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發起的「中國漁都」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王健會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偉倫,河南省軍區原司令員盧長健,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季林,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國漁都」常務副指揮長戚存傑,駐馬店市人大副主任、汝南縣委書記彭賓昌,開元資本董事長、「中國漁都」顧問陸躍平、河南省漁業協會會長馬留功等出席座談會,為項目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搶抓鄉村振興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歷史機遇,駐馬店市委、市政府與汝南縣委、縣政府堅持多規融合,科學布局,積極擘畫,紮實推進,將打造一張「中國漁都」城市新名片。「中國漁都」位於汝南縣城湖濱新區和縣產業集聚區的交匯處、美麗的宿鴨湖畔,地處淮河流域,距駐馬店市區20公裡,規劃總面積12平方公裡,是以漁生態、漁產業、漁文化、漁社會為脈絡的中國漁業特色小鎮。
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戚存傑講到,「中國漁都」項目以宿鴨湖大湖區規劃建設為抓手,打造宿鴨湖環湖生態經濟帶核心區、精準扶貧示範區、中國鄉村振興先導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區,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部崛起的戰略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以漁業產業鏈為抓手,以做大做強漁業科技為核心,以打造國際漁業產業合作戰略高地為目標,來提高中國漁都在漁產業方面的話語權,要樹牢綠色發展的理念,突出人與自然和諧,更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他還說道,「中國漁都」項目堅持以縣域高質量發展標準建設,要緊緊依託宿鴨湖這個亞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藉助長期以來形成的水產養殖基地,以水產的研發、加工、貿易為主導產業,以漁產業為主,多產業聯動,提高科技研發能力、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會上彭賓昌主任介紹到,「古城、名寺、水生態」是汝南的城市特質,汝南旅遊資源豐富,以「湖、寺、山、情、城」著稱,這裡的「湖」指的就是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宿鴨湖。「十三五」以來,汝南縣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按照「兩城兩基地」的規劃,是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全國油料生產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努力打造「文化旅遊名城」、「湖濱生態新城」。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季林介紹說,駐馬店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森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宿鴨湖是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湖,也是一個英雄的湖,75.8大洪水時,曾挽救了300萬人的生命。近幾年來,駐馬店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五大發展理念統籌可持續發展。「中國漁都」項目選址在駐馬店,是因為它既有歷史文化的積澱,又具有中心作用、樞紐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駐馬店站在生態保護的政治高度上,像愛護生命一樣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注重經濟環境的同步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偉倫從生態城市建設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國漁都」項目的可行性。他表示,該項目所在地區優勢明顯,項目規劃詳細、空間布局合理,前景看好。他強調說,宿鴨湖是1958年在毛主席「把淮河治理好」的指導思想下修建的。今天,「中國漁都」建在宿鴨湖畔,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對淮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中國漁都」項目應立足淮河,眼望黃河與長江,定位為環境友好型、高端科技型。憑藉堅強有力的科學隊伍、高科技技術支撐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中國漁都」未來可期,更有希望引領長江、黃河的淡水魚產業。他還談到,「中國漁都」建設處於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整個設計是高質量的,與中央的「三起來」戰略部署相吻合,特別強調生態友好及高質量發展,另外,除了產業強勢外,可以激發體制活力,構建統籌發展格局,能夠在資源發展旅遊的基礎上,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人類可持續的事業。
王健會長在聽取各方意見後強調指出:
「中國漁都」之所以建在駐馬店,是因為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兩山理論」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堅持把生態保護與治理放在首位;是因為經過上世紀50年代以來幾代人的艱苦奮鬥,農村水漁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是因為全市上下有一支敢擔當、能作為,精氣神十足的幹部隊伍;是因為有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能把「中國漁都」推向國家戰略層面,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重點工程。淮河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積極推進淮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淮河意義重大。「中國漁都」建成後,必將對淮河經濟帶建設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