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央特科的百歲功臣去了 曾臥底國民黨傳遞軍事地圖

2020-12-12 騰訊網

今天下午,《環球人物》記者從姚子健之子姚一群、沈安娜之女華克放處證實,中央特科老戰士、原電子工業部雷達局十院紀委書記姚子健同志,於2018年1月12日8時10分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103歲。

中央特科,是90多年前,我黨歷史上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情報和政治保衛機關。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中央特科為保衛黨中央安全和紅軍長徵勝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1931年,黨的領導人顧順章叛變,當時擔任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機要秘書的錢壯飛,把情報及時報告給周恩來,使黨中央免遭滅頂之災;延安時期,在蔣介石愛將胡宗南身邊擔任機要秘書的熊向暉,一次又一次地傳遞國民党進攻延安的情報,保障了西北一隅的紅旗始終屹立不倒。然而,工作性質決定了絕大部分戰鬥在隱蔽戰線人員的故事從未為人所知。而姚子健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戰士。

2017年8月,姚子健在北京家中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佩戴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章 」 。( 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2017年8月的一天,《環球人物》記者在北京地鐵1號線八寶山站附近的一座老式居民樓裡找到了姚子健。當時,姚子健之子姚一群告訴記者,「老爺子現在只有七十來斤,沒力氣講太多話,得多休息。」看到姚子健在屋裡走動好像隨時可能跌倒,記者總想上前攙扶,他卻說「不用」,緩步走到沙發前坐定。

周末「度假」, 實為傳遞軍事地圖

「他記性不太好了,聽到問題要想很久,才會作答。」姚一群在旁解釋。採訪時,姚子健坐在沙發裡努力回憶起往事,時而閉目養神。

他的父母在江蘇省宜興市徐舍鎮開了一家茶館。小學畢業後,姚子健考入上海江灣國立勞動大學中學部。學校不要學費、不要飯錢,還給每位學生發一套衣服。

那時,同學們大多家境貧困,但渴望學習新知識,常傳閱各種進步書籍。「九一八」事變爆發,同學們走上街頭請願,當局下令解散學校。姚子健很氣憤 :「不但沒書讀了,也沒飯吃了,什麼都沒了。」他回到家鄉,當了幾個月小學老師。他思考著一個問題 :「我為什麼會有如此遭遇?是學校免費不免費的問題嗎?不是。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問題。只有社會制度變了,才有出路。」他心裡燃起加入當時的進步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願望。但怎麼加入?他不知道,只好先工作著,但隨時為入黨做準備。

1938年,姚子健在中共中央香港情報站。

1933年初,姚子健看報紙發現,南京國民黨中央陸地測量學校招生,一切免費。他考了進去。當時,學校分了航測班、地形班、製圖班等,姚子健想:「要搞革命,就要幹宣傳,要宣傳就要印刷,製圖班中有印刷專業,那我就選印刷專業吧!」

當年8月,姚子健得知,同鄉好友舒曰信入了黨,並且也在上海。姚子健就請他幫忙找黨組織。1934年4月,姚子健在舒曰信的引薦下見到中共黨員魯自誠,在魯的介紹下入了黨。

入黨後不久,姚子健結束印刷班的學業,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陸地測量總局製圖科工作,當了第四股的技佐,負責描繪印刷地圖底板。他每月能拿28塊大洋,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為向黨組織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姚子健以眼疾為由,提出要調到製圖科第五股。這樣一來,他就能收發、保管標有機密和絕密級別的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等比例的軍用地圖。

來取用地圖的人要登記所在部隊的番號等信息,姚子健便暗暗記下。來人拿走哪張地圖,他就偷偷抽一張相同的自留。「當時,國民黨內部規章制度不嚴格,從成摞地圖中抽出一兩張也看不出什麼破綻。」姚一群說。

