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秦始皇平定嶺南後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現在不僅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門戶,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省會為廣州市。
廣東,因地處古廣信以東,兩宋曾設廣南東路而得名,不僅歷史悠久,也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其中「潮汕文化」就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廣東有二十一個地級市,是我國地級市最多的省份,其中潮汕地區原同為汕頭地區,現在分為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四市,歷史上為「潮州三陽」「潮州八邑」。
「潮州三陽」是宋元時期潮州所轄海陽、潮陽、揭陽三縣的簡稱,明清時析為「潮州八陽(邑)」。「潮州三陽」中,海陽縣於民國初改稱了潮安縣,建國後析為潮州市、潮安縣,現有地級潮州市潮安區,揭陽現為地級市,潮陽縣1993年改為了縣級潮陽市,進入新世紀後撤銷且一分為二。
潮陽縣為廣東舊縣名,古為百越地,秦平嶺南後設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潮汕地區隸屬於南海郡,當時潮汕地區設有揭陽戍,秦末漢初屬南越國,西漢時為揭陽縣地(一說揭陽置縣於秦)。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東部設東官郡,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析東官郡設義安郡,同年潮陽縣成立(一說東晉隆安元年397年設),為義安郡所轄。潮陽因處山之南,海之北而得名,有一千六百多年建縣史。
潮陽縣不僅歷史悠久,最初轄地也頗為廣大,大致為今潮陽、潮南、濠江、普寧、惠來等地。隋朝時,義安郡改設為潮州,潮陽縣為潮州轄縣,唐朝時潮陽仍為潮州所轄且曾併入海陽縣,五代時為南漢國潮州潮陽縣。
兩宋時,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四縣,海陽、潮陽、揭陽並稱為「潮州三陽」。元朝時,潮州升為潮州路,明初改為潮州府,潮陽縣均為其所轄,清襲明制。明清時,潮陽縣轄地逐漸縮小,普寧、惠來兩縣從潮陽縣析出。
1949年10月下旬,潮陽縣解放,同年底隸屬於潮汕專區,1952年改屬粵東行政區,1956年隸屬於汕頭專區,1967年屬汕頭地區。1983年,汕頭地區撤銷後,原轄縣除海豐、陸豐劃歸惠陽地區外均改屬地級汕頭市,潮陽縣為汕頭市所轄。
1993年4月9日,潮陽縣改為縣級潮陽市,由廣東省直轄,地級汕頭市代管。2003年1月29日,縣級潮州市撤銷,原轄區分設為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