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收縮混業無礙在華多元化戰略

2020-12-21 搜狐網

  在昨日由花旗集團全球、亞太區、中國區三位CEO主持的媒體早餐會上,花旗集團董事長兼CEO普林斯表示,將在中國採取多元化戰略,雖然花旗集團確實有一些業務收縮,但會逐漸把重點放在分銷業務上,這也是其在中國實施的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

  普林斯是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關於「花旗母行正在採取逆向收購等方式收縮混業經營,如果其在中國實行綜合經營,是否和母行保持步調一致」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他還高調宣布花旗今年積極地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投資銀行業務,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收縮「製造業業務」

  花旗集團近年來開始通過資產置換或逆向併購的方式收縮非專精業務。2006年花旗的運營成本達520億美元,增幅15%,但去年收入增幅僅為7%。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普林斯正面臨來自公司內部和外部越來越大的壓力,預計其將在4月16日公布第一財政季度業績前披露一項重組計劃。普林斯去年曾宣布對公司業務狀況進行評估,為削減成本作準備。

  普林斯告訴本報記者,確實有一些業務收縮,或者把有些業務甩掉,主要是「製造業業務」(花旗中國區一位相關人士解釋說,目前花旗已經把保險業務剝離出去,僅保留保險產品代銷業務,基金也只保留了分銷功能,在保險和基金業務上花旗不再進行自主研發),花旗逐漸把自己的業務重點放在分銷上,「我們所要甩掉的是一些業績表現差、利潤增長低的產品」。不過,普林斯迴避評論花旗「將裁員10000多人」的市場傳聞。該集團的年度大會將在4月17日召開。

  與浦發合作擬進入下一階段

  當本報記者問及對浦發和法國佳迪福合作銀保業務作何評價,以及對花旗增持浦發有無影響時,普林斯態度明確,浦發銀行發展銀保業務和花旗不衝突,花旗對浦發和這家法國保險公司的合作表示支持。

  在早餐會伊始,普林斯也態度明確地表示同浦發銀行保持了強勁的夥伴關係,他接著暗示計劃和這家本地合作夥伴進入下一階段合作,但現在宣布下一階段何時開始還為時過早。花旗對浦發銀行增持意願依然強烈,花旗集團中國區CEO施瑞德日前在上海透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對浦發的股份增持。

  普林斯表示,花旗和浦發、廣發的合作再一次證明了其要在中國通過多元化渠道拓展業務的發展戰略。他把花旗在中國的業務分為三大塊,而且這三大塊都有不同的管理團隊。據悉,這三大塊是指與本地合作夥伴合作、擴建分行、針對企業的銀行服務平臺。普林斯宣布,花旗銀行計劃2007年將在華網點數目從目前的16家擴大至30家以上。施瑞德還表示,花旗(中國)轉製成法人銀行後會推出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消費銀行,甚至根據客戶個人一生的規劃來推出產品和服務。

  積極參與投行業務

  「除了零售業務之外,今年我們將積極地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投資銀行業務。」普林斯如是說,「花旗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花旗在今年年初開始人事布局。1月,原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文東轉投花旗亞太區企業與投資銀行部在中國的投資銀行團隊,成為該團隊的董事總經理。近日,原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負責德意志投資銀行亞洲團隊的錢於君也加盟花旗中國投資銀行團隊,擔任該部門董事總經理。花旗亞太區投資銀行部主管馬睿明表示:「錢於君在亞太地區擁有出色的客戶關係,在近年內參與了中國數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交易。」

  花旗集團亞太區CEO麥睿彬昨日稱,花旗建立了跨亞洲的投行業務,並且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為強勁的時期,「我們非常願意參與投資銀行業務和證券業務,希望能幫助一些世界一流的亞洲企業走上資本市場,花旗將憑藉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