每周六晚,姚子健結束一周的工作,就帶著地圖乘火車去上海。他把地圖放在皮箱最裡層,上面再放衣服和書。國民黨軍警見他穿的是軍裝,知道是自己人,不會盤查。周日一早,姚子健抵達上海,把地圖和資料交給舒曰信或其同為中共黨員的妻子沈伊娜,匯報國民黨一周以來調用地圖的情況。地圖轉交完畢,姚子健便乘火車返回南京,周一照常上班。整個過程就像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上海遊玩了一趟。

潘漢年給他寫了兩張紙條

這些地圖和情報通過地下交通渠道送到中央蘇區。「比如國民黨某部隊取走了江西某地的地圖,就表明他們可能要對該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姚一群說,「我們知道了這個情況,就要在第一時間逐級向上匯報,為蘇區領導掌握分析敵情提供幫助。」

地圖有多重要?姚一群講了個例子 :「1936年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第一次見周恩來,送了三件禮物 :幾萬大洋、幾萬法幣和一本彩色的中國分省地圖冊,說 :『共同保衛中國。』這地圖在當時是貴重禮物。如果沒地圖,不知道地形,怎麼行軍?怎麼判定下一步往哪兒走?」

一次,姚子健在單位突然碰到自己單線聯繫的地下工作者吳錫峻。而吳錫峻的身份,是時任湯恩伯部隊駐南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二人從未在國民黨機關內部見過面。為防止見面後引人懷疑,情急之下,姚子健扭身就走。

隱蔽戰線的工作人員往往單線聯繫,不是一條線上的人見了也不認識。姚子健有次去舒曰信住處的亭子間談工作,發現有位西裝革履的男青年也在。舒曰信就向他介紹 :「這是李先生。」只見「李先生」點點頭,什麼都沒說就走了。

1978年8月,姚子健(左)與中央特科老領導王學文(中)、戰友舒曰信(右)合影。

1937年,舒曰信、沈伊娜夫婦從上海調到南京,姚子健就不必每周乘火車去上海了。「七七事變」後,舒曰信、沈伊娜夫婦調離南京,姚子健也隨測量總局機關撤退到武昌。這時,他的上線成了「熊先生」。兩人見面時除了交接任務,從未多言。「上級知道下級,下級不知道上級。我領導你,就知道你,但你對我住在哪兒、幹什麼一概不知。」姚一群說到這裡,一旁的姚子健打趣道 :「『熊』不『熊』不知道,真的假的也不知道。」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姚子健向「熊先生」提出,希望到抗日前線工作。1938年4月,組織安排姚子健去香港情報站。他向國民黨方面請了長假,從此脫離國民黨。在香港工作了4個月後,組織上同意他去延安。中共香港情報站的負責人潘漢年給他寫了兩張紙條,內容均是「姚子健有抗日熱情,已經為黨工作多年」,落款是「小開」。

姚子健結束了隱蔽戰線生涯,懷揣這兩張紙條輾轉來到延安。中央組織部領導把它們分別交給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抗大校長林彪。後來,姚子健便進入抗大和中央組織部培訓班學習。1939年10月,姚子健去了蘇豫皖根據地工作,之後就根據黨的工作需要,輾轉各地。

「文革」期間,造反派為了審查姚子健在國民黨政府工作的歷史,找到他的入黨介紹人、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顧問的魯自誠。魯自誠說 :「我1934年介紹姚子健入黨,他在敵人營壘裡收集軍用地圖和情報,為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圍剿』和長徵勝利做出了貢獻。對他那段工作,組織上多次給予充分肯定。我可以為他寫證明材料。」從此,造反派再沒糾纏過姚子健。

「我父親的地下工作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誰也說不清,只有魯自誠留下了這段評價。那個年代,選擇幹這個,就得隨時準備犧牲,犧牲了也沒人知道。」姚一群說。

67 年後才知道自己的中央特科身份

姚子健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是在為中央特科工作。「什麼特科不特科,黨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姚子健說。如果不是沈安娜的一次講座,姚子健的故事可能就湮沒在歷史中了。

