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周總理在龍門石窟看上這東西,因湊不夠500元錢而放棄

2020-12-07 首席觀察

今年,是洛陽龍門石窟成功申遺20年,洛陽人民難忘周總理:當年,因為沒有湊夠500元錢,他最終沒有買走自己喜歡的東西!

龍門石窟工作人員至今記得,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周恩來覺得自己的身體還不錯,於是陪同來訪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陽,並專程趕往龍門石窟參觀。這是周恩來的最後一次外出視察。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寶庫,被聯合國科教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自北魏孝文帝開鑿至清末,歷時10多個朝代,長達1400多年,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後來加上麥積山石窟,共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由於多數於皇家造像,所以使其藝術呈現中國化趨勢。龍門石窟碑刻2860餘品,有古代碑林之稱,代表作為《龍門二十品》,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宋真宗的《龍門銘碑》等。

對於龍門石窟的開發利用,周恩來總理一直很關心。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的病情已進入晚期,並且病情不斷惡化,嚴重到醫護人員張佐良不得不手提藥箱,緊緊地跟在他身後。

在禹王臺,總理看到這裡正在出售龍門碑刻拓片,周恩來好奇地問:「這是什麼?」當他知道這是魏碑拓片,就拿起一套散發著墨香的拓片反覆地看,有些愛不釋手。他問:「多少錢一套?」「500元。」負責銷售的服務員回答。

周恩來扭頭問身旁的秘書帶了多少錢?秘書面露難色,輕聲說帶的不多。周恩來又問了幾個同志,都說帶的不夠。大家湊了一下,也沒有湊夠。於是秘書向周恩來建議:「是否到北京匯錢來,請他們寄一份……」周恩來趕緊擺手制止秘書再往下說:「不行,那樣做,他們就不收錢了。」

周恩來的舉動讓旁邊的洛陽市委領導看見了,他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心想總理喜歡石窟的拓片,這可是洛陽的驕傲,偌大的一個古都給總理送一套拓片都送不起?也太寒磣了吧。於是他向周恩來提出:我們送一套!

周恩來馬上警覺地望著這位領導,口氣非常嚴肅地說:「你這個同志,怎麼這樣講!國家的財產怎麼能送人!」因為這是周恩來最忌諱的事情,也是他鐵的紀律,更是他的原則。

周恩來反覆看了拓片,最終還是因為沒有湊足500元而依依不捨地離去。

大家心裡酸酸的,卻無能為力。身邊的人都知道,周恩來絕不可能接受地方的禮品,即使出訪在國外,外國元首送給他的禮品,回國後他也要統統上交外交部禮賓司,自己決不留一樣在身邊。不僅自己不留,身邊工作人員接受的禮品也一律上交。跟他出訪除了外表風光外,「實惠」的內容一樣沒有。

