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中國人「發現」過美洲大陸嗎?

2020-12-16 文化先鋒

現在我們進入《山海經》的第三講:作為地理志的《山海經》。《山海經》所記錄的地理範圍有多大?這方面的爭論,歷史上一直非常活躍,雖然學者們爭得面紅耳赤,但目前尚無定論。對此加以概括,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華夏論,也就是說,它代表了整個華夏地區,即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第二是地域論,就是中國的某個局部地區。第三是世界論。華夏論毋庸多言,但我以為有必要介紹一下地域論。

地域論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只是古代中國的局部區域。比如,一種著名說法是山東說,它認為《山海經》記錄的是夏代中國的山川風貌,其範圍大概以今山東省為中心,屬於齊魯文化的一部分。第二種是湖北說,即認為《山海經》記錄的是上古湖北的山脈、河流和物產。第三是雲南說。部分雲南籍學者認為,《山海經》描述了雲南西部的地理特徵,甚至把《舊約》裡所說的伊甸園也定位到了古雲南地帶。第四種為四川說,主要由四川籍學者提出,他們堅持認為,《山海經》是由居住於蜀地的楚國貴族後裔,綜合古代歷史文獻來編撰的,在戰國初期或中期,這些文獻被集結成了以《山海經》之名流傳後世的著作。這種心理非常耐人尋味:每個地域的人都希望《山海經》是記錄這個地區的書。這種情況很多,不必再舉例。

下面介紹一下世界論。所謂世界論,就是把《山海經》放入全球地理的視野下。持這種觀點的,既有中國學者,也有西方學者。中國學者中,最具代表性者首先是章太炎,章太炎很早就發表了一篇《法顯發現西半球說》,開創了中國學者探討此問題的先河。之後,衛聚賢提出,殷朝被滅以後,部分人逃到美洲,像《山海經》這樣的文獻,可能就記載了一些美洲特有的動植物和礦物。此外,還有蘇雪林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海,實際上是指黑海、裏海、阿拉伯海、印度海、地中海,她斷定此書是描述阿拉伯海與阿拉伯半島地區的地理書,而作者則來自古巴比倫,在戰國時期由波斯學者攜來中國。以上是1949年前部分中國學者的看法,五十年代以後,還有一些學者如凌純聲認為,《山海經》是以中國為中心,東及西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西抵西南亞洲,北迄西伯利亞的一本古代亞洲地籍。以上是來自部分中國學者的觀點。

另外,有一些西方學者,如法國學者維寧認為。《山海經》中有部分記錄是圍繞科羅拉多大峽谷而展開的,它敘述了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和墨西哥灣地區在內的美洲地理。與之思路近似的是美國學者亨利埃特·默茨,她根據有限的《山海經》英文譯本,進行了一些實地考察。她按照三華裡折合一英裡的方式,考察了四條美洲山脈,發現《大荒東經》及《東山經》等章節記錄的山脈,跟北美洲地圖上的各山峰有驚人的對應關係,她把這些奇妙的發現繪成地圖,寫出了一本十分有趣的《山海》學著作,中譯名為《幾近退色的記錄》。

默茨認為,《山海經》相當精確地描寫了美國內華達山脈的黑曜石金塊,舊金山灣的海豹,以及會裝死的美洲負鼠。試舉一例,《大荒東經》裡的第一句話是,「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意即:東海之外有一個巨大的裂谷,「大壑」就是「大裂谷」,那裡是「少昊」的國家。「少昊」就是朝陽神,或者說,早晨的太陽。默茨認為,此處所指的就是科羅拉多大峽谷,「壑」即峽谷,「少昊」在此扮演的是一個象徵,指太陽升起的地方。她甚至認為「扶桑」指的就是玉米,是中美洲特有的作物。

此外還提到,所謂會裝死的美洲負鼠,就是《山海經》中記錄的稱為「犰狳」的動物。這個犰狳,《山海經》裡是這樣描寫的,說它形似兔子,嘴巴很尖,像鳥一樣,黑色眼睛像貓頭鷹,尖細的尾巴像蛇,一見人就裝死。這可以說是精確地描寫了美洲負鼠的長相,分毫不差。更有意思的是,它下面還加了一句,「見則螽蝗為敗」。「螽」是螽蟲,「蝗」是飛蝗,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生物,即蝗蟲。「為敗」,通常釋作「為害」,其實不妨解釋成「為其所敗」,也就是被它所消滅。因為美洲負鼠以昆蟲為食,它專吃這些蟲豸,所以當它出現的時候,蝗蟲們就被消滅掉了。