  <<

相關焦點

  • 花旗銀行在華首發花旗品牌信用卡
    周永贊先生用花旗信用卡在上海成功完成了第一筆人民幣的交易  花旗是首家在中國單獨發行信用卡的全球銀行  和訊銀行消息  2012年8月21日,花旗銀行(中國)宣布在華發行花旗品牌信用卡,其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開始運作。
  • 花旗創始人韋爾:應分拆大銀行 重建美國金融市場聲譽
    花旗帝國創始人桑迪韋爾(資料圖)  和訊銀行消息 近日,華爾街傳奇人物桑迪韋爾表示,要重建美國金融市場聲譽,將其從醜聞和錯誤中解救出來,唯一辦法就是呼籲分拆大銀行。  桑迪韋爾,「花旗帝國」的締造者、傑米戴蒙曾經的親密戰友,正是他創造的花旗帝國終結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開啟了銀行混業經營的新時代。  而如今,他卻調轉了槍口。  韋爾表示,我們應該做的事將投資銀行從商業銀行中拆分出來。銀行就應該去吸納儲戶,去放商業貸款,房產按揭,去做那些不會威脅到納稅人財產的事。這樣銀行就不會大而不倒了。
  • 花旗中國一年關閉五家支行 CEO歐兆倫將退休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6日訊(記者華青劍)花旗中國又關閉了一家支行,據銀監會網站消息,上海銀監局發布關於同意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關閉上海延安西路支行的批覆,批覆稱,自5月9日起,該支行應當立即停止經營活動,交回金融許可證,在指定報紙上發布公告,同時及時辦理工商註銷登記手續,並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其他後續事項。
  • 花旗帝國日落
    花旗集團正在解體,對於已經「垂危」的花旗集團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1月17日,花旗集團公布,第四財政季度淨虧損82.9億美元,合每股虧損1.72美元;上年同期虧損98.3億美元,合每股1.99美元。同時,花旗集團宣布,將把業務重新劃分為兩大類,主要集中在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方面。這一突然決定凸現出花旗集團處在「生存危機」的尷尬境地。
  • 談談中國式混業經營:混分從來不是關鍵,重在建立「新生產函數」
    本文來源|加華資本  近日,加華資本董事長、創始人宋向前先生對於混業經營進行深度剖析
  • 花旗中國林鈺華:金融開放將為花旗在華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徐天曉2007年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中國」)作為第一批外資銀行開啟本土法人銀行發展之路,一旬過後,我國金融行業更廣泛的對外開放,讓花旗這家兼具跨國與本土雙重基因的外資銀行更加振奮
  • 花旗銀行
    目前,花旗中國在在華國際國際銀行中處領先地位,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大連、重慶和貴陽擁有10家分行,31家零售銀行網點。花旗集團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市場開展業務,是在中國最具有全球性的國際國際銀行。更多信息請參見花旗中國官方網站:www.citibank.com.cn 或 www.citi.com.cn。
  • 萬事達卡與花旗銀行在華首發獨立品牌美元信用卡
    【環球網報導】萬事達卡與花旗銀行日前聯合宣布在中國推出兩款全新的信用卡——花旗禮程白金卡和花旗禮享卡。其中以經常出差和旅行的富裕人群為目標對象的花旗禮程白金卡由萬事達卡獨家發行。花旗銀行是全球首家獲準在中國獨立發行信用卡的外資銀行,於上個月率先發行了信用卡,其他外資銀行如欲在華獨立發行信用卡,仍需向中國監管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萬事達卡是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信用卡組織,此次成為花旗禮程白金卡首選的境外支付合作品牌。花旗禮程白金卡的目標客戶為經常出差和旅行的富裕人群,他們追求精緻的生活方式,渴望愉快的旅途經歷。
  • 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
    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花旗集團在華建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迄今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超過了十個年頭,是中國首批從事金融離岸外包業務的軟體技術服務企業之一,致力於為花旗全球業務部門提供軟體開發和技術支持。2011年,花旗中國數據中心在花旗金融信息建成並投入運營。
  • ——訪花旗中國行長兼執行長林鈺華
    2002年,花旗又在國際性銀行中第一家開設零售銀行業務。  2007年,外資銀行迎來了在華開啟法人化之路的重要「裡程碑」。「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為花旗中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對企業和機構客戶及零售客戶的各項業務在十餘年間均取得了長足進展。」林鈺華告訴記者,隨著2007年4月成為首批獲準設立本地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之一,花旗銀行走上了更廣闊的舞臺,展開了在華發展的全新篇章。
  • 是戰略收縮?亞洲衛浴老大路達轉戰內銷市場
    業界有一些人也提出,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路達進軍內銷市場,是否意味著其外銷市場的戰略收縮?對此,路達集團總裁陳雅雅告訴記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路達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它成立優達(中國)有限公司,不僅不會削弱外銷,而且2009年會進一步加強。  在陳雅雅看來,路達選擇在18年後的今天,進軍內銷市場,這是路達集團整體發展規劃題中應有之義。
