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很多人便會想到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位漢人官僚。在那個內外交迫的危難時刻,滿清官僚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貪汙腐化、視野狹窄,極大地阻礙了中國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
而清朝起家的八旗、綠營正規軍則也在腐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面對如此內外交迫之境地,大清統治一度岌岌可危。幸而清朝統治者摒棄了滿漢偏見,大力提拔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位漢人官僚,方使得大清得以續命,苟延殘喘了70多年。
不過,畢竟大清氣數已盡,全民貪腐勢不可擋,作為後起之秀的四位名臣,縱然有挽救大清於水火之心,但奈何不住大清走下坡路的必然趨勢。並且,大清官場已成了一個大染缸,哪怕再潔身自好的清流名臣,沾了它的氣息也在不知不覺間隨波逐流了。
李鴻章便是明證,他幫助清朝建立了號稱「亞洲第一」的海軍力量——北洋艦隊,但也利用手握權柄之機,幫助家族謀取暴利。並且直言大清在他眼裡,不過是個紙糊的屋子,而他即是個勉為其難的裱糊匠,這說明官場上淘洗過久的他,也早已失去了為國奮進之心。
除了李鴻章,另一位中興大臣也是如此。他原為清流派名臣,也是晚清朝局舉足輕重的重臣,但在晚年借購買軍艦之機貪汙170萬兩白銀,可見其有多貪婪。72歲時因為害怕東窗事發便捶胸頓足、氣絕而亡。他就是晚清重臣張之洞。
1903年,張之洞重返湖廣重新擔任總督。此時的他決定效仿李鴻章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海軍力量——湖北艦隊。這對他而言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在湖廣任職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團體。主管財政、人事的官員大多是他的幕僚。於是張之洞在購買艦隊的過程中,打起了藉機貪汙的主意。
1904年11月2日,湖北候補道札勒哈哩與日本神戶川崎造船廠特派員四本二萬籤訂了6艘「楚泰」級長江炮艦的合同。遵照張之洞的指示,此合同中追加了一筆訂單——再訂購4艘魚雷艇。這筆訂單著實讓人難以明白,畢竟魚雷艇已成過去式,現在世界興起的是火力更強的驅逐艦,而且長江水域根本就不適合魚雷艇機動。
另外,這4艘魚雷艇每艘排水量為96噸,造價竟高達30萬兩銀子。而北洋艦隊購買的120噸魚雷艇售價僅5.7萬兩,可見實在高得離譜;如果再把這4艘魚雷艇與同排水量的南洋水師「辰」級魚雷艇作比較,則會發現張之洞要求訂購的這4艘魚雷艇報價中每艘竟有高達20餘萬兩白銀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訂購這4艘魚雷艇並未向總理衙門匯報,也沒有做好貨比三家的價格比對,反倒是極具隱晦的暗箱操作,這不得不讓人起疑。
實際「楚泰」級軍艦的訂購就已有不合情理之處,首先此艦也是未做比對便指定在日本建造,與同排水量同艇型的軍艦相比,每艘售價竟有高達15萬兩白銀的水分來去,加上魚雷艇每艘20萬兩白銀的水分,加在一起竟有170萬兩白銀的水分。報價存在如此巨大水分,而張之洞如此精明之人不管不問,反倒操作方面處處存疑,可見這170萬兩白銀都入了張之洞的囊中,由此可知其貪婪之心,有多巨大。
張之洞借建立海軍之機貪汙170萬兩白銀,可謂太過明目張胆,如此大的來去自然會讓清政府覺察知曉。果然清政府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暗地裡在籌備統一海軍事權事宜。1908年,清政府正式開始施行海軍統一計劃。籌辦海軍事務大臣載洵於9月27日上奏要求統編全國軍艦,被清政府批准。
10月4日,時年72歲的張之洞聽聞此事後頓時捶胸頓足,因為4艘魚雷艇尚未交付,一旦海軍事權歸一,張之洞那170萬兩的巨大貪汙定當昭告天下,如此必然晚節不保,想到這張之洞頓時身體每況愈下,再加上平日生活不規律,很快便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