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驢友徐霞客是怎樣煉成的?

2020-09-07 方志江蘇


明崇禎十四年(1641),中國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被稱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在完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旅行,從雲南麗江回到自己的故鄉——江陰馬鎮(現江陰市徐霞客鎮)後,因在雲南考察所患病情加重與世長辭。他不畏艱險,鍥而不捨,堅忍不拔,以畢生精力考察中國的山川河流,追求科學真理,為中國留下科學和文學發展史上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部經典之作《徐霞客遊記》。2011年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將《徐霞客遊記》開篇《天台山日記》記載之日——5月19日,作為「中國旅遊日」。


那麼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沒有現代地圖、通訊技術、衛星導航、旅行指南等現代技術的幫助,徐霞客是如何做到不盲目出遊考察的?本文根據其遊記,初探徐霞客如何利用地方志進行旅行考察的活動情況,弘揚他與方志文化一脈相承的「存真求實」思想。


明萬曆十四年(1587)1月,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一戶書香門第之家,他少時聰慧,勤奮好學,雖家道中落,但家中的藏書樓中古今書籍十分豐富,所以從小就有條件博覽群書,以致「童時出就師塾,矢口即成誦,搦管即成章,而膝下孺慕依依,其天性也。」



由於徐霞客祖上幾代人在科舉場上失意,到其父親時已絕意仕途,決心築園隱居,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十分難得,也因此給了徐霞客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青少年時代的他在讀《四書》《五經》,練就詩詞歌賦的文學功底外,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地方志書和地理著作,有時會對書中奇景著迷。如他好友所說:「又特好奇書,侈博覽古今史籍及輿地誌、山海圖經以及一切衝舉高蹈之跡,每私覆經書下潛玩,神栩栩動。」


經過多年的刻苦讀書,再加上有母親王孺人的良好教育,徐霞客積累了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而父親的歸隱理念對他產生了直接影響,也讓他對科舉仕途不感興趣。當他閱讀了明天順五年(1461)由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李賢等編修的《大明一統志》後,愛不釋手。該志以兩京13布政使司以及149府為綱,比較系統而集中地保存了明代政區的城池、壇廟、山陵、苑圃及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產、公署、學校、書院、宮室、關津、寺觀、祠廟、陵墓、古蹟、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釋等資料。由此他立下要「朝碧海而暮蒼梧」「閱盡天下佳山水」,考察祖國山河的志向。從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起,徐霞客懷揣這部地方志,開始了一次又一次遠遊考察。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每次出遊都是精心計劃,根據地方志和地圖,排出行程,每天完成考察,準確寫入日記。這種按時間順序,把每天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景觀,遇到什麼人物,地方上有什麼風情進行記實的筆法與地方志書「真實準確」的記述原則完全一致。如果說地方志是一地的百科全書,那《徐霞客遊記》也是一部反映明末其所到之處的自然、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記述的山脈、水系、地貌、巖溶、峰林、洞穴、地熱、植被、氣候,以及飲食文化和各地名人題記、碑刻等等,都是是地方志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這充分說明徐霞客在明代除纂修全國總志外,各郡、府、州、縣、衛、所編修志書蔚然成風的熱潮中,對地方志書記述內容和方法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十分讚賞。所以他寫作遊記的語言與方志文字大體一致,同樣言簡意賅,平實耐讀,且獨具風格。


考察中,徐霞客常隨身帶了多部志書。歷時4年的西南之行,他不顧旅途跋涉的辛勞,將體積大,攜帶不便且有90卷之多的《大明一統志》一直帶在身邊,作為旅行、考察的指南讀物,並隨時拿出來查閱。丁丑(1637)二月十一日晚,徐霞客所乘之船停衡州府城南湘江上。深夜有一群盜賊舉著火把,持著刀劍衝到船上亂砍,徐霞客只能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被另一艘船上的人救起。盜賊從徐霞客的皮箱中搶走了裡面的綢緞布料,致箱中陳繼儒給麗江木公的信,張宗璉的《南程續記》手稿都丟失。在同行的靜聞和尚捨命乞求下,盜賊放過了他及佛經和志書。事後,徐霞客十分慶幸所攜《大明一統志》沒有丟失,在遊記中記述:「(竹)撞中乃《一統志》諸書及文湛持、黃石齋、錢牧齋與餘諸手柬並餘自著日記、諸遊稿,惟與劉愚公書稿失去。」


