近日,記者走訪武漢各大小區便利店,在近郊居民小區開有一家便利店的毛先生如此表示。然而,與之形成反差的,卻是今年以來便利店逆市擴張的燎原之火。國內知名快消B2B電商中商惠民(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商惠民)對外宣布,完成對號稱「掌上7-11」的愛鮮蜂戰略投資並實現控股;去哪兒網前兩大高管殺入便利店領域,創始人莊辰超3億美金重倉便利蜂,前副總裁張澤做了面向全國零散小雜貨店的比價平臺「貨圈全」;家樂福在華成立投資公司聚焦便利店……

當實體零售出現「關店潮」,主打年輕消費的便利店行業卻為何逆市上揚?多數便利店都不掙錢了,海外零售巨頭、線上快消大咖和網際網路新生代中堅力量卻加速跑馬圈地的背後圖什麼?

利潤微薄 千元銷售額僅一兩百元利潤

「咚咚咚」,這樣的新店裝修聲音在張女士聽來已經非常熟悉了,作為可多便利店武漢市洪山區某街道店的店長,她從繁華熱鬧的市中心區遷至近郊的居民區,都與這樣的聲音淵源頗深。

上一次讓張女士記憶猶新的「咚咚咚」道路改造聲過後,她們全家賴以生存的便利店就因為租金太貴搬到新開盤的近郊區,而這次的「咚咚咚」則是隔壁間隔不到50米的商鋪正在趕著裝修門面。看到商鋪大門上掛著的「便鄰」Logo,張女士不由地感嘆,這下生意更難做了,又多了個「對手」。

原來,張女士在近郊的店子開張不到兩個月,就已經有了3個「情敵」,加上即將開業的這家新店,不足500米的小區商業街周邊已經布局5家便利店,而且大多還是連鎖式便利店。

記者走訪武漢市光谷步行街等多個市中心繁華街區及百瑞景等多個居民區發現,便利店扎堆新開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小區入口兩側及人流量集中的街道上,甚至是幾家便利店並排著開。

這樣密集化的遍地開花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多數新開張的便利店處在盈虧邊緣。張女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通常新開張的便利店第一年多是保本或者虧損狀態,主要還是人流量多的店面租金太貴、人工太貴,而居民社區新開張的店相對消費群也少,銷售額自然就下去了。」

以張女士的新店為例,新開不到一年的店面每月租金1萬元,而每天的銷售額大概在1000至2000之間,再除去人工成本和電費等損耗,能夠攢在手裡的就所剩無幾了。

距離張女士店面較近的一家、同樣是新開張不久的便利店店長毛先生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便利店的毛利其實只有15%-20%。新開張的便利店要麼選在成本相對高的人流集中處,要麼就定位在新開盤的小區,可新小區入住率不高,即便每天有上千元的銷售額,其實也就賺個一兩百元的利潤。如果還要請人,每人每月2000-3000元的成本費,最後算下來,其實是入不敷出的。」

另闢蹊徑 搶佔深夜市場增添業績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個「對手」的夾擊之下,各家便利店也在絞盡腦汁想招來迎戰。

每天晚上10點後,居民區的各家門店相繼打烊,這時候就是張女士的專屬舞臺。「城市便利店在夜晚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處在鬧市區24小時經營的,還有一種就是社區周邊到點打烊的。而我的便利店雖然搬到居民區,卻還是每晚守到凌晨兩點以後,到深夜裡只有我這一家還亮著燈,既可以為深夜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幫助,也可以為店面增添業績。」

此外,一些快餐、兒童娛樂設備也佔據著便利店的顯眼位置。不少消費者近幾年可以明顯感覺到新開便利店的升級質感,新裝修的店面、惹眼的門牌、時尚的擺放、便捷的餐飲、配套的兒童設備等,可以說,如今便利店的火拼戰場已不再局限於日用品的品種數量,各類花樣百出的新招只為博得消費者一笑。

這當中,最為時髦的還屬快餐專區及網絡訂單功能。一大早,位於武昌中心市區的某便利店就排起了長隊,該店店長一邊忙著整理食材,一邊吩咐店員往櫃檯上加貨。「開了快餐區後,生意量明顯多起來,店裡也熱鬧多了。現在很多年輕消費群體出行時間緊張,便利店添加了快餐區可為他們提供一站式購物便捷享受,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此外,網絡下單也為現在消費者提供了足不出戶的方便,尤其是單位開會等原因,沒時間外出訂餐的客戶也願意選擇這種方式。」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進入市場的競爭者結合了移動網際網路終端與便利店彼此的優勢,極大滿足了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群體年輕人的需求,因此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但這種經驗顯然也不是人人都適用,上述開便利店的毛先生就表示,「剛開張時,這種方式我們也採用過,但受環境及人口密度等影響,消費的人並不多。」

