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法國巴黎造幣廠發行了2019年度首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播種者系列的「芽月法郎」金銀紀念幣。這套硬幣的正面延續了播種者系列的一貫設計,而背面則展示了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法郎硬幣及貨幣發行的相關人物——曾在歐洲大陸叱吒風雲的拿破崙一世皇帝。巧合的是,2019年正是拿破崙一世誕辰250周年,因此有不少人對這套紀念幣感興趣,本文就將盤點描繪過拿破崙一世形象的法國紀念幣。
播種者系列:芽月法郎
法國2019年10歐元紀念銀幣
「芽月法郎」金銀紀念幣包含5個規格,其中金幣4種,銀幣1種,發行數據如下:
金幣500歐元,成色999‰,重155.50克(5盎司),直徑50毫米,發行99枚。
金幣100歐元,成色999‰,重15.55克(1/2盎司),直徑31毫米,發行500枚。
金幣50歐元,成色999‰,重7.78克(1/4盎司),直徑22毫米,發行1000枚。
銀幣10歐元,成色900‰,重22.20克,直徑37毫米,發行3000枚。
金幣5歐元,成色999‰,重0.50克,直徑11毫米,發行2000枚。
硬幣的背面圖案主要由4種圖形元素構成:巴黎造幣廠於共和11年鑄造的1法郎硬幣、象徵拿破崙皇朝的蜜蜂徽記、第一執政時期的拿破崙形象及法國近衛軍士兵形象。其中拿破崙騎馬的形象源於雅克-路易·大衛於1801年至1805年間陸續創作的《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
《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
雅克-路易·大衛繪製,馬爾梅松城堡收藏版本
《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共繪製5幅,其中兩幅藏於凡爾賽宮,剩下的3幅分別藏於維也納美景宮、柏林夏洛滕堡宮和法國的馬爾梅松城堡。油畫描繪了拿破崙·波拿巴在1800年發動馬倫哥戰役之前越過聖伯納隘道時的情景,畫中人物意氣風發,後來成為拿破崙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不過要指出一點:拿破崙當時騎的是騾子而非白馬。
法國共和11年(1803年)巴黎造幣廠鑄1法郎流通銀幣
畫面中出現的法郎硬幣為巴黎造幣廠於法國共和12年(1804年)鑄造的1法郎流通銀幣。但要說明的是,法郎硬幣並非拿破崙的首創,作為一種貨幣單位,法郎古已有之,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即1795年4月,經國民議會決定,法郎才成為法國正式貨幣的基本單位。1803年4月7日(法國共和11年芽月17日),拿破崙又進行了幣制改革,實行金銀複本位制,鑄造金、銀兩種材質的法郎,規定1法郎含金純金0.2903225克或含銀4.5克。這種法郎稱為「芽月法郎」(芽月為共和曆的第7個月份,等同西曆的3月21日-4月19日)。
共和11年發行的法郎硬幣採用羅馬數字紀年,但紀念幣中出現的芽月法郎並未採用共和11年的1法郎硬幣圖案,而是採用了次年使用阿拉伯數字紀年的1法郎硬幣圖案。
法國共和12年(1804年)巴黎造幣廠鑄1法郎流通銀幣
除了「芽月法郎」紀念幣之外,巴黎造幣廠今年還啟動了另一個法國歷史硬幣項目,系列名字為「歷史上的硬幣」,於2019年3月26日正式發行,其中1枚為「拿破崙」10歐元紀念幣,含銀333‰,重51.00克,直徑31毫米,發行99999枚,僅配套出售。這枚硬幣的正面為芽月法郎。在同一年發行兩個系列主題重複的紀念幣並不多見,但我們也能發現,該系列紀念幣雖然含銀量很低,但重量不輕,這似乎是巴黎造幣廠面向中低端收藏市場的試水之舉。
歷史上的硬幣系列:拿破崙
法國2019年10歐元紀念銀幣
不過,芽月法郎主題紀念幣並非首次於2019年出現,早在2003年,巴黎造幣廠就發行過一套「芽月法郎誕生200周年」金銀紀念幣。
芽月法郎誕生200周年
法國2003年1.5歐元紀念銀幣
法屬路易斯安那在現代美國地圖中佔據的面積
為紀念這一事件,法國於2003年發行了一套金銀紀念幣。
路易斯安納購地200周年
法國2003年1.5歐元紀念銀幣
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斯安納的出售並非拿破崙的主動之舉,因為當時法國派往北美的遠徵軍已在鎮壓海地的過程中消耗殆盡,法國實在無力維持北美面積龐大的殖民地,出售路易斯安納不過是拿破崙賣給美國的人情而已。而次年,他又做出了另一個大動作:稱帝加冕。
對拿破崙而言,只有建立帝制,才能穩固政權,才能實現他成為偉大徵服者的夢想。他於1804年5月18日稱帝,又於同年12月2日舉辦加冕典禮——雖然他將羅馬教皇庇護七世接到巴黎為自己主持加冕,但在真正加冕時卻奪過皇冠,為自己和皇后約瑟芬加冕。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一世皇帝與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加冕典禮》