《大明志》

由於當時全國沒有統一的語言,而他出生地的江陰屬吳方言區,與其他地區方言存在較大差異,如福建的閩方言、廣東的粵方言很難懂,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少數民族眾多,語言更是多樣,這給他的考察帶來很大的語言障礙,並且每天的日記中要面臨大量地名。所以他在旅行途中,十分注意搜集當地的方志、地情書,有時借閱、有時抄錄,有時到當地書肆購買。充分利用所到之處的地方志來克服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語言難題。在廣西桂林期間,他聽說十字街東口的書肆中,有張鳴鳳的《桂故》、《桂勝》,魏浚的《西事珥》,謝肇淛的《百粵風土記》,不顧大雨將傾,立即拉著靜聞和尚一起到書肆購書。遊記中記述買到書後「還由靖藩正門而南,甫抵寓而雨至。」


明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初七日,徐霞客來到雲南廣西府城(今天雲南瀘西縣),寫信給廣西府代理知府何別駕,向他索要一部《廣西府志》。因為何知府的生日不上大堂辦公,信沒送到。徐霞客就進入府衙大堂觀看廣西府全境圖。初九日,何別駕答應送一部府志給徐霞客。可又說,找不到印好的《廣西府志》,他已安排重新印刷。十二日再去催,回話說正在裝訂。徐霞客在十三日遊記中說:「中夜聞雷聲,達旦而雨。初餘欲行屢矣,而日復一日,待之若河清焉!」感嘆焦急等待如同等河水清澈一樣遙遙無期,急迫的心情溢於言表。到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何別駕的書吏終於送來了一部《廣西府志》。徐霞客對等了8天得到的這部志書十分珍惜,連夜閱讀。有時,地方官沒法送給他地方志,他就親手抄錄。在雲南騰衝,他就抄錄了《騰志》。


吳一峰《徐霞客詞意圖》

徐霞客酷愛地方志,雖然外出攜帶多有不便,但他從不捨棄。沒錢的時候,寧可賣掉衣服也不賣掉志書。有一次在雲南騰越爬山時身上僅有的30文銅錢掉了。徐霞客找出綢裙、袷衣和襪子,讓顧僕用竹竿挑著去賣得200文,才解決了他們主僕二人的飯錢。徐霞客在旅行中酷愛地方志,追求地方志,樂此不疲購置、索要、抄錄的場景,從陳函輝的《霞客徐先生墓志銘》中可得到印證:「仲昭又言其遊有二奇:性酷好奇書,客中見未見之書,即囊無遺錢,亦解衣市之,自背負而歸;今充棟盈箱,幾比四庫,半得之遊地者。」甚至在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時,仍艱難地把這些書全部帶回了家鄉江陰。



從遊記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徐霞客每天出行前必要查閱地方志,以志書作為考察的佐證和參照,凡是志中記到的山脈、河流、名勝、村落、民風等,他都要將記載與實地考察對證。對山脈走向、河流發源、名勝所在、村落方位等記述錯誤、含糊及不完善之處,都要進行改正和充實。在整部《徐霞客遊記》中,他明確提到的地方志書有20多種。除了上面提到的《大明一統志》《廣西府志》等多種外,還有《元豐九域志》《輿地記勝》《桂林掌故》《百粵志》《新寧州記》《梧州府志》《南寧郡志》《都勻府志》《尋甸府志》《晉寧州志》《大理郡志》《永昌志略》《騰越州志》《騰永圖說》等。在遊記的記述中還經常寫到「《志》曰」「《府志》雲」「《郡志》雲」等等,說明徐霞客實際閱讀和引用的方志書籍,要遠超上述志書種類。


這就能解開徐霞客為何在語言不通的狀況下寫出一部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所載入地名超過萬數,而地名出現誤差不多、所用地名的規範準確性與明代地方志幾乎沒有差異的疑惑,可以說,是地方志幫助徐霞客完成了考察山川的偉業,反之,正是他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廣泛收集、有效利用作為一方之信史的方志資料,才能讓地方志在他遠遊考察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讓他在地理學探索等方面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



