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於亞洲民航業而言是極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馬航MH370航班、MH17航班,臺灣復興航空GE222航班,亞航QZ8501航班先後發生重大空難,世人為之震驚。一系列重大空難的發生,拷問著民航運輸的安全。
坐飛機還安全麼?人們不禁要問。
出人意料的統計結果
事實上,與絕大多數人的直觀感受不同,2014年並非是航空史上「特別黑暗」的一年。
從空難次數來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飛行事故檔案局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是過去80多年來發生空難次數最少的一年。2014年,全球發生大小空難111起,而上一次全球年度空難次數不超過111次還要追溯到1927年。
從死亡人數來看,2014年的情況不容樂觀。據飛行事故檔案局統計,全年有1320人在各類空難中喪生。2014年是2005年以來空難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雖然這一數字有些驚人,但與每年超過120萬死於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相比(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3年全球約有124萬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則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具體從航空公司來看,據Flightglobal的統計,2014年全球有8架大型客機失事,而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17架大型客機失事。Flightglobal Ascend航空安全和保險主管保羅?海耶斯表示,2014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死亡事故率為每238萬次航班中發生一起致死事故。
此前,民航史上最安全的年份為2012年,每237萬次航班發生一次致死事故。而2013年為191萬次航班一例,2011年為140萬次航班一例,2010年為126萬次航班一例。過去5年的平均死亡事故率約為175萬次航班一例。在此基礎上,從狹義上說,2014年是過去5年中表現較好的年份。
統計數據可能與大多數人的直觀感受相矛盾,但事實就是事實!
馬來西亞民航之殤
儘管民航運輸的安全性仍然值得信賴,但一些地區航空公司的表現依舊給人們敲響了警鐘。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無疑是其中之一。
對於馬來西亞民航業來說,2014年無疑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年。過去一年中,至少有3起重大空難與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直接相關。
3月8日,搭載239人的馬航MH370航班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失事,失事原因至今撲朔迷離。
7月17日,搭載298人的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墜毀。儘管有「證據」表明,飛機極有可能是被飛彈擊落的。但迄今為止,仍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此事件負責。
12月28日,搭載162人的亞航印尼公司(馬來西亞著名廉航亞航的印尼公司)QZ8501航班在從印尼泗水飛往新加坡途中墜毀。由於亞航印尼公司49%的股權為馬來西亞亞航持有,故媒體稱之為「馬來西亞第三次航空悲劇」。
而就在QZ8501航班失事當天,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導,從馬來西亞檳城飛往蘭卡威的亞航AK6242航班,起飛10分鐘後因「技術原因」被迫折返。短短兩天後,亞航的一架飛機降落在菲律賓長灘島機場時意外衝出跑道。
一年之內,一架飛機神奇失聯,2架飛機墜毀,數起意外事故,如此高頻率地出現問題,令人不禁要問:在東南亞乘坐飛機還安全麼?乘坐廉航的飛機安全麼?
廉航安全也很靠譜
提及廉航,一般人的第一感覺是機票便宜,至於廉航究竟「廉」在哪兒?是不是「便宜沒好貨」?很多人並不真正明白。
廉航又稱為「低成本航空」,世界上首家有影響的廉航是成立於1971年的美國西南航空。一般而言,廉航「省錢」的訣竅主要包括:
維持較為單一的機型,以降低維護維修、航材儲備、人員培訓等支出;
更狹窄、擁擠的座位布局,提升客艙利用效率;
避免使用熱門樞紐機場,更多地使用城市周邊的小型機場,降低機場使用費;
加大飛行頻率和航班密度,廉航機隊的日平均利用率普遍達到8小時以上,個別可高達10?11小時;
減少乘務員,花錢選座,不提供免費餐和行李託運等等。
這一「摳門」的運營模式最初遭到傳統大型航空公司的嘲笑和蔑視,但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廉航的優勢逐步顯現。近年來,在傳統大型航空公司舉步維艱之際,廉航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迅猛發展。
目前,歐美航空市場上2小時至4小時航程的航線中,近80%是由廉航運營的。歐洲的瑞安和易捷、美國的西南和捷藍,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各自地區或國家的39%和31%。在亞洲,以亞航為代表的廉航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其市場份額接近30%。
儘管廉航在「省錢」上無所不用其極,但在安全問題上卻不敢有絲毫含糊。對於一些普通民眾而言,有一個要釐清的問題——廉航便宜的票價是否意味著其安全水平也打了折扣?更便宜的機票是否意味著更高的風險?