全景圖,雅克-路易·大衛繪製,羅浮宮藏版本
巴黎造幣廠於1993年至1994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幣重現了這一場景,硬幣正面圖案源於雅克-路易·大衛創作的大型油畫。
羅浮宮博物館成立200周年系列:拿破崙一世加冕
法國1993年100法郎紀念銀幣(樣幣版本)
涉及到加冕,就不能不提到拿破崙一世的皇后約瑟芬。約瑟芬·德·博阿爾內是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在拿破崙執掌法國大權的過程中,她起到了「賢內助」的作用,但後來因為和拿破崙沒有直系子嗣及長期與波拿巴家族成員關係不和,最終被迫在1809年與拿破崙離婚。
《身著加冕禮服的約瑟芬》
弗朗索瓦·熱拉爾繪製
2018年,巴黎造幣廠發行法國女性系列之「約瑟芬·德·博阿爾內」金銀幣。
法國女性系列:約瑟芬·德·博埃爾內
法國2018年10歐元紀念銀幣
2004年,巴黎造幣廠還發行了「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200周年」金銀紀念幣,這套硬幣在設計上可圈可點。
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200周年
法國2004年1.5歐元紀念銀幣
硬幣正面主要包含兩個圖形元素:象徵拿破崙皇朝的鷹徽和著名的《民法典》,該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是在拿破崙的命令下,由4位法學家起草,經過包括拿破崙在內多人參與討論和審議制定的法律,它基於個人主義思想和自由平等的觀念,主張所有權的絕對化、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等三項基本原則,時至今日仍是大陸法系的源流和支柱之一,同時也是拿破崙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之一。仔細觀察則可發現,《民法典》的封面是巴黎聖母院的造型,似乎在強調拿破崙一世執政的合法性,而傾斜的元素擺放方式則加強了這種象徵意義。
硬幣背面,浮雕上的拿破崙神情嚴肅,頗有古代羅馬皇帝雕塑的氣魄。背景則是簡筆線條描繪了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為皇后約瑟芬加冕的情景。畫面主次分明,具有古典主義的美感。
12月2日對拿破崙而言無疑是個幸運日,因為這一天不光是他加冕的日子,還是他贏得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日。2005年,巴黎造幣廠發行「奧斯特裡茨戰役勝利200周年」金銀紀念幣。
奧斯特裡茨戰役勝利200周年
法國2015年1.5歐元紀念銀幣
1805年12月2日,75000人的法軍在在波西米亞的奧斯特利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對陣87000人的俄羅斯-奧地利聯軍,這場戰役又因歐洲三個大國的皇帝奧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全部親臨戰場,史稱「三皇會戰」。在大戰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紅日破出雲層,拿破崙的軍隊從中路突破敵軍,豪情萬丈,從此「奧斯特裡茨的太陽」聞名於世,而這一情景也在硬幣正面體現出來。硬幣背面展現了法軍士兵追擊殘敵,歡呼勝利的情形。
如今,在昔日的戰場上,尚存一座氣勢宏偉的奧斯特裡茨金字塔,它是由拿破崙的軍隊建造的。
奧斯特裡茨金字塔
奧斯特裡茨金字塔的周圍被萬畝森林環繞,從空中俯瞰,與瑪雅金字塔頗為相似,而其主體外形又酷似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它能讓歷史愛好者聯想到拿破崙曾率軍遠徵埃及的傳奇歲月。
時至今日,每年歐洲仍有數千名歷史愛好者在奧斯特裡茨戰役的紀念日舉行大型的「仿古秀」活動,參演人員自備裝備,忘我投身於舊日的戰場上,與敵對方扮演者展開「廝殺」,這一活動已成為捷克境內的一大奇觀。
奧斯特裡茨戰役仿古秀
拿破崙統治法國不過十幾年,但研究他的著作汗牛充棟,他的形象也因過多的解讀而模糊不清,這種對歷史人物形象的疑問,你可以在巴黎造幣廠於2014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幣上找到。
從克洛維到共和國,1500年法國歷史系列:拿破崙一世
法國2014年10歐元紀念銀幣
如圖所示,硬幣的外形、圖案元素表現了一種不確定性,而硬幣的表面處理又容易使人聯想到蕩漾的清水,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另一個自己。
(編譯:馬天一)
淬鍊金銀,傳承文化;
快樂收藏,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