他留給後人的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以親身經歷和實踐、真實可信的記錄,不但糾正了若干地方志書中的誤載,對孔子校訂過的《禹貢》、有相當權威的酈道元《水涇注》、有較高聲譽的《大明一統志》等一批權威方志著作也尋根究底、去偽存真。如為考證《大明一統志》中關於「大龍湫之源是雁宕湖」的記載,三次登雁宕山實地觀察,辨明雁宕山各水流的源頭,糾正了《大明一統志》的謬誤。對一向被看作牢不可犯的「岷山導江」之說,通過溯江考察,闡述了金沙江是長江真正源頭的事實根據,所寫的著名《溯江紀源》後被收入《江陰縣誌》。在湖南他糾正了志書有關南北盤江發源的錯誤說法,等等。因此,這部遊記是一部翔實準確反映地情的資料寶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徐霞客遊記》:「以耳目所親,見聞較確;且黔、滇荒遠,輿志多疏,此書於山川脈絡,剖析詳明,尤為有資考證;是亦山經之別乘,輿記之外篇矣。」


徐霞客不僅善於利用地方志,同時還親身編修地方志。崇禎九年(1636)九月,徐霞客與家僕顧阿根、王二、好友靜聞和尚同行,開啟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旅行,也是他一生中歷時最長、行程最遠、最為艱苦、成就最大的考察——西南之行,並完成其一生的夙願,探尋長江真正的源頭,經過艱苦、詳細勘察,撰寫出著名的論文《溯江紀源》(《江源考》),從此徹底推翻了《尚書·禹貢》中「岷江導江」一說,確認金沙江才是長江真正的源頭。崇禎十二年(1639),徐霞客結束滇西考察回到麗江雞足山,由於長期艱苦考察,又久涉瘴氣之地,患上了嚴重的足疾。於是,徐霞客滯留雞足山一邊治療調理,一邊應麗江土司木增之請,纂修《雞足山志》。在編修前他帶病考察雞足山地形,熟悉環境,搜集石刻資料。同時,遍訪耆宿及和尚,搜集口碑材料和文字資料,抄錄碑文。是年九月中旬起,徐霞客在悉檀寺北樓參考明永樂十六年(1418)頒布的《修纂志書凡例》和野池和尚的《清涼通傳》,編修《雞足山志》。


該志共分八卷,卷一為《真形統匯》,分山名、山脈、山形、山界、開闢、鼎盛6個部分記述;卷二為《名勝分標》,將峰、巖、洞、臺、石、嶺、梯、谷、峽、箐、坪、林、泉、瀑、潭、澗、溫泉17類自然地理實體進行準確分類記述;卷三、卷四、卷五為《化宇隨支》,以時間先後為序記述剎、舍、坊、亭、橋等佛寺歷史;卷六的《神跡原始》記述傳法正宗,《古德垂芬》記述名宿高隱;卷七為《宰官護法》記名宦、鄉賢及檀越信施;卷八為《藝苑集成》,收錄詩、文,並將雞足山十景,每景附詩,增加名山勝景的感染力。附篇還有記述麗江與其他各民族關係的《麗江紀略》。徐霞客修志三個月,體疲力乏,健康狀況嚴重惡化,8卷《雞足山志》只完成4卷印刷雕版稿,餘下皆為草稿。


崇禎十三年(1640)正月,徐霞客病情加重,麗江土司木增派8名納西族精壯肩夫抬著他,歷時150餘天,將其由雲南麗江雞足山送到湖北黃岡,再乘船順江而下,終於回到江陰家中,臥病9個月後與世長辭。《雞足山志》是雞足山地區的第一部志書,也是徐霞客一生所編纂的唯一一部志書,可以說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絕唱。


可惜在清代,《雞足山志》遇兵燹失傳,印刷雕版也毀於大火。但從保存至今的徐霞客《雞足山志目》《雞山志略》來看,所立志目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布局合理,歸屬得當,讓我們清楚呈現了雞足山作為佛教勝地的歷史風貌。這部志書凝聚了徐霞客一生熱愛方志、利用方志、編修方志的文化情結,而他探真求實的修志理念正是方志領域存真求實思想的最好體現。


