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直覺得,
「有意思」是對一個人或一種事物的最高評價。
因為有意思的意思是有趣而耐人尋味。
因為想變成有意思的人,
我選擇把時間浪費在一切有意思的事情上,
於是我只去有意思的地方,
只認識有意思的人,
只讀有意思的書,
只看有意思的風景!
此刻,我正躺在加萊拉港一片叫做White Beach的沙灘上,耳畔略過陣陣海風。回想著過去這十天裡在菲律賓的旅行。
大年三十的同一天,我剛在杜馬蓋地一片充滿珊瑚、各種奇怪的熱帶魚和海龜的海底,度過了自己30歲的生日。
沒有看過我上一篇文章的同學可能會有種斷片的趕腳,所以,快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一個單身女生的30歲生日怎麼過》啦!
我是在來菲律賓杜馬蓋地的前兩天,臨時決定要考PADI的open water潛水證。於是在萬能的淘寶店搜了搜杜馬蓋地潛水,搜到了幾家,與其中三家溝通,一家沒搭理我,一家很嚴肅,只有一家叫「海洋主義」的潛店,號稱是老闆弟弟的老七,回答我的問題不厭其煩,且句句逗比。瞬間決定就是他家了。老七把我和老闆、教練都拉到一個群裡,我發現他們家都是一水的逗比風格,居然跟我這個蛇精病好搭。果然是有病千裡來相會啊!
這是我和教練Ruka在潛水間隙,在沙灘上得瑟時拍的。Ruka是個臉小、炫酷又性感的妹紙,我嚴重懷疑她衣櫃裡的比基尼比外套都多。此妹紙也是單身,想撩者請速與我聯繫,(*^__^*) 嘻嘻……
PADI是ProfessionalAssociation of Diver Instructor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的英文縮寫。PADI在世界各地擁有25,000名教練,每年約發出超過500,000張的潛水執照,這使得PADI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潛水訓練機構。
一般人考OPEN WATER DIVER(開放水域初級潛水員)和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開放水域進階潛水員)就夠了。當然還有很多進階課程,比如救援潛水員、潛水長等。休閒潛水的最高頭銜是名仕潛水員。
在潛水過程中,我學到的不僅是與潛水有關的知識,更懂得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也許與每個人都相關。
1.
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影響,並非事情本身
第一堂潛水課應該在平靜水域中進行,但是我正好趕上泳池檢修,只好在海裡學習了所有基礎動作。這一天晚上我特意吃了好多甜點,因為白天鹽份攝入量嚴重超標!我為防止全球海平面上升做出了傑出貢獻!
缺少了平靜水域適應期,曾經一度使我十分惱火。站在海裡,背著40多公斤的裝備,不斷有海浪拍打著自己,想站穩已經很難了,還要學會完全用呼吸器呼吸,並且做出教練要求的各種動作。光是重新練習呼吸的方式就已經很難了,感覺自己回到了娘胎裡。我一直學不會把鼻子關掉,所以面鏡裡總是進水,還用鼻子喝了好幾多海水。搞得我十分特別非常想發脾氣,我把所有罪過歸於沒有在泳池練習。我想罵人,甚至覺得自己有病,幹嘛不在家好好歇著,非要來學神馬潛水!
但是當我冷靜下來,我意識到這種情緒是源於我的自以為是,從小到大我一直認為自己學什麼都快,所以沒有按照預想很快進入狀態,讓我很著急。但當我專注於呼吸,控制自己的鼻子不去呼吸,只用嘴巴呼吸後,一切開始變得簡單起來。我甚至催眠自己只有嘴巴、沒有鼻子。
想在海中站穩的感覺與想在繁雜生活中有一顆安寧的心很相像。生活中不斷有東西打擾我們,像從不停歇的海浪,沒完沒了,我們除了適應,別無選擇。生氣、抱怨不會絲毫改變境況,只能放大海浪對自己的幹擾。
教學視頻裡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大多數事故是恐慌造成,而非激流本身。在激流中放鬆,橫穿激流,才能離開激流區域。
通常我們受到的影響並非我們遇到的人或事,而是我們對這些人或事的看法,進而產生情緒,然後我們開始被自己的情緒所擺布,做出許多不可思議地決定。
教練Ruka在第一天就說,我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不耗氣。有比較後我才知道,自己確實是很不耗氣。有個三年前考過aow,但已一年沒潛過水的女孩,身高體重都與我差不太多。我倆下潛同樣的時間和深度,當我還剩100pa空氣時,她竟然只剩不到50pa!我想大概是我比較笨,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每次在海底,我都會等自己完全鎮定下來後,才開始做動作。而且我堅持對自己和他人誠實,教練問我ok麼?當我沒調整好時,不論過了多久、她問我幾遍,我都不說ok。恰恰是我這樣慢慢來的節奏,反而成為了一個最不耗氣的人。
2.
