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肉糕的來歷

2021-02-16 宜都雑譚

    (點擊上方藍色宜都雑譚,再點擊進入公眾號。你的關注,我的洪福。)

  

    宜都肉糕的來歷


肉糕是宜都傳統宴席的主菜,根據材料的配比,也稱為魚糕。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從湖廣往京師而去的驛道上,塵煙滾滾,只見一輛載有「欽犯」的囚車,由兵士押送,日夜兼程,向京城飛馳而去……那個「欽犯」的刑枷上貼著「安陸州正堂正德十六年十二月×日封」字樣的封條。看模樣,「欽犯」是年約十四五歲的官宦人家子弟,臉色微有焦慮,但遮掩不住一種興奮喜悅的神色。早些時候,年僅31歲的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金陵,途中得病,返京去世,無嗣。臨終時,他採納內閣首輔楊廷和引《皇明祖訓》的建議,下遺詔在王子中選一位繼承帝位,並規定:「先到為君,後到為臣。」隨即,朝廷向各地藩王發去一道道密旨。密旨也傳到了湖廣安陸府(今湖北鍾祥市)的興王府。首位興王系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朱祐杬(杬,音元),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去世,由長子朱厚熜繼位。小王爺朱厚熜為蔣妃所生,長得眉清目秀,溫文儒雅。接到密旨,興王府上下一片歡騰,都盼望剛登王位不久的小王爺能再接再厲,繼承帝位。可是,安陸府距京城有千裡之遙,沿途崇山峻岭、急流險灘,再加上當地官吏迎來送往,勢必影響進京時間。小王爺苦無良策,正在發愁之際,忽聞侍臣稟報,京師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今日高教部部長)嚴嵩求見。嚴嵩行拜見之禮後,向小王爺遞上了楊廷和的一封密信。原來,楊廷和與「嗜詩書、絕珍玩、不蓄女樂」的老興王朱祐杬相友善,得知老王爺家教甚嚴,14歲的朱厚熜不但自幼飽讀詩書,而且相貌堂堂,聰慧過人,頗有王者風範,是一位合適的「帝王」人選,有意迎立小王爺入繼大統,因而密派嚴嵩飛速趕到安陸興王府,與小王爺密商進京事宜。嚴嵩獻策:為避免延誤進京日期,要委屈小王爺喬裝「欽犯」,「日夜兼程飛趕進京,這帝位就非小王爺莫屬了」。小王爺聽後,覺得此計甚妙。朝中有首輔楊廷和鼎力輔佐,只要能讓自己榮登「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坐「囚車」吃點風霜之苦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蔣妃愛子心切,考慮到兒子在「囚車」裡飲食不便,急忙下令王府名廚,要他們連夜趕製小王爺進京路上所吃的食品,既要便於攜帶,又要美味可口。幾名廚師苦搜枯腸,從民間一道極普通的菜餚「糯米豬肉灌腸」中得到啟發,將精瘦豬肉和板油、魚肉一起剁成肉泥,加上綠豆粉及各種調味作料,外面裹上一層雞蛋皮,製成長條塊狀蒸熟,切成薄片後放入圓盒裡。翌日,東方天際剛露出一絲微亮,小王爺就辭別蔣妃與眾親人,登上「囚車」,在兵士護送下,向京城方向急馳而去。果然不出楊廷和所料,朱厚熜第一個抵達京城。正德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厚熜在楊廷和等大臣的擁戴下,於北京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成為明代第12位皇帝,改年號嘉靖。而其他王子前呼後擁,沿途官吏迎來送往,耽擱了行程,姍姍來遲,無奈只得俯首稱臣。嘉靖初即帝位時,少年意氣,雄心勃勃,在楊廷和等人的輔佐下,下詔盡革武宗弊政,誅錢寧、江彬等佞臣,朝政為之一新。但是好景不長,未幾,嘉靖帝命禮官追封其父為恭穆獻皇帝,引發政潮,致使幸臣竊柄,楊廷和等相繼去位,史稱為「大禮議」之爭。嘉靖晚年,在深宮不問政事,奸臣嚴嵩擅權長達十七年之久,兵備廢弛,東南沿海盜匪橫行。伴隨歷史風雲的變幻,嘉靖奪位內幕早已被人們淡忘。但是,他進京時沿途所吃的那道菜——肉糕、魚糕,卻在荊楚大地上流傳開來。昔日帝王菜,今日百姓愛,荊沙人稱它為「皇帝菜」,又名「蟠龍菜」;荊沙上遊的人敬稱它為「頭子菜」。這就是肉糕、魚糕的來歷。「頭子菜」的主材是肉糕或魚糕,既表示對皇上的敬崇,也代表主人的顏面。肉糕是席中工藝最多,價值最高的一道菜。客人只要嘗嘗頭子菜,就基本知曉桌席的好差優劣。由於工藝多,價值高,在物質匱乏時代,打「糕」是件稀罕事,所以無糕不成席。舊時,請頭子菜也很有講究,宴席開始,知客先生高聲喊道:「宴席開啟,廚師準備,樂工就位,請頭子菜……」大號鳴起,樂人奏王化三章,「順、順、順……財來了,財來了」。頭子菜上有蓋碗,蓋碗上有雕花(廚師雕的),上席客站起,左手揭碗,右手賜銀,並請客人用膳。這時,大家才「請,請,請……