1935年1月,沈安娜在中央特科領導王學文的指示下,成了浙江省政府秘書處議事科速記員。憑每分鐘200字的速記和一手好字,她很快站穩腳跟。1938年5月,沈安娜在武漢根據周恩來、董必武指示,潛伏於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的機要處當機要速記員,深得國民黨上司器重。後來她還成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等重要會議的速記員,堅持把開會內容轉交給中共。1983年,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沈安娜和她的丈夫華明之時說 :「你(沈安娜)這個小速記員,不是什麼官,但作用可大啊!你是打入敵人核心的內線同志。」

2001年,沈安娜受邀到某單位講隱蔽戰線鬥爭史,講了姐夫舒曰信、姐姐沈伊娜的特科歲月。當時在該單位工作的姚一群聽後想 :父親提過舒曰信夫婦的名字,難道父親和沈安娜是同志?他回家一問,果然如此。姚子健聽了也備感驚訝:「沒想到沈伊娜的妹妹還活著!如果能見到就好了。」

2009年,姚子健(左)在中央特科戰友沈安娜(右)家中。

姚一群陪父親去了沈安娜家。兩位同歲老戰友和華明之各自訴說著隱蔽戰線經歷。姚子健發現,自己早就見過華明之——他就是亭子間裡的「李先生」。新中國成立後,舒曰信曾告訴姚子健 :「『李先生』真名是華明之。那時你們不能發生聯繫,我就沒給你們互相介紹。」姚子健沒想到,第二次與華明之相見,已過了60多年。華明之、沈安娜之女華克放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她聽了這段往事後深受觸動 :「當時他們嚴格遵守秘密情報工作的紀律和要求,沒有講明身份。那個亭子間,我媽媽也去過。就是在那裡,舒曰信轉達了王學文的指示,讓她打入浙江省政府,擔任速記員。」

經過一件件事的穿針引線,沈安娜對姚子健說 :「老哥哥,你的情報工作屬於『王世英—王學文—舒曰信、沈伊娜』這條線,你這段經歷,應該屬於中央特科!」沈安娜馬上向國家某部委報告。姚子健這才有了真正的中央特科身份。

新中國成立後,姚子健才知道舒曰信的上級是王學文,但也從沒見過他。直到1979年,舒曰信問姚子健 :「想不想見見老領導王學文?」姚子健一聽,滿口答應,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上司。

忠誠、無畏、慎獨、機敏、能幹、互助

2017年4月的一天,華克放聽朋友說,有個中央特科成立90周年的紀念活動,就報名參加了。聯繫上主辦方後,華克放了解到,這次活動是幾名隱蔽戰線戰士的「二代」甚至「三代」自發舉辦的。他們熱熱鬧鬧地討論著活動的具體事宜 :還有誰沒請到、老一輩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要怎麼講給現在的年輕人聽......華克放於是向大家推薦了一個人 :「有位老戰士姚子健還活著,已經102歲了。他在中央特科後期,為組織提供了不少國民黨絕密地圖。我們這麼重要的活動,應該請他來。」大家一致同意。

華克放趕忙找到姚子健,徵求他的意見 :「姚伯伯,中央特科有個紀念活動,您去不去?」姚子健答應得很爽快 :「去!我去看一看,聽一聽。」5月23日這次聚會,幾乎聚齊了中央特科戰士們在北京的後代。他們的父輩甚至祖輩,都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周恩來、羅青長、李克農、錢壯飛......姚子健坐在輪椅上,靜靜聽著,沒上臺講話。姚一群代父發言,講了父親的特科往事。

向無名英雄學什麼?原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之子、全國政協委員羅援少將深情地說 :「中國共產黨的情工人員有六大特質,忠誠、無畏、慎獨、機敏、能幹、互助。他們默默無聞,但又於無形處建奇功,一人甚至能抵敵兵百萬。」

