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紀念幣上的拿破崙一世

2020-12-17 騰訊網

  2019年1月15日,法國巴黎造幣廠發行了2019年度首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播種者系列的「芽月法郎」金銀紀念幣。這套硬幣的正面延續了播種者系列的一貫設計,而背面則展示了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法郎硬幣及貨幣發行的相關人物——曾在歐洲大陸叱吒風雲的拿破崙一世皇帝。巧合的是,2019年正是拿破崙一世誕辰250周年,因此有不少人對這套紀念幣感興趣,本文就將盤點描繪過拿破崙一世形象的法國紀念幣。

  播種者系列:芽月法郎

  法國2019年10歐元紀念銀幣

  「芽月法郎」金銀紀念幣包含5個規格,其中金幣4種,銀幣1種,發行數據如下:

  金幣500歐元,成色999‰,重155.50克(5盎司),直徑50毫米,發行99枚。

  金幣100歐元,成色999‰,重15.55克(1/2盎司),直徑31毫米,發行500枚。

  金幣50歐元,成色999‰,重7.78克(1/4盎司),直徑22毫米,發行1000枚。

  銀幣10歐元,成色900‰,重22.20克,直徑37毫米,發行3000枚。

  金幣5歐元,成色999‰,重0.50克,直徑11毫米,發行2000枚。

  硬幣的背面圖案主要由4種圖形元素構成:巴黎造幣廠於共和11年鑄造的1法郎硬幣、象徵拿破崙皇朝的蜜蜂徽記、第一執政時期的拿破崙形象及法國近衛軍士兵形象。其中拿破崙騎馬的形象源於雅克-路易·大衛於1801年至1805年間陸續創作的《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

  《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

  雅克-路易·大衛繪製,馬爾梅松城堡收藏版本

  《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共繪製5幅,其中兩幅藏於凡爾賽宮,剩下的3幅分別藏於維也納美景宮、柏林夏洛滕堡宮和法國的馬爾梅松城堡。油畫描繪了拿破崙·波拿巴在1800年發動馬倫哥戰役之前越過聖伯納隘道時的情景,畫中人物意氣風發,後來成為拿破崙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不過要指出一點:拿破崙當時騎的是騾子而非白馬。

  法國共和11年(1803年)巴黎造幣廠鑄1法郎流通銀幣

  畫面中出現的法郎硬幣為巴黎造幣廠於法國共和12年(1804年)鑄造的1法郎流通銀幣。但要說明的是,法郎硬幣並非拿破崙的首創,作為一種貨幣單位,法郎古已有之,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即1795年4月,經國民議會決定,法郎才成為法國正式貨幣的基本單位。1803年4月7日(法國共和11年芽月17日),拿破崙又進行了幣制改革,實行金銀複本位制,鑄造金、銀兩種材質的法郎,規定1法郎含金純金0.2903225克或含銀4.5克。這種法郎稱為「芽月法郎」(芽月為共和曆的第7個月份,等同西曆的3月21日-4月19日)。

  共和11年發行的法郎硬幣採用羅馬數字紀年,但紀念幣中出現的芽月法郎並未採用共和11年的1法郎硬幣圖案,而是採用了次年使用阿拉伯數字紀年的1法郎硬幣圖案。

  法國共和12年(1804年)巴黎造幣廠鑄1法郎流通銀幣

  除了「芽月法郎」紀念幣之外,巴黎造幣廠今年還啟動了另一個法國歷史硬幣項目,系列名字為「歷史上的硬幣」,於2019年3月26日正式發行,其中1枚為「拿破崙」10歐元紀念幣,含銀333‰,重51.00克,直徑31毫米,發行99999枚,僅配套出售。這枚硬幣的正面為芽月法郎。在同一年發行兩個系列主題重複的紀念幣並不多見,但我們也能發現,該系列紀念幣雖然含銀量很低,但重量不輕,這似乎是巴黎造幣廠面向中低端收藏市場的試水之舉。

  歷史上的硬幣系列:拿破崙

  法國2019年10歐元紀念銀幣

  不過,芽月法郎主題紀念幣並非首次於2019年出現,早在2003年,巴黎造幣廠就發行過一套「芽月法郎誕生200周年」金銀紀念幣。

  芽月法郎誕生200周年

  法國2003年1.5歐元紀念銀幣

  法屬路易斯安那在現代美國地圖中佔據的面積

  為紀念這一事件,法國於2003年發行了一套金銀紀念幣。

  路易斯安納購地200周年

  法國2003年1.5歐元紀念銀幣

  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斯安納的出售並非拿破崙的主動之舉,因為當時法國派往北美的遠徵軍已在鎮壓海地的過程中消耗殆盡,法國實在無力維持北美面積龐大的殖民地,出售路易斯安納不過是拿破崙賣給美國的人情而已。而次年,他又做出了另一個大動作:稱帝加冕。