肉糕的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過江陵一帶時,娥皇困頓成疾,喉嚨腫痛,想要吃魚但又討厭魚刺,於是女英在當地一漁民的指導下,融入自己的廚藝,為娥皇製成魚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復。舜帝聞之,大加讚賞。魚糕從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經後人不斷改進,到如今,宜都一帶民間所制的魚糕已經很有地方特色。白色的魚糕,蛋黃色表皮,不僅好看,也有「飛黃騰達」的意思。其諧音「魚高」也有「年年有餘,步步高升」的寓意。主料10片魚糕,配上粉絲、香菇、木耳、黃花、胡蘿蔔絲以及瘦肉絲等墊頭,就是宜都的名菜「頭子碗」,它是當地人逢年過節、喜慶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魚糕的具體做法如下:將漂洗好後的白色魚肉放在豬皮上面排刀剁成魚溶。魚溶放入盆裡,再將打散的雞蛋清加入後攪拌均勻;然後分數次加入姜水,順一個方向攪拌成粥狀;再加入蔥白末、澱粉,最後加入粥狀肥膘肉,一起攪拌成魚溶糊。最後大火將蒸籠先燒上氣,鋪上溼紗布,再把魚溶糊放在紗布上面,用刀抹平。蓋上蓋子旺火沸水蒸到八九成熟,揭開蓋子,用幹紗布佔幹表面汽水,把蛋黃均勻抹在魚糕表面,蒸熟,去火冷卻,將魚糕翻置案板上,刀切面有蜂窩狀的孔,用手按魚糕有彈性不軟不硬為佳,直至魚糕完全冷卻才能改刀成適合存放的形狀。