作者:王萍芳,江陰市原史志辦公室副主任、市委辦公室主任科員。從事江陰地方史志研究30多年,《江陰市志》執行主編、《江陰年鑑》副主編,編校質量多次獲全國特等獎和江蘇省最高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幾十篇。曾被評為全國和江蘇省史志工作先進工作者。

作者:黨輝,畢業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隊政治工作學專業,軍事學學士。2014年,轉業進入江陰市史志辦公室工作,現為江陰市委辦公室檔案史志館科長。


微信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志江蘇」文章

相關焦點

  • 徐霞客的四位悲慘驢友
    第一位驢友叫王二,這個名字看著像是隨便取的,但確實是史料記載,他成為徐霞客的驢友也很符合邏輯,因為他是徐家的僕人。徐家是江陰屈指可數的地主,家境殷實,徐家的先輩大都曾經做過官,後世子孫仕途雖然差點,但財富已經相當可觀。
  • 資深同傳蔡院森講述「同傳是怎樣煉成的」
    同傳譯員是如何煉成的? 《親愛的翻譯官》中有個訓練同傳的片段,要求實習譯員一邊數樓梯,一邊聽音頻跟讀,中途又要出去買五杯不同口味和要求的咖啡,回來複述音頻的內容,訓練目的是讓譯員學會分配注意力。這樣的訓練在現實中合理嗎?真實的同傳訓練一般採用什麼方法訓練呢?
  • 徐霞客的三位「驢友」和一位「贊助商」
    一、穿山甲第一位驢友叫王二,這個名字看著像是隨便取的,但確實是史料記載,他成為徐霞客的驢友也很符合邏輯,因為他是徐家的僕人。徐家是江陰屈指可數的地主,家境殷實,徐家的先輩大都曾經做過官,後世子孫仕途雖然差點,但財富已經相當可觀。
  • 驢友祖師爺徐霞客,用腳丈量山川大河
    在古代也有這樣人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了自己的旅行,那就是徐霞客。另外徐母對他的旅遊事業也是相當支持的,兒子要出門遠遊,徐母還幫他縫製遠遊冠,用行動支持徐霞客的理想。而當徐母年邁之時,徐霞客暫停旅遊回家照顧母親,徐母卻讓兒子陪她去荊溪等地遊玩,可謂是知子莫若母。 來到雁蕩山的徐霞客為了尋找古書中記載的雁蕩山巔的雁湖。
  • 驢友鼻祖「浪蕩子」徐霞客如何定義旅行?
    在他20歲那年,徐霞客泛舟太湖,完成了他作為職業旅行家的第一次打卡。自此以後,直到55歲拖病體而歸。30多年來,徐霞客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更是為後世留下了洋洋灑灑的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自他母親去世後,才正式踏上遠程旅行之旅……從此,徐霞客"風餐露宿,四海為家。
  • #如畫三明#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去旅行,您可能會爬山看海看古建築,但你會想去鋼廠旅遊嗎?
  • 如畫三明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這裡,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去旅行,您可能會爬山看海看古建築,但你會想去鋼廠旅遊嗎
  • 「驢友」爬山常去的景點:廬山,黃山,武功山,徽杭古道排名前十
    最早的就是登黃山,由資深驢友帶著,一路未坐纜車,從售票處一路爬行,上天都峰、下百步雲梯、經一線天、上光明頂、至排雲樓……一個人去廬山,路上遇到幾個驢友,買了車票的人卻放棄了乘車,跟著他們一起暴走。今天來分享:「驢友」爬山常去的景點:廬山,黃山,武功山,徽杭古道排名前十!
  • 為什麼資深驢友從不「夜爬」泰山?驢友:爬過一次就懂了
    導語:為什麼資深驢友從不「夜爬」泰山?驢友:爬過一次就懂了我們中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景色秀美蔚為壯觀,最有名氣的要數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以及中嶽嵩山。很多小夥伴喜歡夜爬泰山,可是為什麼資深驢友從不「夜爬」泰山?一位常年登山的驢友表示:爬過一次就懂了。首先夜爬泰山不能盡情的欣賞人文風景。前面介紹過泰山自古以來深受文人墨客以及帝王的喜愛,裡面的石壁上雕刻著許多人文知識。白天的時候從洪門開始上山既能享受登山的快樂,還能仔細端詳泰山石刻,這條最具觀賞價值的路線最少需要4個小時才能走完。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前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前言   譯者前言   我的一位年輕朋友,聽說我在校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譯文,特意寫信來,要我在書出版以後,務必給他留一冊。他說,他還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剛上小學的時候,抓到過一本連環畫,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翻了一個稀爛,原書卻至今不可原諒地沒有讀過。他很想讀一讀。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0-11-29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照在我們身上的是真實
