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宴、遊覽、祭祀,跟著《於役志》馬住宋朝官員的公務旅行攻略

2020-12-20 千經不盡理復來

自古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在宋代,官員可以通過朝廷的支持進行旅行,史稱「公務旅行」,說好聽一點是旅行,實則指的是官員進行公差,宋代以前也有此種官員調配,但直到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第一次將赴任途中的所見所聞所做記錄下來寫成一篇遊記,後世將這類文體稱作「日記體」。

因為宋朝官員外調旅途相對輕鬆不用擔心路途上的交通、住宿以及安全問題,所以湧現了許多此類文章。大宋規定:「任何至南方赴任的官員,都可從京師乘船前往,且沿途所經州縣也都能為官員配備船隻。」並且朝廷規定的到任期限比較寬鬆,沿途官員們可以領略名山大川,見親訪友,因此公務旅行也是宋代官員交友酬答、增加閱歷的重要機會。

一.歐陽修開創了日記體先河且影響甚廣

宋朝官員的公務旅行主要有三種,其一是赴任或離職;其二是朝廷公差;其三是出使國外,《於役志》是宋代官員調任所寫日誌的首部,記錄了歐陽修宋景祐三年,因參與政爭被貶謫,從開封到地方上任的遊記,《於役志》以日記的方式敘事,這種敘事方式開創了歷史先河,影響了後世許多文人作品,不僅是因為這種文體新鮮,更是因為歐陽修文宗的地位。

《於役志》是日記體之開端,後世因為官職的調動需要跋山涉水前往任職地方的官員,都紛紛效仿歐陽修的《於役志》,致使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赴任官職的遊記,例如:陸遊的《入蜀記》,鄭剛中的《西徵道裡記》,樓鑰的《北行日錄》等等。

他們這些文章的排列構架都與歐陽修的《於役志》相同,這些遊記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為現在的歷史學家,提供了了解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一手資料,王十朋在《西徵》中寫道:「歲雲莫矣卻歸來,捉筆書為《於役志》。」,說明《於役志》已經成為了當時,公務旅行遊記的代名詞,足以見得《於役志》在文學史中的影響之深,地位之重。

二.公務旅行耗時久且有專船接送

1.文豪歐陽修的赴任之旅長達五月

宋仁宗景祐三年,歐陽修因參與政治鬥爭,由館閣校勘被貶為夷陵縣令,從開封到夷陵一行旅途兩千六百裡,從開封府到夷陵,官員們一般都選擇走相對快捷的水路,從開封府西南方向出發走陸路經過潁州府到達唐州,然後換走水路順著漢水支流乘船到達襄州和郢州地界,再換走陸路最後直達夷陵,在歐陽修之前有一個名叫尹洙的官員被貶郢州走的也是這條路。

歐陽修在去夷陵的途中一路上結交好友,遍訪親朋,走到鄂州的時候歐陽修會見了兄長,剛準備啟程又聽聞有人在襄州見到了師魯即前面說到的被貶郢州的尹洙,於是歐陽修又想前去郢州拜會老友尹洙,可他又怕耽誤行程,於是乎他就問當地百姓說如何從此地去往郢州同時還能兼顧去夷陵上任的行程。

百姓告訴歐陽修,大可放心的從此地前往郢州,因為夷陵與郢州之間有一路使其來往兩地的路人數日直達,此時歐陽修一聽欣喜不已即刻便動身前往郢州,根據史料記載,郢州與夷陵兩地之間確實存在一條捷徑。

宋朝嘉祐四年,因母親去世回蜀守喪十月期滿的蘇軾與父親兄弟兩人從蜀地返京,三人選擇從水路出川,直達荊門,途經宜城、襄、鄧、唐、許、尉氏抵達京城,三人從襄州以北的路徑大致與尹洙當年所走路徑相同。

2.歐陽修赴任夷陵乘坐的航船令人羨慕

自歐陽修接到皇帝旨意知道自己由管閣校勘貶為夷陵令後,《於役志》只記載歐陽修於五月二十四日啟程離開京都,九月十七日抵達公安渡,而據史料歐陽修應該是當年十月二十六日到的夷陵縣,此次赴任之行全程共計五個月零兩天。

夷陵之行,耗時之久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朝廷又催得急叫他即刻啟程,所以難以購買馬匹和車轎,因而捨近求遠選擇走路程更長的水路。

在當時歐陽修給好友尹洙的書信中有他自己的緣由闡述,信中說:「我一開始計劃的是走陸路到夷陵赴任,無奈天大暑,又無馬,故而選擇水路。讓我開心的是,老人和小孩都一路平安,身體無恙,我母親以前都不曾飲酒,夷陵一行,一天竟能飲數杯。」

