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市新媒體帳號數量呈現倍數增長,功能手段日益豐富,傳播能力不斷提升,湧現出一大批表現活躍、具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帳號及優秀案例。
近日,由新華網和昆明市網絡文化協會聯合編制的《2020年度昆明市網絡綜合傳播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依託新華大數據分析系統,首次全面反映昆明新媒體發展現狀及昆明市綜合網絡傳播情況。
《報告》所依託的評估數據覆蓋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0日,首批選取的72家單位(自媒體)的微博、微信、抖音運營數據,從帳號活躍度、內容創新力、帳號互動性、傳播擴散力4個維度進行深度分析,最終形成「政府單位(群團組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縣市區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市屬媒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和「主要社會自媒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
政法部門新媒體影響力居前列
政府單位(群團組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
新華大數據綜合40個昆明市政府單位(群團組織)新媒體對外窗口的傳播影響力來看,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昆明市應急管理局、昆明市委政法委、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和昆明市公安局,政法部門的新媒體活躍度和影響力佔據前列。
在當下熱點新聞事件中,政務新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的重要平臺。今年11月,為減少因大型車輛右轉視線盲區引發的交通事故,昆明交警陸續在主城區一些路口施劃「右轉彎盲區警示帶」警示區域。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工人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央視網等中央媒體,以及《春城晚報》《昆明日報》《都市時報》等省市級媒體對昆明此舉予以高度關注,均發文稱讚「這波操作亮了」「具有借鑑意義」;同時,雲南交警、昆明交警公眾號文章《這波操作亮了!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被轉發超400次;@昆明市政協、@昆明市委政法委、@昆明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呈貢區交通運輸局等政務官微帶話題參與傳播。中央媒體+雲南主流媒體+政務「兩微」的「組合拳」式推送使得昆明交警施劃「右轉彎盲區警示帶」這一事件引發全國關注。
五華區新媒體影響力拔頭籌
縣市區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
從18個昆明縣區(市)新媒體宣傳窗口的傳播影響力來看,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五華區、西山區、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官渡區和呈貢區。其中微博影響力方面祿勸縣和五華區名列前茅;微信方面官渡區和呈貢區較具優勢;抖音方面西山區和五華區較為領先,可看出各縣市區的新媒體優勢相對不同,每一領域均出現不同突破。
今年3月至5月,呈貢區、五華區通過短視頻、直播互動、網紅演繹、720雲全景、網絡圖片徵集開展「萬溪梨花節·雲賞梨花」「五華·遇見藍花楹」等系列活動。在微博中,@雲南旅遊開設的話題#昆明藍花楹#,閱讀量達1688.2 萬人次,進入當月新浪微博熱搜前20名。同時,由於花期恰逢「五一」小長假,#昆明藍花楹#、#五一打卡#、#發現昆明之美#三個微博話題形成疊加效應,閱讀人數達6520 萬人次,持續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的影響力。
市屬新媒體實現差異化運營
市屬媒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
從8家昆明市屬媒體對外窗口帳號傳播影響力來看,排名前三名的分別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K6春城頻道和掌上春城。其中都市時報(一點關注)的微博影響力和抖音影響力佔據市屬媒體的第一位,掌上春城的微信影響力佔據第一。從中可見,同樣作為都市類媒體,各家新媒體運營策略卻不盡相同。都市時報(一點關注)側重微博信息發布;K6春城頻道則重視抖音運營,抖音影響力分數達到了99.28;掌上春城微信影響力表現突出,可見其2020年在微信運營方面有所發力。
2020年12月12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公布《昆明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的用人單位應當支持護理照料,給予獨生子女每年累計20天、非獨生子女每年累計10天的護理時間,護理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待遇。昆明廣播電視臺8099999、昆明信息港、掌上春城、《都市時報》等媒體公眾號及微博第一時間發出報導,《經濟日報》、央視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工網、環球網、《昆明日報》、雲南網、《每日經濟新聞》等接連聚焦,合力吸引輿論目光,推動微博話題#昆明規定每年最多可多休20天護理假#登上熱搜榜。
自媒體助力社會正能量傳遞
主要社會自媒體網絡綜合傳播指數榜單
新華大數據選取6家昆明市主要社會自媒體的政務帳號分析,春城頭條、昆明優生活和昆明全接觸傳播影響力排前三位,其中春城頭條的微信和抖音兩個方面較具優勢。一個共性是,目前昆明市社會自媒體均以微信為主要的信息輸出渠道,微博和抖音的信息發布偏少。
在2020雲南·昆明網絡文化節中,昆明市積極發揮自媒體優勢,壯大脫貧攻堅網絡力量。6月,彩龍社區和春城頭條、昆明優生活等自媒體聯合策劃、製作「昆明篆新農貿市場」系列美食文圖及小視頻,介紹昆明人的市井生活、生活百態,打造「網紅農貿市場」。全部作品網絡點擊量超過1200萬次。
此外,自媒體還把關注點放到了建檔立卡戶的脫貧故事上和貧困地區產業脫貧的工作上,策劃推出《鍋臺灶臺成就人生舞臺——楊發蓮脫貧記》《篆新農貿市場體驗400多種口味的東川麵條》等系列網絡熱帖,開發了東川區脫貧創業電商扶貧工程——李子溝開花洋芋、「愛心助農公益跟著網紅玩轉昆明」等融媒體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