獨樂眾樂,自娛娛人!點擊在看,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麻城的肉糕席
    從記事起,我們麻城人把宴席叫肉糕席。顧名思義,宴席上沒了肉糕,就不叫酒席。去喝酒,沒有肉糕,那只能說是去吃個便飯。從我奶奶輩起,舊社會的那些人,結婚的,做屋出水的,為老人做壽的,孩兒出生的,辦紅白喜事的酒的,一律都叫作吃肉糕席。
  • 肉糕冷凍一年也還能吃?教你肉糕的最佳保存法!
    肉糕能不能冷凍肉糕不建議冷凍。肉糕是一種由紅薯澱粉、魚肉泥、豬肉泥、雞蛋等加清水混合之後攪拌成的澱粉糊蒸製。蒸好之後含水量比較高,如果冷凍的話,肉糕中的水分會慢慢結晶,將肉糕的縫隙撐大,等食用之前解凍,冰塊融化,肉糕質地就變散,不成型了,因此肉糕是不建議冷凍的。
  • 麻城美味:肉糕
    肉糕,是我們麻城人最喜愛的美食,就像怕辣的人難以稱為四川人一樣,不吃肉糕的人,恐怕也很難被看成是麻城人了。肉糕從此問世,而且名聲大震。從那時起,廚師告老還鄉把技藝傳流到民間後,人們把肉糕捧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在麻城,肉糕是最重要的待客佳餚。人們是把大宴賓客稱作「吃肉糕」的,就可以想像到肉糕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 肉糕 父親 我
    麻城人把赴宴叫吃席,更通俗的叫吃肉糕席。小孩子盼過年,盼紅白喜事,其實就是盼肉糕。久居外境的麻城人,不管走多遠,不管多富有,不管當多大的官,都把肉糕當成鄉愁的寄託,當成一條無形的繩索,一頭牽著故鄉,一頭牽著遊子的心。當成麻城父母對遊子的牽掛,和麻城遊子對故園的眷戀。
  • 故鄉 父親 肉糕
    從那以後,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麻城家家戶戶在磨刀遲(剖)魚前,都要虔誠地上香、燒紙、放鞭炮,接天上的菩薩神仙和列祖列宗回家來,心裡恭恭敬敬地默念道:「我們家就要剁肉糕了,請各位菩薩和祖人回家過年。」祭祀之後,村村寨寨便響起了有節奏的刀剁聲。那幾天,如果在路上碰上熟人,不再問「吃了飯冒」,而改問:「肉糕剁了冒?」。肉糕做好了,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
  • 麻城特色美食,肉糕!
    麻城有「無糕不成年,無糕不成席」的習俗,自然肉糕也是麻城一大特色菜了。每逢年過節,肉糕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肉糕從此問世,而且名聲大震。肉糕的吃法很多,蒸著吃,一般宴席上將肉糕清蒸,肉糕碼成「井"字型或「田」字型,還有的肉糕下面放一些幹豆角啊,吃起來都不錯的!
  • 麻城排名第一的美食—肉糕
    而來自家鄉麻城的傳統美食—肉糕則像一張印有淡淡鄉愁,傳遞著麻城遊子離家的無奈與吃不到家鄉的香味給你,讓你享盡這革命老區鄉間的肉糕美食。肉糕是湖北東部地區的一種漢族傳統糕類食品,由紅薯澱粉、魚肉末、豬肉末混合後蒸製而成。如麻城有「肉糕席」即以肉糕為主菜,其中武漢市黃陂區、麻城市、赤壁市的肉糕最為著名。肉糕碼在鮮花碗上,呈寶塔形。
  • 宜都市委書記線上推介 領略宜都秀美風光!
    荊楚各地宜都市委書記線上推介 領略宜都秀美風光!國際奧委會將撥款8億美元歐美多國現罕見兒童炎症症候群 或與新冠病毒有關宜都地處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遊南岸,上鎖巴楚山地,下引江漢平原,長江清江環抱,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美譽,為推介宜都文旅深度融合經驗,爭創「荊楚文旅名縣」。
  • 湖北特產 自製美味肉糕
  • 帶著對老家的思念,做一盆河北肉糕,軟嫩鮮美齒頰生香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道來自小編家鄉的簡單家庭美味--「河北肉糕」。這道菜需要兩種特別的材料,一是煮過肉的肉湯,二是紅薯的澱粉;其他的肉餡、蔥、姜、醬油、香油等,都是冰箱廚房裡常見的東西。時間到後拿出來自然降溫,把蒸熟的肉糕翻扣出來,有種半透明的感覺。這就是肉糕的成品,軟軟香香……還等什麼,切塊後開吃!
  • 宜都的美女都來宜都大酒店了!你還不知道?
    宜都現場全宜都的女人都來了!你還不知道?這了感謝宜都姐妹們的熱烈歡迎,公司特批綺鹿工廠店宜都大酒店店再延期20天,為了回饋新老客戶,我們店內推出最後二十日狂歡購~全場男式女式雙面羊絨大衣皮草1.2折封頂!只要買就送精美圍巾一條!顏色隨你挑!
  • 湖北宜都:做三天宜都人,全國旅遊大咖走進宜都,引起網上熱議!
