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的雕刻時光咖啡館正式關門,也關上了無數文青的青春回憶。這一消息傳出之後,在網絡上引起了一波集體回憶的風潮,言語中充滿了惋惜和不舍。
這個成立於1997年的本土咖啡品牌,素有「民族第一咖啡品牌」之稱,尤其是在文青群體中的知名度非常高,深受喜愛。雕刻時光之所以能夠收到這一群體的青睞,是因為他自身就充滿了文藝氣息。
雕刻時光的創始人莊崧冽,在1997年畢業之後,向家裡要了一筆錢,和自己的女友一起開辦了第一家雕刻時光。第一家店的店址選在北大和清華的附近,面向的人群也是充滿了文化氣息的人。
雕刻時光的裝修別具一格,配上綿軟的音樂,大量冷色調屋內的裝飾,組成了一個文藝氣息濃厚的環境。坐在咖啡店裡,仿佛時光都放慢了腳步,令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以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
沒有顧客的時候,莊崧冽會在店裡放一場電影,抱著店裡的貓咪,悠閒地度過午後的時光。正是這一切因素,雕刻時光成功地吸引了周圍的學生群體,尤其是嚮往慢生活,充滿詩情畫意的那些文人。雕刻時光為文青提供了一個舒適的消遣場所和交流平臺,在中國咖啡行業還沒有形成的時候,雕刻時光已經成功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從本質上來說,莊崧冽創辦雕刻時光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在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享受雕刻時光裡的慢節奏生活,帶來的愉悅感。但是,雕刻時光的名氣,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雕刻時光最終不能免俗,開始追逐利益,拿著募集的資本開始擴大規模,將自己的連鎖店開到了全國各地,2010年以後,雕刻時光用了五年的時間,將分店數量增長到了五十多家。
從接受融資的那一刻開始,雕刻時光就丟失了自己的本質,文藝的外表之下,包裹著一股銅臭味。同時,由於迅速擴張,雕刻時光開始追逐利益,原本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於是,雕刻時光在規模最龐大的時候,開始走向沒落。
除了雕刻時光本質上帶來的壓力,還有一系列來自市場的競爭。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國咖啡品牌進開始駐中國市場,尤其是星巴克,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迅速形成了壟斷的局面,在資本方面,雕刻時光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
同時,作為雕刻時光的特色,其文藝氣息被大量的複製模仿,屬於自身的獨特優勢也開始淹沒在茫茫的文藝咖啡店大軍裡。雕刻時光很快陷入了經營困境,拖欠房租,店鋪關門,創始人莊崧冽被限制高消費。
對於莊崧冽來說,創業初期才是最享受的時刻,至於後面的融資,店面擴張,都不是他想要的。可惜當初一個錯誤的決定,讓雕刻時光倒在了資本擴張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