潛力巨大 逆市增長站上資本風口

便利店陷入「圍城」之困,卻還是上演了一場跑馬圈地的資本熱。

從桐廬走出來的快遞大佬喻渭蛟轉身玩起跨界,最近一口氣新開了3家正兒八經的便利店。莊辰超卸任去哪兒CEO之後,悄然開了名為「便利蜂」的連鎖便利店。各大連鎖便利品牌也在快速擴張,7-11宣布在國內主要城市每年會保持新增門店30-40家;羅森力爭到2020年店鋪數量翻兩番,從目前約750家擴大至3000家左右;全家也曾宣布將在2024年實現1萬家門店的目標。中百集團介紹,2016年,中百集團在湖北地區共開設了50家中百羅森店,其中包含3家加盟店。對於2017年的開店計劃,公司表示將新增150家中百羅森店,預計加盟店所佔比例將達到70%。

一夜之間,處於二次擴張時期的中國便利店行業就仿佛站上了消費風口,甚至有投資人士喊話:錯過了共享單車,千萬不要再錯過便利店了。

這真的是門好生意嗎?易觀電商高級分析師楊亞瓊表示:「對於線上零售來說,目前也碰到了天花板,正是看中了便利店的新模式及新的盈利增長點,利用其來延長自己的周期,掌握更多的線下資源。同時,它也為現在注入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等,去改造線下零售,來幫助它們提升一些『低端』式的服務。」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於2015年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指出,2014年全國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5.12%,門店數同比增長21.96%,而百貨和超市業態的增幅僅為個位數。便利店是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速的實體零售業態,呈現出逆市增長的勢頭。

對此,沈萌認為:「線下零售受到電商的衝擊,業績不理想,而便利店因為具有更加貼近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因此反而逆市上揚。」

「零售巨頭和線上零售企業,在物流配送、移動終端等資源上具有較多積累,可以為普通的便利店帶來更為穩定和成熟的增長空間。而隨著年輕主力人群消費習慣的升級和轉型,線上移動終端和線下便利店的組合可以增大覆蓋面、提高銷售額。」沈萌表示。

只是,不掙錢還遍地開張、競爭激烈仍受資本青睞……這背後究竟是一片怎樣的大江湖?在楊亞瓊看來,很多跨行企業是為了完善自身的業態結構,便利店與消費者接觸最近,能夠解決大賣場無法解決的「最後一公裡」。

或許在物流、電商和其他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外行」眼中,便利店已成了生態鏈中省不了的一環。

把視線從新入場玩家身上移開,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呈現出來——行業已有的玩家中活得不錯的其實並不多,除了經營十餘年的外資連鎖如全家、7-11、羅森等品牌能實現盈利外,大多數國內便利店還處在前期投入階段。「彎腰撿鋼鏰」,有人這樣形容它的吃力不討好。

新的入場者和傳統勢力該如何實現便利店「老樹發芽」?對此,沈萌表示:「新的零售模式更貼近消費者需求,也突破了原有線上線下零售自身的瓶頸,具有較強的潛力,但如何整合、發揮線上線下各自優勢並相互促進是重要問題。」

「想要綜合做好便利店,更多的還是需要與一些傳統零售的經驗相結合,才能抓住風口。目前的模式是都在嘗試,先行者可能會辛苦些,後進資本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反而有優勢。便利店拿到資本後,一定要科學選點,結合網際網路及傳統優勢,絕不能單一而行。」楊亞瓊說。

(來源:長江商報 記者:陳妮希)

