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有多貪婪?借購買軍艦之機貪汙170萬兩白銀

2021-01-09 步虛子說史魂

說到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很多人便會想到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位漢人官僚。在那個內外交迫的危難時刻,滿清官僚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貪汙腐化、視野狹窄,極大地阻礙了中國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

而清朝起家的八旗、綠營正規軍則也在腐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面對如此內外交迫之境地,大清統治一度岌岌可危。幸而清朝統治者摒棄了滿漢偏見,大力提拔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位漢人官僚,方使得大清得以續命,苟延殘喘了70多年。

不過,畢竟大清氣數已盡,全民貪腐勢不可擋,作為後起之秀的四位名臣,縱然有挽救大清於水火之心,但奈何不住大清走下坡路的必然趨勢。並且,大清官場已成了一個大染缸,哪怕再潔身自好的清流名臣,沾了它的氣息也在不知不覺間隨波逐流了。

李鴻章便是明證,他幫助清朝建立了號稱「亞洲第一」的海軍力量——北洋艦隊,但也利用手握權柄之機,幫助家族謀取暴利。並且直言大清在他眼裡,不過是個紙糊的屋子,而他即是個勉為其難的裱糊匠,這說明官場上淘洗過久的他,也早已失去了為國奮進之心。

除了李鴻章,另一位中興大臣也是如此。他原為清流派名臣,也是晚清朝局舉足輕重的重臣,但在晚年借購買軍艦之機貪汙170萬兩白銀,可見其有多貪婪。72歲時因為害怕東窗事發便捶胸頓足、氣絕而亡。他就是晚清重臣張之洞。

1903年,張之洞重返湖廣重新擔任總督。此時的他決定效仿李鴻章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海軍力量——湖北艦隊。這對他而言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在湖廣任職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團體。主管財政、人事的官員大多是他的幕僚。於是張之洞在購買艦隊的過程中,打起了藉機貪汙的主意。

1904年11月2日,湖北候補道札勒哈哩與日本神戶川崎造船廠特派員四本二萬籤訂了6艘「楚泰」級長江炮艦的合同。遵照張之洞的指示,此合同中追加了一筆訂單——再訂購4艘魚雷艇。這筆訂單著實讓人難以明白,畢竟魚雷艇已成過去式,現在世界興起的是火力更強的驅逐艦,而且長江水域根本就不適合魚雷艇機動。

另外,這4艘魚雷艇每艘排水量為96噸,造價竟高達30萬兩銀子。而北洋艦隊購買的120噸魚雷艇售價僅5.7萬兩,可見實在高得離譜;如果再把這4艘魚雷艇與同排水量的南洋水師「辰」級魚雷艇作比較,則會發現張之洞要求訂購的這4艘魚雷艇報價中每艘竟有高達20餘萬兩白銀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訂購這4艘魚雷艇並未向總理衙門匯報,也沒有做好貨比三家的價格比對,反倒是極具隱晦的暗箱操作,這不得不讓人起疑。

實際「楚泰」級軍艦的訂購就已有不合情理之處,首先此艦也是未做比對便指定在日本建造,與同排水量同艇型的軍艦相比,每艘售價竟有高達15萬兩白銀的水分來去,加上魚雷艇每艘20萬兩白銀的水分,加在一起竟有170萬兩白銀的水分。報價存在如此巨大水分,而張之洞如此精明之人不管不問,反倒操作方面處處存疑,可見這170萬兩白銀都入了張之洞的囊中,由此可知其貪婪之心,有多巨大。

張之洞借建立海軍之機貪汙170萬兩白銀,可謂太過明目張胆,如此大的來去自然會讓清政府覺察知曉。果然清政府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暗地裡在籌備統一海軍事權事宜。1908年,清政府正式開始施行海軍統一計劃。籌辦海軍事務大臣載洵於9月27日上奏要求統編全國軍艦,被清政府批准。

10月4日,時年72歲的張之洞聽聞此事後頓時捶胸頓足,因為4艘魚雷艇尚未交付,一旦海軍事權歸一,張之洞那170萬兩的巨大貪汙定當昭告天下,如此必然晚節不保,想到這張之洞頓時身體每況愈下,再加上平日生活不規律,很快便氣絕身亡。

