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與閩南人的姓氏標記,郡望、堂號、衍派、傳芳輕鬆搞定

2020-12-12 圭海四記

中國的百家姓,從春秋諸侯相互兼併到秦統一六國,由封地、官職、國號等衍生而出的「氏」開始風行,以致於從秦朝之後,姓氏開始不分,從而開啟了中國百家姓並行的大時代。

隴西李氏

而經歷了漢代獨尊儒術的「造家族」運動後,魏晉及南北朝的混亂社會更是將「姓氏與郡望」結合的上層家族集團勢力推向歷史的前沿,他們壟斷城市資源及政權勢力,也為家族的壯大注入第一針強身劑,從而衍生了今日的百家姓及其郡望。

由郡望引申而來的堂號,也就成了各種姓氏的代稱被束之門額,以表對先人豐功偉績的紀念,而這種紀念甚至成了主流。

渤海衍派

引用流傳於福建客家聚居地連城縣的一首郡望兒歌,可以清楚的知道郡望與姓氏的關係:

講郡望,要分詳 , 郡頭原是祖先鄉。千年民族大遷徒 , 過了黃河過長江。都教兒孫莫忘本 , 把那郡頭寫高堂。一姓多郡為少見 , 一郡多姓較平常。塗羅都是豫章郡 , 侯榮同寫上谷堂。賴鍾皆屬潁川郡 , 夏駱均為會稽堂。蔡柯丁姓濟陽郡 , 上官邱嚴天水堂。毛林池卓西河郡 , 李董彭氏隴西堂。吳興姓沈不姓吳 , 尤施姚亦吳興堂。陳留阮氏不姓陳 , 江夏姓黃不姓江。彭城錢金與劉氏 , 杜段宋康京兆堂。河東呂姓平陵孟 , 田童同是雁門堂。汝南周氏高平範 , 河南郡有丘蕭力。孫蔣樂安徐東海 , 葉鄧滕郡是南陽。雷氏堂號稱馮翊 , 安定是伍與胡梁。範陽郡有鄒盧氏 , 傅家郡望清河堂。下邳餘闕譙國曹 , 巫家郡望是平陽。鉅鹿堂號屬魏家 , 馮包樊氏稱上黨。紀許高陽項遼西 , 太原溫郭弘農楊。廉姓河東祝太原 , 俞詹同是河間堂。安姓武陵熊江陵 , 東魯孔氏黎陽桑。古姓新安廖武威 , 馬氏郡望扶風堂。渤海延陵吳氏郡 , 揭姓南陽又豫章。高陽臨川皆饒姓 , 濟陽淮陽都是江。武陵沛國與平原 , 三處都為華家堂。趙姓天水又金城 , 潁川下邳與南陽。謝氏陳留又東山 , 會稽江左寶樹堂。陳氏穎川與下邳 , 河南東海汝南堂。廣陵也是陳家郡 , 六處來源不平常。更有王姓廿一望 , 多數人是琅琊王。張氏望多四十三 , 不少人是清河張。客家人說連城籍 , 日久他鄉作故鄉。

客家人是如此,其實全國各民系的郡望、堂號也是如此,中國人的姓氏儘管源頭無數,派系眾多,但基于姓氏與文化認同,郡望與堂號仍是大部分姓氏的共同標記,也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自我認同。

九牧林

如果以姓氏為標記,在閩語方言區常見的郡望、堂號、衍派、傳芳或許是這樣的:

