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少將為毛澤東盜軍用地圖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毛澤東1949年9月19日邀部分國民黨起義將領遊覽天壇,後排右三為李明灝。

初創井岡山時,由於沒有一張像樣的軍用地圖,毛澤東對付國民黨的圍剿行動十分困難。與此同時,中共地下黨黨員正在想著各種法子,打入國民黨國軍隊內部,破獲清剿情報。地下黨最終通過「臥底」,成功盜取了國民黨「剿匪」總部的絕密軍用地圖,一解燃眉之急。這個臥底就是國民黨武漢「剿匪」總部少將參議李明灝。

李明灝1922年7月畢業於日本東京士官學校。歸國後,相繼任長沙陸軍講武堂少校隊副、廣州大本營軍政部銓敘科科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先後任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教育長,攻鄂軍司令部參謀、參謀處長。1926年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七師五十四團團長。次年月,升任第十七師師長。5月,他率第十七師在長沙招兵,恰適「馬日事變」。李明灝命第二團團長李隆光將在長沙的七十多名共產黨員喬裝本師官兵,以軍事演習為名,分別送出險境。為此,有人到蔣介石那裡告密。要不是一些人力保,他差點被槍斃。之後,他沒有後退,繼續與中共地下黨聯繫,又收集了不少軍事情報。

得知蔣介石又要向井岡山發動更大『會剿』後,李明灝通過上海地下黨來信表示願意上山協助。毛澤東聽朱德說此人曾經在「馬日事變」中營救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工農分子,並幫助收集了不少重要軍事情報,興奮不已。毛澤東便讓人給李明灝傳話,讓他設法從國民黨方面弄到一張軍用地圖。

「剿匪」總司令部內獲高層信任

李明灝這時正在上海等候毛澤東批准上山的消息。得到毛澤東的請求後,他立即趕回武漢,通過過去老關係的幫助,打進了設在武漢的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很快便升為少將參議,負責作戰業務。整天面對一張張精緻的軍用地圖,李明灝時刻想法將把它們給拿走。

《黨史信息報》披露,當時,武漢「剿匪」總司令是蔣介石,副總司令是張學良,主持日常工作的是秘書長楊永泰。敏感時期,非重要幕僚,開口借地圖非但難以成事,甚至還會露餡。李明灝只有等待時機,慢慢地研究地圖,試圖博取高官的好感。

一天,正當他聚精會神地研究地圖的時候,一位長官走到他跟前認真看了好一陣後,誇獎說:「好極了,我們這裡就需要這樣精通作戰業務的人才,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學校畢業的?」李明灝一一作答。當此人知道他是日本士官學校早期畢業生時,頗加賞識,並讓他負責整個總部作戰業務的研究工作。此人還吩咐機要室女秘書,今後作戰室業務研究小組的軍用地圖均由李明灝一人負責借用,要儘量提供方便。」這人就是蔣介石的心腹、主持日常工作的秘書長楊永泰。

不料,李明灝剛接手機要室不久就傳出丟失兩張軍用地圖的消息。楊永泰下令嚴查,幸好有有女秘書擔保:「李明灝是最規矩的」,楊永泰才不追查李明灝的底細。後來查到原來是一中校參謀丟失的,才算是平息了這場風波。

盜取軍用地圖後調任南京

李明灝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好不容易將毛澤東所要的軍用地圖湊齊了。他立即用暗號聯繫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劉仁霖。幾天後,劉就派來一位湖南妹子來到武漢與他接頭。