另一個爭論點在於:中國人是否「發現」過美洲,這個命題如今也極具爭議性。剛才所講的,以衛聚賢為代表的部分學者堅持認為,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朝軍隊消滅了殷商,商的末代國王帝辛自焚。此時有一隻殷朝軍隊,它的統帥叫攸侯喜,他所率領的二十五萬人的部隊,突然間全部失蹤,下落不明,成為殷周史上的千古疑案。有人據此認為,他們實際上逃亡到了美洲,成為那裡居民的一部分。這個說法得到了部分人的贊同。從這一方面看來,殷商文化,或者說,華夏文化和印第安文化之間,似乎存在一些耐人尋味的對應性。

舉個例子,第一:同樣類型或主題的多日射日神話。許多美洲印第安民族中,都流傳著天上有多個太陽的神話,由於太陽肆虐,造成災難,所以要將它們射下來。這類神話酷似中國的大羿射日。在另一個印第安神話中,天上曾經有十個太陽,後來,天狗吃掉了九個,只剩現存的一個。這個神話與中國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說也基本相合。全世界只有這兩個環太平洋地區的太陽神話中具有這一主題。

第二,同樣的玉石崇拜。美洲各地的印第安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玉器,這顯示出印第安人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仍然保持著玉石崇拜的習俗,在世界各民族當中,中國人在這一點上與他們最為接近。

第三,共同的雨神崇拜。中國人稱雨神為應龍,這是一種生有翅翼的龍蛇。《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說:應龍居住在南極,當年應黃帝之請,殺掉了叛亂的蚩尤,還殺掉了夸父,因此得罪了天帝。可見他原來是天神,「不得復上」,就是不得再回到天上去了。這段文字接著說道,「旱而為應龍之狀, 乃得大雨」,意即他由於不能回到天上,所以不能行使行雨的職責,從而導致「天下大旱」。《大荒北經》又說,「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再次說明他是專司降雨的神祇。無獨有偶,雨蛇神在瑪雅崇拜當中,是專門帶來雨季的神,跟播種、收穫、五穀豐登有關,為人類帶來豐收。這是兩個文明共同的雨神崇拜。

第四,共同的日神崇拜。在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把梳子,梳子的背面是一個方面圓眼的太陽神像,而這個神與印加帝國的著名建築太陽門上的日神長得極為肖似:它的頭部是方的,很少出現頭部完全呈現為四方形的神;另外,神的眼睛是怒睜的,頭上戴有四面發散的羽狀帽冠,並且兩手向外伸出,握著某種棍狀物體。這兩個來自不同時空的圖像事實上表現了同樣的圖像學特徵,這種巧合絕非偶然,它必定是一種文化傳播的結果。

綜上看來,這些考古發現揭示了《山海經》記錄中所隱含的世界地理志特徵。它再次向我們表示,《山海經》有可能是上古時代全球化的證明,它是那些辛勤的移民、商人和旅行者的集體記憶的結晶。在後面的講述當中,我們還會反覆徵引它的文字。《山海經》是中國神話歷史的偉大靈魂。

