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2021-01-20 盛夏一支花

一口氣讀完《活著》,久久不能平靜,或許是被福貴活著的勇氣感動,也或許是對當下自己活著的感恩。

如果你正在懷疑人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建議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主人公福貴年輕時生活闊綽,但他嗜賭成性,最後輸光了所有的家產,一貧如洗,父親也被氣死。

父親死後,福貴對自己痛恨不已。福貴娘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富貴決定重新做人,好好活著,不料被抓去做了壯丁,作為一個倖存者,他選擇回家,因為家裡有娘,妻子和一對兒女。

到家才知道自己失蹤沒多久,娘就死了,鳳霞也因為高燒成了啞巴。

「大躍進」時期,為了快步進入共產主義,不切實際的大煉鋼鐵。

短暫的幸福之後,便是終日食不果腹。但是家珍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福貴把家族的希望寄託於兒子有慶,再難也供兒子上學,兒子也爭氣,只是離奇的死於一次性獻血。

早上還高高興興的出門,下午就死了。

這應該是《活著》的高潮部分。

作者《活著》寫的特別順利,只是寫著有慶的死的時候卡住了,兩個月的時間下不了筆,他不知道該怎麼描寫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短短12個字,作者寫完嚎啕大哭,沒有一個「痛」字,卻寫盡了人生至痛。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黯然神傷。

福貴的妻子家珍本來就得了軟骨病,知道兒子死後身體更加虛弱。

福貴的女兒鳳霞嫁給了二喜,二喜又孝順,又疼愛鳳霞。總算給生活帶來一點希望。

沒想到的是鳳霞在生產中大出血,搶救無效

死亡,留下苦根和二喜。

家珍眼看著兒女離世,身體再也撐不住了,在鳳霞死後的第三個月也撒手人寰。

兩代剩了三個人,仍然艱辛的活著。

苦根4歲那年二喜慘烈地被水泥板夾死。

唯一一個親人,他的外孫7歲那年,因為吃了太多豆子也撐死了。

福貴送走了身邊所有的親人,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他一遍遍喊著親人的名字……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

人生或長或短,或平坦或坎坷,過去的只是經歷,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活著不是苟且,也不是吶喊,活著充滿了力量,活著是為了不辜負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著是承受生活中的所有幸福和苦難。

《活著》通過福貴的一生,濃縮了中國近代歷史時期的普遍生態,講述了中國人是怎樣熬過的那幾十年。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唯有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時間的慈悲。」

當你覺得自己生活索然無味,一塌糊塗的時候,也許有些人正拼盡全力,只為了活著。

「我們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我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活著是每個人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著!

