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姓氏的堂號和堂聯嗎?附100個大姓速查!

2020-12-14 騰訊網

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誌,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而掛於堂前的對聯,即為堂聯。

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如李姓的「隴西堂」、王姓的「太原堂」、朱姓的「紫陽堂」、孫姓的「兵法堂」等。

堂號主要用於該姓氏家族的公眾物事與建築物,如家族廳堂、家譜名稱;家廟(祠堂)匾額、家族學校校名;以及紅白喜事、春秋祭祖時用的燈籠、祭幛等。作為家族個體,則將堂號用於生活器具,如鬥、箭袋、錢袋等,上書「某某堂記」,用以區別姓氏,標明族稱。

小考堂號之由來

一、以該姓氏發祥地郡名為堂號,亦即以郡號(郡望之名)為堂號

唐姓「晉陽堂」:晉陽指山西太原市。唐高祖李淵被隋封為唐國公,封地晉陽。「晉陽堂」指從晉陽遷去的唐姓後嗣。

李姓「隴西堂」:「隴西」即是現在甘肅臨洮。李姓以「隴西」為堂號涵義本籍不能忘。

此可稱為郡望總堂號。

二、以先祖之言行、美譽、功業等典故為堂號

張姓「百忍堂」:唐代壽張(今山東陽穀一帶)人張公藝九世同居,合家和睦。唐高宗封禪泰山,歸途幸其宅,詢問保守家業、敦睦同族之道。張公藝只寫百餘「忍」字作答。高宗深以為然,命賜縑帛。以後族人就以「百忍」為堂號。

楊姓「四知堂」:東漢楊震為官清涼,一天縣令王密賄賂楊震,楊震痛斥:「汝不解我?」王密為難說:「半夜三更無人知,就收下吧。」楊震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為無人知?」楊姓後嗣為官清廉,遂以「四知」為堂號。

趙姓「半部堂」:宋宰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全國」為官,趙姓後嗣把「半部堂」作為堂號。

韓姓「泣杖堂」:韓伯愈犯錯,遭母親杖責,痛哭流涕。母親驚訝地問他:「以前打你從來不哭,為何今日哭得如此傷心?」韓伯愈答到:「以前兒子挨打覺得很疼,說明您老身康體健;現在您打我卻不痛,遂知母親年老體漸衰,所以才如此悲傷啊。」韓氏遂以「泣杖堂」為號。

馬姓「伏波堂」:東漢名將馬援,戰功卓著,名聞遐邇,「馬革裹屍」便是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後因功封「伏波將軍」,馬氏後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為堂號。

三、以傳統倫理規範為堂號

古代各個家族常以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為堂號,以勸戒訓勉後代子孫。

如李氏「敦倫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劉氏「重德堂」、鄭氏「務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許氏「居廉堂」等,都體現了傳統的家族觀念。在各氏自立堂號中,十分普遍。

四、以祥瑞吉兆為堂號

古代人對祥符瑞兆十分重視,常認為是上天預示吉祥的徵兆,往往以之為本族堂號。

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棵槐樹於庭院之中,言其子孫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會,三公對槐樹而立,故以三槐象徵三公),後其子王旦果然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當政十餘年,深為朝廷寄重。其後人便以「三槐堂」為堂號,成為中國王姓中名人輩出的名門望族,與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並列為王氏三大支派。

五、以先祖的居所為堂號

為表示對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廳堂,居處為堂號。

白姓「香山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其後人便以「香山堂」為堂號。

裴氏「綠野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當權,時事已不可為,乃自請罷相,在洛陽午格創建別墅,起浩涼亭暑館,植花木萬株,綠蔭如蓋,名為「綠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綠野堂」之堂號。

六、以家族中科舉功名為堂號

在封建社會,一些名門望族人才輩出,科第連綿,為世人稱羨,遂以之為堂號。

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稱州牧),門庭顯赫,世人敬仰,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為其堂號。

再如宋人臨湘人徐偉事績至孝,隱居教授於龍潭山中,有子八人,後皆知名,時稱「徐氏八龍」,後人即以「八龍堂」為其堂號。

七、以朝廷的封爵、諡號或旌表褒獎為堂號

此類堂號為歷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賞、恩賜、旌表而來。如「忠武堂」、「忠敏堂」、「節孝堂」、「孝義堂」等等。

速查開始:你的姓氏堂號是什麼?

