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2020-12-10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

數百年來,北極海冰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運動軌跡」。冬季極地的極端溫度將北極地區的海水凍結起來,北極海冰隨之膨脹,當夏季溫度回升,原本被凍結的冰層化成海水,與原本的北冰洋融為一體。但是近些年來由於人類的各種工業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使原本恆定周期的北冰洋變得不規律起來。幾十年來,北極海冰的總體覆蓋率一直在下降,每年的增長幅度本來就很小,如今後退的幅度變得更大。雖然北極冬季海水依然會保持凍結狀態,但是持續時間卻越來越短。

為了更加精確地掌握北極海冰消失的時間,Notz和他的團隊研究了數十種不同的氣候模型,這些模型模擬了未來時間內北極海冰的各種演變階段。這些模型來自「第六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6)」,涵蓋了許多不同的假設場景。但在大多數的CMIP6模擬中,不管設想情景是何發展,北冰洋到2050年之前的夏天都是無海冰的狀態(定義:平均海冰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

研究人員表示,CMIP6模式模擬了當北極海冰面積下降到100萬平方公裡以下時,北冰洋幾乎沒有海冰的大範圍擴張,而且絕大多數的模型都能夠預測到在2050年之前,北極的夏季將幾乎無海冰,而且未來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19年高出1000億噸。

各種模擬結果都讓我們十分震驚,許多科學家也一直在預測,如果北冰洋真的走到了「盡頭」,會給其他生態系統帶來什麼影響呢?科學家們表示,北極的冰越少,該地區反射的陽光也就越少,北極融化得就更快,本就經歷全球變暖的地球就會吸收更多的熱量,最終造成更為險峻的局面。

模型始終是模型,如果我們從現在做起,想方設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施綠色發展,那麼到2050年北極海冰究竟會不會真的完全消失還未可知,這依舊是一個概率問題。最可怕的不是預言,而是憑藉著一面之詞錯失了改變未來的機會,真正重要的一直都是現在的我們應該怎麼選擇,怎麼行動。雖然曾經的鐵達尼號撞擊冰山是個悲劇,但是如果世界再無冰山,這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Devastating Simulations Say Sea Ice Will Be Completely Gone in Arctic Summers by 2050,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7 April 2020

