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900多萬人口,將近80%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世界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僅為0.3%,但卻掌握著世界經濟的命脈,獲得了17%的諾貝爾獎,賺取了世界上30%以上的財富。為什麼以色列猶太民族的教育那麼強呢?
1
啟蒙書是《聖經》和《塔木德》
當一個小孩稍微懂事的時候,媽媽會把蜂蜜滴在《聖經》上,讓孩子去親吻,意思是知識是甜的,對書要愛不釋手。
所有的猶太孩子的第一本啟蒙書一定是《聖經》(舊約),然後是《塔木德》,其中幾乎涵蓋了猶太人的所有生活內容,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而這兩本書在以色列的書店也長期佔據暢銷書榜的前列。
2
將學習作為信仰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猶太人平均一年看64本紙質書,位居全球第一。
據說,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裡擺放有書本,理由是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看書。這種做法告訴人們:一個人的生命會有結束的時候,而求知卻是永無止境的。
直到今天,猶太人還保留著一個沿襲下來的傳統:把書櫥放置床頭,以表示對書本的頂禮膜拜。很多人說以色列人信仰的是宗教,但在我看來,不如說信仰的是「學習」。
以色列人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終身使命在信仰,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以色列,書店是永遠不會關門的,即使是安息日,裡頭也始終人頭濟濟。
不僅如此,猶太人還把看書當成是一種習慣或者說是一種榮耀。在街道上你隨便就看到在讀書的人,不管年歲老幼。
3
成功標準並非財富而是學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擁有的圖書館和出版社的數量居各國之首。全國有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一千多所。
《塔木德》說:「富翁和學者誰更偉大?當然是學者,因為學者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翁卻常常不知道知識的價值。」
4
充分鼓勵發散性思維
猶太人中流傳著一句諺語是「不做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意思是不能死讀書,而是活學活用,將學到的知識轉變成智慧、經驗或者財富。
在許多猶太人家庭,大人對放學回家的孩子問的第一句話是:你今天提問題了嗎?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模仿,毫無生命力,而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以思考為基礎,敢於懷疑,隨時發問。
5
必須學會至少一項生存技能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中還有一項是我們中國比較欠缺的,那就是生存技能的教授。通常猶太家庭的孩子長到10多歲的時候,父親一定會讓孩子學習一項基本技能,無論是木工、廚藝或者園藝。
猶太人認為,當一個人在遭遇變故的時候,財富很可能也隨之失去,只有智慧和技能是不會丟失的,而這些,就是讓一個人能賴以生存的基本。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是這個道理。
跟隨見學國際一起去探尋神秘國度以色列,感受以色列人的智慧與好學精神吧!
以色列,上帝應許之地,猶太人的皈依地,充滿智慧的民族,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一個看似動亂,但比任何人都珍惜和捍衛和平的國家;一個沙漠覆蓋三分之二,但創造了沙漠農業奇蹟的國家;一個被制約,但科技創新、經濟發達的國家;一個超乎想像的美麗,和平,神奇的國家。
聖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充滿著濃重的宗教氣息,這裡是三教合一的聖地;耶路撒冷,充滿著厚重的歷史味道,這裡是西亞歷史長河的見證;耶路撒冷,充滿著哀傷的歲月痕跡,街道上無不散發著古老的哀思。
哭牆·給上帝捎張小紙條
「哭牆」的上方—這裡距離上帝最近,不管你有任何願望,只要寫下來,塞進牆裡,上帝都會讓你如願以償。
空中花園·巴哈花園
巴哈公園坐落在高處,站在花園裡向下看,可以看到整個海法市,既能夠欣賞自然美景,也能夠感受建築藝術的獨特魅力。
死海·神秘莫測之湖
靜靜的漂浮在海面上,拿著一本雜誌享受文字或者是喝一杯喜歡的飲品,單單是享受日光海水浴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
期待疫情過後,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人攜手再次啟程#見學以色列教育信仰之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