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緬戰爭是大清勝了?暹羅復國後,想聯合清朝吞併緬甸被乾隆拒絕

2020-12-12 歷史密探

1752年,緬甸貢榜王朝建立。首領雍籍牙極力推崇統一,在連年徵戰後多年後,緬甸終於基本實現了統一。緬甸統一後,他們開疆拓土的腳步仍未停止。這個強大的國家,開始清掃周圍的一些小國,先後吞併了阿霍姆王國、曼尼普爾王國、撣族土司、南掌(今寮國),並滅掉了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暹羅。

從此,緬甸貢榜王朝橫掃東南亞,成為東南亞地區實力超群的第一大強國。緬甸的野心一直都很大,從明朝時期開始,緬甸就開始崛起了。他們時常侵擾中國南方邊境,對南方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萬曆年間,明朝雖徵討過緬甸,但是由於明朝要對付北方的女真,無暇顧及南方戰場,讓緬甸鑽了空子,佔領了孟養和木邦在內的好幾個土司。

清朝時期的緬甸

清朝建立後,緬甸隨著國力的上升,越來越放肆。他們不僅不對天朝上貢,反而讓中國邊境的一些土司向他們進貢,甚至會攔截去給清朝上貢的其他小國的貢品。然而,雖然緬甸屢次挑釁,但是清朝並沒把他們當回事。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木邦土司向雲南巡撫請求內附,雲南巡撫楊應琚接受了他的請求。緬甸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木邦,清緬局勢陷入僵局。乾隆派達啟出兵平定戰亂,以保護木邦。一開始獲得了勝利,收復了領土。但是清軍繼續乘勝追擊後,緬甸也派兵對木邦的百姓進行了屠殺和搶掠。後來,緬甸攻入西雙版納,態度十分囂張。

鼎盛時期的貢榜王朝

第二年,緬甸滅掉了暹羅。暹羅曾是中國最忠誠的附屬國,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經過這件事,乾隆開始坐不住了。此戰之後,緬甸國土幾乎翻了一倍。更可怕的是,緬甸的擴張之路仍然未停止,在整個東南亞地區,他們幾乎沒有對手了。而中國的雲南邊境,將受到更大的威脅。

乾隆派明瑞為大將出徵南方戰場,想要挫一挫緬甸的銳氣。明瑞準備帶著滿洲鐵騎長驅直入,直搗緬甸首都阿瓦。滿洲鐵騎一直是緬軍最害怕的存在,雖然當時的緬甸火器很厲害,但是在疾行的鐵騎進攻下,他們沒有一點辦法,很快便敗下陣來,只能躲在暗處放黑槍。

然而,雖然明瑞一開始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由於緬甸的氣候溼熱難耐,清軍多為北方人,在酷暑和瘟疫面前,他們很快便受不了了。緬甸火槍手修築了許多柵欄作為防禦工事,他們躲在後面打槍,滿洲鐵騎一時沒了用武之地。

乾隆皇帝

在這樣的氣候下,清軍隊伍中的瘟疫越來越嚴重,糧草也漸漸耗盡。終於,緬甸佔據了上風。他們將清軍圍住,明瑞率軍力保隨行文官和後方部隊,最終突出重圍,而自己卻在撤退途中感染瘟疫病逝。

雖然兩次徵討緬甸都失敗了,但是乾隆皇帝不死心。即便緬甸已經撤出了中國邊境,清緬之戰清朝也很難獲勝,但乾隆卻要求繼續打。這次,乾隆派傅恆為主帥,以31000兵力出徵,其中,滿洲八旗兵佔13000人。

一開始,清軍長驅直入,痛擊了緬軍。但是,緬甸看事不好,決定繼續像上次一樣,設置路障,不與清軍發生正面衝突,打算活活耗死他們。這次,清軍的後勤保障大大提升。但是重炮運不到前線,輕炮又無法擊破緬軍的巨木,雙方只能僵持。

