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否存在種族歧視問題?我們用數據說話

2020-12-10 騰訊網

2020年6月1日在蘇黎世舉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Keystone / Alexandra Wey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爆發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瑞士也不例外。成千上萬的瑞士人走上街頭開展示威活動,社交媒體上的抗議聲浪更是此起彼伏。統計數據顯示,儘管瑞士的種族關係尚未達到極度緊張的地步,但這個阿爾卑斯山國家仍然普遍存在仇外心理。

種族定性

CRAN組織一直致力於消除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該組織的秘書長坎雅娜·穆託姆博(KanyanaMutomb)表示,瑞士的確存在種族歧視問題:黑人居民被警察搜身和要求出示身份證明的頻次要高於其他族裔。

穆託姆博最近在接受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臺(RTS)採訪時表示:「每位黑人和警察打交道的經歷都很糟糕。」另外幾位年輕黑人男子在節目上表示:「我們要為所作的每件事自證清白。」

在法語區的沃州,最近有幾起黑人嫌犯在與警察打交道期間或之後喪生的案子,其中包括一名奈及利亞籍男子,2018年2月他在洛桑被警察制服,警察將其牢牢地摁趴在地上,隨後該男子死亡。

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採訪時,瑞士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阿爾瑪·維肯(AlmaWiecken)和反種族主義與排猶主義基金會(GRA)的多米尼克·普加奇(DominicPugatsch)均認為瑞士的種族歧視狀況不及美國嚴重。維肯指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袖手旁觀。」雖然多數種族歧視事件純粹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但瑞士依然存在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種族歧視問題。

種族歧視事件數不斷上升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年度報告涵蓋了各種類型的種族歧視事件,當事人將這些事件舉報給瑞士約20個諮詢中心。儘管真實的事件發生率很可能高於統計數據,但這些數據確實能讓我們了解瑞士種族主義問題的總體情況。

去年,瑞士通報了352起種族歧視事件,同比增長30%。此外,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遭遇種族歧視的人口比例從2014年的10%上升至2018年的近17%。這些統計數據不僅顯示事件數量不斷增加,還表明受害者越來越多地舉報此類事件。

去年通報的種族歧視事件中,有20起左右(約佔7%)與種族定性有關。近100起事件牽涉公共部門,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發生在公共行政部門。此外,約三分之一的事件與警察執法相關。

住房和就業

縱觀各類種族歧視事件,絕大多數發生在私人場合和公共領域。瑞士資訊採訪的專家表示,這些領域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的跡象:比如有的人在社會上和就業市場裡受到不公平待遇,有的人覺得難以找到容身之所,又比如在公共行政系統和司法系統中,他們的代表性不足。

「在瑞士,黑人或外國姓氏人群往往在尋找住所和工作時會遇到麻煩,」阿爾瑪·維肯說。例如,去年瑞士聯邦住房辦公室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帶有科索沃或土耳其姓氏特徵的群體在申請公寓看房時,響應率不足5%。

納沙泰爾大學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還表明,具有外籍移民背景的瑞士人在收到面試邀請前,發送的工作申請要比其他瑞士人多出30%。巴爾幹和非洲姓氏人群受影響最大。

在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報告中,非裔群體面臨的歧視最為嚴重,佔受害者總數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具有科索沃、土耳其或塞爾維亞等國背景的社會群體(31%)。

然而,歧視與國籍沒有直接關係,也與公民身份沒有直接關係:歧視主要源於確知或臆想某人具有外國血統。2019年,超過四分之一的種族歧視受害者都是瑞士籍公民。

潛在的仇外心理

2019年通報的大多數種族歧視事件都涉及不公平待遇、侮辱性或攻擊性言語。然而,反種族主義與排猶主義基金會(GRA)的多米尼克·普加奇認為,這些通報的事件僅僅只是冰山一角。他表示,瑞士存在一種潛在的仇外心理,它影響著所有社區,並體現在平日的你來我往之中。

一名年輕的黑人女性在接受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臺(RTS)的採訪時也說了類似的話。她指出,她所遭受的種族歧視更加「隱蔽」。她說:「有一次乘坐火車時,我剛坐下,對面的人就起身離開了。」諸如此類的事件並未反映在統計數據中。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報告同時指出,大多數歧視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針對少數群體的普遍仇外情緒,而非專門針對黑人或穆斯林的種族歧視心理。普加奇認為這是瑞士種族歧視問題的典型特徵。他說:「很不幸,對於少數群體的種族歧視和「種族異化」每天都在發生。在這種背景下,少數群體不禁感到「全社會都是敵人」。