以下為中國100個大姓的堂號和堂聯,快看看你的姓氏堂號吧!

註:

因篇幅所限,所列各姓堂號均以郡望堂號為準,每姓一個;

若該姓有多個郡望堂者,只取其中較有名望的一個;

堂聯也是如此,一姓只輯一幅;為篇幅所限,只擇短制,未選長聯。

李—隴西堂。經傳道德,名重謫仙。

王—太原堂。王明學術,逸少風流。

張—太原堂。煙波徒釣,橫渠理學。

劉—彭城堂。阮稽作友,豐沛發祥。

陳—潁川堂。三君翊漢光喬梓,二阮扶唐駕竹林。

楊—關西堂。四知足畏,三喜同時。

趙—天水堂。風高琴鶴,圖繪麒麟。

黃—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堅。

周—汝南堂。軍推細柳,品合愛蓮。

吳—呈郡堂。人中騏驥,天上麒麟。

孫—太原堂。兵家祖,循史宗。

胡—淮陽堂。壽齊九老,名列四真。

朱—吳郡堂。鵝湖世澤,鹿洞家聲。

高—渤海堂。女中堯舜,學本程朱。

林—齊鄒堂。勵志禁菸,御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何—東海堂。家傳三桂,學貫六經。

郭—汾陽堂。織女賜詞,汾陽壽考;郡主好禮,真定芳徽。

馬—扶風堂。雲臺列像,銅柱標功。

羅—豫章堂。詩耽鄭女,曲感趙王。

梁—安定堂。眉齊鴻案,老踞龍頭。

宋—京兆堂。廣平守法,皇嗣延師。

鄭—滎陽堂。古之遺愛,號為司農。

謝—洛邑堂。東山系望於蒼生,西堂自誇夫奇夢。

韓—潁川堂。名高三傑,文冠八家。

唐—晉陽堂。帝堯啟緒,唐叔振封

馮—潁川堂。父號萬石,子通四經。

於—邗城堂。當代清官,救時宰相。

董—隴西堂。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蕭—蘭陵堂。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程—安定堂。衡陽主簿,河洛淵源。

曹—濟陰堂。人稱誘虎,自慶接鸞。

袁—陳郡堂。揚風仁政,臥雪清操。

鄧—南陽堂。雲臺首列,諫院知名。

許—許昌堂。萬卷畢覽,五經無雙。

傅—清河堂。蘭臺名宰,版築肖形。

沈—汝南堂。四聲作譜,三善名堂。

曾—魯國堂。南豐撰史,西府迎親。

彭—大彭堂。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呂—南陽堂。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蘇—河內堂。眉山三傑,滄浪一亭。

盧—範陽堂。盛唐四傑,大曆十才。

蔣—蔣鄉堂。為社稷器,具文武才。

蔡—濟陽堂。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賈—武威堂。篇陳訓詁,策上治安。

丁—濟陽堂。飛鳧馴伏,化鶴歸來。

魏—鉅鹿堂。書屏志畫,圖像表功。

薛—河東堂。三鳳媲美,五雋齊名。

葉—南陽堂。書成海錄,賦就雲官。

閻—天水堂。撫士得死力,諫役慰民心。

餘—新安堂。靈黿負閣,釣魚列屯。

潘—河南堂。功推武惠,績著司空。

杜—京兆堂。書成通典,名列瀛洲。

戴—譙國堂。破琴示節,學禮刪文。

夏—會稽堂。塗山啟瑞,梁國授徒。

鍾—潁川堂。詩書悅性,山水知音。

汪—平陽堂。壯元甘雨,童子春風。

田—北平堂。孟嘗好士,穰苴知兵。

任—任城堂。西川智士,南海名臣。

姜—東齊堂。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範—高平堂。沼吳歸隱,述漢成書。

方—河南堂。巨山名翰,正學孤忠。

石—渤海堂。傳載純臣,詩歌聖德。

姚—吳興堂。爵封梁國,派衍桐城。

譚—弘農堂。七歲能登上第,三子盡作大夫。

廖—汝南堂。綠荔名族,紫桂書堂。

鄒—範陽堂。魯郡為鍾靈地,鄒屠乃遷善鄉。

熊—鍾陵堂。西山廉士,東閣直臣。

金—彭城堂。襲侯世爵,仁山隱居。

陸—河南堂。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郝—太原堂。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孔—東魯堂。東山振鐸,北海傾樽。

