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記者 曹瀅

  【學習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中,有一句話特別值得關注,「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這是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之後,在全國性會議上全面闡述、明確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根本大計」——生態文明變革的深邃「歷史觀」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的生態智慧和文化土壤,蘊含了深邃的歷史觀。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多次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文明興衰與民族命運、環境質量與人民福祉作闡述,他的表述通俗而深刻,將如何處理人類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的認識論發展到了新高度,體現了對生態問題的歷史責任感和整體發展觀。

  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認為,「根本大計」這一提法,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歷史地位的新宣示,推動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地位的認知發生歷史性變化。

  習近平以歷史的眼光對十八大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給予肯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對當前所處的歷史階段有著清醒把握,作出生態文明建設面臨「三期疊加」這一重大判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關鍵期」是對當前所處歷史階段做出的認識定位;「攻堅期」說明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更高的環境保護要求與經濟社會正處於艱難協調發展的狀況中。攻堅期同時也是重大機遇的「窗口表明我們在這一階段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這裡所說的「條件」是什麼?常紀文說,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是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特定歷史機遇

  因此,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在關口和困難面前不放鬆、加油幹。

  這次大會進一步明確了到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美麗中國」建設藍圖: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

  這是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聯結歷史與現實,我們看到,中國正在經歷最大規模、最為深刻的生態文明變革,中國社會正在向生態文明社會全面轉型。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論」

  習近平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宗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論」,體現出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習近平始終強調,「小康全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在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他指出:「環境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一個關鍵,要堅決打好打勝這場攻堅戰。」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生態產品短缺已經成為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著眼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2016年1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講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的這段話深刻揭示了生態、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才可以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這次大會上,習近平提出的生態建設目標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關: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同時也回答了「優質生態產品」到底是什麼,這正是對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的回應。

  習近平特別指出,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黃承梁認為,把生態環境提升到關係黨的使命宗旨這樣的政治高度,說明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和歷史性的變化,還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已經進入新的理論和實踐境界。

  「最普惠」的民生觀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刻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認識論。

  「六原則」「五體系」——植根於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重要原則。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六項原則」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黃承梁認為,「六項原則」的提出,與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論斷、思想內涵、內在邏輯相一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指導性

  習近平還首次提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五個體系」,即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

  黃承梁認為,「五個體系」首次系統界定生態文明體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生態經濟體系提供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供制度保障;生態文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目標責任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和動力,是底線和紅線。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說,「五個體系」是對貫徹「六項原則」的具體部署,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的對策體系。

  專家們認為,「六項原則」「五個體系」既是指導原則,也是方法論,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今後一段時期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畫出了「路線圖」。

  習近平在講話中還專門提及「要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他說,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

  黃承梁認為,防範生態環境風險,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系統觀。風險防範需要著眼於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著眼於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需要尊重環境保護工作本身的規律,理順其背後各種關係,踏實執行各項制度。

  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有賴於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強調:「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追責制度,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常紀文說,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的領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有力的保障。

  專家表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已經形成了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回答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規律、根本動力、發展道路、目標任務等重大理論課題,是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但是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指南,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思想和實踐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定調!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要求這樣幹

生態環境保護多重要,聽習近平怎麼說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_民生...
    ,發揚光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作出深刻闡釋和科學謀劃,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具有鮮明的世界意義。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作者:葉海濤(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專門)思想和學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發展、最高成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整個人類社會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是當代中國以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和東方智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田錦塵: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三期疊加」的關口,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全面把握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切實擔負起保護「中華水塔」、當好地球衛士的重大責任,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加快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現「國家公園省
  • 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來源: 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發布時間:2020-12-15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漁都」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座談...
    近日,由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發起的「中國漁都」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搶抓鄉村振興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歷史機遇,駐馬店市委、市政府與汝南縣委、縣政府堅持多規融合,科學布局,積極擘畫,紮實推進,將打造一張「中國漁都
  • 王東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8月15日至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防貧工作,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坐落在青山環抱間的承德市隆化縣拾莓有稻草莓產業園,通過發展草莓種植、休閒採摘、萬壽菊深加工等產業,帶動周邊500戶貧困群眾精準脫貧。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
    編者按:  8月18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一周年座談會在西寧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總結一年來貫徹落實賀信精神的實踐成果,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行穩致遠。
  •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白銀市...
    近年來,白銀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和決心,抓治理、守紅線、築屏障,大力營造綠色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老工業城市正向宜居宜業宜養宜遊希望之城悄然蝶變。  夯實生態優先的思想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生態保護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12月29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關於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生態保護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 美麗中國先鋒榜4|福建莆田市木蘭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莆田市也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打造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木蘭溪治理是「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為加強流域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水災害防治以及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鑑,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久久為功、系統治理的思想提供了經驗,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生動範本。
  • 弘揚塞罕壩精神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內容豐富、內涵深刻。
  • 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近平指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
  • 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儒家思想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雖有明顯改善,但生態文明建設依然面臨問題。為了適時有效解決新時代生態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的和可能的困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指導原則。
  • 奮力推動東方花園美麗羅平生態文明建設
    中共羅平縣委書記 呂品紅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南時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個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是一種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在內的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
  • 美麗中國先鋒榜(3)|浙江安吉縣踐行「兩山」理念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編者按近日,中央組織部組織編選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生態文明建設》圖書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選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攻堅克難的30個生動案例,充分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目標的提出,不僅寄予了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規律的深刻認識、對現代化建設目標的豐富理解。建設美麗中國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邃思考,突出了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史。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這六項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