而歐陽修此行攜帶的家眷應該不止母親和他的幼子,應該還有路上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家丁隨行,若走陸路必定是長途跋涉,當時有正值酷暑,全家上下有老有幼且無馬匹,當然不能陸行,走水路雖然路程稍遠,但是一路有舟船代步,相對便捷。

歐陽修此行,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船隻了,但在《於役志》中歐陽修並未對乘坐的船隻大小進行描述,他只在書中說道:「至宿州,舟失水道,敗拖。」由此看來,他所乘之船有舵,是中等船,並且還寫到:「見安道於舟中」「與元均小飲倉北門舟中」「具酒為壽於舟中」。

由此可見,歐陽修此行所乘之船,不但能滿足基本的載人駝物,還可以會見賓客、擺酒祝壽,有時天色太晚他還讓一些客人留宿船中啊,這些種種跡象表明,他所乘坐的這艘船一定不小。但是等他到了真州的時候,歐陽修又在文中提道:「移入客舟」,客舟也就是商船,看來到了真州。

當地的官府沒有給歐陽修提供官船,所以他只能選擇坐商船出汴河,這真州府衙也不是針對他一個人,而是北宋前期,汴船多止步在真州地界,官府漕運:「汴船不入江,江船不入汴。」往後,歐陽修乘客舟一路行至嶽州,在此地因為有夷陵縣府吏來接,所以歐陽修又從客舟轉入官船,宋朝行船,大多遵循順風就鼓帆,逆行無風或者是逆風有或者是有暗礁,就收攏船帆。

範成大在赴任廣西途中,船在江西境內得順風,他寫道:「風駛盡帆力,舟如飛。」,詩仙李白也曾寫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由此見得,風雖變化無常,但只要行船人善於行船掌舵,日行千裡也是不在話下。

三.「旅客們」一路交際親友,觀賞名勝

1.走親訪友,擺宴作樂

歐陽修夷陵一行,歷時五月,時間雖然很久,但是他此行收穫也不少,基於他此行旅途中並未遇見災惡,所以他此行也是遍訪群友,讓原本枯燥的趕路行程成為了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於役志》中記錄的大多都是歐陽修訪問的新朋舊友,王慎中也說:「《於役志》,酒肉帳簿也。」。

歐陽修在沿途的大多州縣都有駐足,多則如在荊州徘徊長達一月,少則停留數日,其間在楚州停留的時候十七天與自己當年一同中第的進士時任楚州判官的田況日日形影不離,擺宴飲酒,遊覽當地,在荊州的一個月更是幾乎天天宴請親朋,或是下棋賞月或是觀雨賞荷,據《於役志》所述,歐陽修前後共結交的朋友有姓名者多達五十四人。

其中有曾今同在京做官的同僚,因為歐陽修在當時的名氣比較大,歐陽修此行雖是被貶謫,但他的文章廣負盛名,所以即使如此願意與其交往的人有很多,在歐陽修啟程之前,同僚好友都紛紛宴請為他踐行,其中在路途上,他也廣交知己,比如泗州的春卿、洪澤的李春裕,也有會見自己家的親人比如在鄂州拜訪了哥哥,赴任途中拜會親友,結交知己,也不是歐陽修一人,而是當時的風俗。

2沿途遊覽名勝,祭祀祈禱

《於役志》記載歐陽修一路上除了面見親友,還遊覽名山勝水,祭祀神明,如:「五月乙巳次陳留,登萸廟。」,意思是五月乙巳在陳留駐足停留,前往萸廟祈求平安;又如:「六月庚戌,知州陳亞小飲魏公亭,看荷花。」意為六月更戌和知州陳亞在魏公亭一邊飲酒一邊觀賞荷花,而他在楚州和荊州駐足時日最久,也一定是遍訪群山,遊覽勝地。

自古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都有山水情節,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文人才子們遊覽名山所持的態度也與常人不同,普通人單純為了遊玩,而文人們大都是寄情山水,抒發自己心中仕途不順的抑氣,因而名山勝水一直得到來來往往的文人騷客的青睞。

結語:

宋代官員的公務旅行路途輕鬆且充滿情趣,其間縱情山水,不曾有半點被貶謫的抑鬱之情;《於役志》是我國歷史上首篇正式官員旅行日記體遊志,它對於當時在文人界的影響甚大,這類遊記為後人留下了了解當時社會風俗的重要資料。

