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何要提出高質量發展、怎樣的發展才算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備受外界關注。
論壇現場
在哈工大(深圳)22日舉行的深圳高質量發展與結構創新研討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解答。
在林毅夫看來,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方面協同發展,缺一不可。而要實現此目標,從新結構經濟性的角度來講,最好的方式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這兩隻手共同引導企業和支持企業,按照各個地區、產業的特性,沿著比較優勢的基本原則來發展經濟。
為何提出高質量發展?
論壇現場
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在剛剛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當中,再去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這一點我想對深圳,以及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因為在40多年前,深圳是一個小漁村,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林毅夫說,而經過40多年的發展,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了一個世界大型的、引領型的工業城市以及科技創新城市。從各種研究看,到2025年時,中國人均GDP有望超過12535美元的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
為什麼要提出「高質量發展」?林毅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他表示,我國過去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但經過40多年的發展,社會矛盾已經變成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需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就不只是量的問題了,是關係到質的問題。量還是要需要增加,但人們更重視的是質的提高。」在他看來,高質量發展不只是「十四五」時期的主題,未來發展也必須一直堅持。
怎樣的發展算高質量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缺一不可
怎樣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發展?林毅夫說,他個人的體會是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來推動發展,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新發展理念的五個主要內涵,「(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必須在這五方面同時達到。」
「創新的發展和過去最大的一個差異是,過去的發展很多要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生產規模的擴大取得,而創新發展則必須是效率、質量的不斷提高,這就必須有不斷的在技術、生產、營銷等各個方面的新的創新。」林毅夫指出,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而且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走綠色的道路,「這樣的發展一方面必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也可以把發展帶來的好處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共享。」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按比較優勢來發展
在林毅夫看來,要想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方面不顧此失彼,從新經濟學角度來看,一方面必須要按照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同時必須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這兩隻手的作用。
如何才能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及創新?林毅夫從追趕型、領先型、轉進型、彎道超車型等幾類產業進行分析。
他說,追趕型產業中國和發達國家都有,但前者比較優勢在中低端,附加值較低,後者比較優勢則在中高端,附加值較高。對於這類產業或企業,林毅夫建議可以利用「後來者優勢」,「因為和發達國家的同一個產業的技術差距,讓我們有可能以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來取得技術創新。」林毅夫表示,引進除了購買更好的設備外,也可以購買專利,後續和國外具有高技術的企業進行合資生產,「以引進消化吸收為主,當然不代表我們不需要進行自主研發,自主的研發裡有不少是在實用型技術上的研發,你要把研發的技術結合我們當地的情形來進行改進。」
論壇現場
領先型產業,因為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最領先,存在比較優勢。林毅夫說,在深圳就存在不少這樣的企業,比如華為的手機、5G,大疆的無人機,「這樣的產業新技術基本上不可能從國外取得,那就只能靠自己研究和發明,獲得新技術。」
有一類產業,隨著要素積累、資本越來越豐富、供給水平越來越高,失掉過去的比較優勢,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業。林毅夫說,這類產業必須轉型,一部分可以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在「微笑曲線」底端的加工部分,要轉移或退出。對於轉進型產業,大部分的研發在新產品設計上,可以根據在各個地方的情形,來決定怎麼按照比較優勢來進行技術創新。
對於那種產品技術研發周期短、人力資本需求高的的彎道超車型產業,和發達國家比有也有比較優勢,「這方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所謂獨角獸,成立不到十年、還沒上市、市場估值已經超過10億。」林毅夫說。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有效市場、有為政府要共同作用
林毅夫認為,要讓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創新的概念,變成企業家的自發選擇,必須要有有效的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才能提供一個準確的價格信號,來看哪種產業是符合比較優勢的,哪些可能是要失掉比較優勢的,以及同樣在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當中,哪些有比較大的市場前景。也要靠市場競爭來你追我趕,激發改進技術、營銷方式,獲得更大利潤的動力。」
同時,在有效市場中,還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因為在經濟發展、創新的過程中,市場失靈是必然的。」林毅夫說,政府除了要給創新者激勵外,還要提供基礎科研支撐,此外很多基礎設施以及制度安排也必須根據新產業、新技術的需要,不斷完善。
林毅夫表示,如果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隻手」共同引導企業和支持企業,按照各個地區、各個產業的特性,沿著比較優勢的基本原則來發展經濟。那麼到2025年時,中國人均GDP應該可以邁過12535美元的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經濟體。到2049年時,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這個過程中,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定會像過去這40年一樣,不斷開創新的經驗,為中國的發展作出深圳的貢獻。」
【記者】孫穎 戴曉曉
【作者】 孫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