清緬戰爭

兩個月後,雙方軍隊都發生了瘟疫。清軍切斷了緬軍運送糧草的路線,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然而,就在勝利唾手可得的時候,主帥傅恆卻染上了瘟疫。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死,必定會軍心大亂,陷入群龍無首的慌亂境地,敵方也必將士氣大增,此戰必敗。

於是,傅恆自作主張向緬甸議和。此時的緬甸自然也迫切希望議和,於是雙方籤訂合約,緬甸承諾將永不侵擾中國邊境,釋放被抓的中國邊境百姓,每年向清朝進貢。這次戰爭,並不能算是勝利,因此乾隆大怒,而傅恆也病死在了返回的路上。

傅恆

明瑞是乾隆的女婿,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痛失兩員大將,以及連年戰爭的花費,還有不明不白的戰果,讓乾隆起了繼續徵討緬甸的想法。但是阿桂等人都不建議再戰,而且隨著緬甸的服軟,再加上新疆叛亂急需平定,乾隆也就放棄了第四次徵討緬甸的打算。

清緬議和後,暹羅華人鄭信趁機起義。不久之後,暹羅重新獨立,並迎來了復興。而緬甸爭霸東南亞的美夢,也徹底破滅了。

暹羅復興後,曾向乾隆建議,聯合清朝滅掉緬甸,然後瓜分緬甸的領土。但是,乾隆拒絕了暹羅的建議,他說:「大清不幫他國徵緬甸,也不幫緬甸徵討他國。」然後,乾隆調解了兩國的緊張關係,暹羅和緬甸也終於得到了和解。

乾隆皇帝

乾隆的做法其實非常明智,作為鄰國,如果大清幫助暹羅滅掉緬甸。那麼,接下來暹羅在東南亞地區將失去制約,從而成為下一個曾經的緬甸。乾隆皇帝想讓他們並存,然後互相制衡,進而阻止東南亞地區的統一。

客觀來講,乾隆徵緬甸和拒絕幫助暹羅滅緬甸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清緬之戰,很難說是不是大清獲勝,但是這場戰爭,確實是穩定了當時中國的南方邊境,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