01 李--隴西衍派、梧桐衍派、沙堤傳芳、龍鳳傳芳 02 王--太原衍派、開閩衍派、開閩傳芳 03 張--清河衍派、曲江衍派、鍳湖衍派 04 劉--彭城衍派、祿閣傳芳 05 陳--潁川衍派、穎水傳芳、飛錢傳芳、南湖衍派、南山衍派、南院傳芳、官山衍派、太邱衍派 06 楊--弘農衍派、印塘衍派、弘農流芳、四知傳芳、清白傳芳、芙蓉衍派、道南衍派、關西衍派 07 趙--南陽衍派、天水衍派、夾馬傳芳 08 黃--紫雲衍派、六葉傳芳、江夏傳芳、莆陽衍派 09 周、蘭--汝南衍派、蘆山衍派 10 吳--延慶衍派、讓德傳芳、延陵衍派 11 徐--東海傳芳 12 孫--樂安衍派 13 胡--安定傳芳 14 朱--沛國傳芳 15 高--渤海傳芳 16 林--西河衍派、九牧傳芳、九龍衍派、金紫衍派 17 何--廬江衍派 18 郭--汾陽衍派 19 鄭--滎陽衍派、滎水衍派 20 董--雁門衍派 21 蕭--八葉傳芳、鳳翼衍派 22 許--瑤林傳芳、瑤林衍派、高陽衍派、太嶽傳芳 23 傅--版築衍派、銀青衍派 24 曾--龍山衍派、三省傳方 25 呂--渭水流芳、河東衍派 26 蘇--眉山衍派、武功傳芳、阜陽傳芳、廬山衍派、理學傳芳 27 蔣--福全傳芳 28 蔡--忠惠傳芳、濟陽衍派、青陽衍派、濟陽傳芳 29 丁--蚊築傳芳 30 魏--鉅鹿衍派 31 葉--南陽衍派、沈根傳芳、瀨水衍派、古瀨傳芳 32 潘--榮陽衍派、榮陽傳芳 33 田--紫荊傳芳 34 姚--吳興衍派、歷山傳芳 35 鄒--東魯名家 36 熊--江陵衍慶 37 康--京兆衍派 38 莊--天水衍派、錦繡傳芳、冠豸傳芳 39 侯--上谷家聲 40 邵--博陵衍派 41 尹--天水流芳 42 易--太原遺風 43 燈--南陽衍派 44 唐--晉陽衍派 45 卓--西河衍派 46 翁--始平衍派 47 簡--範陽衍派 48 洪--敦煌衍派、翁山衍派、三瑞傳芳 49 遊--邵安衍派 50 倪--千乘衍派 51 丘--河南衍派、忠實傳芳 52 蘭--汝南衍派 53 童--雁門衍派 54 江--淮陽衍派 55 嚴--天水鴻基 56 胡--安定傳芳 57 顏--魯國傳芳 58 肖--蘭陵傳芳 59 柯--瑞鵲傳芳 60 邱--河南衍派、忠實傳芳 61 雷--馮翊流芳 62 溫--太原世第 63 凌--冰清流芳 64 施--錢江衍派、臨濮傳芳、潯海衍派 65 藍--鳳仰中山 66 饒、巫--平陽四弟 67 杜--瀛洲衍派、京兆傳芳 68 廖--威武衍派 69 連--鳳阿傳芳 70 史--漂陽衍派 71 龔--武陵衍派 72 歐陽--錦江衍派、渤海衍派 73 謝--寶樹傳芳、金魚衍派 74 盧--範陽衍派 75 戴--琉瑭衍派 76 汪--六桂堂傳芳 77 辛--隴西衍派 78 阮--陳留傳芳 79 羅--豫章堂、枝江衍派 80 魏--鉅鹿傳芳、鉅鹿衍派、莆陽衍派 81 侯--上古家聲82 易--太原遺風