本文配圖皆為三海經地圖

本文根據喜馬拉雅錄音整理

本文圖片皆來自網際網路

上傳與管理:傑夫

相關焦點

  • 朱大可:中國人「發現」過美洲大陸嗎?
    許多美洲印第安民族中,都流傳著天上有多個太陽的神話,由於太陽肆虐,造成災難,所以要將它們射下來。這類神話酷似中國的大羿射日。在另一個印第安神話中,天上曾經有十個太陽,後來,天狗吃掉了九個,只剩現存的一個。這個神話與中國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說也基本相合。全世界只有這兩個環太平洋地區的太陽神話中具有這一主題。
  • 是中國人發現美洲大陸的嗎
    文 / 梁九GLORY關於美洲大陸的發現者
  • 美洲是中國人發現的嗎
    美洲是中國人發現的嗎?此外,他稱75%的船隻及乘客(每艘船最多500人)在美洲和澳大利亞建立了中國殖民地。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殖民地有任何物證嗎?嗯,沒有。在美洲和澳大利亞沒有發現中國人定居的遺蹟,而且幾乎沒有理由相信中國人會有這樣的海外殖民野心,卻沒有征服離本土更近的土地,比如日本。他的基因「證據」來自一家後來被證明造假的公司。
  • 7千年前中國人移居美洲,究竟誰先發現美洲大陸
    最新從美洲發掘出土的刻有易經文字的陶片、石錨、船槳顯示,早在7000年前半坡氏族時期,就有中國居民開始移居美洲。那麼,到底是誰先發現美洲新大陸?考古學家馮秀文教授告訴記者,在哥倫布之前已經有過十幾次對美洲的探險考察活動。
  • 馬來西亞播出紀錄片 中國人最先發現美洲大陸
    據中新社2日電據馬來西亞媒體報導,馬來西亞Astro電視臺的探索頻道將於2月6日播出紀錄片:《1421:這一年中國發現美洲》。這部紀錄片根據加文·門吉斯的暢銷書1421:這一年中國發現世界》改編而成,門吉斯認為中國探險家鄭和比哥倫布早71年發現了美洲大陸。
  • 到底誰先發現的美洲大陸?有證據表明,中國人比哥倫布早了上千年
    有網友問:美洲大陸到底是誰先發現的? 根據傳統的說法,航海家哥倫布是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為此作為哥倫布的家鄉,西班牙每過10年都會舉辦一場哥倫布紀念會。
  • 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圖)
    有獎評新聞   清朝人複製的明朝地圖,上面竟有美洲大陸  據英國《泰晤士報》、《每日快報》、《獨立報》14日報導,一名中國律師2001年從上海某圖書交易商手中購來的一幅中國古地圖(下圖)也許將有力證明,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的船隊早在1421年之前就已抵達過美洲大陸,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還要早上至少71年。
  • 講座︱陳忠平:中國人最早發現了美洲?
    鄭和是否在此期間發現了美洲,學界曾爭議不休。6月2日晚,成都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以「華人發現美洲問題的新發現」為題的歷史沙龍,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歷史系陳忠平教授主講,燈舍文化沙龍主創人陳雨石主持。陳忠平通過紮實的史料分析對講座主題進行討論,提出應以「網絡理論」對華人在新、舊大陸全球化這一歷史進程中的貢獻和影響進行分析與再思考。
  • 地球未解之謎|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
    1492年10月12日,偉大的航海家、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從那天起,他的名字便被載入了史冊。然而最近,有些歷史學家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真的是哥倫布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嗎?誰最早發現美洲?關於這一點,自18世紀60年代起,人們便開始爭論不休。
  • 美國巖石現象形文字 中國人或首登美洲大陸
    [摘要]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相信是義大利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但是圍繞美國、刻在巖石上的古老標記可能將會使歷史重寫。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相信是義大利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了美洲大陸,但是圍繞美國、刻在巖石上的古老標記可能將會使歷史重寫。科研人員已經發現的古代文字暗示了中國的探險家們可能比歐洲人更早抵達美洲大陸。研究員們已經發現了全國範圍內銘刻在巖石上的象形文字可能屬於古老的中國文字。
  • 哥倫布之前,中國人發現美洲的3大說法,都是外國友人的美妙創意
    在哥倫布之前,中國人三次對美洲的地理大發現,都是自十八世紀開始,從西方人口中傳出的。中國人三次對美洲的地理大發現之一——僧人云遊:1752年,法國漢學家德吉涅( Joseph de Guignes )放下了手中的一本中國古代典籍,給他遠在北京的老友——耶穌會傳教士宋君榮(Gaubil Antoine)寫信,感謝了老宋送給他的馬端臨(宋元時期)版的《文獻通考》,並向老宋提出:嗨,你知道嗎?美洲是中國人最先發現的!
  • 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大陸,最早認識到地球是圓的