相關焦點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所謂「中興」,顧名思義就是指王朝中途振興,轉衰為盛,語出《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從漢光武帝,到唐憲宗,再到明孝宗,歷朝歷代向來不乏中興之主,但晚清的短暫中興,仰仗的卻是四位漢族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實力更厲害?四大名臣簡介
    晚清,已經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了,沒有了鼎盛時期的繁榮,也逐漸走向了衰弱,但依然有很多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賢臣出現,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對於晚清都有很大的貢獻,平定太平天國、收復新疆、洋務運動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更厲害呢?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那麼,同為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人,到底誰的官最大?誰的爵位最高呢?
  • 曾左李張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誰的地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他一生戰功赫赫,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 晚年抬著棺材出兵新疆,武力收復170萬平方公裡失地,堪當「民族英雄」美譽。潘祖蔭評曰:「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
  • 108年前的今天,為辛亥革命打下基礎的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為辛亥革命打下基礎的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病逝【少年秀才探花郎】1837年9月2日,張之洞生於貴州,今河北南皮人。7歲時,父親任興義府(今貴州省興義市)知府,隨同前往。13歲,回河北原籍,考取秀才。15歲,赴順天府鄉試,中舉人第一名,成「解元」。
  • 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了近代第一所幼兒園
    尤其是近幾年學前教育被逐漸重視起來,對於幼兒園我們也是越來越關注,可能在一些人的認知中,幼兒園無非就是一個孩子們的遊樂場,唯一與遊樂場不同的是幼兒園有老師,沒家長。其實,幼兒園不僅僅是玩的地方,幼兒園主要以遊戲活動為主,也會有組織的進行手工,音樂,語言,習慣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園是誰創辦的?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朝宣告滅亡,被稱為晚清七十年。晚清七十年,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 【惠州文脈·雜談】近代中國的「鋼鐵俠」:張之洞的實業救國夢
    張之洞 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在「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曾國藩創建湘軍,百折不撓死磕太平軍;李鴻章周旋於列強之間,竭力維護衰老帝國的尊嚴;左宗棠鐵骨錚錚,花甲之年主動請纓、遠赴西北平定新疆之亂,守護每一寸國土…… 他們的歷史功績主要在軍政方面,而另一位中興名臣張之洞,則在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修鐵路等方面成效卓著。
  • 晚清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鴉片戰爭開始的晚清七十年間,清王朝出現了很多能力突出,力挽狂瀾之輩。在清朝晚期的七十年間,這四人因為貢獻巨大,被廣泛成為中興四大名臣,他們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中興四大名臣都為清朝做出過突出的貢獻,那這四位的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張之洞一生當過哪些官職?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務?
    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張之洞是唯一沒有獲得爵位的人。張之洞有一個很帥氣的名號,叫「張香帥」。這是因為他號「香濤」。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時人又稱「張南皮」。不過,張之洞雖然祖籍是直隸南皮,但卻生於貴州,並在貴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 晚清四大名臣分別是哪裡人?他們故居現在怎麼樣了?
    所謂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種說法,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分別是哪裡人? 曾國藩是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荷葉塘白楊坪人,現在屬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
  • 晚清四大名臣該如何排序?
    我們都知道晚清有四大名臣,那麼這四人誰的貢獻最大,該怎麼排序呢?先看看四人的主要貢獻。左宗棠,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領導人之一,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利用晚清大量的軍隊平定了太平天國的運動。
  • 「晚清四大名臣」合力為清朝續命半個世紀
    熟知歷史的朋友大都知道晚晴有著名的「四大金剛」為,若無此四人,晚清政府恐怕會提早50年滅亡。這四位名人即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他們四人讓晚清多存在了半個世紀,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今天就為大家講講他們的功與過?
  • 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
  • 晚清名臣左宗棠六親不認,四道奏摺讓任巡撫的姻親落馬
    晚清中興名臣左宗棠,以剛正耿直的性格聞名。他六親不認,自然得罪不少人,包括一些親友。他與郭嵩燾的關係就是歷史愛好者熱議的公案。左宗棠與郭嵩燾是湖南湘陰老鄉,曾比鄰而居,少年時代就是密友,鄉試的同榜,後來還成為姻親(左的侄子是郭的女婿)。
  • 張之洞花80萬兩銀子修建一個堤岸,催生了繁華大漢口
    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今湖北省南皮縣),出生於興義府(今貴州省安龍縣),27歲以殿試第三名(探花)的優異成績考中進士,44歲首次外放擔任山西巡撫,此後歷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被稱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 張之洞當了幾十年總督,其中任職最久的還是湖廣總督。
  • 晚清名臣左宗棠十句名言,被李嘉誠和馬雲奉為經典,值得借鑑收藏
    晚清四大名臣裡,最佩服的就是左宗棠,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他的那句至理名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左宗棠的一生,欣賞他那些充滿人生智慧的名句。作為晚清最為著名的大臣之一,左宗棠在軍事、工業、經濟、教育等方面貢獻卓著。
  • 貴陽一日遊方案攻略29——晚清名人李端棻、君子亭、張之洞故地
    此聯刻於君子亭最外端兩石柱上,至今依稀可辨。曾經君子亭背靠文昌閣老城牆,屬城外方圓之地。貴陽君子亭如今已無亭子的樣貌。石碑後面是一排陳舊民房,亭子內部空間被民居所佔。民房外牆鑲嵌著四根石柱,都有刻字,內外分別為兩幅楹聯,字跡斑駁。身處民居夾縫中、緊靠殘存石柱標明身份,曾經的大名鼎鼎卻被市井淹沒。
  • 晚清四大名臣死後誰的下場最慘?三人遭炸墓,一人被拖屍遊街
    文|陳卿美作為大清國的脊梁,人們常常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人稱之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說他們為大清國的晚期發展做出了非凡又卓越的貢獻。四人功勳卓著,位極人臣,顯赫一時。最後說張之洞。張之洞死於1909年,終年72歲。他的死距離清朝滅亡只有兩年時間。作為一個大清國的中興之臣,或許沒有看到滿清政權的滅亡是幸運的事。否則,幹了一輩子洋務,為清廷嘔心瀝血的他看到一代王朝灰飛煙滅的時候,那將是怎樣一種悲涼的心情。張之洞生於貴州興義人,但祖籍在河北南皮縣。
  • 張之洞經略海南:修炮臺抵禦外國軍艦(圖)
    海口秀英炮臺浮雕壁畫上張之洞巡視海口的場面。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一道,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張之洞人生的下半場,或經歷,或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兩件大事——130年前的中法越南之戰和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他在1884-1889年任兩廣總督期間,對海南的政治、治安、開發、文化等社會層面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治理,在腐朽不堪、風雨飄搖的滿清王朝末期,一定程度上造福了瓊州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