多年前,總理以身作則,為龍門石窟立規矩;多年過去,人民一直懷念好總理。

相關焦點

  • 中日攜手,搶救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
    3月,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的日本東京大學珍藏關野貞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展上,展出了65張拍攝於1906年至1918年的龍門石窟老照片,吸引了眾多洛陽人的目光。展出結束後,日本友人把這批老照片捐贈給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  百餘年前的龍門石窟是個什麼樣子?很多讀者都很感興趣。
  • 周總理在洛陽反覆看了它半天,終因湊不足500元而依依不捨地離去
    東西兩山自北魏迄於唐宋,開鑿了大小窟龕兩千多個,雕造精選的佛像有十萬多尊,鐫刻造像題記和碑銘三千六百餘品。自古就是遊人薈萃的勝地。周恩來和賓客在龍門下車後,可能是陽光太刺眼,他用手在眼眉上搭了個涼棚,環視四周風光,一邊是碧波蕩漾的河水,一邊依山是密密麻麻的石窟。的確,這是一處少見的精美古蹟。
  • 老照片: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龍門石窟1973年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裡,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 洛陽旅拍只知道龍門石窟?這條黃河支流,讓你每張照片刷爆朋友圈
    來到洛陽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龍門石窟,若是你錯過了龍門石窟,那你就相當於沒有來到過洛陽。龍門石窟是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開鑿於北魏期間。很多 人不遠萬裡前來就是為了一睹龍門石窟的風採,但其實龍門石窟內的這一條河,也很值得一觀!
  • 龍門石窟,因你我結緣於佛
    龍門石窟,因你我結緣於佛,今生關注你如佛,寫你愛你如佛 愛你是因為一篇文章叫做《洛陽詩韻》,所以對洛陽龍門石窟特別有興趣。於是決定在大假期間去一次洛陽。龍門石窟景區不再對遊人開放了,據說河水猛漲,衝走了兩個遊客。所以景區關閉讓當時的我很失望,難道我與石窟的緣分到此?我不甘心地等著。
  • 中國石窟文化享譽天下,這就是龍門石窟,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中國的石窟文化聞名天下,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國有摩根、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的四個石窟, 當然,也有很多大小石窟,其中有最良心的石窟景點, 票沒有漲價,從120元降到了90元。
  • 洛陽龍門石窟 景點介紹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龍門石窟佛像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約13公裡的龍門山上。現在去龍門石窟,交通十分便利,市區有83路、51路、60路多輛公交可以到達。購買龍門石窟門票也很方便,現場和網上都可以買。
  • 開啟我的石窟之旅第一站-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是開啟我石窟之旅的第一站,也是我中國四大石窟之行的第一站。去龍門石窟在交通上真的很便利,因為有高鐵直達,坐幾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洛陽龍門,從高鐵站出來有直達龍門石窟的公交車,我選擇了打車去龍門石窟,車費20元直接送到龍門石窟門口。
  • 風光絕美的龍門石窟
    ,這是洛陽旅遊一張最亮麗的名片。龍門,又稱伊闕,位於古都洛陽南郊,這裡東西兩山對峙,河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宋代蘇過所描繪的「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這裡。由洛陽市區到龍門石窟很方便,公交車就經過這裡。一進龍門,頓時驚豔。這環境也太好了吧,中間一條寬闊的河流,峭壁之上座座石窟盡顯,望著那尊尊慈眉善目的佛像,心緒頓時寧靜下來。周圍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石窟的雕像精美,與環境相得益彰,說這裡是最漂亮的一座石窟乃是當之無愧。
  • 夜拍龍門石窟
    孩子說:龍門石窟吧?我說:好!於是,設置好導航,拔轉車頭,向龍門石窟馳去。一次典型的拍腦袋、說走就走的旅遊開始了。當然,有一個小小的私心,聽說龍門石窟開放夜拍了,下午去,晚上正好運氣。不到70公裡的車程,很快就到達了龍門石窟售票中心停車場。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裡處的伊闕峽谷間。由於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青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素為文人墨客觀遊勝地。
  • 遊洛陽龍門石窟前有感
    最後快要回故鄉的時候擠出了時間遊樂一趟龍門石窟景區(包含香山寺、白園和龍門石窟),在遊覽龍門石窟景區之前寫下了這篇文章。先來一首自己遊玩龍門石窟後寫的一首打油詩:六月雨灑洛陽城,慷慨孑然遊龍門。石窟奇景遊人醉,巧奪天工揚美名。
  • 洛陽龍門石窟,有啥好玩的?
    山西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這裡是許多名人待過的地方,也是誕生許多名人的地方,堯、舜、禹,關羽、王勃、柳宗元、司馬光、關漢卿都與運城有關係,有空大家得專程來看看。下面是號稱「中國死海」的運城鹽湖,「鹽池」二字由郭沫若所題。
  • 洛陽龍門|淄博-洛陽、龍門石窟、焦作、雲臺山、鄭州、河南博物館
    因此,4天的行程大概如下: 第一天: 淄博 —— 洛陽 ,遊覽 龍門石窟 。下午轉車去 焦作 ,再由 焦作 轉車至 雲臺山 。龍門石窟 路線:西山石窟——東山石窟—— 香山寺 ——白園。但是中間還有從 洛陽 、 焦作 、 鄭州 的倒車長途車,大約花費100元/人。 住宿:依然是從網上提前預定的房間,三人間才78元,兩天156元,性價比很高,推薦。 門票: 龍門石窟 120元/人, 雲臺山 210元(含60元交通費)/人。 吃飯: 河南 的面基本在15元/份,人均每天約50元,4天約200元。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中國的石窟最早是仿印度石窟開鑿,多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石窟藝術是一種佛教文化,最早建於魏晉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我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時期的作品。這階段的創作,不僅吸收了印度佛教藝術精華,還融合了中國繪畫,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 龍門石窟與武則天——雲崗龍門石窟探秘之四
    來洛陽必須去的景點是龍門石窟,不到龍門石窟,枉到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裡,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魏386年建國,493年遷 都距離平城(大同)南邊700多公裡的洛陽,到洛陽以後,把建造石窟的壯舉也帶到了洛陽。
  • 魚躍龍門,蒙娜麗莎的微笑,探秘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距離洛陽市區12公裡。龍門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龍門石窟位居三大石窟的首位。,分東西兩面,這兩面就形成了西山石窟和東山石窟兩個景點。龍門石窟從魏開始到隋唐、五代,龍門石窟經過一代代人的開鑿,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浩大石窟群。在1公裡長伊河東西兩岸山崖上、有2300餘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最有名要數:盧舍那大佛,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還有「魚躍龍門」的傳說。
  • 殘破的龍門石窟
    席地而坐,掏出一罐粥,這就是今天中午我的午餐。之一,也是最負盛名的龍門石窟。作為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遺蹟,因戰亂,天氣,風化~導致的損毀,屬實正常。龍門石窟的殘破程度,仍是尤為驚人。走過盧舍那大佛的腳下時,身後幾個中年大叔頭碰頭聚在一起,傳來一陣竊竊私語。「文……ge~」「hong,wei兵」「真是幹的缺德事兒!」
  •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你懂得欣賞嗎?
    他帶過去的不僅僅是朝廷,還把修石窟的風氣也帶到了洛陽。在洛陽之南,有伊水中流,兩岸山峰竦立,如門闕大張,古稱伊闕。北魏遷都後的石窟,就修在這伊闕兩岸東西二山上,號為伊闕石窟。隋煬帝執政之時,因真龍天子所居皇宮正對伊闕,故將伊闕改稱「龍門」,伊闕石窟也變為龍門石窟,延用至今。PS:鯉魚跳龍門是在四川南充龍門鎮,和龍門石窟不是一個地方哈。
  • 龍門石窟: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
    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最為著名。龍門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雲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