紀念會上,劉光典之子劉玉平講述了父親犧牲的故事。1949年10月,劉光典赴臺灣從事地下工作,然而一年後,他所在的地下黨組織被徹底破壞。劉光典為躲避通緝,不得不匿居山間,掘地為穴,但最終不幸被捕。1959年2月4日,他被國民黨軍事法庭執行死刑,從容就義。

華克放聽得聚精會神。為了這次活動,她治了腰和腿的老毛病,開會時不受病痛影響。「我聽了那麼多人講述老一輩為我們的解放事業、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和震撼。」

「這是一次新的長徵」

2010年,沈安娜去世。2014年,羅青長去世。2017年2月,110歲的紅色女特工黃慕蘭去世。5月的紀念活動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位特科戰士,尚在人間。

姚一群從未說過父親的事。「過去我們對這段歷史了解得不是很詳細。我們就知道父親是幹地下工作的,也沒問他具體幹了什麼。現在再問,他好多事都記不清了。父親現在每晚都看《新聞聯播》和《海峽兩岸》,還挺關心臺灣問題。」

姚子健書櫃裡收藏著一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和一枚「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章」。《環球人物》記者和他聊到這兩枚紀念章時,他說 :「那時候,日本那麼小一個國家,怎麼就欺負我們這個大國家呢?還有英國,鴉片戰爭時奪走了香港。現在香港回歸了,

別的國家又和我們有矛盾了。我們和平共處不行嗎?非要佔我們的便宜?」說完他閉眼休息了一會兒,補充道 :「我這個想法啊,太幼稚啦。」

2017年7月30日,姚子健觀看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他想到了戰爭年代的激蕩歲月 :「要我說,這是一次新的長徵。長徵還沒有完。一代代往下走,富國強兵沒有止境。道路是曲折的,但光明的前途是大勢所趨。」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正是對中央特科戰士們最好的詮釋。姚子健、舒曰信、沈伊娜、華明之、沈安娜等人投身革命時,不過20歲出頭,正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年紀。「他們老一輩人,就是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去奮鬥。我們作為後代,應盡最大可能核對史實,真實、準確、全面地記錄老一輩的光輝事跡,把這段歷史留給後人。」華克放說。

記者手記

從夏到秋,我們多次走入姚老的生活。採訪前,我們很忐忑,也很期待,不知道這位百歲戰士經歷了怎樣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

見了姚老後,心中更多的是震撼,是認同,是不忍。震撼的是,居然仍有一位隱蔽戰線戰士尚在人間;認同的是,他們在那個革命年代,用青春、用熱血甚至用生命瀟瀟灑灑地譜寫無言高歌;不忍的是,他們註定了一輩子默默無聞,只能把那些周旋於敵人之間的豪情與暗戰埋於心底。

姚老有很多事記不得了。有時候,我們問一句,他答一句;有時候,他腦子裡有千言萬語,然而到了嘴邊,卻忘記要說什麼,只能合眼休息。他身邊的老戰友、老上司都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他,和他日漸模糊的記憶。

我們跟姚老之間隔了幾代人。但我們仍然關注著他和千千萬萬無名戰士。這些年《潛伏》《北平無戰事》《偽裝者》等諜戰劇接連熱播,不僅是因為我們願意去追尋那個激蕩年代裡的動人往事,更多地是因為我們深深感動於那份向死而生的熱忱。隱蔽戰線中的每一位,都是熠熠生輝的功臣。