  對拿破崙而言,只有建立帝制,才能穩固政權,才能實現他成為偉大徵服者的夢想。他於1804年5月18日稱帝,又於同年12月2日舉辦加冕典禮——雖然他將羅馬教皇庇護七世接到巴黎為自己主持加冕,但在真正加冕時卻奪過皇冠,為自己和皇后約瑟芬加冕。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一世皇帝與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加冕典禮》

  全景圖,雅克-路易·大衛繪製,羅浮宮藏版本

  巴黎造幣廠於1993年至1994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幣重現了這一場景,硬幣正面圖案源於雅克-路易·大衛創作的大型油畫。

  羅浮宮博物館成立200周年系列:拿破崙一世加冕

  法國1993年100法郎紀念銀幣(樣幣版本)

  涉及到加冕,就不能不提到拿破崙一世的皇后約瑟芬。約瑟芬·德·博阿爾內是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在拿破崙執掌法國大權的過程中,她起到了「賢內助」的作用,但後來因為和拿破崙沒有直系子嗣及長期與波拿巴家族成員關係不和,最終被迫在1809年與拿破崙離婚。

  《身著加冕禮服的約瑟芬》

  弗朗索瓦·熱拉爾繪製

  2018年,巴黎造幣廠發行法國女性系列之「約瑟芬·德·博阿爾內」金銀幣。

  法國女性系列:約瑟芬·德·博埃爾內

  法國2018年10歐元紀念銀幣

  2004年,巴黎造幣廠還發行了「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200周年」金銀紀念幣,這套硬幣在設計上可圈可點。

  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200周年

  法國2004年1.5歐元紀念銀幣

  硬幣正面主要包含兩個圖形元素:象徵拿破崙皇朝的鷹徽和著名的《民法典》,該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是在拿破崙的命令下,由4位法學家起草,經過包括拿破崙在內多人參與討論和審議制定的法律,它基於個人主義思想和自由平等的觀念,主張所有權的絕對化、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等三項基本原則,時至今日仍是大陸法系的源流和支柱之一,同時也是拿破崙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之一。仔細觀察則可發現,《民法典》的封面是巴黎聖母院的造型,似乎在強調拿破崙一世執政的合法性,而傾斜的元素擺放方式則加強了這種象徵意義。

  硬幣背面,浮雕上的拿破崙神情嚴肅,頗有古代羅馬皇帝雕塑的氣魄。背景則是簡筆線條描繪了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為皇后約瑟芬加冕的情景。畫面主次分明,具有古典主義的美感。

  12月2日對拿破崙而言無疑是個幸運日,因為這一天不光是他加冕的日子,還是他贏得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日。2005年,巴黎造幣廠發行「奧斯特裡茨戰役勝利200周年」金銀紀念幣。

  奧斯特裡茨戰役勝利200周年

  法國2015年1.5歐元紀念銀幣

  1805年12月2日,75000人的法軍在在波西米亞的奧斯特利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對陣87000人的俄羅斯-奧地利聯軍,這場戰役又因歐洲三個大國的皇帝奧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全部親臨戰場,史稱「三皇會戰」。在大戰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紅日破出雲層,拿破崙的軍隊從中路突破敵軍,豪情萬丈,從此「奧斯特裡茨的太陽」聞名於世,而這一情景也在硬幣正面體現出來。硬幣背面展現了法軍士兵追擊殘敵,歡呼勝利的情形。

  如今,在昔日的戰場上,尚存一座氣勢宏偉的奧斯特裡茨金字塔,它是由拿破崙的軍隊建造的。

  奧斯特裡茨金字塔

  奧斯特裡茨金字塔的周圍被萬畝森林環繞,從空中俯瞰,與瑪雅金字塔頗為相似,而其主體外形又酷似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它能讓歷史愛好者聯想到拿破崙曾率軍遠徵埃及的傳奇歲月。

  時至今日,每年歐洲仍有數千名歷史愛好者在奧斯特裡茨戰役的紀念日舉行大型的「仿古秀」活動,參演人員自備裝備,忘我投身於舊日的戰場上,與敵對方扮演者展開「廝殺」,這一活動已成為捷克境內的一大奇觀。

  奧斯特裡茨戰役仿古秀

  拿破崙統治法國不過十幾年,但研究他的著作汗牛充棟,他的形象也因過多的解讀而模糊不清,這種對歷史人物形象的疑問,你可以在巴黎造幣廠於2014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幣上找到。

  從克洛維到共和國,1500年法國歷史系列:拿破崙一世

  法國2014年10歐元紀念銀幣

  如圖所示,硬幣的外形、圖案元素表現了一種不確定性,而硬幣的表面處理又容易使人聯想到蕩漾的清水,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另一個自己。