參考文獻:《於役志》、《宋史》

相關焦點

  • 揭秘宋代官員日記中的「公務旅行」
    宋代官員調換任所時的旅行日記始於歐陽修作《於役志》  宋代文人官僚常見的長途公務旅行主要有三類:一是調換任所,如赴任、離職;二是職務行為的公差,如出巡、押綱等; 三是臨時差遣,如出使境外等。現在文獻中留存下多種宋代文人官僚調換任所和出使境外的旅行日記。出使官員必須撰寫行程錄( 又稱語錄),作為工作報告遞交樞密院。
  • 宋代「飲福大宴」:在複雜的朝堂關係下,皇帝怎樣請大臣吃飯?
    飲福大宴對於宋朝而言,不僅是向上天祈福、祭祀祖先的國宴,更是統治者與大臣之間拉近關係的橋梁。在飲福大宴中可以看到宋朝制度的部分體現。飲福大宴的存在價值宋代按照流傳下的慣例,在祭祀大典結束後都會舉辦宴請百官的飲福大宴,這是一場重大的宴會。
  • 宋代獨特的「飲福大宴」,看看宋代皇帝怎樣請大臣們喝酒
    飲福宴是宋代皇帝祭祀禮畢之後,宴請文武官員的盛大宴飲活動,寓意君臣共同接受神靈的庇佑。飲福大宴是宋代新建立的官方宴飲活動,為趙宋王朝所獨有。飲福大宴的舉行,一方面顯示了古人對天與神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也是統治階層增強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 「春秋大宴」:由繁盛走向衰敗的宋代大型官方宴飲活動
    國家大宴,是宋代官方宴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制,嘗以春秋之季仲及聖節、郊祀、籍田禮畢,巡幸還京,凡國有大慶皆大宴。」國朝大宴即由春秋大宴、聖節大宴和飲福大宴三個宴會組成。國家大宴是宋朝規模恢宏、陳設華美、禮儀繁雜、人員眾多的政治色彩明顯的大型宴飲活動,君主和中高層官員同時預宴,外國使臣也隨之同預,為朝野內外所矚目。
  • 為什麼宋朝的皇帝不穿黃龍袍?
    可也不是每個朝代皇帝都是「龍袍加身,黃龍在世」的著裝,其中宋朝皇帝就是個典型。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事變」上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就是「黃袍加身」,一旦加身,便成皇帝,似乎它就是皇帝權位的象徵。那麼,宋朝皇帝的龍袍顏色就一直都是黃色的了嗎?
  • 古代沒一周七天概念,也沒周六、周日,那麼古代官員怎麼休息?
    唐朝同時重視冬至這天,與春節一樣,因為這天皇帝要祭祀天地。這兩個節日加起來有14天。還有八月五日、夏至和臘日,前後共三天,漢代就有臘日假,是冬至的第三個戌日,這個節日一直沒有固定,在唐朝時固定下來就是十二月八日,也是今天的臘八節。這樣三個節日合起來有9天。還有清明節與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加起來有4天。
  • 解讀宋朝(1):讀宋詞,可以讀出宋朝人的三大特點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雖然在政治軍事上,宋朝未能取得超越漢唐的地位,疆域也縮小了許多,但是在經濟文化及科技上,宋朝取得了足夠輝煌的成就。雖然沒有唐人李白那樣「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飲,但是宋人也是很愛飲酒的。宋朝經濟發達,政府優待官員,所謂「「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同時宋代推崇「以文制武」優待文官,壓制武將,以維護皇權穩定。這樣一來,宋朝大量的官員收入提高後,生活奢侈,如宰相寇準一頓「雞舌宴」就要殺掉幾百隻雞。
  • 古代宴飲趣談:古人高級宴會的樂趣,盡在文人的「宴飲詩」中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文人、詩歌、美酒仿佛是天生的絕配,為何要「長醉不復」?皆因心中有萬丈豪情,但英雄又無用武之地,於是將情感付諸於美酒,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宴飲之情。2.宋代文人的高級宴會宋朝是古代歷史中的另一個高光時刻,雖然宋朝在軍事實力方面較弱,但是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卻曾一度達到了繁榮局面。據史料記載正常有30多座,人口數量超百萬的城市。夜市、勾欄瓦肆、酒肆、茶館等,在當時社會中都十分興盛。
  • 宋朝盛世景象,卻流行殺人祭祀鬼神,是什麼原因?
    對於現代人來講,宋朝都是一個特別神奇的朝代,那是一個經濟繁榮,文風昌盛,可遊山玩水吟詩作賦的時代。在多數人的眼中,宋朝是一個接近於現代的朝代,但是在宋朝有一件事情比較恐怖,就是祭祀鬼神。祭祀鬼神圖販賣人口,開黑店在宋朝殺人祭鬼流行,甚至是出現了倒賣人口的行業,用來當做祭品。
  • 漢魏時期,宴飲是如何擺脫政治和社會功能,開啟休閒屬性的?
