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餐飲行業打工三年,我覺得在日本打工,我還是稍微有點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怎麼說呢 ?在日本打工, 痛並快樂著吧!
我工作的店面是一家小店,店裡面每天光顧的顧客很多,我白天上完課之後,下午5點以後開始去打工,我們餐飲行業跟國內的餐飲行業都差不多,一般會工作到11點左右下班。
具體什麼感受呢? 我總結了兩點, 一是累,二是感覺日本這個社會確實很冷漠。所有的人,都被各種規矩給束縛著。但日本人很單純(其實在我看來是傻),有趣。
累就不說了,餐飲行業的通病,到哪都一樣。
至於冷漠呢?我在這裡講一些故事,相信大家看完之後會對日本的冷漠有一定的了解。
我一個日本朋友叫玲元小次郎,是餐館附近一家大公司的主管,年紀輕輕便事業小成。
我在餐館工作的那段時間裡,他經常光顧我們餐廳,算是老顧客了,他每一次來,都是畢恭畢敬地鞠躬說,給你們添麻煩了,每次我跟他聊天,都會讓我感覺好有禮貌。
那種感覺,怎麼說呢,比如我們在中國交朋友,男生之間彼此熟絡後會互相問候對方的長輩。比如,X你大爺!乾死你丫的等等詞彙。
可是到了日本,即使你認為,你們彼此之前已經很熟悉,還是得畢恭畢敬地互相問候,給您添麻煩了,那種深深的距離感,讓人永遠都覺得陌生。
玲元每次來,都一個人,一碗麵,一瓶酒。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吃完喝完。很少見他跟朋友一起來。
有時候即使他吃飯了,還要點一瓶酒喝。喝到半夜才怏怏離開。
我一度不明白,一個人,這麼頻繁地喝,到底為什麼?工作壓力大?家庭壓力大?或者因其他?
我不得而知。
有一天恰巧是孟蘭節,(類似於中國的清明節),玲元獨自一人來到了餐館,我當時挺詫異的,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這種節日,除非父母離自己非常遠,不然肯定是要回家團聚的,玲元坐下,讓我上幾瓶清酒,我照例跟他聊了起來:
我:怎麼不回家?
玲元:為什麼要回家啊?多麻煩啊,不如在你這兒多喝點酒,睡一覺打發時間多好。
我:你多久沒回家了?
玲元:大概5年吧!
我:家裡離東京很遠嗎?
玲元:不遠,坐車2個小時就到了,就是不想回,覺得麻煩,還花錢,我爸媽也不願意讓我回。
說罷表情木然,一口悶完酒杯裡的酒。
他抬起頭,望著我,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孤獨感,便立即打岔到,這瓶酒算我送你的。
他細聲低語:阿里牙多。便再一次舉杯豪飲起來。
有那麼一瞬間,我開始可憐起他來。
沒來日本之前,感覺日本人特別喜歡喝酒,下班喝,放假喝,無時無刻不在喝酒,頻率超高。難道是因為日本本土的酒好喝?
來之後發現,不是日本本土的酒好喝,也不是餐館的飯好吃,而是工作,生活的重壓,逼得他們他們不得不用酒精來麻醉自己。
還要被各種無形的條條框框無時無刻束縛住。
還要時時刻刻都要帶著面具,互相虛偽客套。
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