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河南省省會從開封遷往了鄭州。從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開始算起,開封已經做了幾百年的省會。但在1954年,河南省會卻從開封遷往了鄭州。其實,這是時代的需要,隨著現代社會結構的形成,很多古都已經開始沒落。開封只是其中之一,那麼,為何會選擇鄭州呢?歸根結底,還是鄭州各方面優勢凝聚在一起促成的結果。
開封在宋朝時期是首都,宋朝南遷以後,又是金國的首都。元朝一統天下之後,建立了行省制度。從這個時候開始,開封就是河南的省會。後來,歷經明朝和清朝,開封一直都是省會。那麼當時鄭州在哪呢?那會還沒有鄭州,只有鄭縣。開封為何一直保持自己的省會地位呢?除了自身基礎好以外,還有就是依靠水路運輸。說來大家可能不行,當年的開封是可以走水運的。
轉折點出現在清朝末期,這是古代社會與近代社會碰撞的結構。清朝決定鋪設從京師到武漢的鐵路,也就是京漢鐵路。起初是從開封過周口到信陽,袁世凱出於保護自己老家的考慮,把鐵路線向西遷移。結果變成了從鄭縣過漯河到信陽,就這樣,把開封也順帶掩蓋了。依靠鐵路的帶動,鄭州的地位迅速提高,很快就從鄭縣變成了鄭州。
不過省會依舊是開封,畢竟開封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在抗戰期間,先是戰爭的嚴重破壞,隨後又是黃河決口引發了改道。就這樣,開封的經濟開始衰落,原來的水路運輸業不復存在。與此同時,鄭州在繼續發展。就這樣,建國以後,開始考慮改變省會的問題。經過幾年時間的研究,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了西邊的鄭州。
但開封至今仍保留了一些省城才有的特殊稱呼,例如老省政府、省府西街等等。這一系列的稱呼,見證著開封昔日的風採。如果問小編為什麼寫開封,因為小編在河大讀的大學。海軍當年命名艦艇時,整個河南省只有一艘開封號,至今仍服役於北海。隨後才有了鄭州號、許昌號、三門峽號等艦艇,所以說,當年的開封確實地位不低。
其實和開封有著同樣命運的還有安慶和保定,安慶曾經是安徽省會,保定曾經是河北省會。這三座城市無一例外,都是那種傳統的古城。但是在現代化新興城市面前,都喪失了自己的優勢。其實安徽省會也很有意思,在最初期,安徽的省會竟然是南京,隨後才變成了安慶。關於安徽省會的變遷,我們明天繼續講,隨後會有河北地區的故事,這是小編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