  (編譯:馬天一)

  淬鍊金銀,傳承文化;

  快樂收藏,理性投資。

相關焦點

  • 法國舉辦「世紀婚禮」 拿破崙後人迎娶奧地利女公爵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1810年4月2日,拿破崙一世在巴黎羅浮宮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兩個多世紀過去了,兩個家族再度聯姻。新郎讓-克里斯多福·拿破崙·波拿巴,是拿破崙一世幼弟紀堯姆·波拿巴後裔,新娘奧林匹亞· 範·阿可辛訥博格是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的後人,亦即拿破崙一世第二任皇后的家族後裔。
  • 2020年東京奧運會金銀紀念幣概覽
    今天放上我在《中國金幣文化》2020第3輯刊發的文章。原計劃將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紀念幣分為上下兩篇介紹,上篇介紹東京奧運會金銀紀念幣,下篇介紹東京奧運會普通紀念幣及帕運會紀念幣,但可能下篇對讀者吸引力不大,最後雜誌只刊發了上篇。
  • 法國翡馬慕朗酒莊:曾被拿破崙三世稱讚的百年酒莊
    法國翡馬 慕朗酒莊1855年,拿破崙三世為法國翡馬慕朗酒莊欽賜了榮譽,讚譽慕朗酒莊是優秀的酒莊。圖為拿破崙三世授予法國翡馬集團旗下慕朗酒莊的榮譽石碑作為拿破崙家族一員,拿破崙三世與拿破崙一世一樣,有野心,善權術,敢冒險。他早期參加革命,發動政變,經歷了法蘭西帝國到法蘭西共和國的過渡,最大的政績就是在位期間,全面推動法國工業發展,尤其是對巴黎的改造,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名流】法國舉辦「世紀婚禮」 拿破崙後人迎娶奧地利女公爵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1810年4月2日,拿破崙一世在巴黎羅浮宮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兩個多世紀過去了,兩個家族再度聯姻。新郎讓-克里斯多福·拿破崙·波拿巴,是拿破崙一世幼弟紀堯姆·波拿巴(Jér me Bonaparte)後裔,新娘奧林匹亞· 範·阿可辛訥博格是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的後人,亦即拿破崙一世第二任皇后的家族後裔。
  • 從拿破崙到黃馬甲:凱旋門見證法國的成與敗
    在1806年的奧斯特裡茨戰役中擊敗了俄奧聯軍之後,拿破崙向其軍隊表示,「你們將通過勝利之門而回家」。因此,當拿破崙回到巴黎後,立即下令建造一座凱旋門以紀念這場勝利。如今,鑑於這座凱旋門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在此觀光並拍照留念,然而奇怪的是,在1836年,僅有11人參加了這座建築物的落成典禮,其中包括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斯·菲利普。
  • 他是俄羅斯皇帝,拿破崙的終結者,歐洲人尊稱救世主,死因卻成謎
    法蘭西帝國波拿巴王朝拿破崙,他是近代歐洲最出彩的人物,1804年登上法國皇帝寶座之後,短短幾年時間就橫掃歐洲,要不直接把其他歐洲國家變成法國領土,要不迫使其他歐洲國家臣服法國,法國繼波旁王朝路易十四之後再次稱霸歐洲。
  • 伊特魯裡亞王國:拿破崙在義大利扶持的傀儡王國
    由於斐迪南三世與法國交好,拿破崙並未廢除託斯卡納大公國,反而繼續維持他對託斯卡納的統治。1799年3月佛羅倫斯的共和派發動革命,斐迪南三世被迫外逃,託斯卡納大公國落入法國手中。 二,伊特魯裡亞王國成立
  • 十二枚紀念幣 「串燒」世界歷史的「十二時辰」
    但作為一國總統,尼克森仍有歷史貢獻,所以他也出現在美國發行的總統系列紀念幣上。「美國總統:尼克森」2016年1美元銅鋅鎳合金紀念幣(來源:美國鑄幣局)午時:「齊柏林伯爵」號飛船啟動首次載客環球飛行11時至13時為午時。
  • 拿破崙和沙皇的締約,四萬法國人和四萬俄國人慾圖徵服亞洲
    一年半前,登上權力巔峰的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商討締結和約。會晤發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國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慘敗之後。7月7日兩國皇帝在一隻木筏上碰面,木筏上搭有一頂傳統的白色帳篷,帳篷上飾有巨大醒目的花押字母「N」。談判籤署的條約日後被稱作《提爾西特和約》(Peace of Tilsit)。和約中大部分條款涉及戰爭與和平的問題——託爾斯泰將其巨著《戰爭與和平》的首卷命名為《提爾西特之前》(Before Tilsit)並非無緣無故。磋商的許多議題都關係到法國佔領下的歐洲的命運,特別是普魯士的未來。
  • 威廉一世給法國發電報妥協!因為此人,內容卻被私改成:來打我啊
    曾幾何時,自從拿破崙時代開始,在老歐洲地盤上的軍事較量,所有國家就一直被法國陸軍壓制著。而德軍的前身普魯士軍隊,一直似乎無法逾越法軍這條堅硬屏障,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毛奇將軍!
  • 黑森選侯國:被拿破崙與普魯士兩次吞併的德意志邦國
    黑森選侯國的選帝侯威廉一世與羅斯柴爾德家族交好,羅斯柴爾德憑著威廉一世的幫助,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家族,威廉一世也因此成為德意志最富有的君主之一,黑森選侯國也成為德意志最富有的邦國之一。那麼黑森選侯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世界著名油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
