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流浪貪為客,與卿相逢夢裡濃。
那一夜,蘇軾恣意微醺,那一夜,蘇軾好夢驚蟄,那一夜,闊別了十年的王弗突然跑進他的夢裡。月光籠徹,蘇軾嘴下念念有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王弗的去世對他來說,是一道難以撫平的傷口,是一段無法割捨的記憶,每每這種時刻,蘇軾總能穿梭回到從前恩愛的美好時光,再次感受年少風浪。然而短暫的幻境過後,換來的卻是長時間的悲傷與沉痛。
這是蘇軾在密州做過的一個夢。而密州,是蘇軾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同時也是他的幸運之地,因為在這裡的短短兩年間,蘇軾寫下了大量的千古名篇:不僅有淚當徹泉的《江城子》,亦有仙氣十足的《水調歌頭》。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寫於密州的,可以稱得上是最為膾炙人口的宋詞作品,尤其長期佔據中學課本一席之地,更使其幾乎達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然而,學無止境並非空話,《中國詩詞大會》曾就這首詞出題,考的就是「但願人長久」的意思。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長久」所指是?
A.親情長久 B.友情長久 C.壽命長久
這道題屬於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類型,題幹的一切我們都很熟悉,但問及到某個細節卻很陌生。正因為如此,詩詞大會當時的百人團僅有9人答對,其餘91人全部選錯,可見其刁鑽之處。
這道題正確答案是C壽命長久,但大多數人選了A。有些人不理解了:這道年年選入課本的詞,大家都倒背如流了,為何答錯率還會這麼高?詩詞大會這些高手都答不對,那更別說我們這些詩詞儲備一般的人了。
其實,這個問題與當時教你的語文老師有很大關係。在這首詞前蘇軾是寫有小序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寫作時間是中秋節,寫作契機是「懷子由」,子由即蘇轍,是與蘇軾感情非常深厚的胞弟。
眾所周知,一首詩詞的寫作背景對於理解作品內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首詞既然是寫給兄弟的,那麼老師必然會在授課時強調這一點。然而從答題情況來看,很多老師顯然是疏忽了。
這就導致不少人開始自己胡亂理解:「乘風歸去」,「起舞弄清影」,「轉朱閣,低綺戶」,「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等等這些字句,看起來哀怨繾綣,感性溫柔,又有點情侶之間互相埋怨的口氣,所以更像是寫給戀人的相思之作。最後的「嬋娟」誤導性更強,像是對某個女子的仙稱。
假如語文老師對學生強調到了這一點,那麼都不用理解句子,僅從「子由」身上就能推演出答案:蘇軾遠在密州,而弟弟也被貶他鄉,恰恰這又是中秋佳節,必定加倍想念家人,那麼愛情、友情自然不對,而他們本來就是兄弟,親情是不會變的,所以蘇軾之「長久」是希望親人們都能平安健康長壽。
如此理解,語文老師還忽略了一點:這首詞的寫作時間是中秋節,想必很多人也不清楚吧?客觀來說,課堂上學習古詩詞的確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這就使我們的理解或多或少出現了偏差。
另一方面,喜歡蘇軾的朋友應該都清楚他在密州的這兩年,不是悼念亡妻,就是懷念兄弟,偶爾還會自我「超然」一下,說明其內心是不滿現狀的,是壓抑苦悶的,那麼他的訴求就會變得很簡單:平安喜樂,活著就好。祈禱世上所有的親人都能健康長壽,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