  • 二十世紀「花旗」中國掘寶挖金
    後來,英法等國家因擔心在華銀行利益受影響而抗議,米建威的計劃被擱置。  直到32年後,美國人終於成功將銀行開到中國——1902年,花旗銀行(當時也被稱為「萬國寶通銀行」)上海分行成立。1902年1月1日,美國華盛頓對外發出了電訊,電訊中稱「花旗銀行為美國在華的國庫代理人」,確切地說,美國政府將中國庚子賠款利息支付的管理權限授予了花旗銀行。
  • 羅馬徵服蘇格蘭也是直入長城後的第一次戰略收縮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905字,閱讀約4分鐘1955年,凱撒元帥率領羅馬人首次入侵英國。起初,羅馬軍團勢如破竹,很快就壓倒了英格蘭南部的凱爾特人。蘇格蘭缺乏產品,尤其是羅馬人急需的鐵礦石等戰略物資。而由於蘇格蘭是一塊幾乎沒有可耕地的破碎土地,而且大部分土地不僅苦,而且貧瘠,如果羅馬軍團不計代價地進攻,凱爾特人可能會活下來,羅馬帝國的財政也可能會被拖垮。所以在格勞皮厄斯山戰役之後的幾十年裡,羅馬軍團放棄了咄咄逼人的進攻戰略,放棄了蘇格蘭高地,退守蘇格蘭低地,轉而採取修建防禦要塞和兵營的戰略來對抗凱爾特人。
  • 是戰略收縮?亞洲衛浴老大路達轉戰內銷市場
    業界有一些人也提出,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路達進軍內銷市場,是否意味著其外銷市場的戰略收縮?對此,路達集團總裁陳雅雅告訴記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路達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它成立優達(中國)有限公司,不僅不會削弱外銷,而且2009年會進一步加強。  在陳雅雅看來,路達選擇在18年後的今天,進軍內銷市場,這是路達集團整體發展規劃題中應有之義。
  • 專訪花旗中國CEO林鈺華:抓住外資行的下一個十年
    「未來,面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常態」、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業態所帶來的挑戰,以及金融改革、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所帶來的新機遇,花旗中國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同時配合國家發展重點和監管要求,在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服務的同時,更深入地參與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花旗中國區執行長、行長林鈺華如是說。
  • 花旗銀行入股浦發銀行 攜手合作信用卡業務
    (上海和紐約2003年1月2日)-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及花旗集團,通過其子公司花旗銀行,今天宣布,雙方已經建立起戰略聯盟合作夥伴關係。  鑑於政府有關部門已批准同意美國花旗銀行作為公司國外戰略投資者,2002年12月31日公司與花旗集團、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花旗國際有限公司(統稱花旗銀行)正式籤署一系列有關戰略合作、信用卡合作等協議。
  • 財經公司百科:花旗銀行
    換牌上市後,花旗集團運用增發新股集資於股市收購、或定向股權置換等方式進行大規模股權運作與擴張,並對收購的企業進行花旗式戰略輸出和全球化業務整合,使花旗集團在短短五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71%,股東權益增加92%,資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72%,利潤增長 2.6倍,表現出不凡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一次送股(每3股送1股)和 22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共計$3.82)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仍提高了一倍
  • 以美國國旗命名,位居世界500強,花旗銀行是什麼樣的存在?
    雖然花旗指的是美國國旗,但是花旗銀行的英文原名卻和任何國家的國旗都沒有關係。花旗銀行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時上海的花旗銀行外飄著美國國旗,故而上海市民習慣稱之為"花旗銀行"。其實,花旗銀行的英文本名是CitiBank,顧名思義,是"城市銀行"的意思。
  • 花旗銀行信用卡的中國生意
    02 | 靈活策略與客群細化​消金界看到國內某銀行的一份研究材料表明,雖然主打中高端市場,但花旗銀行有著多變的營銷宣傳策略。這種策略靈活且接地氣。就比如,在2011年9月,花旗銀行的業務員奔走於各大寫字樓,推銷信用卡,與中資行直面競爭。看起來,這與花旗一貫的高端定位和以質取勝的策略有些不符。
  • [公告]華媒控股: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對外投資之財務顧問...
    [公告]華媒控股: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對外投資之財務顧問報告 時間:2015年04月23日 12:33:51&nbsp中財網 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 關於 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 之 財務顧問報告 財務顧問: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 籤署日期:二〇一五年四月聲明 東方花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接受浙江華媒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