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山東這個縣撤銷,曾與觀城合為一縣

2020-12-17 魅力時尚穿搭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地處黃河下遊,自古就為富饒之地,現在也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山東歷史悠久,先秦時境內城邑就眾多,到秦代時縣治密布,如今山東也是我國古縣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當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山東境內消失的古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曾家喻戶曉的縣,其中在建國後消失的古縣就有長山、齊東、蒲臺、博平、堂邑、清平、恩縣、德平、觀城等,以及建國後曾與觀城合併的朝城縣。

朝城縣,山東省舊縣名,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縣。朝城,古為兗州之域,西周屬衛,春秋為齊、魯、衛等交界地,戰國時屬魏,秦朝時屬東郡。朝城建制始自西漢初所設東武陽縣,王莽新朝時短暫改稱武昌縣,到東漢時仍稱東武陽縣,漢末曹操曾於此大破黑山軍,史稱「武陽之戰」。

三國之前,東武陽治於今莘縣城南,三國魏時移治今莘縣西南,到南北朝時建制變遷則較為頻繁,曾有武陽、牙陽等名,到隋朝時仍稱武陽縣,曾隸屬於魏州、莘州、武陽郡(郡治貴鄉縣,今大名)。唐朝貞觀年間,武陽縣廢入臨黃、莘兩縣,永昌元年(689年)縣又設但改為武聖縣,仍屬魏州。

永昌為唐睿宗李旦年號,但時為武則天主政,到唐開元七年(719年)又改武聖縣為朝城縣,朝城縣名自此而始。唐末,朝城縣復稱武陽縣,五代又稱朝城,北宋時為河北東路開德府所轄,明道二年(1033年)縣治遷到今朝城。金代時,朝城屬大名府,明屬東昌府濮州,清雍正以後屬曹州府,民國初廢府改道,朝城縣隸屬於東臨道(濟西道),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廢道,朝城縣曾直屬於山東省。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朝城縣為冀魯豫區的一部分,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劃歸新設的平原省,隸屬於平原省濮陽專區,到1952年平原省成為建國後第一個撤銷的省,朝城縣回歸山東,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專區。1953年,觀城、朝城合併稱觀朝縣,縣政府駐於朝城鎮,1956年觀朝縣撤銷後分別劃歸莘縣、範縣、壽張三縣管轄,縣城劃入了莘縣,即今莘縣朝城鎮。