    在中國傳統禮制中,宴飲具有儀禮的內容,屬於五禮中的「嘉禮」。嘉禮是用於融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溝通互相之間的感情、加強交往聯繫的儀禮,主要包括婚禮、冠禮、饗、立儲、賓射,宴飲就是饗禮的一部分。因此漢初,朝廷的宴飲儀禮是由叔孫通參照前人禮制中的饗禮而緊急制定的,而在一般士大夫的宴飲,則是參照周代的「鄉飲酒禮」。這種周代流行的宴飲風俗,由鄉大夫作主人設宴,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國家推薦賢者。
  • 古代宮廷的宴飲
    古代宮廷不定期舉辦宴飲活動,並且排場很大,大多是君主對大臣舉辦的活動,還要有歌舞娛樂活動,以此增進友誼,強化臣屬的忠心。大宋時期,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或許受了宴飲風氣的影響,召集掌握兵權的大將一起喝酒,也就是宴飲,在宴會上杯酒釋兵權,算是用和平方式解決了兵權的問題,把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即便有些武將不喜歡交出兵權,最後也被勸說,老老實實交出了兵權,而這種選擇是通過宴會的方式來解決的,並沒有動一刀一槍,也沒有給誰栽贓陷害。
  • 旅行結婚+答謝宴詳細流程攻略·紐西蘭婚禮
    圖片婚禮類型:皇后鎮莊園教堂婚禮圖片婚禮預算:3w+旅行結婚+答謝宴的婚禮模式,可以說是既滿足了小仙女們對婚禮的種種想法以紐西蘭婚禮為例,旅行結婚和傳統婚禮,在同時拋開「婚宴」和「蜜月出行」的預算之後,旅行結婚的預算可是要比傳統婚禮省了一半不止的預算~婚禮和蜜月同時進行也省了專門為蜜月旅行安排時間的程序
  • 去飲宴穿波鞋?7款時尚波鞋飲宴穿搭
    去飲宴穿波鞋?7款時尚波鞋飲宴穿搭出席飲宴場合,當然要打扮得漂亮時尚,但也不宜過於高調搶去新娘風頭。若婚宴場地和主人家沒有指定dress code,不妨以波鞋穿搭去飲,為整體造型注入幾分潮流感,同時也不會使造型顯得過於刻意隆重。
  • 各個朝代官員工資排行,清朝年薪11萬,宋朝高薪養廉得不償失
    最低的佐史年俸是96石(約1296公斤),大約是5050元人民幣;而秩比萬石的官員,年俸是420石(約5670公斤),大約是22110元人民幣。3、隋朝:7.44萬元—86.8萬元隋朝的官俸比較高,並且官員數量也較多。據統計,隋代官數為12576員,其中中央官員2581人,地方官員9995人。
  • 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
    《新唐書·選舉志上》曾有記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鹿鳴宴在唐朝時期便已興起,是指在科舉考試中,參加鄉試後放榜的第二天,為慶祝新科舉人取得佳績而舉辦的宴會,本次宴會的參加人員有考官以及新科舉人,還有一些年老的舉人以及官員。
  • 故宮打卡攻略—遊覽篇
    清朝成了專門的祭祀場所。順治、康熙年間,皇帝在這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乾隆曾在此舉辦著名的「千叟宴」,宴請90歲以上老人,入宴群臣、老人及並未入座者達五千餘人。
  • 生性秉直的寇凖,遭同僚排擠卻依舊堅守內心原則,被譽為宋朝魏徵
    他生性秉直,為人公正,處理公務更是秉公執法,深得百姓的追崇。在宋太宗統治時期,他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了進士,從而進入朝堂為官,也因為他的性格特徵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三十二歲那年就成為了樞密副使,不久之後又升任為參知政事。等到宋真宗繼位之後,寇凖再次得到重用,甚至還與另一參知政事共同出任同平章事一職,成為了百官的典範。
  • 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聊一聊唐代的宮廷宴飲文化
    相應地,唐朝自然也要在經濟上表現出其強大的實力,這一點突出體現在唐代宮廷宴飲的社會和繁育上面。唐代宮廷宴飲宮廷宴飲的方式由於唐代國力的強盛,唐代的宮廷宴飲數量可以說是相當多,皇帝們有許多理由可以舉辦宴會,以此來取樂。
  • 每日筆記(2月6日)宋朝公務員的假期
    看一個資料,是關於宋朝公務員假期制度的,十分完善。宋朝節假日主要分定期休息日、重大節假日、特殊假日三大類。
  • 從六個傳統節日風俗,看宋朝節日休閒生活的特點有哪些?
    一、宋朝的六個傳統節日及其風俗隨著宋代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步伐加快,宋代政府非常重視引導和推動民風民俗的發展,不僅創設新節日、維護和「加工」傳統節日習俗、規定節假、組織開展各種節日活動、營造節日氣氛,而且宋朝皇帝及其臣僚或者以統治者身份,或者以普通俗民身份積極地參與各項節日活動,「與民同樂」,這些使得宋代幾乎每個傳統節日,無論是在都城還是在地方城鎮,都是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