白—南陽堂。青衫司馬,紫清真人。

崔—清河堂。五原賢守,四皓齊名。

康—京兆堂。明經登第,馳射受封。

毛—西河堂。捧檄而往,脫穎而來。

邱—河南堂。文雅希範,像立昭陵。

秦—天水堂。聖徒樂善,蜀吏辯才。

江—江陵堂。刻炬成詩,夢筆生花。

史—京兆堂。直躬如矢,忠諫伏蒲。

顧—會稽堂。姿推三絕,扇藉一揮。

侯—上谷堂。霓龍節度,鉅鹿經生。

邵—博陵堂。種瓜高隱,修竹盈鄉。

孟—平陵堂。孝著恭武,道傳孟軻。

龍—武陵堂。伯高敦厚,經德文章。

萬—扶風堂。忠實二字,經史一家。

段—武威堂。平姜錫士,夢鳳呈祥。

雷—馮翊堂。帝妃後裔,石室奇緣。

錢—彭城堂。澤承周府,名並錢郎。

湯—中山堂。文廟從祀,孝感動天。

尹—天水堂。中興良輔,東海名臣。

黎—京兆堂。修沙陽志,開孝義門。

易—濟陽堂。通經處士,釋褐狀元。

常—太原堂。節齊蘇武,名擅儒林。

武—太原堂。武班尚留遺墓,皇后竟號則天。

喬—梁國堂。相推文惠,邑號神君。

賀—河南堂。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賴—潁川堂。秘書歸裡,御史敢言。

龔—武陵堂。荊楚仙範,渤海清風。

文—雁門堂。洛邑耆英,出將入相;廬陵正氣,取義成仁。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自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特此鳴謝。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你有姓氏,但是你知道你的堂號嘛?這裡告訴你怎麼查自己堂號
    其實不是僅僅因為古代人少,主要原因是古代人起名字時候都根據自己堂號族譜來起,這樣同一姓氏、堂號、輩份的人很容易分清楚,如果有自己的清晰的字輩,那麼在外遇見符合自己族譜字輩的人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堂親了
  • 【東海民俗】東海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 在此略述幾個 你知道自己的堂號嗎?
    堂號多為姓氏郡望,也有是姓氏分支的一個符號。舊時宗祠祭堂的匾額,過年時大門懸掛的紅燈籠上常見。堂號習俗多起自唐宋。現略述東海縣幾個大姓堂號:徐姓東海堂,世居東海,以東海堂為正宗。徐姓源於嬴姓。顓頊之後皋陶與其子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國(都泗洪徐城,今稱半城),郡望和堂號稱東海。周穆王時徐國三十二世孫徐誕,是為徐偃王。
  • 客家人的姓氏堂號、堂聯大匯總!
    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祖上多為官宦人家,十分注重門第,對家族的淵源和榮譽頗為珍重,各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對聯,表示自己家庭的來源和家族榮譽或者家族的文化傳承。 客家姓氏堂號 廖姓:三洲世德,萬石家聲。
  • 姓氏堂號的幾大類型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於某一處或相近數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堂號多用在族譜封面、祖廟橫額、店鋪字號、書齋及別墅堂名;也有在生活器具上,如:鬥、口袋、錢袋、箭袋上書某某堂記,用以區別姓氏。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 「小譜說堂號」它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堂號來源你知道嗎?
    姚姓作為上古大姓,衍生出來的姓氏多達七十多個,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自誕生後至春秋期間,姚姓主要在河南發展。及至秦漢,姚姓已經發展到了山西,廣西,四川等地。此後因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遷,姚姓也隨之擴散到南方各地。到清朝時,姚姓進入臺灣並開始播遷海外,分布於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
  • 「小譜說堂號」堂號一詞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後來,堂號成了名門望族一家的戶號,一般正廳門上都會有一塊匾,上面寫著「某某堂」,例如:吳昌碩祖家被稱為「三讓堂吳家」、瞿秋白祖家被稱為「八桂堂瞿家」等等。還有些文人,習慣給自己取一個堂號作為個人的「齋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藝名。
  • 什麼是堂號?王李張劉陳裡,劉姓御龍堂最為霸氣
    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的堂號,就會知道本族的來源,記起祖先的功德。作為姓氏關聯的紐帶,每一個姓氏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堂號。
  • 家族「郡望」及「堂號」的歷史由來