相關焦點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清緬戰爭是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籤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清緬戰爭是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籤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 清緬戰爭:巔峰清朝與巔峰緬甸的對決!
    經過前三位君主的積極治理,緬甸吞併了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王國、中南半島東部的寮國,又將東南亞另一大國暹羅(即泰國)摁在地上摩擦,成為東南亞名副其實的霸主。清朝此時也處在極盛的乾隆時期,但天高皇帝遠,緬甸並不認為清朝有多可怕,先是憑藉軍力壓服清緬邊境上的諸多土司,然後開始派出小股部隊向清朝境內的土司強制收稅。
  •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發動的清緬戰爭,在歷史上造成了多大影響?
    乾隆皇帝劇照在發動清緬戰爭之前,緬甸一直在與自己的死對頭——暹羅,也就是現在的泰國進行戰爭,本來他們想把中國邊境的一些小土司作為自己人力物力的供應者,不斷對他們進行掠奪,他們這種行為最終使得本來堅持綏靖政策的清王朝派兵往南,與緬軍交戰。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由於清緬戰爭的戰場上需要兵力,緬軍不得不把一部分兵力從暹羅調出,只留下九千多人駐紮在暹羅,更多的人都去與清軍交戰。
  • 清朝最慘烈的邊疆戰爭-清緬戰爭 接連三任雲貴總督因此而死
    十八世紀下半葉,清朝乾隆中期,清朝曾與緬甸貢榜王朝為爭奪中緬邊界領土發生過四場戰事,雙發死傷慘重後籤訂臨時合約終戰,事後又都違約而互相不滿,這場清朝並未佔到便宜的戰爭,卻被乾隆視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第一次戰事,1765年,緬甸人勒索、搶劫的規模、頻次大幅增加,因為此時貢榜王朝正發動吞併暹羅(今泰國)的戰爭,需要大量的錢。面對這種糟糕的局面,剛上任的雲貴總督劉藻發兵剿殺緬人,第一次剿殺入境的緬人,只抓到五人,緬人帶著搶來的錢物離開後,劉藻卻上奏說緬人望風披靡、清兵大捷云云,虛報戰功。
  • 長達七年的清緬戰爭,總共消耗911萬兩白銀,清朝輸得有多憋屈?
    當時的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不久,經過近70年的戰爭,清朝終於解決掉一大對手,西域又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內。多年的軍事衝突,讓清朝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一時期清朝處於乾隆年間,收復新疆,清朝國力也達到了巔峰,但在乾隆末年,清朝就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平定準噶爾後,到1762年,清朝開始對緬甸的貢榜王朝出手了。
  • 從清緬戰爭的始末來看,贏得真的是清朝嗎?
    從清緬戰爭的始末來看,贏得真的是清朝嗎?乾隆二十七年,緬甸入侵雲南邊境,清朝派兵反擊,清緬戰爭爆發。在當時康乾盛世之下,一個小小的緬甸國,清朝並不放在眼裡。然而,就是這個不放在眼裡的小國,卻讓兵強馬壯的清朝屢戰屢敗,最終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而告終。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在18世紀最巔峰的時候更是滅亡泰國,還撩撥乾隆,幾次擊敗大清朝,妄圖吞併雲南。 緬甸崛起 根據史料,緬甸地區在1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些封建王朝,但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7世紀,出現了一個驃國,統一了現柬埔寨西北側的緬甸地區,但是9世紀被南詔國所滅,之後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 清緬戰爭中,大清朝為什麼打不贏一個小小的緬甸
    清緬戰爭是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清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王朝。乾隆時期,清朝國力達到了鼎盛。
  • 段宇宏:華人與暹羅復國戰爭
    18世紀中後期,中南半島上演了兩場波瀾壯闊的民族大逆襲戰爭——「緬甸復國戰爭」和「暹羅復國戰爭」,今天的泰國曼谷王朝,也叫卻克裡王朝,它的建立受益於這場戰爭,領導復國戰爭的正是吞武裡王朝的華裔國王鄭信。1752年,生活在下緬甸的孟族崛起,揮兵大舉北上,4月份攻陷了緬甸東籲王朝的首都阿瓦城(今天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東籲朝末代緬王「摩訶陀摩耶沙底波帝」被俘,緬甸亡國。
  • 從乾隆十五年緬甸遣使進貢,看清緬戰爭前虛假的中緬藩屬關係