銘記歷史,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姜琨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少將為毛澤東盜軍用地圖
    初創井岡山時,由於沒有一張像樣的軍用地圖,毛澤東對付國民黨的圍剿行動十分困難。與此同時,中共地下黨黨員正在想著各種法子,打入國民黨國軍隊內部,破獲清剿情報。地下黨最終通過「臥底」,成功盜取了國民黨「剿匪」總部的絕密軍用地圖,一解燃眉之急。這個臥底就是國民黨武漢「剿匪」總部少將參議李明灝。
  • 講武堂| 「超級臥底」: 郭汝瑰
    前幾期我們講述了幾位潛伏在敵營的「臥底將軍」,而最後一集我們要講述的這位「超級臥底」,他的身份地位更加特殊,人生經歷更加傳奇……當徐蚌會戰前線總指揮杜聿明拿到戰役計劃後,卻懷疑郭汝瑰是共產黨的臥底……郭汝瑰身為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為何被懷疑是共產黨的臥底?郭汝瑰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本期《臥底將軍》第四集將為你講述郭汝瑰將軍的傳奇人生。
  • 國民黨的參謀長,被稱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留在大陸後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很快就潰敗,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甘心失敗,他們甚至幻想像抗日戰爭那樣遷都西南,繼續頑固抵抗。新中國剛成立時,國民黨還控制著西南部分地區,比如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 不過,最終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重慶也迎來了解放。
  • 臺灣百歲老兵離鄉60載 病床上用百度地圖圓「還鄉夢」
    而臺灣百歲老人王應林,則正是詩歌中描寫的這群人之一。如今雖然臺灣和大陸往來十分通暢,但反覆多年的病情卻讓王應林老人無法一還鄉愿。王應林老先生祖籍湖南長沙,系國民黨退伍老兵。老人歷經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在五十年代隨戰敗的國民黨軍隊來到寶島臺灣。從此,再未回過長沙。老人家個子不高,滿頭花白,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留下的皺紋。那雙溫和的眼睛閃爍著慈祥的光芒。
  • 軍事博物館:大廳展覽戰鬥機,珍藏各種槍枝,能看「功臣號」坦克
    北京是中國博物館最多的城市,到了北京旅遊自然少不了去看各種博物館。如果能夠把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看一個遍,那也是一次非常不錯的旅行。我在北京這幾年,雖然去過很多博物館,但是其實對於北京的博物館我還是知之甚少的,有些專業的博物館,還是需要去仔細了解的。比如,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
  • 且看臥底後傳
    國民黨國防部次長吳石將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我黨、我軍潛伏在國民黨軍政中樞最高級別的臥底。不過,與「餘則成」隻身闖「虎穴」稍有不同,為了避免嫌疑,吳石將軍不是一個人前往臺灣。吳石把一雙兒女留在了大陸,夫人和兩個小女兒隨他一同去了臺灣。
  • 國民黨的參謀長,被稱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留在大陸後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很快就潰敗,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甘心失敗,他們甚至幻想像抗日戰爭那樣遷都西南,繼續頑固抵抗。新中國剛成立時,國民黨還控制著西南部分地區,比如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 不過,最終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重慶也迎來了解放。
  • 他為何是國民黨最頭疼的紅色特工?一批絕密地圖就這樣被他搞到手
    軍事首腦機關迫切需要一批准確、精密的國統區軍用地圖,以幫助指揮作戰。據悉,日本人曾經製作過一批軍用地圖,投降後就將這批地圖移交給了國民黨當局。華南分局受命設法搞到這批絕密的軍事地圖。接受指示後,潘漢年立即主持召開華南分局領導會議。會上經過討論後,一致認為被譽為「百變特工」的華克之是完成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 最高軍銜的臥底
    唐生智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訓練總監部總監等要職,抗戰初期曾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過南京保衛戰,是著名的國民黨左派將領。 唐生明曾經於1919年秋在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高級部上學,第二年,毛澤東來校擔任主事,為教化這位家世顯赫的頑劣子弟,學校和老師都會對其傾注更多的心血。