相關焦點

  • 建國後,開封市境內撤銷了四個縣,一縣與開封同名,一縣曾設專區
    開封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有老丘、大梁、浚儀、啟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名稱,是我國歷史著名都城,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相繼建都於此,有「八朝古都」之稱。
  • 建國後,河南這個縣設立又撤銷,為商朝初都
    河南歷史悠久,自古就有「中原」「中州」之稱,秦代時今境就密布郡、縣,隨著歷史的發展,縣治越來越多而縣越來越小,建國後我國曾對小縣進行了大規模撤併,儘管後來大部分恢復建制,但今河南自此消失的古縣也為數不少,其中就有成皋、陳留、洧川及谷熟等縣。
  • 建國後,江蘇這個縣由山東劃入,現已劃區
    江蘇設省後,江蘇、山東兩省省域非常穩定,今省境與清朝時差別並不大,但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由於戰爭時期特殊形勢影響,當時江蘇並未設省,而原屬江蘇的一批縣市短暫劃歸了山東,其中就有徐州市,而當時為縣的贛榆縣也為其一。
  • 青島這兩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其一為兩千年古縣
    膠南位於山東半島西南的膠州灣畔,境域歷史悠久,戰國時曾為越國國都,後屬楚、齊,秦統一天下後於此置琅琊縣並為琅琊郡郡治,縣治、郡治就在今黃島區琅琊鎮。兩漢時,琅琊郡遷治於東武、開陽,而琅琊縣一直為其所轄,到西晉時撤銷,隋及唐初也曾短暫復置,後併入諸城縣。
  • 七十年之聊城政區變遷,劃出、撤銷的縣有哪些?
    聊城歷史悠久,秦代就設有聊城縣,隋唐宋金時為博州,明清時為東昌府,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是明清時的商貿名城。山東明初設省,聊城縣為山東東昌府府治,民國初廢府存縣,聊城縣歷為濟西道、東臨道、東昌道治所,國民政府時期曾直屬山東省。抗戰、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冀魯豫區的一部分,建國前夕以冀魯豫三省交接地帶設平原省,聊城為聊城專區駐地,隸屬於平原省。
  • 新世紀,廣東這個縣被撤銷,撤銷後一分為四
    廣東因地處古廣信以東,兩宋設廣南東路而得名,省會為廣州市。廣東是我國改革開發的前沿陣地,行政區劃變遷也頗為頻繁,是我國地級市數量最多的省份,而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東積極推進撤縣改區以擴大市區規模,加強城市化建設,各地市經濟強縣紛紛撤銷劃為市區。其中,韶關市也有一縣曲江縣撤銷,這個縣不僅歷史悠久,也堪稱韶關的「母縣」,撤縣後更是一分為四。
  • 建國後,蘇州劃出、撤銷的縣有哪些,最可惜的為哪座?
    蘇州歷史悠久,今江蘇省名中的「蘇」就來自蘇州,歷史上蘇州曾為吳國故都,秦朝設吳縣,歷代先後有會稽郡、吳郡、蘇州、平江府、蘇州府等設於此,清及民國時也曾為江蘇省會,現在蘇州為江蘇省地級市,轄有5個區,代管4個縣級市。蘇州5區4市的政區格局為建國後歷經複雜政區沿革形成,新中國七十年來,蘇州政區有何變遷,曾經劃出、撤銷的縣級建制有哪些,哪個最為可惜呢?
  • 新世紀,重慶這些縣撤銷,多為千年古縣
    歷史上,黔江曾設有黔州、黔中郡、紹慶府等,建國後曾改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且為黔江地區駐地,2000年撤縣改區。2001年12月25日,長壽縣撤銷設重慶市長壽區。長壽位於重慶市中部,地跨長江,蜀漢時曾設常安縣,唐武德二年(615年)設樂溫縣,明初改稱長壽縣。
  • 新世紀,廣東這個縣撤銷後一分為二,曾為「潮州三陽」之一
    「潮州三陽」是宋元時期潮州所轄海陽、潮陽、揭陽三縣的簡稱,明清時析為「潮州八陽(邑)」。「潮州三陽」中,海陽縣於民國初改稱了潮安縣,建國後析為潮州市、潮安縣,現有地級潮州市潮安區,揭陽現為地級市,潮陽縣1993年改為了縣級潮陽市,進入新世紀後撤銷且一分為二。
  • 建國後,河南省有七個縣被撤銷,其中兩個曾是三國名城
    不過,由於時代的發展,一些城市逐漸沒落,直至被撤銷建制,以縣為例,解放後,河南省有七個縣被撤銷,其中兩個還曾是三國名城,今天就將相關情況匯總一下。需要先說明的是,本文所說的撤銷,是指撤銷縣的建制後,降為鄉鎮,或者不再設任何建制。而像汲縣撤縣設市,改為縣級衛輝市,或者像南陽縣撤縣設區,改為宛城區,雖然縣的建制撤掉,但新建了平級的建制,不屬於本文所說的撤銷。
  • 新世紀,江蘇這個縣撤銷,為韓信故裡
    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蘇各地市經濟發展都十分迅速,城區面積迅速擴大,其中每個市均有縣(縣級市)撤銷劃為市區,「韓信故裡」淮陰就為其一。淮陰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千年古縣」,是江蘇建制最悠久的古縣之一,秦滅六國後就已置縣,為「兵仙」韓信故裡,在建國後曾設有淮陰專區、淮陰地區、淮陰市,2001年江蘇省實施「三淮一體」戰略,淮陰市改為了淮安市,淮陰縣、縣級淮安市也撤銷設為了市區。