這是夏花2021.讀書100本計劃第三本《活著》,感謝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追夢環遊記》: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只要把死亡跟鬼怪扯上關係,就能產生出無數多的破故事來。還是《尋夢》中的骷髏怪好看,骨頭上有一些裝飾的花紋,並且穿戴整齊,幽默風趣。《生命清單》一書中說,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機能停止運轉的時候。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送到墓地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人提及。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活著》這本書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苦難的波濤一波又一波接著湧來,是死的絕望,更是生的希望,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作者餘華年輕的時候,曾得了一個去民間收集歌謠的職業,就在那一年的鄉間,他遇到了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餘華《活著》中的一句話,短短二十幾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活著》中有這麼一句話,只有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每個人的生命啊,都只有一次,我們既來這世間一遭,必會經歷著各種悲歡離合。
  • 餘華《活著》裡最經典的22句話,句句扎心!
    但老人依舊活著,仿佛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那麼此書有哪些精華名句呢?這些名句思想的背後都蘊含著哪些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呢?一起來品讀餘華《活著》裡最經典的22句話,句句扎心,一語驚醒夢中人!1.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你身邊的所有的親人都已離世,只留你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此時只有你一個人獨自在家面對疫情的孤獨與悲涼?餘華的《活著》這本小說便講述了一個人的孤獨悽涼的人生。1 初識餘華第一次讀到餘華的小說是在高中二年級,閱讀的第一本小說是《兄弟》,這本書讓我對餘華作者以及餘華的生活的年代產生了好奇,也由此打開了餘華小說的閱讀之路。
  • 餘華: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時間的慈悲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活著的意義,餘華說,生活給你痛苦,卻要微笑著面對
    大多數人活著的理由大概是為許多與我們命運攸關的人而活。餘華的小說《活著》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字、透徹的推理和反覆的警句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出版。餘華一直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來講述這本書。餘華認為,他的思想將影響幾代人,永遠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活著比什麼都強 富貴沉迷於賭博,不懂世事。當他痴迷賭博的時候,誰也無法把他拉回來。最後,他失去了所有的家庭財富。
  • 《活著》是什麼意思?餘華的答案是我聽過的好的
    《活著》是什麼意思?餘華的答案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我不知道你睡覺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小時候每天上學是為了能進入一所好學校。踏入社會後,我每天都去上班,為了養家餬口,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磨難,我還是要咬緊牙關。
  • 餘華《活著》:就算身處人生低谷,也不要忘了幾個生活的真相
    生而為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在《活著》裡面,很多人可以找見自己的影子,栩栩如生,真實客觀。餘華在《活著》自序中表露,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而是要向人們展示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 餘華《活著》隱藏的兩個真相:電影的皮影人,小說人本性的孤獨
    我喜歡《活著》,因為《活著》的電影拍得好,小說更是讀不到盡頭,書裡有種人生的味道吸引著我:現實、心理描寫物質化,生命歸於樸實。每當小說裡坎坷要降臨的時候,天下大靜,文字任何細微之處都優越於我此時的內心思考,這種感覺就只在《活著》小說裡經歷過,而電影也隱藏另一個樹洞式「皮影人」。
  • 《活著》:在全書十二萬餘字中,餘華反覆強調的只有兩個字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活著」。《活著》這本書中描寫的死亡,太過真實和細微,細微到令人壓抑而心痛。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將人生中僅有的溫情撕碎,作者餘華將死亡娓娓道來,碰撞在人的心靈之上,讓讀此書的我們倍感壓抑。
  •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活著》是我國作家餘華的經典之作,講述了在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福貴一家經歷的種種磨難,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他自己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10.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11.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12.活著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餘華的《活著》:千千萬萬人讀到的是絕望,其實他寫的是希望
    人的出身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但是每個人的人生究竟該怎麼活著,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活著,這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很多人可能都讀過餘華寫的這本小說《活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流著淚讀完的,。初次讀這本書你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小說故事,再看一遍就讀出了當時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讀完讓人熱淚盈眶?網友:寫的太真實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創作《活著》的靈感來源於美國的一首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 時隔一年再看《活著》,活著未必是為了活著,活著也不該只是忍受
    文丨卿心君悅活著是一種力量,我始終深以為然。無論是生命基於歲月的流逝,亦或者是人之於度過的苦難,皆是如此。餘華的《活著》所闡述的就是這種力量,事關活著的力量。很多人都翻閱過這本書,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活著應該類似於餘華在作品的《序》中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因此,活著的力量也應該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曾經我也是如此認為,並以此為方向去尋獲生活的力量,慰藉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可直到去年的一次突發事件,讓我改變了以往對活著的理解。
  • 《活著》:人這一生,要承受多少生命之痛?
    但是《活著》僅僅是在表達苦難嗎?對於這本書餘華曾說:「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為什麼是「高尚的作品」?因為活著與生命相關,而生命本身就是是高尚的。雖然書名叫《活著》,但死亡卻貫穿在整本書中。父母、妻子、子女都是由富貴親手埋葬的。
  •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富貴的一生艱難困苦,飽受磨難,可富貴還是堅強而又快樂的活著。富貴告訴大家,他幸福過,他有過最好的老婆,最愛的孩子,給予他們希望的女婿。活著的意義在於經歷,在於忍受,在於從平凡苦難的生活流沙中淘出幸福的點點黃金。作者簡介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