    在南明永曆君臣被趕到達緬甸時,緬甸政府還接納過他們。一直到乾隆初期,緬甸才第一次正式向大清進貢,並和滿清建立了宗藩關係。但是剛剛建教不久,緬甸和大清之間又爆發過著名的"清緬戰爭"。著名的瓊瑤劇《還珠格格3》,就是根據這段歷史改編的。而緬甸這一次難得的朝貢,也是充滿了欺騙和虛假之的。
  • 從乾隆十五年緬甸遣使進貢,看清緬戰爭前虛假的中緬藩屬關係
    在南明永曆君臣被趕到達緬甸時,緬甸政府還接納過他們。一直到乾隆初期,緬甸才第一次正式向大清進貢,並和滿清建立了宗藩關係。但是剛剛建教不久,緬甸和大清之間又爆發過著名的"清緬戰爭"。著名的瓊瑤劇《還珠格格3》,就是根據這段歷史改編的。而緬甸這一次難得的朝貢,也是充滿了欺騙和虛假之的。
  • 緬甸最強大的朝代,打敗大清滅掉暹羅,最後被大英帝國強行吞併
    ,史稱「中緬戰爭」或「清緬戰爭」。中緬戰爭期間,囊陀基病死,由弟弟孟駁繼承王位。孟駁甚至比他的父親雍籍牙、兄長囊陀基還要厲害,他御駕親徵,大清王朝幾乎佔不到什麼便宜,即使中緬戰爭以緬甸貢榜王朝成為中國大清王朝藩屬國告終,乾隆皇帝也說過自己的十全武功當中,只有與緬甸貢榜王朝的戰爭不算成功。
  • 清緬戰爭清軍明明勝了,為何它沒有乘機將緬甸納入版圖?
    很多人認為是清朝不想要了,因為在公元1762年開始的清緬戰爭中,清朝曾對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的緬甸軍隊給予了極其強硬的反擊,不僅取得大勝,打得緬甸潰不成軍,還拿回了曾經在明朝萬曆年間被奪走的的孟養、木邦等土司之地,不可謂不強盛,而這在後來也被列為是乾隆皇帝他老人家的十全武功之一。
  • 緬甸最強大的朝代,打敗大清滅掉暹羅,最後被大英帝國強行吞併
    ,史稱「中緬戰爭」或「清緬戰爭」。中緬戰爭期間,囊陀基病死,由弟弟孟駁繼承王位。孟駁甚至比他的父親雍籍牙、兄長囊陀基還要厲害,他御駕親徵,大清王朝幾乎佔不到什麼便宜,即使中緬戰爭以緬甸貢榜王朝成為中國大清王朝藩屬國告終,乾隆皇帝也說過自己的十全武功當中,只有與緬甸貢榜王朝的戰爭不算成功。
  •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01徵緬戰事指的清軍和緬軍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讓乾隆這樣說?據了解,當時滿洲八旗被緬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是為什麼呢?1767年,緬王孟駁向向暹羅的大成王朝發起進攻,用了一年的時間,直接將大成王朝滅掉。後來,緬王將目光放在了清王朝身上。其實,清王朝自建立之後也是平定了很多勢力,建起了龐大的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滿洲八旗起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
  •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01徵緬戰事指的清軍和緬軍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讓乾隆這樣說?據了解,當時滿洲八旗被緬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是為什麼呢?1767年,緬王孟駁向向暹羅的大成王朝發起進攻,用了一年的時間,直接將大成王朝滅掉。後來,緬王將目光放在了清王朝身上。其實,清王朝自建立之後也是平定了很多勢力,建起了龐大的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滿洲八旗起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
  • 與東南亞霸主之戰兩敗俱傷,暹羅得利,乾隆因何錯失追趕西方良機
    清緬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籤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先後進行了四次戰役,清朝緬甸雙方都損失慘重。
  • 乾隆4次打緬甸獲得一個平手:1769年12月22日清緬戰爭結束
    乾隆4次打緬甸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1769年12月22日清緬戰爭結束清緬戰爭,是滿清歷史上最慘烈的邊境戰爭,持續了長達4年之久,前後有過4次戰役。在18世紀,緬甸貢榜王國建立,國家實力增強。貢榜王國的建立者叫做雍笈牙,這是緬族的領袖。
  • 持續20多年的清緬戰爭,最後誰贏了?
    此前,因為誰都不服氣誰,所以,兩國大打出手,清朝損兵折將,對面戰爭極其不順,而緬甸也在抵抗過程中遍體鱗傷。雙方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但是最終誰也奈何不了誰。你想啊,乾隆是誰呀!肯定不能,所以,我們看到清朝的歷史書上記載著,在大清帝國的嚴厲打擊下,緬甸國王認輸,願意向清帝國稱臣,並派遣使臣到北京朝貢,表示自己認輸了,請求冊封。乾隆很高興,於是派遣大批使者前往緬甸,宣達聖喻,對緬甸國王進行冊封。緬王聽聞大喜,舉行盛大儀式,率文武百官進行迎接,用三拜九叩的大禮迎接乾隆的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