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錦塵: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2020-12-14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在首屆國家公園論壇召開之際,副省長田錦塵就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接受了本網記者採訪。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青海義不容辭又容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近年來,青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把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立省之要,扎紮實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

田錦塵:青海是三江源頭、「中華水塔」,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寄予厚望。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把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立省之要,把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制定實施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青海省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行動方案》等,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編制實施《青海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全省國土面積的90%列入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並逐步健全了相配套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等配套政策體系。

二是生態保護網絡越織越牢。全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各類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開展了三江源、祁連山2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了11個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沙漠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等在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地217處。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25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5%,形成了生態保護建設的新格局,實現了對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全面有效保護。

三是生態保育成效顯著。草原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2014年以來,草原植被蓋度由50.17%提高到56.8%,產草量從每畝159公斤提高到195公斤。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7.26%,森林蓄積量由2010年的4589萬立方米提高到5010萬立方米。溼地面積明顯增加,三江源區溼地面積由3.9萬平方公裡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裡。青海湖面積較2004年擴大319.38平方公裡。全省溼地面積達到1.22億畝,位居全國第一。退化土地面積持續縮減,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顯示,荒漠化土地年均減少15.3萬畝,沙化土地年均減少17.1萬畝,重點沙區實現了「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逆轉。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加,雪豹數量超過1200隻,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萬隻恢復到現在的7萬多隻,普氏原羚從300多隻恢復到2000多隻,青海湖鳥類種數由上世紀90年代的189種增加到223種。青海成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完整的生物基因庫、最大的高原種質庫。

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2018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4.6%、較年度目標高6.6個百分點,西寧、海東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3.4%、較年度目標高5.4個百分點。地表水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優良比例達到94.7%。縣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

記者:青海作為我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使命重大。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有什麼重大意義?

田錦塵:在青海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是我們統籌考慮青海特殊而重要的生態地位,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的良好基礎,各類自然保護地佔全省國土面積35%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新時代青海改革發展穩定的戰略需求,慎重作出的重要決定、重大戰略,在青海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三期疊加」的關口,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全面把握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切實擔負起保護「中華水塔」、當好地球衛士的重大責任,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加快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現「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獨特魅力。

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落實「三個最大」要求的實現路徑。我們必須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最大」重要指示的認識,深入探尋生態價值、生態責任和生態潛力的內在邏輯,將最具有生態重要性、國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核心資源納入國家公園,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起管理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良好生態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優勢,不斷實現生態價值的保值升值,在重塑生態價值、履行生態責任、挖掘生態潛力的具體行動中,努力交出一份展現生態文明建設新作為的時代答卷。

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矢志不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抓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這個關鍵之舉,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著力提檔升級綠色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在高原大地上描繪一幅山脈、水脈、人脈交相輝映、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

我們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主要目標是,率先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起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整合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建立自然保護地資金保障機制、自然保護地科學有效管理、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5個方面為全國提供「青海方案」。

我們相信,通過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生態文明理念將進一步深度融入青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各環節和全過程,青海的綠色發展方式一定會不斷升級、日趨完善,青海的綠色發展之路也一定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敞亮,我們一定能守好「中華水塔」,當好地球衛士,進一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記者:8月19日至20日,首屆國家公園論壇將在西寧舉辦,舉辦這次國家公園論壇有什麼重要意義?

田錦塵: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現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大國擔當,有效借鑑全球生態保護研究和管理經驗,推進我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自然保護地領域國際交流平臺,促進生態環境全球治理,進一步深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動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定於2019年8月19日至20日,在西寧市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

本次論壇是中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高規格國際交流研討會議,是分享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經驗的世界盛會,更是展現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體現責任擔當、促進綠色發展、推動「一優兩高」戰略實施的重要平臺。論壇旨在全面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為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之路,形成「論壇研討交流助力示範省建設、示範省建設實踐支撐論壇發展」的良性循環。

記者: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落地青海,到目前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示範作用,具備了先行優勢,走在了全國前列。我省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田錦塵:一是生態環境得以好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紮實推進三江源二期、溼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保護治理項目,三江源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日益完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日益提升,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二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得以建立。推行「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園區內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同時很好的保留了原住居民,傳承了民族文化,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三是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製得以創新。突破條塊分割、管理分散的傳統模式,組建了省州縣鄉村5級國家公園管理實體,對3個園區所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整合林業、國土、環保、水利、農牧等部門的生態保護管理職責,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和執法,破解「九龍治水」藩籬,有效解決了監管執法碎片化的問題。四是資金保障長效機製得以建立。整合三江源二期、溼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美麗鄉村等建設資金,統籌用於生態保護和支撐服務項目建設。自2016年6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至今,累計投入資金30.7億元,形成項目支撐和資金保障合力。五是共建共享建園理念得以實現。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非政府組織、企事業單位,引導全社會參與國家公園建設,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等活動,有效宣傳和激發了全民參與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的積極性。

記者: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在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掛牌,青海著力在體制機制改革上穩步推進,有效夯實試點基礎,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我省在祁連山生態保護建設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做了哪些工作?