    1794年雅各賓政權被反革命顛覆,經過五年的混亂,拿破崙掌握政權後,大衛做了拿破崙一世的宮廷畫家。這時期創作了歌頌拿破崙的《加冕式》、《授旗式》、《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拿破崙在辦公室中的像》等作品。
  • 科西嘉島:法國最大的島嶼,拿破崙的誕生地
    科西嘉島位於地中海之中,面積約有8680平方公裡,是法國最大、地中海第四大的島嶼,距離南邊的義大利的撒丁島只有12公裡。科西嘉島是法國26個大區之一,島上以地中海氣候為主,氣候宜人,自然風光優美,被稱為「美麗島」,是法國的主要旅遊地之一。
  • 拿破崙的勁敵,卻半生受困於三個女人,而且死因成謎
    拿破崙·波拿巴是歐洲戰神級人物,他以科西嘉島一個沒落貴族子弟的身份,在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抓住了機會,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為「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一世,威震全歐洲。噩夢拿破崙1804年,拿破崙·波拿巴將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加冕稱帝,成為「法國人的皇帝」,史稱拿破崙一世。歐洲各君主國對拿破崙一世的崛起非常恐懼,決定再次聯合起來,對抗法蘭西帝國。
  •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來為大家梳理一下——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是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就進入了共和國時代。,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結果是法國戰敗,拿破崙三世投降,德國軍隊開進了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志德國的皇帝,德國宣布統一,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 埃及的拿破崙,應倒過來說拿破崙是「法國的圖特摩斯三世」才合理
    在帝王谷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陵墓(帝王谷KV34)是絕對值得去看看的,這不僅因圖特摩斯三世坎坷的法老登基之路,親政後的赫赫戰功,也被稱為埃及最偉大的徵服者——「古埃及的拿破崙」。同時在他的墓葬廳中還有最完整的葬禮文本——陰間書。這是一座第十八王朝時期典型的陵墓形式。
  • 拿破崙毀了法國熱氣球部隊
    在法國人眼中,就算1912年法國把軍用航空作為「特殊軍事力量」附屬於陸軍編制的做法有「不夠獨立」之嫌,那麼作為最早用於空中軍事用途,成立於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的熱氣球部隊,距今也已有220多年的歷史,絕對算得上世界空軍的鼻祖。在1792年至1802年法蘭西大革命戰爭期間,新成立的法蘭西革命軍就有步兵、炮兵、騎兵和熱氣球部隊四個編制。
  • 拿破崙:小丑或者偉人?
    而教我覺得搞笑的是,石砌的古色古風的長方形廣場兩頭進口處,所立的拿破崙一世塑像。兩尊沒有基座而站在地面上的塑像,應該與他的真實身高差不多,不到170釐米;用材和工藝粗糙不用說,那神情不僅沒有半點英雄氣概,連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角門童的機敏勁也沒有,就是將軍衣冠、小廝的幹活。
  • 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 《拿破崙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拿破崙的帽子《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海報  荊楚網消息(見習記者殷建敏 通訊員孫夏)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同時正值拿破崙生日之際,8月29日,由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主辦,深圳市木雅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和法國拿破崙基金會協辦,法國駐華大使館、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籌備委員會共同支持的《飛越歐洲的雄鷹
  • 巴黎 |從拿破崙一世到三世,現代都市進階之路
    1809年,拿破崙皇帝說過:「要把巴黎打造成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創造性提出構建全新大巴黎,並親手做巴黎的城市藍圖。比如把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方尖碑安放在巴黎最重要的位置,協和廣場上曾經見證無數顆頭顱落地的斷頭臺旁邊。比如修建凱旋門,再以此規劃出12條放射狀大道,形成今天星形的戴高樂廣場,而連接兩個廣場的香榭麗舍大道東西延伸下去,構成巴黎最重要的文化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