相關焦點

  • 水果店扎堆 500米內開了13家
    水果店扎堆開    天圓網訊  6月11日,家住金融大街的市民曹小姐發現小區側門新開了一家水果店,而就在這家剛開張的水果店對面,50米內已經聚集了3家不同的水果連鎖店。日前,在對紅谷中大道、怡園路、豐和中大道上10多個小區進行調查後,記者發現紅谷灘住宅小區周邊水果店扎堆的現象特別明顯,光是名門世家小區500米內就出現了13家水果店。高密度的水果店,白熱化的競爭,已讓越來越多店主陷入困擾,如何轉型成為他們的最大的考驗。
  • 唐久24小時便利店殺入西安 未來潛力巨大
    從7月1日位於未央大道106號藍天大廈首家便利店開業以來,目前已有10多家唐久24小時便利店遍布於西安城內。  「目前唐久便利店還屬於直營店。」西安唐久便利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洋表示,唐久力爭在西安做大品牌後,開始考慮做更多的加盟店。「我們的目標是5年內在西安擴展2000家門店,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  信心從何而來?這源自其自身的品牌理念和在太原的成功經驗。
  • today便利店武漢門店已達25家 今年計劃突破300家店
    在臺灣電影裡,你常常能看到男女主人公凌晨出沒在便利店裡,吃著便當和關東煮談情說愛,他們說自己「離開便利店生活就不能自理」,這樣濃鬱的便利店情結,似乎現在也能在武漢嗅到了。   眼下精緻的各式便利店開始在武漢大肆開店,其中首次進駐的today 24小時便利店,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般在武漢最繁華的幾大商圈遍地而生,分布於漢街、江漢路、徐東、街道口、光谷步行街、青山等武漢各片區。   據了解,today便利店去年至今在漢已開了25家24小時便利店,計劃今年突破300家。而其中在同一商圈、同一商業體內甚至開出2家。
  • 便利店利潤究竟有多高?為什麼有人放棄年薪20萬的工作去開便利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資料顯示,2015年底62家便利店企業合計門店數為8.3萬家,同比增長近一成,合計銷售額增幅達15.2%。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超市,大體為54%:46%。我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便利店和超市的佔比大體是8%:92%,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 溫州水果店扎堆開 一年內新增2000多家
    日前,家住溫州市下呂浦的張女士發現,春暉路上一下子開出兩家水果超市,加上原有的兩家,短短幾百米的一條街上扎堆開了4家水果超市。金蘋果、鮮豐水果、農夫果園、果唯伊、滿堂紅果園……水果超市扎堆開的背後,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步履維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全時便利殺入杭州3年要開500家 杭州便利店暗戰再起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一個月前來自北京的便利店品牌「全時便利店」全線入局杭州,目前已經開出了5家門店,本月底在杭州東站還將開一家門店。記者發現,在杭州的不少路邊,間隔幾十米就會出現一家便利店,500米不到的距離甚至開出3、4家便利店,這些便利店經營狀況如何?越來越多的便利店還會開在哪裡,又賣些什麼呢?在杭州,便利店還有什麼樣的發展可能?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杭城的一家家便利店。
  • 劉強東2017年豪言5年內開100萬家京東便利店進展怎麼樣了?
    到了2018年,劉強東更表示,「 2018年年底目標是每天能開1000家店,一條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東便利店。」劉強東後來在公共場合說便利店賺不賺錢無所謂,並認為京東會統一輸出品牌、管理和模式,其實從劉強東表態可看出,劉強東贏利藏在京東打通線上賦能線下產品,擴大京東知名度。
  • 武漢:中百倉儲、中商平價、武商量販扎堆光谷
    昨日,記者又獲悉,中百倉儲年內在光谷將再開六家,而武商將新開三家。光谷商戰再次升級。  三駕馬車馳騁光谷  昨日,中百倉儲總經理程軍表示,他們計劃年內開十家店,其中光谷開6家。5月份,光谷第二家店將落子森林公園對面。  據介紹,森林公園店面積16000平米(含廣場),共三層,投資近千萬,其貨價擺設、經營業態與其他店相同。裝修工作即將開始,計劃在5月底開業。
  • 群雄逐鹿武漢便利店:7TT將整體併入中百羅森