  • 國民黨第二代諜王,至死未被發現的中共臥底?
    國民黨稱,沈是戴笠手下的得力幹將,早年奉命潛入延安,企圖暗殺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人;赴臺後更成為「繼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諜王」,被後世稱為「藍色007」。另一說法則稱,沈之嶽根本就是共產黨,且為共產黨在臺灣至死都未被發現的兩大臥底之一,其證據就是沈晚年赴大陸治病,中共高層鄧小平、楊尚昆等以貴賓接待之。
  • 秘密軍事地圖洩露驚人秘密 蘇聯曾計劃入侵瑞典
    秘密軍事地圖洩露驚人秘密 蘇聯曾計劃入侵瑞典   瑞典很有影響力的一家報紙(Aftonbladet)最近披露了幾份蘇聯於1987年印製的秘密軍事地圖,圖中詳細標明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卡爾斯克倫兩地沿海地區和瑞典在波羅的海主要海軍基地的情況。
  • 起底林為洲:民進黨臥底在國民黨的間諜之一?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10月10日拋出震撼彈,建議將「中國國民黨」改名「去中國化」,連日來,引發黨內外強力反彈。壓力之下,林為洲今(12日)上午公開向黨內人士道歉,並澄清,這並非是幫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測風向」,是他個人提出。
  • 這位紅色特工叛變後,中央特科負責人不相信,此人果然是將計就計
    中央特科是由周恩來親自組建的,我黨的第一個規格化的情報和政治保衛機關,雖然中央特科僅僅存在了8年的時間(1927年-1935年),但是對於中國革命來說,中央特科做出的貢獻是極其偉大的。國民黨特務對於上海的中央特科,一直是耿耿於懷,想要將特科給搗毀,他們如果想要這樣做,就必須要找到一個人,此人叫王超北。王超北是陝西特科特派員,他知道中央特科在上海的根據地。李茂堂而只有李茂堂知道王超北在哪裡,李茂堂,因此成為了國民黨特務最想抓到的人。
  • 清明上河圖真正用途——一幅軍事地圖
    更是一份軍事地圖。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個難解之謎。而張擇端作為一個畫家,幹嘛要把宋軍的一次軍事演習畫在一個手絹上呢,這不正是一個偽裝成畫家的臥底間諜秘密行動嘛。其次,《清明上河圖》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分別描繪了汴京城外守備情況;城內街道布局、觀察崗哨位置、軍力部署;還有汴河水道情況等等。詳細程度,比之侵華日軍的軍用地圖強之百倍。這完全是一份公開透明地描繪汴京城防的軍事地圖。
  • 沈安娜:潛伏國民黨15年未暴露,被譽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1915年,沈安娜出生於江蘇泰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由於家境優越,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學習優異的柔弱女子日後竟然成為了紅色諜報英雄, 也正是在17
  • 中共史上十大超級臥底,他們是哪些諜戰片的原型,做了哪些貢獻?
    錢壯飛錢壯飛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無意報考徐恩曾舉辦的無線電培訓班,他經過李克農向周恩來請示,周恩來認為機會難得,決定讓李克農、胡底、錢壯飛組成特別小組,直接歸中央單線領導,打入國民黨無線電內部,後來錢壯飛任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的機要秘書,他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中共特科領導人顧順章的叛變,並及時將絕密消息告訴了中央
  • 他是花花太歲,捐贈了大量槍彈,曾帶妻妾臥底,後為我軍高官
    因長兄唐生智的提攜,唐生明在軍界擢升可謂神速,1930年任第4集團軍第8軍副軍長、代理軍長,1931年任國民黨中央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此時他才25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唐生智的另外兩個弟弟唐生獻、唐生毅的社會地位也不低,唐生獻1946年成為了國民黨軍的少將、唐生毅則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的湖北印花稅局長。
  • 在毛澤東身邊潛伏9年的國民黨金牌臥底沈之嶽 「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曾在革命實踐研究院、陸軍參謀大學、國防大學、國防研究院等處受訓。 早年投身軍統,曾受戴笠派遣打入中共。 國民黨保密局駐舟山蘇浙情報站站長沈之嶽,或是兩軍潛伏陣營裡的最大謎題之一? 國民黨稱沈之嶽是早年奉命潛入共產黨埋伏在毛澤東身邊的戴笠手下,赴臺後更成為「調查局之父」,被後世評為「藍色007」、「繼戴笠之後的第二代諜王」; 但另一說稱,沈之嶽根本就是共產黨,且為共產黨在臺灣至死都未被發現的兩大臥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