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這六項原則

2020-12-07 中國文明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黨建網微平臺圍繞這六項原則,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一起來學習!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託。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我們要維持地球生態整體平衡,讓子孫後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我多次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指出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系統性、長期性破壞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指出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

 

  轉載請註明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六原則」「五體系」——植根於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重要原則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六項原則」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 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堅持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原則」,才能進一步擦亮全面實現小康的綠色底色,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不斷提高紅河生態顏值,建成低碳循環發展的「綠色生態靚州」。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承尊重自然的生態理念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早在哈尼族神話古歌《窩果策尼果》中,哈尼族先民就認識到了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濟寧市總林長會議召開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2月22日上午,濟寧市總林長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山東省總林長會議精神,聽取全市林長制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討論有關文件。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總林長傅明先主持會議並講話。
  • 王東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8月15日至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防貧工作,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坐落在青山環抱間的承德市隆化縣拾莓有稻草莓產業園,通過發展草莓種植、休閒採摘、萬壽菊深加工等產業,帶動周邊500戶貧困群眾精準脫貧。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 鹽山縣組織收聽收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
    8月23日下午,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會議上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奮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主持會議。
  •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_民生...
    習近平同志作為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以主政地方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路徑、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為基礎,繼承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結晶,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實踐、最新成果、最新經驗進行提煉和升華,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新的理念,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和把握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 弘揚塞罕壩精神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於任務要求,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關於工作思路,強調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以系統工程的思路抓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等。
  • 田錦塵: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把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立省之要,把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 習近平談生態文明10大金句
    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次大會規格高、信息量大。在會上,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針對中國生態環境的現狀,習近平指出:「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過不少「金句」,本報從中選取10則進行整理。
  • 習近平為何強調這七種能力?
    面對新的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七種能力有何深意?推薦閱讀《人民論壇》雜誌最新文章。而其它六個方面的能力,像調查研究、科學決策、改革攻堅、應急處突、群眾工作和抓落實,包含著對幹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幹部堅持大局意識、善於把控全局,幹部敢於擔當、敢於負責、勇於開拓創新,幹部密切聯繫群眾、始終與群眾打成一片,幹部居安思危、保持憂患意識,幹部真抓實幹、堅決貫徹黨的決策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這七種能力的要求,是幹部的綜合能力要求和綜合素質要求。
  • 深刻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舉措,進一步表明中共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生態保護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12月29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關於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生態保護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白銀市...
    加之,受傳統思想和思維定式束縛,幹部群眾對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近三年來,白銀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解放幹部思想、轉變思維方式入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豐富內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健全完善生態發展制度體系,組織幹部外出學習先進經驗,引導各級幹部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 專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條原則,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我們必須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深刻領會為什麼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怎樣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重大問題,切實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上來。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 王小洪強調 錨定「四個鐵一般」標準 堅持「六個導向」把教育整頓...
    原標題:王小洪在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檢查指導教育整頓工作時強調 錨定「四個鐵一般」標準 堅持「六個導向」 把教育整頓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12月7日,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部長王小洪在「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聯繫點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檢查指導工作時強調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蘭州文明城市更高水平發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上下15年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我們克服許多客觀條件不足與制約,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培根基、練「內功」、提水平,文明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終於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光榮稱號。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思想觀點,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