    確實,這美洲的地理在1600年代,對中國似乎是個盲區。按照當前普遍的歷史觀點,中國人航海走的最遠的是明代永樂年間的鄭和,他率領的船隊的最西記錄是東非洲,所以在1602年之前,中國人對於美洲是沒有任何認知的。而美洲就是前面敘述過的哥倫布於1492年誤打誤撞首先發現的。這個觀點在中國有海權意識以來,已經籠蓋國人近二百年。
  • 美國巖石現象形文字 中國人或首登美洲大陸(組圖)
    原標題:美國巖石現象形文字 中國人或首登美洲大陸(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9日報導,美國伊利諾州名為約翰(John Ruskamp)的作家兼研究員近日聲稱,自己在美國發現了鐫刻在巖石上的古代中國殷商時代的象形文字並由此推測中國人比歐洲人探索北美的時間更早。
  • 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肯定不是教科書裡的哥倫布!
    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一般都會寫著「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第一個踏上了美洲大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而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那麼,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該地圖詳細的繪製了美洲、歐洲、非洲的輪廓,並對澳洲土著人、美洲土著人的外貌特徵有詳細的描述。基於這些證據,很多人堅信鄭和比哥倫布更早發現了美洲。不過關於這方面的證據並不充分,而在鄭和之前也早有人到達過美洲。
  • 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大陸,最早認識到地球是圓的
    確實,這美洲的地理在1600年代,對中國似乎是個盲區。按照當前普遍的歷史觀點,中國人航海走的最遠的是明代永樂年間的鄭和,他率領的船隊的最西記錄是東非洲,所以在1602年之前,中國人對於美洲是沒有任何認知的。而美洲就是前面敘述過的哥倫布於1492年誤打誤撞首先發現的。這個觀點在中國有海權意識以來,已經籠蓋國人近二百年。
  • 哥倫布是怎樣發現美洲大陸的?
    當人們談論起美洲大陸的時候,總是說「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奇怪的是,哥倫布本人卻並不承認自己發現的是美洲,而一直認為他所到達的是亞洲。他年輕時就熱衷於航海和冒險,也曾當過水手。他讀過《馬可·波羅遊記》,由此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興趣,渴望通過遠航到東方尋找財富。1492年8月,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90名水手,駕駛著三艘大帆船,從巴羅斯港出發開始遠航。哥倫布相信「地圓說」,因此認為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達那到處是黃金的東方,於是指揮著船隊一路向西。
  • 史料證明:美洲的最早發現者,不是哥倫布,而是一位中國人
    有些人認為,美洲大陸是義大利熱內亞人哥倫布於1492年首先發現的。但也有資料證明,維京人(別稱北歐海盜)萊夫·埃裡克松早在哥倫布登陸美洲的五百多年前就發現了新大陸的存在。還有人說,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也不是萊夫·埃裡克松,而可能是中國的一名僧人。其依據是什麼呢?
  • 為什麼說是維京人發現的美洲大陸,而不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
    他們子孫後代,一直走到了現在南美洲的最南端,這些美洲人民,從外貌上看跟咱們亞洲人有點像,頭髮都是黑長直,膚色都是典型黃種人的膚色,而且,剛生下來都是在屁股那塊有一些小小的青色的胎記,但是研究發現,咱們跟美洲人民的血型分布差異很大,所以到底有沒有這親戚關係,還是一個學術上的疑案,話說美洲人民開始一代還在美洲大陸的各個地方分散居住,後來地球變暖海平面升高,想回到歐亞大陸也回不去了
  • 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肯定不是教科書裡的哥倫布!
    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一般都會寫著「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第一個踏上了美洲大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而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那麼,是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該地圖詳細的繪製了美洲、歐洲、非洲的輪廓,並對澳洲土著人、美洲土著人的外貌特徵有詳細的描述。基於這些證據,很多人堅信鄭和比哥倫布更早發現了美洲。不過關於這方面的證據並不充分,而在鄭和之前也早有人到達過美洲。
  • 如果美洲大陸沒有被發現,你的生活會怎麼樣?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對,對印第安人進行了殘酷的折磨,給原住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但今日,美洲許多地方都以哥倫布來命名,甚至南美的哥倫比亞也是以他的名字作為國名。1982年,聯合國就是否紀念哥倫布進行辯論,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非常的支持。但許多曾受過傷害的國家卻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