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在蘇黎世舉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Keystone / Alexandra Wey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爆發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瑞士也不例外。成千上萬的瑞士人走上街頭開展示威活動,社交媒體上的抗議聲浪更是此起彼伏。統計數據顯示,儘管瑞士的種族關係尚未達到極度緊張的地步,但這個阿爾卑斯山國家仍然普遍存在仇外心理。
種族定性
CRAN組織一直致力於消除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該組織的秘書長坎雅娜·穆託姆博(KanyanaMutomb)表示,瑞士的確存在種族歧視問題:黑人居民被警察搜身和要求出示身份證明的頻次要高於其他族裔。
穆託姆博最近在接受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臺(RTS)採訪時表示:「每位黑人和警察打交道的經歷都很糟糕。」另外幾位年輕黑人男子在節目上表示:「我們要為所作的每件事自證清白。」
在法語區的沃州,最近有幾起黑人嫌犯在與警察打交道期間或之後喪生的案子,其中包括一名奈及利亞籍男子,2018年2月他在洛桑被警察制服,警察將其牢牢地摁趴在地上,隨後該男子死亡。
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採訪時,瑞士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阿爾瑪·維肯(AlmaWiecken)和反種族主義與排猶主義基金會(GRA)的多米尼克·普加奇(DominicPugatsch)均認為瑞士的種族歧視狀況不及美國嚴重。維肯指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袖手旁觀。」雖然多數種族歧視事件純粹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但瑞士依然存在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種族歧視問題。
種族歧視事件數不斷上升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年度報告涵蓋了各種類型的種族歧視事件,當事人將這些事件舉報給瑞士約20個諮詢中心。儘管真實的事件發生率很可能高於統計數據,但這些數據確實能讓我們了解瑞士種族主義問題的總體情況。
去年,瑞士通報了352起種族歧視事件,同比增長30%。此外,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遭遇種族歧視的人口比例從2014年的10%上升至2018年的近17%。這些統計數據不僅顯示事件數量不斷增加,還表明受害者越來越多地舉報此類事件。
去年通報的種族歧視事件中,有20起左右(約佔7%)與種族定性有關。近100起事件牽涉公共部門,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發生在公共行政部門。此外,約三分之一的事件與警察執法相關。
住房和就業
縱觀各類種族歧視事件,絕大多數發生在私人場合和公共領域。瑞士資訊採訪的專家表示,這些領域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的跡象:比如有的人在社會上和就業市場裡受到不公平待遇,有的人覺得難以找到容身之所,又比如在公共行政系統和司法系統中,他們的代表性不足。
「在瑞士,黑人或外國姓氏人群往往在尋找住所和工作時會遇到麻煩,」阿爾瑪·維肯說。例如,去年瑞士聯邦住房辦公室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帶有科索沃或土耳其姓氏特徵的群體在申請公寓看房時,響應率不足5%。
納沙泰爾大學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還表明,具有外籍移民背景的瑞士人在收到面試邀請前,發送的工作申請要比其他瑞士人多出30%。巴爾幹和非洲姓氏人群受影響最大。
在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報告中,非裔群體面臨的歧視最為嚴重,佔受害者總數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具有科索沃、土耳其或塞爾維亞等國背景的社會群體(31%)。
然而,歧視與國籍沒有直接關係,也與公民身份沒有直接關係:歧視主要源於確知或臆想某人具有外國血統。2019年,超過四分之一的種族歧視受害者都是瑞士籍公民。
潛在的仇外心理
2019年通報的大多數種族歧視事件都涉及不公平待遇、侮辱性或攻擊性言語。然而,反種族主義與排猶主義基金會(GRA)的多米尼克·普加奇認為,這些通報的事件僅僅只是冰山一角。他表示,瑞士存在一種潛在的仇外心理,它影響著所有社區,並體現在平日的你來我往之中。
一名年輕的黑人女性在接受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臺(RTS)的採訪時也說了類似的話。她指出,她所遭受的種族歧視更加「隱蔽」。她說:「有一次乘坐火車時,我剛坐下,對面的人就起身離開了。」諸如此類的事件並未反映在統計數據中。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報告同時指出,大多數歧視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針對少數群體的普遍仇外情緒,而非專門針對黑人或穆斯林的種族歧視心理。普加奇認為這是瑞士種族歧視問題的典型特徵。他說:「很不幸,對於少數群體的種族歧視和「種族異化」每天都在發生。在這種背景下,少數群體不禁感到「全社會都是敵人」。
儘管如此,他依然具有強烈的政治意願去阻止仇外情緒滋生。「瑞士政府在十分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我們成立了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我們還對種族歧視事件進行統計,並為警察提供培訓以打擊種族歧視現象。我們不希望出現美國那樣的情況。」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的維肯表示,關於種族歧視的討論和辯論在不斷增加,這本身也是一種進步。「這意味著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是少數群體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