實際上,廉航與傳統大型航空公司遵守同樣嚴格的安全運營標準,一旦達不到要求,就將被勒令停止運營。也就是說,廉航在機票上可以便宜,但在安全標準上卻不可能「便宜」。
從世界範圍看,與傳統大型航空公司相比,廉航的總體安全記錄並不遜色。根據Flightglobal的統計,全球範圍內廉航的事故發生率並不高於傳統大型航空公司。美國西南航空擁有600多架飛機,已連續兩年成為美國國內旅客運輸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但卻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之一。
事實上,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並不取決於該公司採用何種經營模式,而在於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歐美的一些知名廉航儘管擁有龐大的機隊,運營著複雜的航線,但其安全記錄大都非常優秀。
據FAA統計,在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間,全美商業航空公司發生飛行事故或事故徵候455起,西南、捷藍等廉航佔比不足4%,而其市場份額卻接近30%。兩相比較,美國廉航的事故發生率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不僅在歐美,世界其他地區的廉航也同樣有出色的表現,澳洲的捷星航空就獲得獨立航空評級網站Airlineratings.com最高的7星評級,其安全性絲毫不亞於傳統大型航空公司。因此,所謂廉航存在「系統性安全風險」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實際上,亞航此前在安全方面亦有著極好的口碑。自2001年重組以來,亞航從未發生過導致乘客喪生的安全事故。為此,亞航曾多次榮獲「世界最佳廉航」的美譽。QZ8501航班失事,宣告了亞航十數年安全記錄的終結。
事故之後的反思
雖然馬航MH370、MH17以及亞航QZ8501航班失事並不能從根本上說明東南亞民航業在安全運營上存在重大漏洞,但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尤其是事件發生後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東南亞國家航空管制基礎設施建設和管制人員培養工作的落後,為航空安全埋下了隱患。
近年來,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航空市場的發展速度居於世界前列。根據ICAO的有關資料,2014年亞洲航空運輸量增幅超過7%, 2015年將繼續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
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航空市場急劇發展的同時,其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和航空管制人才的培養卻並未實現同步發展。
高速增長的航空業給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弱後,航空管制人員隊伍經驗不足,力量薄弱,很難跟上航班數量的增長速度,這為該地區的航空安全埋下了隱患。
據福克斯新聞網2015年1月5日披露的最新消息,儘管造成亞航QZ8501失事的原因尚待調查,但印尼交通部已經證實,在該事件中,存在空管人員違規允許飛機起飛的問題,相關人員已遭停職並接受調查。
其次,東南亞廉航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公司的安全運營水平。
以印尼為例,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一個群島國家,廉價空中旅行對該國中產階級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吸引力。自20世紀90年代開放航空業以來,包括亞航、獅航、虎航、連城航空、惠旅航空在內的數十家航空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
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的數據,東南亞目前正在運營的廉航有23家,僅在2014年就新增了4家,包括泰國亞航X、泰國越捷航空、泰國NokScoot和印度尼西亞亞航X。
東南亞廉航公司不僅數量增長很快,而且機隊擴張速度同樣十分驚人,在訂購飛機上出手闊綽。以獅航為例,總部設在印尼雅加達的獅航2013年籤下一份大單,一口氣購買了234架空客飛機,包括109架A320neo、65架A321neo以及60架A320。其氣魄之大較之近年來風頭正盛的海灣地區航空公司(如卡達航空、阿聯航空、阿提哈德航空)亦不遜色。
2014年11月,獅航又一口氣訂購了40多架ATR72-600渦輪螺旋槳飛機。時任獅航執行長基拉那表示,會繼續擴大公司規模和購買飛機以應對乘客數量的激增,包括應付競爭對手——馬航。
根據波音披露的有關數據,2013年,東南亞廉航的機隊規模擴大了約20%,2014年又擴大了18%,增長速度令人側目。然而,快速的增長也帶來了一些潛在危險。
由於機隊增長過快,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工程師越來越難以滿足要求,一些廉航公司已陷入努力尋找合格人員的困境。有專家曾質疑:「現在每個人都想以和打車去機場相同的錢飛往峇里島,這些航空公司如何支付訓練高水平飛行員的費用,如何保證飛行安全呢?」
在airlineratings.com網站安全評級中,一些東南亞國家廉航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如亞航此前的評級為4星(最高為7星),而越南廉航vietjetair的評級僅有3星。總體而言,東南亞廉航的安全評級與歐美廉航相比,普遍處於較低水平。
實際上,上述問題在一些東南亞廉航近年來的安全記錄中已經有所體現。在過去10年中,僅獅航就發生了7場空難。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與之相比,美國所有主要航空公司加在一起,在過去10年中也只發生了3場重大空難,而這些公司每日飛行的航班數量比獅航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