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十四年,江陰徐家又一孩子呱呱墜地,這便是地理學家、探險家、驢友、兼某站旅遊版UP主徐霞客。弱冠娶妻成家後,小徐時常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行走間寫寫遊記,發發朋友圈,圈中一眾朋友,點讚、過眼癮。小徐沒有什麼功名心,翻閱朋友圈的點讚便也心滿意足。一生不羈愛風光的徐霞客,年及不惑的一趟出行,開始了他與漳州的故事。
徐霞客甚愛深度遊。他的朋友圈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對印象深刻的地點,徐霞客心心念念,有機會得一趟一趟復遊。這樣的出行,一方面是真愛,另一方面是旅資保障。他的祖上顯赫,不過到他爹這一代就中落了,幸得母親王孺人持家有方,雖無錦衣玉食,但也衣食無憂。徐媽媽也是當媽界的一股清流,不僅沒逼小徐上進求功名,還為小徐努力攢了旅遊基金,縫製一頂愛心「遠遊冠」,唯一的要求就是:寫點日記心得,讓媽也見識見識大好河山。
母慈自然子孝,為了表達對母親愛意,小徐修建了晴山堂。當時文化圈子裡對父母增福壽的時髦方式便是請德高望重的人,賦詩作畫,量身定製專屬祝福。小徐也深信這一方子,求得各式字畫為母親添福添壽。
身心愉悅的徐媽媽享受這有愛的生活,享壽81歲。母親仙逝,小徐守孝三年,覺得為母親所作還是不夠,於是帶上之前為母親高定的80大壽禮物《秋圃晨機圖》四處請名家賜詩題字,祈福。
當朝名臣黃道周因受奸臣魏忠賢迫害,棄官回鄉,隱居在漳州。小徐慕黃道周之名久矣,敬其品高德賢,贊其「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若得其字為母加福應是極好的。加上徐家的族叔徐日升在漳州當官,多次相邀,令小徐對閩南雄山秀水神往已久,他決定藉此時機一路南下,遊歷一番。
1628年的四月初一,徐霞客泛舟沿九龍江從龍巖進入漳州,九龍江上遊的北溪亂石險灘絕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二,小舟抵達華封,也就是現在的華安縣城,「北溪至此,皆從石脊懸瀉」,於是他不得不棄舟翻山逾嶺。四月初四,徐霞客從北門進入漳州城,當時漳州城商賈繁忙,經濟發達的程度,震驚了徐霞客。不過他沒有停留,因為九龍江的波瀾引起了他的興趣,他繼而追溯九龍江支流西溪。
探完西溪,得知與黃道周同朝為官,因被奸臣魏忠賢迫害的東閣大學士林釬辭官在家,徐霞客帶著仰慕前往拜訪,為母求字。隨後,在族叔的指引下,他在漳浦北山找到了黃道周,不過因為黃道周身戴母孝,必須守制,不便書畫。
第一次來漳州,徐霞客收穫頗豐,結識了幾位知己。徐霞客與同樣愛好地理的石碼人張燮相見甚歡。張燮寫了一本書,叫《東西洋考》。此行也認識了李宓,李宓可不簡單,寫得一手好字,當時的大書法家董其昌對其讚賞有加,自嘆不如。此外,徐霞客還認識了來自鎮海衛的耿直BOY何楷,他是黃道周的姻親,也是看不慣官場上的勾當。
徐霞客外出徵得的名家書法收入《晴山堂法帖》中,圖為其中部分漳州名家作品
據傳,此次來漳,徐霞客與幾位好友一起歡快地遊玩了有「奇石」「怪洞」「煙雲」三絕的雲洞巖。
《海濱鄒魯》 黃啟根作
兩年過去,1630年,原本決定不再出行的徐霞客收到族叔的多次來信,信上寫著:來吧,想你了。
徐霞客對九龍江的險峻,依舊念念不忘。於是,小徐再次逐溪而下,他把這一次對九龍江的考察詳細記錄在《閩遊日記》中。與第一次的廣結好友不同,這次入漳,徐霞客甚是低調,除了與族叔相聚,尚未發現其他與漳州名士往來記錄。
又過三年,1633年,徐霞客第三次來到漳州,給黃道周帶來他的《遊記》手稿,分享他的旅遊樂趣。此時,已過丁憂的黃道周續弦,與蔡玉卿相敬如賓,生活愜意。徐霞客與黃道周夫妻二人,同遊賞雲洞巖、大峰山(今平和靈通山)、銅海(今東山島)等景。因遊玩暢快,黃道周把這些活動記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蔡玉卿不僅賢淑,也頗具才情,她賦詩唱和:「快把徐先生的遊記讀了,大好河川,奇山奇景,看完,心胸都敞亮了。」
1993年12月18日出版的《閩南日報》講述徐霞客三遊漳州故事。
文:沈毅玲、鄒美玲
圖:鄭睿宇、黃志平、黃俊鴻、陳逸帆、雷豔平、張晗
視頻:王鵬程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漳州新聞網」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