    歷時三年,他口述完成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部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創作的不朽作品,歸結於那渴望靈魂自由與偉大的熱望,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會背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保爾·柯察金站在墓碑前的那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電視劇版的演員後來如何?
    2000年為了給祖國五十華誕獻禮,中央電視臺根據奧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改編成電視劇,描述了家喻戶曉的保爾·柯察金16歲開始參加革命到23歲之間的熾烈人生故事。這是中國影視第一次改編外國作品。
  • 我們真的讀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了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近日閒來無事,又翻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少時讀它,完全只沉浸在保爾的英雄光環之下,不解其中深刻的人生意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有這麼一名話:「人在痛苦中,只有一樣能挽救他,那就是感覺到人民需要他,知道他的生存並非無益。」是的,一個人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有了高尚的生活目的。才不會被生活中的困難、不幸所壓倒,才會在鬥爭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理解人生,熱愛人生。談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一定會想到那熊熊的高溫煉爐。
  • 在交通不發年代,明朝一位資深驢友,是如何完成「硬核」旅行的
    縱觀中國歷史,如果評選古代最牛的驢友,明朝的徐霞客一定位居榜首,他不僅是位旅行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地質地理學者,他熱愛旅行,僅憑兩隻手兩隻腳和一腔熱血,職業驢行探險30多年,徒步21省。讀完《徐霞客遊記》,我們來還原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徐霞客,他並不是一位弱不禁風寄情山水的文人,而是一位身強體壯,精通水性、野外求生的古代旅行、探險達人。根據記載,他身手矯健,體力過人,遊泳登山,身體素質常人不能相比,他善於總結爬山的理論、涉水的觀點,以及旅途中的重大發現。徐霞客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一次次極限挑戰。
  • 那個叫徐霞客的驢友,來過漳州三次了,你不來看看?
    明萬曆十四年,江陰徐家又一孩子呱呱墜地,這便是地理學家、探險家、驢友、兼某站旅遊版UP主徐霞客。弱冠娶妻成家後,小徐時常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行走間寫寫遊記,發發朋友圈,圈中一眾朋友,點讚、過眼癮。小徐沒有什麼功名心,翻閱朋友圈的點讚便也心滿意足。
  • 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影響了幾代人!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從小熟讀《鋼鐵》一書,書中很多情節至今都記得,此書對我影響很大很大!保爾柯察金的精神和毅力以及愛情觀都深深的影響並激勵了幾代人!那是有信仰的年代!現在都應該大力提倡青少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即使是資深驢友,在深山老林旅行時,也不能發生分歧,這是為何?
    什麼是驢友?這是網絡用語,指的是哪些經常結伴旅行的人,也可以說是戶外愛好者,與普通的旅行者不同,他們更獨立自主,具有較高的生存技能,通常背著一個大背包,帶上各種野外生存工具,如睡袋、刀、指南針、照明、藥瓶等,進行徒步或者自行車騎行,進入深山老林,近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 2018中考語文名著考點整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要內容   1、故事梗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品以作者自己的經歷為基礎,通過描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過程,展示了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的廣闊畫面。   2、作者概況: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作家。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新視野
    我從小就看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長大的,我今天還記憶憂新,一個英雄肯定要在槍林彈雨下煅煉成長,同時在暴風雨來得更猛厲一點洗禮中茁壯成長。英雄也好、偉大也好、成功人士也好都經歷過二萬五千裡長徵般似的經歷過程才有取得偉大輝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