管理時間即是管理生命
學潛水的一大前提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空氣量。因為在水下,空氣就代表了時間,它決定你究竟可以在水下安全待多久。管理空氣量意味著管理時間,也意味著管理自己的生命。一旦在水下空氣量不足,會引起人本能的恐慌,而快速回到水面,有會有罹患減壓病的風險。欣賞海底美麗景觀的同時,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做減壓停留,才能讓自己真正的氣定神閒。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關注一下自己的殘壓表,通過計算上面顯示的讀數,你能知道自己還可以潛多久。你必須自己學會,沒有人能替你。
要是生命也能有一塊「殘時表」多好。鐘錶或手錶每個人的都一樣,我們無法感受自己的剩餘時間。而在水下則不同,耗氧量因人而異。即使身高、體重、年齡、性別、下潛深度、時長、所處水下環境都一樣的兩個人,耗氣速度也會不同。
我們每天戴著「殘時表」,就能知道今天我們在這世上還剩餘多少天了。如果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提醒自己在這世上所剩時間正在減少,我們還會與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人虛耗光陰麼?
套用ow教程中的一句話「你必須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只有你能做潛水的最終決定。」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只有你能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3.
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助於渡過壓力時期
ow課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反覆練習假如出現無法呼吸的情況(比如呼吸器離嘴、空氣瓶用光等),在水下如果求生。潛伴在身邊、潛伴沒在身邊分別怎麼做,模擬各種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學員要反覆練習,直到可以熟練應對。
能夠做到熟練應對各種最糟的狀況,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減壓病的出現。因為剛開始學潛水時,你會因為不適應呼吸器,或者面鏡進水,甚至打嗝、咳嗽等等一點小事,動不動就突然浮出水面,丟掉呼吸器,大口大口用鼻子和嘴同時呼吸。假如在很淺的地方,這樣做沒有太大問題,但假如在深海,或是深潛後沒有做減壓之前就突然浮出水面的話,患減壓病的風險將會大大提升。
在雙腳可以輕鬆著地的水域練習潛水時,即使可以快遞浮出水面,改用鼻子呼吸,也最好不要輕易去做。為了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習慣,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正確的方法行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人處於壓力下,會傾向於依習慣行事。如果平時養成的習慣很糟糕,那時作出的選擇常常不會是最恰當的。
4.
What else?
遇到水草不要轉身,會讓自己被纏住,正確的做法是後退。
——遇到麻煩想轉身逃走,只會越陷越糟,後退一步,看清全貌,再做打算,才是正解。
潛水必須要有同伴。
——這與我們這個充滿協作的世界如出一轍。別看我總一個人旅行,但在路上我會碰到很多人,每一次旅行,都是與形形色色的人不斷協作的過程。
不要超出你的能力極限。當你知道自己的行為超出了自己的極限,會陷入焦慮,以至於全神貫注在焦慮這件事中,分散了關注其他問題的注意力。透過逐步學習和累積經驗來推展自己的能力極限。與能力相當的同伴一同潛水,處在舒服的範圍內,享受潛水,滿懷信心而不是充滿擔心。
——勇敢與莽撞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在拓展自己的能力極限,後者則是貿然超出自己的能力極限。
課程結束後,我終於可以在Fun dive時於海中淡定自如、氣定神閒地潛水,甚至拿著gopro到處拍拍拍。當我與那些美麗多彩的珊瑚共處於同一片海中,與一群群可愛的魚兒擦肩而過時,我知道,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臺gopro是杜馬蓋地最有良心、最溫暖的一家華人地接社「熊會玩」借給我噠,創建者大熊和地接Leo都是會潛水、有肌肉、細心體貼,而且幽默得莫名其妙的帥哥哦!
新浪微博@劉笑嘉工作郵箱:liuxiaojiavanessa@163.com環球旅行家 / 暢銷書作家
「全世界給我勇氣」公益活動發起人代表作:
患多動症久未治癒,
惡朝九晚五,好東跑西顛。
做過記者、時裝編輯、編劇……
最近的一份工作是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