相關焦點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北極冰層35年裡減少了95%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而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預測,由於海冰消失速度太快,北極地區可能最快從2035年開始出現「夏季無冰」。
  • ...韓國至日本機票降至60元;專家預測: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
    2丨NASA動畫展示北極海冰消融: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據央視視頻,近日,NASA用動畫展示了35年來北極海冰的消融情況,其中多年海冰相比1984年已經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巨大影響。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這支匯集了600多人的20國科學家團隊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
  • 北冰洋很可能會進入夏季無冰的時代?!
    研究顯示,今年1月北極海冰面積比 1981~2010年的平均值低33.2萬平方英裡(6.0%),為41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6月,北極冰川則較多年平均值縮小10.5%。格陵蘭島 2019 年氣溫破記錄,融化季節比往常提前了近一個月,僅 6月17日一天格陵蘭島就損失了近 37 億噸冰,極有可能打破 2012 年創下的北極海冰面積最低記錄。
  • 研究:海冰變薄 北冰洋"變綠"
    新華社洛杉磯3月30日電(記者 郭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使得北冰洋海冰持續變薄,導致冰層下方的海洋可以接收到越來越多的陽光,這已讓北冰洋「變綠」,即水下浮遊植物大量繁殖。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的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在20多年前還十分罕見,但如今在夏季,北冰洋約30%的冰層下都會有浮遊植物大量繁殖。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前景並不樂觀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這支匯集了600多人的20國科學家團隊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
  • 北極海冰範圍達到史上第二低值,總體積已消失2/3
    圖中橙色曲線為1981-2010年9月15日海冰範圍的平均水平。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過去14年,見證史上排名最低的14個海冰範圍最小值北極海冰是由海水結冰形成的一塊巨大冰帽(ice cap),它漂浮在北冰洋上,下部沒有陸地支撐。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破冰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北極海冰告急,研究者擔憂:15年內或完全消失
    正在融化的北極海冰1979年開始,人類正式通過發射到太空中的人造衛星來監測北極海冰,通過衛星傳回的圖片比對,科學家們發現,北極海冰正在不斷融化。當時溫室效應剛剛出現在地球上,科學家們也都已經意識到了地球的氣候平衡已經開始被逐漸打破,發現整個地球都在不斷升溫,這也是導致北極海冰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世紀末,科學家們發現,北極海冰已經融化了43%,當時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在21世紀會想到辦法去保護這些海冰,阻止地球的氣候環境進一步惡化。
  • 15年內北極海冰或將消失,北極熊面臨滅絕,其它生物不會好過
    在近期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團隊表示,未來15年的時間裡,北極海冰很可能會消失。佔據北冰洋三分之一的北極海冰在北極地區,覆蓋著格陵蘭島和北極高緯度大陸地區、其它各個島嶼的海冰,都屬於北極海冰。
  • 北極海冰或在15年後消失?英國藉助13萬年前數據提出預測
    近期,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聯合國際研究團隊預測,若不採取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海冰消融會增大不同種群接觸的可能,從而增加新病原菌的暴露。例如,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於2019年1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北極海冰減少可能會讓感染海洋哺乳動物的病原菌更頻繁地傳播。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全年均有海冰覆蓋,冬季幾乎被完全覆蓋,夏季海冰覆蓋面積收縮到50%。隨著冰層融化和凍結,北冰洋的表面溫度和鹽度隨季節變化,但由於蒸發量低,河流和溪流大量淡水流入以及與其他海水連接受限,北冰洋平均鹽度是大洋中最低的。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原標題: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 北冰洋「燒開」了?美國專家確認:夏季北極海面幾乎全線偏暖
    儘管到了2019年年末,北極的海冰已經進入到增長期,範圍持續擴大,但在過去一年中,北極海冰的種種表現還是讓科學家們表示了擔憂,比如在2019年夏季中,北極海冰範圍一度打破歷史最低值,並且在秋季則出現了持續處在觀測史上最低值的狀態。
  • 數據確定:北冰洋海冰迅速增加,但仍偏低嚴重
    從9月下旬開始,北極海冰開始進入增長期,其冰緣沿北冰洋西部擴展。當然,在過去的9月裡,北極海冰面積平均為432萬平方公裡,是41年連續衛星記錄中的第三低,僅次於2012年和2007年,這比創紀錄的低點(2012年)高出750000平方公裡。
  • 研究描繪2018年夏天北極海冰消融掠影—新聞—科學網
    7月29日發表在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Heliyon上的一項研究詳細描述了2018年9月北極發生的變化。這年夏天,近1000萬千米的北極海冰消失。他們的發現概述了在衛星時代的40年裡不同時間段海冰是如何消退的,並顯示了夏季海冰的大規模減少是如何與遙遠熱帶的全球大氣進程相聯繫的。
  • 研究表明,2020年是北極最熱的一年,未來將不再有任何海冰
    2013年,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海冰正在融化。在溫暖的天氣裡,每年融化的海冰會多一點,而在冬天,融化的海冰會少一點在過去的15年裡,環境科學家每年都會發布一份關於北極狀況的報告,周二的報告證實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北極的升溫速度是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2020年沒有打破2012年創下的紀錄,但它已經非常接近了。北冰洋上漂浮的海冰夏季融化,冬季再次結冰。
  • 沒有海冰的北冰洋:隨著全球變暖,這一現象最早將會在2044年出現
    北冰洋,英文名為Arctic Ocean,即「正對著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一位德國地理學家將它命名為「北大洋」,直到1845年英國倫敦地理學會才將它的名字改為「北冰洋」——因為航海時代開啟,人們能深入北冰洋,了解到那是一片氣候嚴寒,而且常年有海冰覆蓋的海洋,又因為它在最北,所以這個名字才最貼切。但是,你能想像沒有海冰覆蓋的北冰洋是什麼樣子嗎?
  • 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徹底消失,南極變化令人迷惑
    按照目前的變暖趨勢,北極的海冰在2035年可能會完全消失,而南極正以3倍於全球平均升溫的速度致使冰川融化、海岸收縮,但南極氣候變化似乎並不簡單,表現出一些令人迷惑的地方。科學家通過模擬上個間冰期的冰水池的輻射吸收率和反射率,以及目前的北極氣候,建立氣候演變模型,認為到2035年,北極的海冰可能徹底消失。北極在近幾十年一直呈現相對高溫氣候,強烈的陽光使海冰上也形成了眾多淺水池,科學家認為這些水池應當被歸為氣候變化因子之一,它們對促使北極進入溫暖期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科學家呼籲低碳社會,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得氣候變化更加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