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譜說堂號」它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堂號來源你知道嗎?

2020-12-25 族譜號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聲)、嬴、妘(yun,二聲)、媯(gui,一聲)、姚、妊(ren,四聲)。

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從這八大姓氏中傳承衍生而來。這八大姓氏並沒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從此消失,而是一直傳承下來,比如姚姓

作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從舜帝傳承而來。

相傳舜帝出生在一個叫姚墟的地方,因此以姚為姓,取名姚重華,他的子孫代代相傳,成了姚氏。

姚氏的起源還跟舜的妻子「葵」有關。上古時期多為母系氏族社會,女性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所生後代大多以母姓為姓。舜的妻子名「葵」又是女性,她的後代便以「女+葵」姚為姓。

還有一支也源自舜的後代。春秋時期,舜的子孫建立姚國,後來雖然姚國滅亡了,但姚國的後人仍以國名為姓。

除了這三支,其他姚姓大多是少數民族遷移後改姓而來。

姚姓作為上古大姓,衍生出來的姓氏多達七十多個,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自誕生後至春秋期間,姚姓主要在河南發展。及至秦漢,姚姓已經發展到了山西,廣西,四川等地。此後因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遷,姚姓也隨之擴散到南方各地。到清朝時,姚姓進入臺灣並開始播遷海外,分布於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時至今日,姚姓擁有超五百萬人口,在全國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約佔姚姓總人口的2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東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

姚姓人口分布圖

姚姓分布極廣,擁有的堂號也很多,如三畏堂、歷山堂、堂山堂、耕歷堂、潮山堂、穹窿堂、中山堂、天馬堂、隆山堂、中沁堂、羅山堂、仙源堂、南溪堂、聖仁堂、求正堂、仁聖堂、存仁堂、南安堂、世德堂、吳興堂、藻鐿堂、諧孝堂、承德堂、重華堂、上郡堂、燕翼堂等,其中大多分布在南方且以郡望為號。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堂號。

「歷山堂」、「耕歷堂」是紀念聖祖舜帝徵庸前長耕歷山這段歷史,以此標榜姚氏之本源。

「三畏堂」則是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2020年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恰逢冬至。

婁底姚氏六修族譜頒譜慶典暨祭祖活動在文明鄉村漣源楊市鎮板橋村隆重舉行。來自五湖四海的黨、政、軍、農、學、工、商、企、事業單位的各條戰線的800餘名姚氏宗親歡聚一堂,共同參與、見證了這一家族盛事。

本屆修譜,以姚輝會長為首的姚氏六修族譜委員會領導,高瞻遠矚,與時俱進,與族譜網家譜編印中心達成合作,委託家譜編印中心利用自主研發的智能專業修譜平臺,進行了族譜數據錄入、導出、編排、印刷、網譜製作等一系列的工作;牢記"記錄家族歷史,傳承先輩精神"的修譜要義,不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價值,成功打造族譜資料庫,實現家族信息化管理,實現了"紙譜、網譜,一譜雙修","微信掃一掃,輕鬆查族譜"等功能和良好體驗。這是姚氏家族史上的重大創舉,也是本屆修譜的鮮明特色。

宣紙族譜,傳家之寶,盛世典藏。

手機網譜,一鍵查詢,輕鬆自如。

添丁糾錯,隨時續修,一勞永逸。

頒譜慶典的成功舉行,標誌著由族譜網家譜編印中心服務的婁底《姚氏六修族譜》終於完美收官。這是近期繼《慄林曹氏合修族譜》《袁氏嶽戶九修族譜》之後,精心打造而成的"紙譜、網譜,一譜雙修"的又一成功典範。

族譜網的專業能力與竭誠服務,獲得了姚氏族老們的高度認可與廣泛好評。

在此,族譜網向一直支持和關心家譜編印中心的族會領導和同事們、朋友們表示誠摯感謝。敬祝姚氏家族枝繁葉茂,世代榮昌!

