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房產訊 11月28日下午,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關於徵求《佛山市住房發展規劃(2018-2022)文本(徵求意見稿)》,對佛山2018年-2022年的住房進行了規劃。
規劃依據「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原則編制,範圍為佛山市全市域,包括禪城、南海、順德、高明、三水五區。其中中心城區範圍包括禪城區行政轄區、南海區桂城街道和獅山鎮羅村社會管理處原羅村街道行政轄區,順德區大良鎮行政轄區。期限為2018-2022年。
點擊查看: 《佛山市住房發展規劃(2018-2022)文本(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長達26711字包含47條細則,信息量大,亮點頗多,包括佛山住房三年規劃指標,規劃四個等級八大中心,推進地鐵沿線周邊舊改等。
關鍵詞1:城市住房現狀
佛山常住人口超765萬,約311萬住出租房
佛山常住人口由2011年的660萬增長到2017年的765.67萬,戶籍人口則是由原來的375萬增加到419.59萬。然而,常住人口分布不均勻,禪城、南海和順德三區的人口密度遠高於三水、高明兩區。
住房建設規模方面,截至2017年底,一手商品住宅交易面積達7068.41萬平方米,交易宗數64.19萬宗。2017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43.8平方米,達到住建部小康社會人均居住面積標準。
租賃房源方面,從試點工作開始截至2018年底,全市新增租賃住房3.26萬套;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項目2宗,部分項目已動工建設;國有土地出讓中有21宗地塊新建租賃住房,共計自持和配建租賃住房面積57.91萬平方米。截止2018年底,登記在冊的出租房屋43萬棟(套)、合計出租單元240.5萬個。目前佛山約有311萬人居住在出租屋,充裕的租賃住房供給解決了大量新市民的居住問題。
保障房方面,2013-2018年,佛山動工建設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8779套,基本建成29762套,發放租賃補貼2437戶,均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
關鍵詞2:住房發展目標
明年將建住房1365.71萬㎡ 新增保障房9447套
規劃期內,新增各類住房7185萬平方米,72.3萬套(戶)(含租賃補貼發放)。其中:市場化住房7062.05萬平方米,69.10萬套(租賃住房647.34萬平方米,10.79萬套;商品住房6414.71萬平方米,58.31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122.95萬平方米,3.2萬套(戶)。保障性安居工程供應佔總體住房供應套(戶)數比例達到4.43%,非商品住房供應佔總體住房供應套(戶)數比例達到20%左右。
其中,明年(2020年),佛山市建設各類住房總建築面積1365.71萬平方米,其中建設商品住房和租賃住房共計1335.23萬平方米;籌集保障性住房30.48萬平方米。使用住房用地525.27公頃,其中商品住房用地472.28公頃。佛山市新增保障性住房共計9447套(戶)。其中公共租賃住房550套,發放租賃補貼5877戶,人才住房2000套,共有產權住房1020套。
關鍵詞3:住房用地區域布局
四個等級八大中心 中心重點發展佛山新城、千燈湖、祖廟、禪西新城
按照「市級主中心-市級副中心區-區級中心-重點鎮(街)」四個等級,將市域居住用地分為一個市級主中心,兩個市級副中心,五個區級中心,以及15個重點鎮(街),具體規劃如下:
市級主中心:中心城區是市域發展主核,範圍包括禪城區行政轄區、南海區桂城街道和獅山鎮羅村社會管理處原羅村街道行政轄區,順德區樂從鎮行政轄區。
中心城區重點發展佛山新城、千燈湖、祖廟和禪西新城等重點地區,依託「三新一老」做強中心,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將大力發展跨行政區劃的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聚集區所覆蓋的平洲、三山新城、佛山新城、奇槎板塊、陳村、北滘等區域。
2個市級副中心:包括大良-容桂副中心和獅山副中心。
5個區級中心:包括西南組團、高明組團、大瀝組團、西樵組團、北滘-陳村組團,重點建設各組團中心,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帶動周邊鎮(街)發展。
15個重點鎮 (街): 裏水鎮、樂平鎮、蘆苞鎮、大塘鎮、南山鎮、白坭鎮、丹灶鎮、楊和鎮、明城鎮、更合鎮、九江鎮、龍江鎮、勒流街道、杏壇鎮、均安鎮15個鎮(街),是城鄉統籌的重要載體,通過整合城鄉資源,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
關鍵詞4:城市更新
引入TOD 重點推進地鐵沿線站點周邊連片更新
引入公共運輸為導向(TOD)的成片開發和改造模式,重點推進地鐵沿線站點周邊舊村、舊廠及舊城地塊的連片更新;按「零換乘」原則規劃設計和實施改造建設;結合老城區中老齡化人口佔比較高的特點,積極開展老舊社區住宅的適老化改造;完善新建住宅區中中小學和幼兒園等教育設施的配備;開展以綠化廣場、社區綠地、立體綠化為重點的「青山綠地」建設,營造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將生態、歷史、文化融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