    郡望與堂號,是我國漢民族姓氏中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郡望」和「堂號」,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內涵,是區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識別親疏的主要依據,也是尋根問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線索。在較為正規的族譜中,往往在姓氏前面冠以郡望(地望),在姓氏之後標明堂號,使人一看便知該姓氏的起源發祥、支派族雖的基本脈絡。
  • 孫中山的名號源於日本姓氏?清廷秘檔中為何將孫文寫作「孫汶」?
    流傳得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當年孫先生流亡日本,投宿旅館時為安全起見,用了「中山樵」的化名,「中山」是日本姓氏;後來章士釗在翻譯介紹孫中山革命事跡的書籍時,將其本姓「孫」和日本姓氏「中山」連綴在了一起,寫成了「孫中山」。
  • 什麼是堂號?它有哪些類型?看看你家是什麼堂號!
    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於某一處或相近數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
  • 潁川堂陳氏----你是啥姓氏?有堂號嗎?
    轉自《八珍果》的文章,是不是有想知道自己的姓氏堂號輩份的衝動?!
  • 它是中國南方第一大姓,總人口多達7000餘萬,有沒有你呢?
    我們知道,在現在的中國姓氏人口排名中,第一位是李姓,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佔全國漢族人數的7.9%;第二位是王姓,佔全國總人口的7.1%;第三位是張姓,約佔全國人口的7.07%;第四位是劉姓,佔全國人口的5.34%;第五位是陳姓,人口
  • 領取你的姓氏堂號:每一個姓氏的家風,都體現在它的家族堂號上
    家風的凝聚,常體現在一些家族的堂號上。旋馬堂是李姓的堂號,體現的是廉潔家風,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為官正直,生活清儉。他在京城封丘門內建宅院時,大廳門前只能讓一匹馬掉個頭,被稱作「旋馬家聲」。李姓後人遂以「旋馬」為堂號。
  • 姓氏堂號對照
    姓氏堂號對照2008-06-02 10:17     來源:中華姓氏譜牒網     編輯:賀晨曦姓 氏 : 堂 號 與 注 解   01.陳氏堂號:  06.王氏堂號: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郡號﹞、三槐。唐節度使王潮之後人王念七、念八居詔安,念八辭世將王先益交遊忠信撫養,王之子孫是為才遊(中間的方改為才),堂號為﹝原平堂---太原十廣平﹞,但文革後又改為姓王。
  • 古代的家族大多都有堂號,「堂號」是指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呢?
    不是所有姓氏都有郡望堂號,但至少百家姓前十五位的大姓均有。,而是,同一個郡望被幾個姓氏共有。 比如,太原堂,是王姓堂號,同時也是溫姓和祁姓的,這好理解——你家先祖老王在太原挺拉風,人家老溫、老祁也有一號啊。
  • 客家鄉親,知道你家族的堂號是什麼嗎?小編我是西河堂哦.
    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祖上多為官宦人家,十分注重門第,對家族的淵源和榮譽頗為珍重,各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對聯,表示自己家庭的來源和家族榮譽或者家族的文化傳承。 廖姓:三洲世德,萬石家聲。- 堂號:世彩堂劉姓:彭城世德,祿閣家聲。- 堂號:彭城堂彭姓:商賢世德,宋史家聲。
  • 李氏堂號與郡望大全
    由於天災所迫、人禍所逼,或社會動蕩、兵荒馬亂,或異地做官、舉家遷徙等原因,同姓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為了保持親近的血緣關係,便另起了「堂號」。形成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號。只有李姓,與其他姓氏不同:即走遍海內海外,凡李姓者,郡望是隴西,堂號都是「隴西堂」。在眾多姓氏中,郡望、堂號均取郡名者,實屬罕見。而堂號只有一個稱謂者,也只有李姓的「隴西堂」而已。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最近,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我們這一代有幸共襄盛舉,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以及在姓氏的背後,源遠流長的堂號和輩分,乃至最有價值的家譜。
  • 你姓"林"嗎? 你知道宋朝皇帝親賜「忠孝」二字的林氏家訓嗎?
    姓氏,不僅是家族血脈的標誌,也是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海南故事》姓氏文化特別節目《尊姓大名》就是從海南省分布最廣的姓氏入手,追根溯源,尋根問祖,探尋每一個姓氏的人文歷史、家風家訓,傳承其文化和風骨。在海南,有許多分布較多的大姓,如符、陳、黃、邢、林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