相關焦點

  • 「小譜說堂號」堂號一詞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堂號一詞,最開始是為了記錄考生們考試的名次,清代科舉,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後來,堂號成了名門望族一家的戶號,一般正廳門上都會有一塊匾,上面寫著「某某堂」,例如:吳昌碩祖家被稱為「三讓堂吳家」、瞿秋白祖家被稱為「八桂堂瞿家」等等。還有些文人,習慣給自己取一個堂號作為個人的「齋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藝名。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姓氏,據說最早起源於上古母系社會中部落的名稱,或其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其中一種說法是:主要用於辨別其部落中,不同的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而姓產生後,世代穩定相傳,而氏則隨著繼承的封邑,或者職位的變化而改變,所以就有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 你有姓氏,但是你知道你的堂號嘛?這裡告訴你怎麼查自己堂號
    堂號則是進一步的細分法,同一個郡望姓氏因為人丁的繁衍就會有很多的分堂堂號,這些堂號的命名大多都是依照本姓祖上的一個典故來命名比如:王姓的三槐堂,來自於北宋王祜栽三棵槐樹語言子孫將來富貴的故事
  • 「收藏」鄒氏郡望、堂號大全,鄒家人必看!
    鄒氏郡望、堂號大全1「郡 望」「郡望」即「地望、郡姓」。南陽郡「渤海郡」:「渤海郡」:靺鞨粟末部為主體所建,先稱振國(震國)。丹陽郡2「堂 號」「堂號「堂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跡或趣聞佳話。鄒姓主要堂號有:「碣石堂」:戰國時期的鄒衍,深通陰陽、盛衰、興亡之道。燕昭王招賢,專門建造了碣石宮來招待鄒衍。
  • 「小譜說堂號」是奸商也是忠臣,一代傳奇呂不韋的姓氏傳承
    姓氏源流主要有三:一是源於上古八大姓中的姜姓 相傳帝舜晚年賜伯夷為呂氏,呂氏作為神農氏後裔之一,最早是姜氏的重要分支。後來呂氏部族從羌族人中分出,從甘肅東部向東遷徙到申川之北的呂川(今陝西志丹杏子河)。商朝末年,呂氏後人呂尚輔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滅了殷商王朝。
  • 楊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
  • 客家鄉親,知道你家族的堂號是什麼嗎?小編我是西河堂哦.
    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祖上多為官宦人家,十分注重門第,對家族的淵源和榮譽頗為珍重,各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對聯,表示自己家庭的來源和家族榮譽或者家族的文化傳承。 廖姓:三洲世德,萬石家聲。- 堂號:世彩堂劉姓:彭城世德,祿閣家聲。- 堂號:彭城堂彭姓:商賢世德,宋史家聲。
  • 姓氏堂號對照
    姓氏堂號對照2008-06-02 10:17     來源:中華姓氏譜牒網     編輯:賀晨曦姓 氏 : 堂 號 與 注 解   01.陳氏堂號:元朝時,上杭簡德潤入聱南靖張進興寡媳,後代雖仍姓簡,但代代供奉張公夫婦,在大寮鄉的一房改姓張簡,故誤以為張廖簡同宗。   05.李氏堂號:隴西﹝郡號﹞、燕樓,有一說謂﹕族人本姓理因避難以李子果腹倖免於難,仍更姓為李。唐朝有安姓因不恥安祿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賜姓而姓李。明朝時,也有人不恥李自成而複姓理。武則天時,有王子謀反被改姓虺。
  • 「小譜說堂號」他是讀書最少的開國宰相,趙姓「半部堂」的由來
    據《姓纂》一書記載,造父本是周國駕車大夫,因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亂,被周穆王賜封趙城為封地。造父便以封地之名作為家族之姓,並世代相傳。造父也成了趙氏的先祖。春秋戰國時期,趙衰輔佐晉文公稱霸。趙衰的子孫自此成為晉國顯貴。
  • 什麼是堂號?它有哪些類型?看看你家是什麼堂號!
    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堂號有哪些類型呢?如弘農楊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東漢太尉楊震的美德作為堂號。據文獻記載,楊震為東萊太守時,道經昌邑,縣令王密深夜求見,以黃金十斤賄賂楊震。楊震嚴詞拒絕說:作為故人知交,我對您是了解的,而您怎麼對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說:我深夜而來,無人知道這回事情。楊震回答說: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說是無人知曉?王密只好羞愧而退。