田錦塵: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制試點以來,在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生態監測評估體系建立、祁連山生態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

一是建立科學的管理規劃體系。紮實開展國家公園本底資源和數據信息調查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科學規劃布局,編制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

二是制定系統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穩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組建並完善省級以下管理機構。擬定《祁連山國家公園條例》,為國家公園依法保護管理、推動法制化建設打下了基礎。嚴格執行《青海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緊密結合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全省「一張圖」。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著力為國家公園試點提供支撐。

三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通過開展「綠盾」「利劍」「颶風」等專項行動,嚴格督促落實祁連山生態保護整治工作,對轄區內涉及的探採礦權進行嚴格核查。以探礦、採礦、水電開發項目為重點,結合中央環保督察、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等工作要求,持續深入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切實強化開發建設管控和違法違規項目查處。

四是全力打造「三個高地」。通過開展「村兩委+」,綜合執法、自然教育、科研監測和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著力打造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科研「三個高地」。

回溯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每一點變化、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離不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正確指引。今後,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地位、體現地方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繼續譜寫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篇章,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各族人民群眾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大美青海形象的發力點。

相關焦點

  • 國家公園省 生態文明窗
    在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黨中央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實踐,對於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發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 綠色發展要聞丨建設國家公園是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綠色發展要聞丨建設國家公園是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2020-08-2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
    編者按:  8月18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一周年座談會在西寧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總結一年來貫徹落實賀信精神的實踐成果,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行穩致遠。
  •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蹲點採訪報導之一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黨中央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決策,是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重大創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作為青海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實踐、重要抓手、戰略布局,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已成為全力打造保護生態、民生改善、綠色發展、和諧穩定的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為全國提供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青海經驗」。今天,國家公園成為全國熱詞,三江源探索進入全國視野、全球關注。
  • 我省發布《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 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
    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恩光作新聞發言,介紹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解讀《白皮書》基本內容。王恩光介紹,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落實「三個最大」要求的實現路徑,是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
  • 王東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8月15日至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防貧工作,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坐落在青山環抱間的承德市隆化縣拾莓有稻草莓產業園,通過發展草莓種植、休閒採摘、萬壽菊深加工等產業,帶動周邊500戶貧困群眾精準脫貧。
  • 「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他指出,推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表彰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明確要求。
  •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
    11月30日,「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在京舉辦。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活動並致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主持表彰活動。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田錦塵出席會議並講話。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新華網記者 曹瀅  【學習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山東惠民——黃河流域正在崛起的生態綠城
    【編者按】 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塑造南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靚麗名片
    塑造南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靚麗名片 凝聚高質量建設南昌植物園的強大合力 吳曉軍黃喜忠專題聽取南昌植物園規劃及推進情況匯報 大字 日期:2020-12-20 來源:南昌新聞網
  • 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 為奮力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作出青海貢獻
    在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發表一周年之際,學習重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賀信精神,更加堅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任擔當和信心決心,更加明確了青海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 三、堅持務實創新,全面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 緊緊圍繞「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這一國家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舉全省之力,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努力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省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王建軍主持並講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3日下午,省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聽取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情況,審議有關報告,研究部署具體任務。省委書記、省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建軍主持會議並講話,省長、領導小組組長信長星講話,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傑翔、於叢樂、劉濤出席。會議指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改革,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具體實踐,是黨中央對青海的信任和重託,是青海履行「三個最大」責任最直接最現實的光榮使命。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
    原創 宣教中心 山東環境 收錄於話題#綠色發展示範案例2個【編者按】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梁家河這段經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萌芽階段,儘管在某種意義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連習近平同志本人也未必從環境保護、循環利用的專門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但毫無疑問,這是青年時代的習近平同志與群眾一起,發展農村生態經濟的生動實踐,是寶貴的人生財富。  在河北正定,習近平同志率先提出了「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汙染」的理念。
  • 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實踐」喝彩|長城評論
    一字字、一句句,說到了鄉親們的心坎裡,是三明人心裡念著的,更是三明人點滴實踐著的。三明人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畫出了一幅靚麗的「山水畫」,探索出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路。這是11月17日拍攝的福建省三明市三鋼集團中板廠生產車間。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生態保護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12月29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關於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生態保護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