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鬥轉,世界大千——感念「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2020-12-21 黑龍渡

收拾屋子時,本想把枯萎的花束丟掉,卻發現裡面還有一抹綠色。「這也是生命吧?」心念鬥轉之間,我決定剪掉多餘的枝葉,胡亂栽下,看看能否救活她。就這麼兜兜轉轉。沒成想,幾個月後竟開得如此燦爛。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記得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隨手拿起一朵金婆羅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世界在哪裡?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當我們悠悠醒來時,你的一心一念都在擾動這萬丈紅塵,也為這大千世界帶來和而不同。

最後,為善念而得的那一方世界作一首小詩吧:

翠微小莖任剪栽,

待取光陰獨自開。

猶記那般蹉跎日,

一念菩提為君來。

不忘葉限能渡海,

善因善果何須猜。

他日花紅他日笑,

誰道青青不留白。

常言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祝朋友們都能開心快樂,幸福每一天!

相關焦點

  •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鉛華洗盡,只剩一顆普渡眾生的心
    01妄想是空佛曰:妄想是空,起心動念是煩惱之根。對於妄想,不靠近,不遠離,讓它自然來自然去。對於心念妄想,不去尋,不刻意迴避,只需順從即可。妄想是心的敵人,有妄想就沒有清淨心。念頭太多,足足可以造一張大網,網裡住著一萬個敵人。這敵人可以是欲望,可以是愛恨心,可以是事業心、金錢名利心。如果你刻意敵對,一萬個敵人,你如何敵得過?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
    渾然一色的極致清透,透光看有棉點,如此時的雪花翩翩,宛若炎炎烈日下的一汪清泉,乾涸心靈上萌生的小小綠洲。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氣魄非常宏大。菩提飛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天真的預言,參悟千年的偈語。
  • 插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尋一個空瓶,一枝花,幾枝樹條,信手侍弄,造一個禪花畫境。花與禪,總有一種不解之緣,總是充滿了禪意。
  • 讀石濤花卉圖有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如果我愛上一朵花的時,那朵花就是我的世界;如果我專注一片葉子時,那片葉子就是我的救贖;如果我傾聽雨聲時,那雨聲就是的心事;如果我細聞荷香的時,那荷塘就是我的美夢……這就是我看到石濤花卉圖時的感受,真實又恍惚,淡雅灑脫,餘味厚重。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概就是由此而來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概就是由此而來吧。花草大概也是有性格的,而這性格似乎也與養花人的性格相通。早些年是個粗線條的人,所以遇到粗枝大葉能將就的花草基本上可以被養得長久,比如綠蘿和富貴竹。遇到要求高一些的也就是一個花期就香消玉殞了。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性子細緻柔和了許多,竟然可以把多肉養得很隨性了。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日本櫻花祭)
    引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一個世界,我們從自身發射出來的世界再反饋到我們的感官中,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世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觀,這就是差異,不同的個體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旅行,亦是如此。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花一果一美人,農家菜園漫花叢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為世界何為菩提?眼界即為世界,胸懷即為菩提。這裡是峰哥賞花看世界……今天峰哥來盤點水果和蔬菜花卉1 胡蘿蔔花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為野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L.)的變種,又名金筍、胡蘆菔、紅蘆菔、丁香蘿蔔、紅蘿蔔或甘荀,屬傘形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 中國最美尼姑庵只種花不燒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清靜世界
    中國最美尼姑庵只種花不燒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清靜世界世界上總有些地方會吸引著人不自覺去那裡看一看然後再去看一看無需原因,不問西東對我來說蒼山腳下的寂照庵就是其中之一寂照庵得名於妙慧法師說房子當初是用山上撿來的石頭和山下百姓給的舊木頭慢慢建起來的室內的裝修是一位杭州人幫忙設計的使用的也都是舊材料雖然看上去精緻複雜,其實沒花什麼奢侈錢只是多花了一些心思和時間大殿兩側的廂房門外也都依次擺放著花草處處洋溢著別致溫情的氣息讓身處其中的人們都變得寧靜和善起來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裡常見的植物有哪些?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佛陀成道的過程中很多時刻都與植物有關例如佛陀在無憂樹下誕生在菩提樹下成道■閻浮樹佛教所闡述的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南部有大洲名為閻浮提,此洲中心長滿閻浮提樹林,因此而得名。佛陀少年未出家前,即在此樹下沉思冥想。