相關焦點

  • 南安姓氏 | 家門口的「衍派」「傳芳」,你們了解多少?
    郡望 西河 堂號 西河堂、孝感堂 堂聯 九龍衍派,雙桂遺風此後,張揮的後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則成了張姓的一大郡望。據考證,清河郡始設於漢高祖劉邦時代,《水經注》也稱:清河源於河南北部,流經河北由海河入海。現在包括泉州張姓在內的世界張姓族人均以「清河」為總郡望堂號,就是不忘先祖之地。《張氏譜圖》則稱「有四十三望」。現在,張氏在中國姓氏中是郡望最多的姓氏,說明其分布特別廣泛。
  • 家族「郡望」及「堂號」的歷史由來
    郡望與堂號,是我國漢民族姓氏中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郡望」和「堂號」,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內涵,是區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識別親疏的主要依據,也是尋根問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線索。在較為正規的族譜中,往往在姓氏前面冠以郡望(地望),在姓氏之後標明堂號,使人一看便知該姓氏的起源發祥、支派族雖的基本脈絡。
  • 李氏堂號與郡望大全
    所謂堂號,就是宗祠的名號。用以區別同姓氏同郡望內的不同宗派。由於天災所迫、人禍所逼,或社會動蕩、兵荒馬亂,或異地做官、舉家遷徙等原因,同姓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為了保持親近的血緣關係,便另起了「堂號」。形成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號。只有李姓,與其他姓氏不同:即走遍海內海外,凡李姓者,郡望是隴西,堂號都是「隴西堂」。在眾多姓氏中,郡望、堂號均取郡名者,實屬罕見。而堂號只有一個稱謂者,也只有李姓的「隴西堂」而已。
  • 閩臺姓氏屬同宗 所屬郡望完全相同
    核心提示:郡望是兩千年前秦漢時期的郡名、是整個家族最早的發祥地,代表著姓氏的來自,既同一姓氏的的族人,其所屬郡望便完全相同。...  郡望是兩千年前秦漢時期的郡名、是整個家族最早的發祥地,代表著姓氏的來自,既同一姓氏的的族人,其所屬郡望便完全相同。如陳氏發源於穎川群(今河南許昌,長葛一帶),普天之下陳姓的郡望便是「穎川」。
  • 客家人的姓氏堂號、堂聯大匯總!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堪為天下一絕。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祖上多為官宦人家,十分注重門第,對家族的淵源和榮譽頗為珍重,各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對聯,表示自己家庭的來源和家族榮譽或者家族的文化傳承。
  • 楊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被封於楊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二、郡望堂號1、堂號  「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裡行賄。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
  • 你有姓氏,但是你知道你的堂號嘛?這裡告訴你怎麼查自己堂號
    其實不是僅僅因為古代人少,主要原因是古代人起名字時候都根據自己堂號族譜來起,這樣同一姓氏、堂號、輩份的人很容易分清楚,如果有自己的清晰的字輩,那麼在外遇見符合自己族譜字輩的人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堂親了
  • 你屬於關中隴右地區的客家人嗎?有哪些客家姓氏屬於關中隴右地區
    導語:在我的一篇文章「客家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中提到客家人除了中原地區的一支外,在幽燕、代北、河朔、關中、隴右、江淮、荊楚也各有一支客家人,而上兩篇文章中已經說了中原地區和河朔燕雲這幾支客家人,那麼今天要說的便是關中和隴右這兩個區域的客家人。
  • 「收藏」鄒氏郡望、堂號大全,鄒家人必看!
    鄒氏郡望、堂號大全1「郡 望」「郡望」即「地望、郡姓」。「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範圍內的名門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並以此而別於其他的同姓族人。鄒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
  • 你是否屬於中原地區的客家人?有哪些姓氏屬於中原地區的客家人?
    但這一地區也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發和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所以有大批客家人為了避禍,遷移到其他地方。在客家人群體中,大多數姓氏都將中原地區視為自己的祖源地,長久的記錄在自己的族譜裡,並且在門聯和燈籠上體現出來。那麼,你是否來自中原腹地的客家人呢?往下看看你就明白了。
  • 【東海民俗】東海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 在此略述幾個 你知道自己的堂號嗎?
    堂號多為姓氏郡望,也有是姓氏分支的一個符號。舊時宗祠祭堂的匾額,過年時大門懸掛的紅燈籠上常見。堂號習俗多起自唐宋。現略述東海縣幾個大姓堂號:徐姓東海堂,世居東海,以東海堂為正宗。徐姓源於嬴姓。顓頊之後皋陶與其子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國(都泗洪徐城,今稱半城),郡望和堂號稱東海。周穆王時徐國三十二世孫徐誕,是為徐偃王。
  • 姓氏堂號的幾大類型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於某一處或相近數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堂號多用在族譜封面、祖廟橫額、店鋪字號、書齋及別墅堂名;也有在生活器具上,如:鬥、口袋、錢袋、箭袋上書某某堂記,用以區別姓氏。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 中華百大姓氏堂號表
    註:點擊表格內的藍色字「姓氏」查看我們可以發現姓氏、郡望之紛繁複雜。郡望又何嘗不是如此,單拿敦煌陰氏來說,在敦煌文獻中就提到三處:武威望、始平望、南陽望,到底敦煌陰氏是哪一望,必得下一翻考訂功夫才可。敦煌文獻中的姓氏、郡望材料還可以跟其他史書互證,如5.2052號《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一卷並序》說:「馬氏,承擷項之苗裔,緒伯益之後。」而《古今姓氏書辨證》卷二十六言:「馬,出自贏姓,伯益之後。」並且通過互證我們還知道了贏為姓、馬為氏,馬出自夜姓。
  • 你知道你姓氏的堂號和堂聯嗎?附100個大姓速查!
    ,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誌,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 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如李姓的「隴西堂」、王姓的「太原堂」、朱姓的「紫陽堂」、孫姓的「兵法堂」等。 堂號主要用於該姓氏家族的公眾物事與建築物,如家族廳堂、家譜名稱;家廟(祠堂)匾額、家族學校校名;以及紅白喜事、春秋祭祖時用的燈籠、祭幛等。
  • 你屬於河朔燕雲地區的客家人嗎?客家姓氏有哪些來自河朔燕雲地區
    中提到客家人除了中原地區的一支外,在幽燕、代北河朔也有一支客家人,而上一篇文章「你是否屬於中原地區的客家人,有哪些姓氏屬於中原地區的客家人」中說了中原地區這一支客家人,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幽燕、代北和河朔這支客家人吧,有多少客家姓氏以這三個地方作為祖源地的呢?請往下看。
  • 古代的家族大多都有堂號,「堂號」是指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呢?
    一是郡望。 郡,是古老的行政區域名稱,戰國時就有,秦時最明確,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其面積大小、行政級別高低因時勢而變,到隋朝時基本不怎麼用了。望,可以理解為聲望。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最近,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我們這一代有幸共襄盛舉,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以及在姓氏的背後,源遠流長的堂號和輩分,乃至最有價值的家譜。
  • 探秘姓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追尋姓氏文化中的那些精彩片刻
    時至今日,雖然沒能真的去山西洪洞大槐樹看上一眼,但這兩天我從讀的一本名叫《中國人的姓氏文化》的書中找到了關於金姓的蛛絲馬跡,這才發現我們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生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踏上這條姓氏探秘的神奇旅程吧。
  • 潁川堂陳氏----你是啥姓氏?有堂號嗎?
    轉自《八珍果》的文章,是不是有想知道自己的姓氏堂號輩份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