  • 領取你的姓氏堂號:每一個姓氏的家風,都體現在它的家族堂號上
    家風的凝聚,常體現在一些家族的堂號上。旋馬堂是李姓的堂號,體現的是廉潔家風,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為官正直,生活清儉。他在京城封丘門內建宅院時,大廳門前只能讓一匹馬掉個頭,被稱作「旋馬家聲」。李姓後人遂以「旋馬」為堂號。
  • 堂號是什麼?它是我們尋根問底必須先熟悉的一個符號!
    你說到堂號,有些人覺可能得很陌生,畢竟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不多見了。也許你不知道,過去的宗法制度就是由堂號姓氏族譜這三個共同構成的。堂號是中華民族尋根意識和祖先崇拜的體現,在歷史上許多名門望族都有自己家族的堂號!
  • 【東海民俗】東海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 在此略述幾個 你知道自己的堂號嗎?
    《元和姓纂》說:周武王封其十五弟畢公高於畢,畢公高后裔畢萬食採於馮城(今河南滎陽西),子孫以邑為姓,稱馮氏,於此繁衍。相傳遷到山東臨朐的馮氏出自頴川馮異之後,堂號「大樹堂」就出自漢光武帝「大樹將軍」馮異故事。其子孫有遷臨朐縣仁壽鄉復遷冶源鎮。元朝中葉,冶源先祖馮才興封萬戶侯。明洪武初年,馮才興三子馮思孝遷居邳州授賢鄉。三世祖始分三門,四世祖派衍八支,迄今23世。
  • 碉樓文化 | 郡望與堂號
    根據歷史記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從北向南的人口遷徙浪潮。申伯第7世孫謝昌後,是春秋周惠王時(公元前676年—652年)的金陵太守,遷居陳留,子孫繁衍,人文蔚起,成為陳留郡的顯貴世族,為當地所仰望的大姓之一。後人編注《百家姓》以及各種姓氏專著,都說明謝姓「系承申伯,源自謝邑,望出陳留。」故此,「陳留郡」就成為謝姓的代稱,也就是郡望;由此可知謝維立先生祖先便是從陳留郡遷徙過來的。
  • 潁川堂陳氏----你是啥姓氏?有堂號嗎?
    轉自《八珍果》的文章,是不是有想知道自己的姓氏堂號輩份的衝動?!
  • 你知道你姓氏的堂號和堂聯嗎?附100個大姓速查!
    以後族人就以「百忍」為堂號。 楊姓「四知堂」:東漢楊震為官清涼,一天縣令王密賄賂楊震,楊震痛斥:「汝不解我?」王密為難說:「半夜三更無人知,就收下吧。」楊震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為無人知?」楊姓後嗣為官清廉,遂以「四知」為堂號。 趙姓「半部堂」:宋宰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全國」為官,趙姓後嗣把「半部堂」作為堂號。
  • 古代的家族大多都有堂號,「堂號」是指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呢?
    比如,太原堂,是王姓堂號,同時也是溫姓和祁姓的,這好理解——你家先祖老王在太原挺拉風,人家老溫、老祁也有一號啊。 ,去天尺五」,上海大佬杜月笙曾收到一幅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這是同盟會元老、駢文大師饒漢祥為其所撰,用的就是這個典,【尺五堂】,這堂號,真是霸氣側漏; 包姓【孝肅堂】【剛毅堂】【遺硯堂】,一望即知源自包拯,「孝肅」是其諡號,剛毅說其性格,「遺硯」則說包拯在端州為官一任,任滿而歸,不帶一枚端硯,這說的是風骨;
  • 客家人的姓氏堂號、堂聯大匯總!
    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祖上多為官宦人家,十分注重門第,對家族的淵源和榮譽頗為珍重,各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對聯,表示自己家庭的來源和家族榮譽或者家族的文化傳承。 - 堂號:江廈堂 吳姓:廷陵世德,渤海家聲。 - 堂號:至德堂 練姓:岐山世德,淦水家聲。
  • 家族「郡望」及「堂號」的歷史由來
    因而郡望、堂號是研究姓氏文化,查證家世淵源必備的基本堂識。 這裡的郡望是指古代某一些姓(氏)長期聚居在一郡或數郡地域內產生突出聲望與影響的郡望。堂號則是家族(宗族)祠堂的名號,是家族的標誌。幾乎已知的絕大多數姓氏,都可以找到他們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關於郡望以及各種堂號的命名。注重祖籍、郡望,可說是華夏民族的一種傳統的心理。
  • 「寶樹堂」這堂號從何而來,謝氏哪一脈可以用這堂號
    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號。高大寬敞的廳堂上,懸掛著書寫堂號的匾額,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還在門前掛起書寫著堂號的大紅燈籠。那麼作為謝氏家族,也有許多堂號,其中較早的堂號有陳留堂,會稽堂,寶樹堂,東山堂等,其中以寶樹堂傳播較大,也成為了謝氏家族比較響亮的代名祠。寶樹堂作為天下謝人共同使用的堂號,既有它的神聖性,更有它神奇的典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