  • 江蘇這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曾用名「臺北」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濱臨黃海,自古就為「魚米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地區,而與之相鄰的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也均為富裕之地。現在,江蘇省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省會為南京市。
  • 新世紀,淮安有三個縣撤銷,其一縣僅存在七十年
    淮安市現為江蘇省地級市,其舊稱淮陰市,2000年江蘇省實施「三淮一體」戰略,淮陰市改稱淮安市,淮陰縣、縣級淮安市撤銷分別改為了淮安市淮陰區、楚州區,而進入新世紀淮安撤銷的第三個縣為設立僅七十年的洪澤縣。淮陰是江蘇省境內最早的縣之一,秦朝時就已置淮陰縣。
  • 建國後,北京這個古縣撤銷,為「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縣是我國行政區劃之一,其作為行政區始自春秋戰國,到秦代時施行「郡縣制」,此後一直穩定為我國行政區劃,坐觀其上的郡、州、路、府、道、專區等依次變化,可堪稱我國最為穩定的行政區劃,而也因此我國數百年及上千年歷史的古縣眾多,兩千多年古縣也為數不少。
  • 新世紀,浙江這十個縣被撤銷,九個為千年古縣
    麗水置縣於隋稱括蒼縣,唐朝改稱麗水,歷史上曾為括州、處州、處州府等治所,建國後曾為麗水地區駐地,1986年改縣為縣級麗水市。 金華縣為金華市母縣,初置於東漢稱長山縣,三國吳時改稱東陽縣,隋稱金華,建國後改為縣級金華市,1985年金華地區、縣級金華市撤銷設地級金華市,又以郊區重設金華縣,直到2000年撤銷。
  • 建國後劃入、劃出山東的地區,看看有沒有你家鄉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界的原則是山川形便,意思是依託大山大川的天然地形劃分界限,直到現在山西、陝西以黃河為界,河北、山西以太行山為界,都是山川形便的典型。這樣做的問題在於,依託山川地理環境,行政區很可能會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王國,這就為地方割據埋下了隱患。
  • 江西一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仍以「縣」為名
    現在,江西共有十一地級市,各地市城市化進程在進入新世紀後頗快,多個地市為擴大城區撤縣,其中就有贛州市贛縣。贛縣縣境多山,氣候宜人,也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其西漢初就已置縣,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有「客家搖籃」之稱,歷史上也先後為南康郡、虔州、贛州、贛州路、贛州府等治所,今贛州最早也是以贛縣縣城所置。
  • 浙江這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置縣於新中國成立後
    浙江省,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處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南翼,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是典型的「山水江南」,自古就為我國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其省會杭州更是有「地上天堂」的美譽。浙江歷史悠久,兩宋曾有兩浙路,元為江浙行省,明初正式設浙江省,因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蜿蜒曲折,又有之江、折江之稱而得名。現在,浙江省內名城、古縣眾多,也是我國民營資本最為活躍的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更是迅速,各地市城區面積迅速擴大,各地多有縣撤銷劃為市區,其中多為千年古縣,但這個撤銷的縣非常年輕,置縣於置縣於新中國成立後。
  • 新世紀,四川這個縣撤銷,歷史悠久且一分為二
    建國後,四川行政區劃變化頻繁,上世紀末重慶升為直轄市,「川渝分治」後今四川省域形成,進入新世紀以來四川發展迅速,多縣撤銷設為城區或改為縣級市,其中就有這個千年古縣。達縣位於川東北,為四川省舊縣名,是一座具有悠久建制史的千年古縣,曾有「川東繡壤、秦巴明珠」之稱,也是現在地級達州市的「母縣」。現在,達縣已經撤銷,原行政區域一分為二。
  • 七十年德州政區沿革,曾轄河北數縣,多個千年古縣消失
    我國古代的所說的河就為今黃河。德州作為行政區劃出自隋朝,明清時均為濟南府所轄散州,民國初廢州為德縣。抗戰時期,德州先後為冀魯邊區、渤海區的一部分,1946年以德縣城區設德州市,新中國成立時德州市為渤海行政區轄市,是當時山東四大行政區轄市之一,另外三座分別為膠東行政區煙臺市、魯中南行政區濟寧市及新海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