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保加利亞左翼期刊登載馬克思的文章顯著增多。這些文章力圖以事實將資本主義的現實與馬克思的論斷相比較,說明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例如,《新時代》雜誌連續發表了題為《馬克思——我們所關注的和所忽略的他》《馬克思的思想與21世紀》和《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等三篇文章。他們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對解決當代問題的現實性」,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保加利亞和世界的發展現狀,認為「馬克思的社會思想至今也沒有過時」。2010年《新時代》刊登了《資本主義的歷史視野》等文,指出應該 「捍衛馬克思的權威性」。
左翼學者撰文指出,卡爾·馬克思是跨世紀的思想家和預言家。他的思想和學說已經得到了歷史的檢驗,必將與歷史共存。現在,人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1989年是「奇蹟年」。除了發生了一些突然的事件之外,還有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喜:卡爾·馬克思不僅沒有像反對派所期待的那樣被埋葬,反而獲得了新生。人們對馬克思的興趣沒有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強。馬克思已經不再是「現實社會主義」的包袱,而是成了可以獲得重新審視和評價的人物,在解決當今社會問題時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2013年由貝納德·穆緹揚、佩特爾-埃米爾·米特夫、鮑裡斯·波皮萬諾夫3人選編的《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問世。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亞。
四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內容與提要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是穆緹揚、米特夫和波皮萬諾夫3位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花幾年時間從馬克思著作中摘錄、選編的一本馬克思文選集。保加利亞出版界從未推出過如此漂亮的、精裝的關於馬克思的書籍。書中摘錄了馬克思104篇著作的精彩部分,有些是在保加利亞第一次發表,過去的保文和俄文版中都沒有。這本選集也許不能完整地反映馬克思的觀點和思想,但它便於讀者查閱和了解馬克思的著作。
全書按專題和時間順序共分為7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馬克思研究問題的方法和他對當時哲學傳統的創新。第二部分重點敘述馬克思的創造性思想:尋找實現個性解放的最佳途徑。第三部分分析馬克思關於歷史、人和社會進化的主要動力以及人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第四部分包括馬克思對他那個時代及其特點的觀察分析。第五部分引證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方式、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論述。第六部分講述馬克思通過研究和分析法國、俄國、西班牙等國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進而研究社會發展史。第七部分反映馬克思對政治現實的理解,改變現狀和追求更加公正社會的具體道路。編者的意圖是想讓讀者集中思考馬克思的下面4個現實問題:(1)分析方法。(2)全球化。(3)資本主義危機。(4)後經濟社會。從這7個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問題的興趣,特別是看到馬克思主義對後馬克思時代諸多問題的借鑑意義。
作者在文選的前言中指出,他們希望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馬克思,而不是一個歪曲了的形象;力圖糾正在接受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時的教條主義傾向,或者把馬克思神化或妖魔化。前言強調說,馬克思沒有像那些新自由主義者和反共鬥士們預言的那樣已經死亡了,而是獲得了新生。今天,馬克思依然活在我們心中。
五 對馬克思的反思與重新評價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的結尾附錄了三篇論文。第一篇是穆緹揚的長篇遺作《馬克思:重新評價》(由米特夫整理)。他將馬克思與那個時代傑出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牛頓和達爾文相比較,又根據馬克思的思想論述了保加利亞「現實社會主義」的性質。他在該文的結尾寫道:「馬克思在那個社會發展階段是強大的,對那個時代的分析也是強大的……如果盲目地否定他,那將遭到接連不斷的動搖和粗魯的失敗。」
第二篇是米特夫的《馬克思之謎》。他特別講到今天經濟全球化時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公民社會、兩極化、消費需求、知識、批判精神、現實歷史、歷史樂觀主義等等的定義。作者發問:面對中東歐轉軌以來的現實,1989年後世界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共產主義的局限性以及它在世界某些地區的不成功已經暴露無遺;第二,自由主義的局限性凸顯,它在全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前景。作者在文章的結束部分強調:「20世紀是全面挖掘利用這位19世紀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世紀;21世紀則是凸顯這位千年思想家向全球化過渡理論家的作用。」今天,我們對社會的認知不能沒有馬克思的遺產,「國家社會主義」的命運並沒有推翻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一些科學論述和設想儘管沒有實現,但也沒有被駁倒;21世紀的挑戰不是針對馬克思及其思想繼承者的,而是針對當代科學和當代人類社會的。「千年偉人」有權笑到最後。
第三篇文章《馬克思與當代保加利亞》由波皮萬諾夫撰寫。波皮萬諾夫作為年輕的政治學學者在文中系統敘述了自己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後的成長過程和思想認識變化。他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從1872年至今在保加利亞的傳播和翻譯出版情況。他強調說,我們繼承馬克思的遺產,有兩個方面必須牢記:第一,馬克思毫無疑問是偉大的哲學家,把德國古典哲學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馬克思是傑出的思想家,主張階級鬥爭,堅持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和社會革命。在已經過去的20世紀所發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重大事件中,我們是高舉著馬克思的思想旗幟、馬克思的肖像和寄語走過來的。開始是俄國和十月革命,繼而是東歐和遠東、非洲覺醒,再回到西歐、走進拉丁美洲。他的結論是,今天,馬克思仍然活在保加利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馬克思不僅受到對他事業崇拜者的青睞,也得到右翼人士和自由主義者的重視。在21世紀的保加利亞,馬克思擁有自己的地位。他引用法國學者讓克·德希達《馬克思的幽靈》一文中的話說:「不管地球上的人們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在一定程度上講,我們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出版後,立即引起保加利亞學術界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其中,《星期一》雜誌2013年登載了索非亞大學教授、原保加利亞科學院哲學所所長瓦西爾·普羅丹諾夫通訊院士的長篇書評《最近四分之一世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波折》。作者在文中嚴肅批判了當今民主派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知和消極態度。他指出:「馬克思主義一直是我國社會科學最古老和最強大的學科」「現在和將來馬克思都永遠同我們在一起前進」「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同我們的價值觀、信仰、階級搏鬥、興盛衰亡永遠聯繫在一起,息息相關」。
(馬細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