  • 中學生作文點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物轉星移花開花落
    這個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精彩。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多姿多彩的生命讓我們的生活美不勝收。可是生命有時候也很脆弱:疾病、災難、戰爭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毀掉一個個鮮活無比的生命!從而給我們留下肉體上的創傷和心靈上的痛苦。
  • 緬甸的佛塔文化可謂「一塔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仰光曼德勒蒲甘
    在佛教中,有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說法,而對於緬甸來說,我覺得可以用「一塔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來形容。的確,緬甸給予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僅僅是它的佛教文化,而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佛塔文化。也正是因為緬甸所特有的佛塔文化,吸引著一鹿老師不止一次地踏上了緬甸的旅程。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達摩菩提
    菩提達摩的省稱,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羅。菩提」是智慧,「達摩」是法,翻譯成漢文就是「智慧法」,生命太匆匆,不錯過身旁花開,不忘記置一幾香茗,讓生活由此慢下來,>感受那細微之處的美好,無論是靜默相對一樹果實,還是此刻看一件件精品饋贈……
  • 一花一菩提,一茶一世界
    【茶見Tea Enlightenment】——Simon 一花一菩提,一茶一世界。願意花時間陪你一起喝茶的人更容易聽懂你的言外之意,有心陪你一起喝茶的人更容易懂你的欲言又止。放慢匆忙的腳步,安頓浮躁的心,讓我們在喝茶中發現真實的自己,發現我們對生活的淺喜和深愛。生活中,我們缺少的不是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因何而起,又從何而來?
    悉達多長大後觀察到眾生生老病死的苦痛,心生慈悲,時常在樹下靜坐冥想,試圖解開這其中的奧秘。19歲的時候,悉達多離開王宮,出家求法。他來到伽耶城外尼連禪河邊的一棵菩提樹下,發大誓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這裡說的「菩提」並不是指菩提樹,而是指徹悟的境界或覺悟的途徑,也就是說他沒達到徹悟的境界就不會起來。
  • 一枝一葉一世界
    倘使空門的高僧,則常吟:一沙一天下,一花一乾坤。氣概大得緊。   幼時懵懂,明了為高僧仙長法力高強,能把天下放正在己方的口袋裡,或者一粒沙子上。比如《西紀行》裡的幼妖,真的以為孫行者那隻葫蘆能裝天,心坎愛戴煞。   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讀。   其後學唯物主義,有過念頭:是不是說,天下這棵大樹,是數不清的枝葉組成的?
  •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醉美月亮湖
    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旅行點滴「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每提起此句,都會想起月亮湖,月亮湖全名騰格里達來月亮湖(蒙語意為天上的海),那裡旅遊資源極為獨特,集大漠風光,戈壁神韻,藏傳佛教,原生湖泊為一體。月亮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左旗境內,是全國第二大沙漠--騰格里沙漠腹地鑲嵌著的一個千萬年的原生湖泊,剛柔交融,孕育著無限的浪漫與傳奇。
  •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布萊克)
    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裡見天國。在你掌裡盛住無限,一時間裡便是永遠。(張熾恆 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宗白華 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徐志摩 譯)一顆沙塵看世界,一朵野花定乾坤,無限可以在你的指間,永恆也可以是瞬間。(化童 譯)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梁宗岱 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一葉蘭,花語寓意優美句子
    總花梗長0.5~2釐米;苞片3~4枚,其中2枚位於花的基部,寬卵形,長7~10毫米,寬約9毫米,淡綠色,有時有紫色細點;花被鍾狀,長12~18毫米,直徑10~14毫米,外面帶紫色或暗紫色,內面下部淡紫色或深紫色,上部6~8裂;花被筒長10~12毫米.裂片近三角形,向寬3.5~4毫米,先端鈍,邊緣和內側的上部淡綠色,內面具條特別肥厚的肉質脊狀隆起,中間的2條細而長
  • 原木整裝新中式茶室︱一葉一菩提,一茶一人生
    以一顆樂觀豁達的心行走塵世,看山山靜; 以一份寵辱不驚的意笑對浮生,看水水清。原木整裝、家居整裝中國的茶文化由來已久,喝茶是一種心情,品茶卻是一種心境。人生需要一種淡泊,形似品茶,實悟人生。一抹留白,一處茶几,幾張木椅,安靜泰然、清新素雅間,茶韻自成。無需多餘點綴,不必刻意雕琢,世間萬物已於超然之中。
  • 詩詞裡的禪意之旅,一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在詩詞中去品味禪意
    禪意是一個具有佛教屬性的詞彙,佛系禪心,泛指清空安寧的內心世界和心態,源自唐朝詩人劉長卿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禪意人生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個人對待生活萬物的態度,當一個人經歷了諸多事情後,最終把名和利都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