儘管如此,他依然具有強烈的政治意願去阻止仇外情緒滋生。「瑞士政府在十分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我們成立了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我們還對種族歧視事件進行統計,並為警察提供培訓以打擊種族歧視現象。我們不希望出現美國那樣的情況。」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維肯表示,關於種族歧視的討論和辯論在不斷增加,這本身也是一種進步。「這意味著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是少數群體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再曝新熱點
    美軍隊「黑白分明」 非裔與白人差別大  調查報告:美軍「存在種族差異」  美國空軍21日發布關於空軍種族主義問題的調查報告,揭示非洲裔與白人軍人在待遇、升遷、處分等方面有顯著差別,下至基層軍人,上至高級將領,黑人普遍遭受歧視。
  • 不僅是美國全球的白人為什麼都存在種族歧視?
    由於美國的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至死從而引發各地大規模抗議活動,那麼我們來聊一聊種族歧視的問題,為什麼不僅是美國全球各地的白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種族歧視呢?美國只是種族歧視根基最深最嚴重的地區,白人歧視的不僅是黑人,黃色人種也有不同程度歧視!
  • 留學加拿大安全問題和種族歧視有哪些?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了!
    加拿大留學會遭到種族歧視嗎?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會發生歧視行為,雖然加拿大是個平和以及多元的國家,但是也不能確保種族歧視不會發生。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並反對種族歧視這種行為,並且也有很多法規是來保障種族平等,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都是違法的。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亞裔被「歧視」難道是太優秀?儘管,有另一種聲音,說哈佛大學並不存在主觀歧視,有數據顯示,美國高等學府錄取亞裔學生比例,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上升。但事實上,長期以來,美國大學,特別是常春藤名校把學生的種族作為招生考慮條件之一也不是什麼秘密,像普林斯頓、斯坦福這樣的頂尖名校,長年存在著在錄取時苛擇亞裔申請人,嚴格控制亞裔錄取比例的現象。數據顯示,被美國大學錄取,亞裔學生往往需要比其他族裔的學生獲得更高的SAT分數。
  • 態度|澳大利亞的飲食文化非常多元,但這並不代表種族問題不存在|...
    享用來自其他文化的美食,是否能讓我們更包容,更接納多元主義,同時減少種族歧視? 由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發起的一項全國調查Australia Talks提供了一些關於人們如何看待種族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的統計數據。
  • 種族歧視!電腦上這倆詞也不能用了
    根據多家國外科技網站報導,美國谷歌公司旗下的Chrome瀏覽器開發團隊,準備將其程序代碼中所有的「黑名單」和「白名單」一詞,用更加「種族中立」的詞語替換掉,以支持美國黑人的反種族主義的運動,消除程序代碼中潛藏的隱性種族主義。
  • 奧地利種族歧視很嚴重?華僑華人親述個人經歷
    但該男子之後一直尾隨我,還拍了下我的後背,我回頭再次說了一句抱歉,不料該男子用德語說:「這不是一個道歉能解決的!」  隨後,他惡狠狠地雙手拉過我的氣球擠爆,身邊經過的路人都露出驚恐的表情,同行小夥伴們立即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而該男子一面離開,一面用雙手做出挑釁的手勢,並指著自己T恤上的圖案(我們猜測這是某種團體的標誌)。朋友們都很憤怒。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偏愛黑人?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在美國,種族歧視一直都是特別敏感的話題,一旦被冠上種族歧視,聲譽肯定大受影響。 因此,這樣的指控對於名校耶魯大學來說無疑是殺傷力巨大的打擊。 然而,這次的這個指控並不是來自其他人,而是來自美國的司法部。
  • 「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
    種族主義問題一直是造成美國社會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10月16日,來自全美各地的黑人在華盛頓舉行了備受關注的「百萬黑人大遊行」,抗議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25年過去了,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 「你數學真好」:美國校園裡的種族歧視「進化」了!
    納波利塔諾校長建議教師不要使用一些可能構成「微冒犯」(microaggression)的話語或行為,比如說「你英語說得很好」,「你數學真棒」,「世界上只有一個種族,那就是人類」,「我覺得最有能力的人應該得到這份工作」等,因為這些可能構成「微冒犯」的用語,被認為是潛意識裡「種族歧視」的例子。
