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及世界意義

2020-12-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及世界意義

2018年09月06日 08: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小平

字號

內容摘要: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及世界意義?筵張小平文化發展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目標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國際文化關係中的新秩序,反對文化霸權,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待歷史文化的「揚棄」觀,吸收融會古今中外的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反對美國的文化霸權,為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貢獻中國智慧。許多發展中國家反對西方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把對本民族、本國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民族的武器,對民族文化大力保護,視民族文化為自己生存的象徵。但是,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權威脅和破壞著國際文化的生態平衡,世界文化以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擠壓和吞噬為特徵,這是一種不合理的國際文化秩序。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文化發展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所謂戰略,是基於歷史發展規律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察判斷,以及基於洞察判斷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謀劃。文化發展戰略是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引領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具有三方面的核心內涵:一是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在文化領域獨立自主的文化主權;三是確保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並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目標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國際文化關係中的新秩序,反對文化霸權,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

  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一元主導與文化多樣化發展之間的關係。一元主導與多樣化和諧發展,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指導,又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繁榮局面。文化多樣化,是堅持先進文化一元主導原則下的多樣化,是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觀引導前提下的多樣化。在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上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礎。如果動搖了這些根本,就會導致思想混亂和社會動蕩,也就談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文化的一元主導與多樣化發展相統一,是符合文化發展自身規律的。

  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傳承與發展的關係。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我們必須不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是西方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之所以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就是因為能夠正確處理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從思想觀念、傳統美德、精神血脈三個層面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立起堅固根基。

  近現代以來,在處理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問題上,存在兩種極端文化傾向,一是文化民族主義者手持傳統文化旗幟,強調文化的民族特殊性,只認西方物質文明,不認西方精神文明。這種體用二元的思維模式,引發了對傳統文化無限崇拜和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是「中體西用」論在作怪。二是文化自由主義者堅持體用一元,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不能分開,強調文化的現實作用性,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封建的、糟粕的文化,必然要在現代化過程中予以拋棄,這也就是著名的「全盤西化」論。這兩種傾向性認識在本質上都割裂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在這兩種極端意見中,傳統文化不但沒有成為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反而成為國家現代化的絆腳石。為此,應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在辨析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發展出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正確處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衝突與融合的關係。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文化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多樣化景觀。如何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我們的態度是:一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二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三要正確進行文明的互學互鑑,四要科學對待文化傳統。珍惜和維護本民族文化才能確立文化自信,學習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才能與時俱進。不同文明之間應該互學互鑑、平等交流,要避免文明衝突,要進行不同文化的對話。不同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價值,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比如,中華文化「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思想,對構建國際和平發展環境具有永恆價值。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待歷史文化的「揚棄」觀,吸收融會古今中外的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反對美國的文化霸權,為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貢獻中國智慧。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 外交部:新時代中俄關係的戰略內涵日益豐富
    兩國元首多次通話,並共同出席了多場重要的多邊視頻峰會,得益於兩國元首的密切交往和戰略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提升,兩國務實合作呈現出巨大韌性和內生動力。汪文斌表示,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繼續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跨境電商等合作新業態方興未艾。
  • 中國道路的內涵與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變成現實,努力使經濟發達(經濟高質量發展)、政治清明(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文化繁榮(國民素質與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社會和諧(共建共治共享)、生態文明(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科技領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軍事強大(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 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的戰略決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
  • 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原標題: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雲南地質古生物學家何昌祥教授在《農業考古》發表論文《從木蘭化石論茶樹起源和原產地》認為,我國木蘭化石有兩個種:一是寬葉木蘭(新種),只產於雲南普洱市景谷,其時代為第三紀晚漸新世;二是中華木蘭,產於雲南普洱市的景谷縣、瀾滄縣、景東縣,以及臨滄市的滄源縣、臨滄縣,保山市的騰衝縣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梁河縣,共7個縣。中華木蘭較寬葉木蘭晚,時代為晚第三紀中新世,距今2500萬年。
  • 中國春節的文化內涵與世界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摘要: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文化盛典,對世界來說是了解中國的窗口與橋梁。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具民族標誌性意義的傳統節日,也是融匯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的節日。自西漢以來,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春節祭神、敬祖、祭灶、掃塵、守歲、祈年、賀春、拜年、爆竹、聯歡等習俗一代代傳承不息,延續至今。
  • ...部長詹成付: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當「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階段,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階段,是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的階段,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弘揚和踐行張謇精神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
    今天,「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聚焦「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郝明金指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張謇,稱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本次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新時代的企業家爭做愛國報國、實幹創新、堅韌不拔、遵紀守法的楷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 ——探析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成為留存中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7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定為全國法定的「老年節」,為重陽節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重陽文化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遊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與時代意義
    、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了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但同時又深刻反映了旅遊發展普遍規律,是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框架下提出的重要論述,對世界的旅遊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 「和」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意義
    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解讀「和」的傳統內涵與時代表現?就此,半月談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田毅鵬和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劉輝。記者:「和」的文化根源是什麼?其內涵的豐富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劉輝:「和」古文作「咊」「龢」,本指歌唱的相互應和,後被引申為不同事物相互兼容,代表事物多樣性的統一。
  • 展現中華文化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參事何星亮表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利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人們對自身文化價值和生命力的信心,有利於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代代相傳;二是有利於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利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三是有利於增強人們的進取心和創造活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四是有利於人們借鑑歷史經驗
  • 中國新發展格局的世界意義凸顯
    中國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中國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在上周先後召開。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對於中國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大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便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 徐飛:中國建設交通強國的綜合基礎與戰略意義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歷史,從奠定美國發展壯大基礎的「西進運動」,到建立全球海運支撐的貿易體系,再到戰後日本「貿易立國」戰略的成功實施,交通作為國之重器,在國家建設與強盛發展中無不起到戰略支撐和引領作用。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
  • 萬隆會議的老傳統與新內涵
    上周舉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不僅延續了60年前萬隆會議「團結、友誼、合作」的精神,同時也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中方在會議上發出的深化亞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的有關倡議,對於推動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而言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23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落下帷幕。
  • 新青海精神的文化特徵與時代價值
    省委對新青海精神的概括,體現了中華文明傳統,貫徹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青海人民獨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新時代奮力開創青海建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本文深入探討了新青海精神的文化特點及其時代價值,對於我們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新青海精神,提高弘揚踐行新青海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現予刊發,供參考。
  • 常書紅:古都文化的內涵、特徵與時代價值
    其中,綿亙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更是我國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結晶和典範,是遼、金、元、明、清五朝文化的縮影,也是其時中華文化的主體和精華。明確新時代古都文化的內涵、特徵及發展思路,挖掘源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協同系統建設新時代古都文化,既是北京古都文化發展需要破解的迫切問題,更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 怎樣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十三億多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規劃和設計了未來美好生活的宏偉藍圖。 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已是可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