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海洋外交與戰略專業委員會」在暨南大學成立。主辦方提供
中新網廣州7月14日電 (記者 郭軍)7月13-14日,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海洋外交與戰略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海上絲綢之路』與國際海洋秩序」學術論壇在廣州舉行。
此次會議由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主辦。來自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外交學院、東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廣西民族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社科院、雲南省社科院、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等國內知名研究機構的40餘名學者參加了會議。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理事長王飛在論壇開幕式上稱,成立於2013年的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是國家海洋局唯一直屬智庫。時代的特點、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的職責、暨南大學海洋團隊的實力等諸多因緣,最終促成了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海洋外交與戰略專業委員會」這一碩果。
在論壇主題學術會議環節,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研究員、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沈固朝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湯景泰教授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胡波研究員表示,對於國際關係領域而言,海洋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權力的政治、利益的政治和責任的政治三大方面。這三大議題有一定的重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國際關係或國際政治作為一種視角、一種方法,對海洋問題的研究發揮了獨到且重大的作用,然而,以往這類單純的宏觀敘事或抽象闡述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既無法有大的理論創新,也無法準確描述快速發展的海洋實踐。無論是服務理論創新,還是指導具體實踐,國際海洋政治的研究都需要加強從宏觀到中觀、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視角的轉變。
沈固朝教授稱,不少海洋發展研究多年來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其原因之一,在於用現實或後來發展起來的海洋法及國家實踐去試圖解釋或代替當時產生的歷史事實。歷史的問題必須從歷史事件發生的環境和背景來解釋,用基於當時的歷史事實和法律事實來指導研究取向。
湯景泰教授在對「一帶一路」的國際輿情形勢進行分析時稱,話語權並非僅有話語的內容,還包括一個結構的力量,關係的力量。在這樣的輿論場合裡面,人家聽你的話才有影響力。如何把握關係的話語權,就成為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影響力的關鍵。
與會學者分別圍繞「海洋與國際關係的理論與實踐」、「海洋與東亞太平洋地區國際秩序」、「大國與南海周邊國家海洋政策」等主題進行了學術研討,並對海洋秩序的構建等問題展開充分討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