相關焦點

  • 郴州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圖)
    郴州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圖) 來源:紅網 作者:許成君 編輯:楊潔 實習編輯 陶園 2015-06-01 11:40:34
  • 湖南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
    新華網長沙5月27日電(記者陳文廣)湖南郴州市北湖區工作人員歐陽仁凱日前向當地檔案館捐贈一張1938年的日本地圖,這張《支那最新大地圖》的背面還印製有《皇軍新兵器寫真一覽》,表明此圖為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  這一地圖由日本日の出編輯局編纂,昭和十三年一月一日即公元1938年1月1日發行,左側印有「特別註明,不許複製」。
  • 毛澤東與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林遵少將
    當時,從湖北宜昌到上海的1800餘公裡的長江沿線,國民黨部署了70萬兵力,另以海軍艦艇120餘艘、空軍飛機280架支援作戰。面對國民黨吹噓為「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毛澤東成竹在胸。他清楚國民黨絕非鐵板一塊,突破長江防線關鍵是做好分化工作。而實際上,分化工作早就在他的部署下開展起來了。爭取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起義,就是分化長江防線的一個重要步驟。  林遵,又名林尊之。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測繪挖空心思,「紙上談兵」卻讓整個師團幾乎被...
    古今中外,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除了在地面上的盜測,日本人還利用飛機進行航空測量。1928年,出兵中國山東的日軍第三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製作膠濟鐵路沿線1:25000地形圖,這是日軍第一次對我國進行航測製圖。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廣泛利用飛機航測地圖。說到盜圖,日本人中有兩個軍官值得一提——岡村寧次與佐佐木到一。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的盜搶測無所不用其極,但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古今中外,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罪惡之手先伸向東北和臺灣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軍用地圖,大多是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部分是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 軍用地圖與普通地圖有哪些差別?軍用的複雜嚴謹多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軍事作戰中,最重要的基礎條件就是對戰場有清晰的認識,也就是要有準確的軍用地圖。從古代開始,軍事地圖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因為那時候測繪各種地形和地物是十分消耗人力的,因此荊軻獻圖的時候秦王才會如此重視。而現在,我們手機上自帶的電子地圖看上去十分簡便,實際上,軍隊中使用的地圖要比咱們見到的地圖複雜嚴謹很多,除了要求精準之外,還有很多的差異。軍用地圖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等高線分布非常密集,這在正常的地圖中幾乎是看不到的。
  • 他為何是國民黨最頭疼的紅色特工?一批絕密地圖就這樣被他搞到手
    軍事首腦機關迫切需要一批准確、精密的國統區軍用地圖,以幫助指揮作戰。據悉,日本人曾經製作過一批軍用地圖,投降後就將這批地圖移交給了國民黨當局。華南分局受命設法搞到這批絕密的軍事地圖。接受指示後,潘漢年立即主持召開華南分局領導會議。會上經過討論後,一致認為被譽為「百變特工」的華克之是完成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的盜搶測無所不用其極,但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古今中外,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罪惡之手先伸向東北和臺灣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軍用地圖,大多是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部分是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 地圖湃 | 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二)
    在《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的第一部分中,我們非常粗略地過了一遍軍用地圖的類別,舉了一些作戰圖符號系統的例子(不記得的澎友看這裡: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5466)。結尾時說下篇將要詳細地講一下軍用地形圖識別技能。
  • 臺客遊國民黨「一大」舊址 鍾情「毛澤東」
    有曾接待臺灣遊客的導遊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每次帶臺灣朋友到「鐘樓」,感覺都很奇妙,以為他們會對國民黨的高層感興趣,會坐在蔣介石等人的座位上拍照,結果每次是毛澤東(他與林伯渠等共產黨人均為國民黨「一大」代表)的位置最受歡迎,從意外、驚奇到最後爭相拍照,看到這一幕,就會覺得「兩岸之間沒有跨不過去的障礙」。
  • 中華腹腋,幾為倭人洞悉,日軍作戰地圖比今天的谷歌地圖還詳細
    日本是最早盜測中國的,從決定侵略、掠奪中國起,日本就著手測量、繪製中國地圖。明治維新後,日本更積極地對中國展開實地測繪。日本不僅測量繪製中國陸地地圖,對海圖的測量繪製也很精確實用。 「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派出千餘人潛入中國各地,進行非法測繪。大量的日本間諜攜帶測量儀器,在航拍位置進行校準,完成了中國東北1:20萬軍用地圖的測繪,為軍隊的作戰帶來極大的方便。
  • 紅軍長徵路上的地圖故事
    但正是這些簡陋的地圖,為紅四方面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近萬人順利通過草地指明了道路。草繪的7月5日宿營地「吉瓦溝」,只是一片彎彎曲曲的手繪曲線(等高線),表示草地地形起伏。地圖上唯一可辨別的是吉瓦溝的水流,適合設營的地點則用一個下面帶兩三個小點的小圓圈表示。
  • 地圖湃 | 如何看懂一張軍用地圖?(三)
    這裡要用到的地圖是美國陸軍工程署陸軍製圖局於1953年印行的湖北漢口區域地圖,比例尺為1: 25萬,感興趣的澎友們可以自行下載,結合下面的文字比對。顏色:地圖上的顏色非常重要,老式軍用地圖一般經常用到下面幾種顏色。
  • 史海鉤沉:半年沒發薪 國民黨欠毛澤東720大洋
    新華網消息 據臺聯合報報導,在「聯俄聯共」時代,國共兩黨一家親,國民黨近期整理史料發現,毛澤東不僅是黨員,當年國民黨中央還一度積欠六個月薪水,共計720塊大洋(俗稱袁大頭),黨內人士戲稱「海協會長陳雲林此行來訪,該不是替老長官來討債的吧?」
  •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地圖湃 | 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一)
    地圖湃 | 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因此,若要解答現代軍用地圖的發展程度與實際的圖樣,實非能力所及。不過在已經解密的軍用地圖上,我們可以欣賞到精細的軍事測繪,相較平時使用的普通地圖別有一番趣味。標題中的「假裝」二字也非常實誠: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識圖技能,如果不具備過硬的軍事素養,也不過是一知半解。
  • 我國地圖起源哪個朝代和軍用地圖的出現
    不過從運用地圖指導軍事行動的角度看,它又是自古以來軍旅之事的重要方面。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地圖,可以上溯到「史皇作圖」的傳說。據說史皇為黃帝臣子,曾圖寫地形物象供人參考。後來黃帝與蚩尤發生戰爭,擒殺蚩尤於冀州之野,大概史皇繪製的地圖就在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這種圖的樣式和質料,今天已無從稽考。到了大禹治水時代,出現了鑄於鼎上的地圖。
  • 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 曾臥底國民黨傳遞軍事地圖
    入黨後不久,姚子健結束印刷班的學業,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陸地測量總局製圖科工作,當了第四股的技佐,負責描繪印刷地圖底板。他每月能拿28塊大洋,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為向黨組織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姚子健以眼疾為由,提出要調到製圖科第五股。這樣一來,他就能收發、保管標有機密和絕密級別的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等比例的軍用地圖。來取用地圖的人要登記所在部隊的番號等信息,姚子健便暗暗記下。
  • 潘安邦病逝身家揭秘:出身名門 父親是國民黨少將
    潘安邦也算是名門之後,他的爺爺是國民黨師長,參加過北伐,他父親是國民黨少將參加過抗戰,姑姑琦君是《橘子紅了》的作者。
  • 張雲逸小傳:曾任國民黨少將的共和國傳奇大將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1892年8月10日】張雲逸小傳:曾任國民黨少將的共和國傳奇大將【來自海南的革命少年】(黃花崗起義烈士紀念碑)【加入共產黨的國民黨少將】1912年,他經選派進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被國民黨南方支部派到海南軍閥龍濟光手下秘密從事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