  • 英格蘭東遊遭遇種族歧視,東歐為何成種族歧視重災區
    種族歧視一直是足球場上繞不開的話題,即使是在全球化社會的今天,許多地方的種族歧視「情結」依然十分濃厚。無獨有偶,英格蘭隊在昨天的歐洲杯預選賽中也遭遇了種族歧視。我們通過對歐洲足球種族歧視的案件,進行調查和整理後會發現,黑人球員和東歐永遠是關鍵詞。黑人球員自然不必多說,大家已經見過很多類似的事件。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用自己的實力徵服了全世界,但是他們下榻的酒店每晚都會聽到有人在學猴子的叫聲,毫無疑問這是種族歧視行為。
  • 「種族天賦」真的存在嗎?首先請定義種族
    雖然人種這個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濫用和誇大,但人種之間的確存在確實的差異。然而,我們的科學研究還遠沒有達到能夠精確地告訴我們這些差異的程度。調查和解讀的困難都十分巨大。前面我們提到,心理測試是無法解決辨別人種遺傳特質的問題的,除非社會和經濟機會實現平等;人們克服語言差異、放棄種族隔離、教育水平相等、關係良好;人們對在測試中表現出色懷有同等強烈的動機,並且都能克服對測試者的恐懼,其他的條件變量也都變為常量。因此,目前針對這方面的心理測試價值不大。也許最好的方法是實驗。
  • 種族歧視:華人被邊緣化的根源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排除存在種族歧視的言行;相反,一些狹隘民族主義佔上風的國家,儘管表面上也說要實行民族平等的方針,但骨子裡頭卻視華人為外來民族,以種族而不是以法律來劃界,即使華人已經選擇居留國國籍,仍然千方百計加以排斥打擊,使華人缺乏安全感,一些華人只好移居其他國家。由此可見,種族歧視是華人被系統邊緣化的主要因素。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和印尼較具代表性。
  • Nature網站黑人女性科學家文章:種族問題一直存在,白人拒絕承認
    美國學術圈現在還存在種族歧視嘛?第一個黑人女性系主任Namandjé Bumpus2003年在加州西方學院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密西根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後。
  • 紐西蘭華裔律師:紐西蘭種族和性別歧視日趨嚴重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援引stuff報導,紐西蘭著名華裔律師Mai Chen在一次論壇上稱,性別和種族歧視已經對紐西蘭經濟造成了傷害,白人應該承擔起責任,在減少女性和少數族裔遭受的收入不平等方面採取措施。  Mai Chen是在一次研討會上發表上述講話的。她稱,由種族歧視所引發的投訴事件在近期有增多的趨勢,尤其在奧克蘭。
  • 「降旗」治不了種族歧視頑疾
    實際上,民眾真正想要移除的是紮根美國幾百年的種族歧視頑疾。  血案是引線  「降旗」運動的導火索是一場教堂血案。  據CNN報導,上周,21歲白人男子戴倫·魯夫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黑人教堂射殺了9名黑人教民。  經調查,官方認定這是一次「仇恨犯罪」。魯夫被證實是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
  • 那些年川普「煽動」的種族歧視暴力
    川普近期多次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要用武力鎮壓示威者,揚言報導真相的媒體在 「造謠」。川普如此言論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社會當下的種族矛盾。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在新聞發布會上對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一事表態。埃斯珀說:「我們看到類似事件在重複發生,這是一個悲劇。
  • 澳大利亞到底有多少種族歧視案件?
    同時,很多生活在澳洲的華人朋友們,也包括我自己,對這個消息還是感到比較吃驚的,因為似乎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有出入。疫情發生以來,你說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有嗎?肯定是有的。但是你說多嗎?或者說真的就像他們說的那麼可怕嗎?好像也沒有。媒體報導的這些數字,也增加了中澳兩國相關企業界人士的憂慮,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
  • 從《追尋記憶的痕跡》科學家的經歷中看種族歧視
    《追尋記憶的痕跡》是猶太人埃裡克.坎德爾所著,這是一本自傳體著作,同時它也是一本記錄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發展歷程的著作,它還是一本「赴美留學指南」,更是一本記錄奧地利不光彩歷史的史書,從作者埃裡克坎德爾親身經歷的講述中,我們仿佛親身經歷那段歷史,領悟種族歧視帶給人們的種種痛苦。
  • 日本議員稱「已不存在阿伊努族」被批種族歧視
    我們必須恢復那強大正義的札幌」。有網友回復道,「在北海道還有阿伊努族的問題」。對此,金子11日在博客上發言稱,「現在已經不存在什麼阿伊努族了」、「同樣是日本人,卻僅憑少數民族這一理由便享受優惠政策,這不合理」。該言論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不少網民憤怒地表示,「這就是札幌市議員的仇恨言論」、「一派胡言!這種議員趕快辭任吧」、「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