    清明小長假期間,由宜都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去哪兒網合作,面向全國招募的八名旅遊達人走進宜都,體驗「做三天宜都人」。活動同時通過新浪微博、馬蜂窩網等多種途徑、多家媒體進行同步報導。一切都是如此美好我喜歡這樣的茶田也喜歡這樣的你打卡:三峽九鳳谷「胖丁走天涯」這樣說:四季花海、峽谷瀑布、高空滑索、兒童遊樂……構成宜都九鳳谷的元素太多
  • 宜都三日旅遊景區攻略_宜都市區酒店怎麼選比較好
    ,從宜都縣城乘車出發行程約一個小時便可到達目的地。宜都楊守敬書院作為三峽溼地---宜都天龍灣國家溼地公園配套的重要文化旅遊項目,是鑲嵌在三峽溼地---宜都天龍灣國家溼地公園內的一顆璀璨明珠。,從宜都縣城乘車出發行程約一個小時便可到達目的地。
  • 宜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宜都史上第一任中共黨支部書記!
    王永彬: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湖北荊州府枝江(今湖北宜都)人,清代學者,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時期。著有《圍爐夜話》,與洪應明之《菜根譚》、陳繼儒之《小窗幽記》共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 宜都柑橘形成全產業鏈
    宜都是「中國柑橘之鄉」,域內柑橘面積30萬畝,年產約60萬噸,宜都蜜柑,甘甜鮮美,是湖北十大名果,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宜都以打造國家柑橘農業公園為契機,全力延伸柑橘產業鏈,通過土老憨、豐島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實現對柑橘「吃幹榨盡」,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讓宜都柑橘全面提高「身價」。2018年,「宜都蜜柑」品牌價值已達31.12億元。
  • 湖北宜都:宜都「森呼吸」地圖,告訴您「綠」遊好去處!
    雲上宜都訊 綠色生活,一路有你!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宜都這些清靜的林泉秘境只用短途的車程,就能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美,為想要身心放鬆的你提供一方淨土。尤其是這裡的茶園面積分布廣,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宜人的自然風光,「宜都最美觀光茶園」因此得名。大風口一共有5000多畝茶園,大風口的美,美於這片翠綠,美於它無可複製的自然風光。置身於千畝觀光茶園中,側耳傾聽、環顧四周,習習的微風、清脆的鳥叫,讓人仿佛置身於一片綠意盎然的綠色海洋。
  • 我鄉愁裡宜都西湖
    許多宜都人鄉愁裡都有一座湖,她的名字也叫西湖。宜都西湖尤其可愛,是因為她會隨著季節變換衣裝和容顏。原來,這西湖本是長江、清江和漁洋河三江交匯,在宜都城的西郊形成的一方衝擊平原。每當夏日消融,江河橫溢,這兒便成了水光瀲灩的湖泊;而一旦水退河清,就又還原成柳暗花明的田園村莊。這樣的宜都西湖,就營造出一種別樣的生活風情。宜都西湖的別樣生活風情,是在歷史畫卷中鋪展開來的。
  • 湖北宜都:人面桃花相映紅,宜都音樂人陳剛新作《桃花謠》,好聽
    近年來,陳剛老師先後創作了《丹陽漁歌》、《曉心有電》、《四季望郎》、《白水古渡》、《宜都街上看稀奇》、《想吃石榴等奓口》、《天生一對好鴛鴦》、《曬月亮》、《苞谷老燒巴到香》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本土原創歌曲。
  • 【金秋宜都遊】古潮音洞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掌上宜都官方微信。
  • 宜都三江收費站今晨「壽終正寢」
    從泛舟而行到老紅東公路再到宜洋一級路宜都與宜昌主城的距離更近出行更便捷、經濟融合度更高人民發展機遇更多如今三江收費站光榮完成了城市發展的歷史使命紅高片區開啟了融入宜都主城區發展的新紀元城市骨架西聯東擴南展步伐不斷加快隨著清江三橋、繞城一級公路江城大道、宜都長江大橋紅花套長江大橋等國家省重點項目的逐步實施宜都將邁開融入宜昌大城發展的新徵程期待,宜都未來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