    像這種捉對廝殺的景象,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武漢三鎮街頭。記者走訪漢街、江漢路等地看到,數家24小時便利店盤踞優勢地段扎堆營業。2016年5月,中百集團與日本羅森合資創辦中百羅森便利店。當時,武漢便利店品牌主要為中百羅森、Today、7TT三家本土品牌。近年,北京全時、江西有家、東莞美宜佳等外地便利店品牌先後進入武漢。
  • 實探合肥200家便利店現狀 各大連鎖店搶灘合肥市場同質化嚴重
    行業發聲:對便利店擴張現象大家怎麼看?A.安徽餐飲協會專業人士就便利店扎堆現象,特地採訪了安徽餐飲協會張秘書長,對於便利店的擴張,張秘書長首先給予肯定,「便利店服務大眾,是常青的行業。」簡單的13個字,卻是對便利店行業的發展的肯定。
  • 三年開 300 家,武漢這家便利店憑什麼?
    上班早高峰一到,有家便利店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就已經做好了高強度營業的準備!雞腿堡+牛奶的組合是上班踩點打卡一族的最愛, 方便快捷,明星產品精粉世家麻辣牛肉拌麵也賣得超好,畢竟是有家獨家引進的武漢老字號,回頭客絡繹不絕。中午時分,便利店的人流更多了!人手一份有家午飯便當,各種口味都值得一試。
  • 客源滿滿也抵不住利潤微薄!山東79家滑雪場怎麼共存?
    原標題:客源滿滿也抵不住利潤微薄!價格戰打得「很受傷」,山東79家滑雪場怎麼共存?又是一年滑雪季!尤其是跨年這幾天,山東普降大雪更讓嬉雪成為時尚;而在元旦假期這幾天,濟南不少專業和非專業的「滑雪場」都是客源滿滿,甚至下午三四點鐘仍有遊客等候入場。
  • 全家便利店北京首家市區店閉店 5年計劃開百店
    據了解,全家位於北辰福第V中心的門店今年3月左右開業,5月下旬以裝修為由開始閉店。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閉店五天後,貨架上的商品和原來一致,少部分空架缺貨,冷藏櫃內依然擺放有盒飯和部分即食商品。北辰福第V中心招商處工作人員稱,關店主要是想在店內增加一個廚房,目前正在裝修中。
  • 廣州5萬元創業,連鎖便利店如何獲取高利潤?
    廣州5萬元創業,連鎖便利店如何獲取高利潤? 創業經營一家連鎖便利店,不僅要考慮店鋪位置、商品陳列、店內型式設計及平時經營外,進購是一個頭等大事。經過嚴謹計劃,了解好商品進購,利潤樂觀。廣州5萬元創業開便連鎖便利店,進購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 未來三年10家高端酒店扎堆武漢開業
    原標題:未來三年10家高端酒店扎堆武漢開業   仲量聯行近日對武漢酒店業一項統計顯示,未來三年內,武漢將有近10家左右高端酒店扎堆開業,新增客房數量將增長近一倍,武漢成為繼成都之後,高端酒店爭相布局的另一個二線城市。
  • 武漢有家便利店3年開店300家,平均3天開一家店
    2017年9月,張磊團隊「殺」回武漢成立了分公司,同年10月開了4家門店,他的原話是,「武漢這座零售重鎮不能丟」,這裡不僅適合做便利店,而且他本人對武漢了如指掌。三年前的武漢,中百羅森、美宜佳、Today、可多、慕臣等這些便利連鎖品牌都已經站穩了腳跟。對於剛剛入局的有家來說,能否佔據一席之地,與創始人和經營者的管理、決心息息相關。
  • 南京首批5家羅森便利店將開業 計劃3年開300家
    該戰略協議的達成,也終於讓南京迎來了第一家外資品牌便利店。,有效期為5年。協議具體內容為,1、中央便利以排他性加盟上海羅森的方式在南京市開設羅森便利店;2、中央便利與上海羅森同意,店鋪內商品原則上由上海羅森統一採購、統一定價。中央便利向上海羅森提出申請,經上海羅森同意後可由中央便利代為採購南京市人氣商品。
  • 武漢便利店競爭激烈 Today開376家、中百羅森有250家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門店數量超過10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同時,發布2018中國便利店TOP70排行榜,武漢一家本土便利店上榜。
  • 風口已過,武漢7-ELEVEn便利店要涼了嗎?
    據7-ELEVEn武漢官方消息,2019年7-ELEVEn在武漢三鎮計劃開店30家,未來將努力朝著全省超過600家店的目標不斷加速發展。近日,筆者在分析了武漢地區的便利店發展情況後,發現7-ELEVEn武漢歷時兩年多,目前在武漢僅開店12家,包括市區10家店和機場兩家店。
  • 小而精的便利店受青睞 Vango今年擬在杭州開30家
    在實體零售業一片愁雲慘霧的當下,便利店成為唯一上行的零售業態。商超、賣場相繼掘金便利店近日,繼不久前首次進軍便利店行業,天虹商場提出全面進軍這片市場的計劃。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未來三年,天虹打算開出500家便利店。這意味著每隔兩三天就有一家天虹「微喔」誕生。從中,可見其對便利店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