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次長安街大講堂:中觀經濟學視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有效市場
全民閱讀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探索與實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一新論述的提出,將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深入探討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對於填補傳統經濟學領域的空白,拓寬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空間有重要意義。11月27日晚19:30,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網主辦的題為「中觀經濟學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之抗「疫」公開課第三十一講在長安街讀書會及其黨建、中直、京直、幹教、政法、企幹、援疆、健康、地方、媒體、出版、博士團、英才中心等分會微信群,並在新華網客戶端、央視頻、澎湃新聞、中國知網、百度百家號、騰訊新聞、微博直播、搜狐視頻、今日頭條以及「青年之聲」等平臺同時進行,活動累計觀看人次78萬。本次活動邀請了廣東省原副省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雲賢同志,以中觀經濟學的視角分別從資源生成理論、政府在資源生成領域大有作為、成熟市場經濟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融合的經濟三個方面進行講解。
首先,陳教授介紹了資源生成理論,並從以下十個方面:「資源稀缺」與「資源生成」是資源配置中的一對孿生兒、資源生成領域、資源生成—生成性資源—其產生具有四大特徵、資源生成領域投資的高風險性表現、資源生成領域中的次生性資源、政府通常採取的投資手段、政府通常採取的組織方式、政府在實踐中通常採用的資本運營方式、資源生成領域投資載體和資本運營方式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為什麼亞當·斯密沒能提出「資源生成」法則等一一展開並舉例說明。
其次,在闡述政府在資源生成領域大有作為環節中,陳教授以深圳舉例。「深圳速度」「深圳奇蹟」和深圳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首先是藉助城市經濟發展中「資源生成」領域,運用「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機制,深刻揭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示範。其表現層次可分為四種,第一層次表現為公有制與商品生產的相容;第二層次表現為公有制與混合經濟的相容;第三層次表現為公有制企業參與競爭、與市場規則的相容;第四層次表現為公有經濟優長與市場經濟優長的相容,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大的優勢所在。公有經濟優長集中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有性及對「資源生成」領域(既指城市經濟,又包括太空經濟和深海經濟等)的開拓性和宏觀調控性上,它體現為「有為政府」的作用表現;市場經濟優長集中表現在市場規則的競爭性、供求關係價值規律調節的效率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上,它實質體現為「有效市場」的作用狀況。
最後,針對成熟市場經濟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融合的經濟,陳教授從現代市場經濟、成熟有為政府和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模式組合及評價三個方面展開。現代市場體系發展,是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是統一的;是有序的;但又是脆弱的。現代市場經濟其橫向體系包括產業經濟、城市經濟、太空經濟、深海經濟等;其縱向體系包括市場要素體系、市場組織體系、市場法制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市場環境體系、市場基礎設施六個方面。現代市場縱向體系的六個方面功能,作用或將作用於現代市場橫向體系的各個領域。在成熟有為政府的介紹中主要是對其存在的三類資源:與產業發展相對應的資源——可經營性資源、與社會民生相對應的資源——非經營性資源、與城市建設(即生成性資源)相對應的資源——準經營性資源。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矛盾雙方的關係。「弱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和「強式有效市場」的劃分,既是個可量化的範疇,更是個歷史的真實進程;「弱式有為政府」「半強式有為政府」和「強式有為政府」的界定,既是世界各國在現實市場經濟中的真實反映,又可破解迎面而來的政府與市場關係系列疑難雜症問題。二者組合,理論上至少存在九種模式可分析。而成熟市場經濟正朝「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融合的方向發展,再這一過程中政府需要超前引領。
整場講座內容豐富且見解獨到,既有理論概括,又有實踐指導,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獲得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相聚長安街,學習長安街。與智者一起讀書,與學者一起學習,與高者一起論道。長安街大講堂,以書會友,齊心抗疫!
(劉星月)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頻、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邢深;初審:程子茜;覆審: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