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秉直的寇凖,遭同僚排擠卻依舊堅守內心原則,被譽為宋朝魏徵

2020-12-18 文月梧桐

寇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生性秉直,為人公正,處理公務更是秉公執法,深得百姓的追崇。在宋太宗統治時期,他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了進士,從而進入朝堂為官,也因為他的性格特徵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三十二歲那年就成為了樞密副使,不久之後又升任為參知政事。等到宋真宗繼位之後,寇凖再次得到重用,甚至還與另一參知政事共同出任同平章事一職,成為了百官的典範。

寇凖

公元1004年,契丹軍隊大舉南下,進攻宋朝,包圍了澶州等地區。消息傳回,朝野震驚,但寇凖卻極力反對南遷,想要勸說皇帝御駕親徵,從而穩定軍心,這也導致雙方籤訂了影響深遠的澶淵之盟。如此有魄力的寇凖,雖然由於性格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與此同時也得罪了朝堂中的一大批官員,因此最終受到排擠,無奈之下辭去相位前往地方任職。但無論所處何處,他始終堅持為國效力。範仲淹曾言: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

範仲淹

太平興國五年,當時十九歲的寇準通過了科舉考試,成為了進士。在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宋太宗往往會親自對進士進行提問,而對那些年紀輕的人就不會考慮。就有人教寇凖謊報年齡,但寇凖卻堅持不肯,好在後來也被錄取了,擔任大理評事一職。在這期間他處理了兩件較為嚴重的貪汙受賄案,雖然寇凖極力想要懲處他們,奈何憑藉著在朝堂中的地位兩個案件中的官員竟然先後逃脫,寇凖非常憤怒,但又無可奈何。

淳化二年,宋朝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導致莊稼作物無法生長,宋太宗曾經召集身邊的臣子來詢問政治的得失。大家都認為是年頭不好,只有寇凖說發生大旱肯定是由於刑法中有不公平的地方。宋太宗很驚訝,便詢問寇凖不公平的地方在哪裡。寇準趁此機會表明了自己的不滿,從而使那些違法的人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宋太宗也經過這件事覺得寇凖此人可用,便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開始正式參與北宋朝廷的軍國要事。

宋太宗

在宋太宗駕崩之後,太子趙恆繼承了王位,歷史上將他稱為宋真宗。這個時期的寇凖擔任尚書工部侍郎,實際上宋真宗很是欣賞寇凖的才華,想讓他擔任宰相,只是考慮到他性格過於剛正,恐怕難以獨自擔任,因而作罷。恰好遇到遼朝軍對宋朝發起猛烈進攻,並於高陽關之戰中大敗宋軍,還俘虜了宋朝多位將領。四年之後,遼朝軍隊再次捲土重來,再次俘虜宋朝將領,這兩次戰爭的結果極大地震驚了北宋朝廷,但由於實力相差因此始終沒有採取反擊行動。

等到景德元年遼朝入侵的消息再次傳來,宋朝才決定採取相應措施。正是在這一年寇凖在旁人的推薦下成為了參知政事,他反對議和,主張帶兵出擊,收復失地。但是由於宋真宗畏懼遼軍的強大,想要議和,直接導致議和派囂張不已。他們甚至還攻擊寇凖,多次污衊他。無奈之下,寇凖只好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在議和派的堅持下,最終與遼朝籤訂了澶淵之盟。

遼軍南下攻宋

這寇凖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宰相,在他擔任宰相的時候,他提拔人才從來不看門第之分,專門喜歡用那些出身貧苦而有真正才華的人。宋朝的御史臺是專門批評朝政得失的機構,每次官員有缺失,他就讓當時生性秉直具有批評精神的人前去擔任。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朝中奸人的心腹大患,甚至在他們的攻擊之下,寇凖還被免去了宰相之職,前往地方擔任知州。公元1019年,朝堂局勢再次發生了變化,朝中大臣主動邀請寇凖回京擔任宰相,因為此時奸人實在不能夠勝任宰相,只不過是想要利用寇凖的權勢來為自己服務罷了。在朋友的勸阻下,寇凖主動放棄任職,繼續留在地方。

被貶官的寇凖

宋太宗趙光義可謂是極其欣賞自己手下這位肱骨之臣,曾言:朕的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眾所周知,唐朝時候的魏徵對於唐太宗的重要性,而宋太宗竟然將寇凖與之相比,足以看出寇準對宋朝所做出的功用之大。與魏徵有異曲同工之處,他也生性正直,敢於向皇帝直言勸誡,從不顧慮個人得失,實在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之材。

參考資料

《宋史·列傳第四十》

相關焦點

  • 被譽為明鏡的魏徵,敢於直言進諫,死後不久卻被李世民毀了墓碑
    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其生前樸素至簡的作風出言拒絕了,僅用一輛破舊的馬車,載著魏徵的靈柩,便下葬了。因此魏徵的葬禮雖然簡單,卻不平凡,李世民也率領文武百官出城門相送,一時間,滿朝文武無不嘆然。 但就在魏徵葬後不久,李世民便下旨毀其墓碑,磨滅碑文,並取消了將公主嫁給魏徵長子的計劃,可謂匪夷所思,引得大臣紛紛猜測其中的緣由。
  • 蘇東坡曾痛陳「青苗法」弊端 遭王安石排擠
    蘇東坡曾痛陳「青苗法」弊端 遭王安石排擠 同僚石介曾作《三豪詩》,對石延年、歐陽修、杜默三人的才華極盡讚譽,說石延年豪於詩,歐陽修豪於文,杜默豪於歌。石延年、歐陽修才氣卓絕,冠以「豪」,可謂實至名歸。杜默特別愛寫詩,但詩才拙劣,其詩多不合格律,常常鬧笑話,以致後人把因言事不合格者比喻為「杜撰」——杜者,杜默也。  蘇東坡讀過杜默一首《送守道六子詩》,詩曰:「學海波中老龍,聖人門前大蟲。推倒楊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
  • 魏徵死後,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的墓碑?
    ,魏徵與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一代名相魏徵病逝,終年63歲。唐太宗寧可失去心愛之物,也不願讓魏徵抓住他玩物喪志的小辮子。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準備妥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魏徵問及此事,唐太宗回答:「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從這兩件事來看,唐太宗很是忌憚口無遮攔的魏徵。魏徵的直諫,有時讓唐太宗很沒面子。唐太宗對魏徵說:「你可以當著大家的面應付一下,等其他時候再提意見不行嗎?」
  • 此詩人才學「迷人」,卻遭世人排擠,留下一句詩成為眾人口頭禪
    文/玉濁清此詩人才學「迷人」,卻遭世人排擠,留下一句詩成為眾人口頭禪人們的相貌成為了如今人們口中的詬病,也成為了人們在閒暇之餘談論的話題,不過我們也要明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切都是父母給的可是這個作品卻是統治階級所憎惡的內容,即便如此他依舊自信滿滿,後來又斷斷續續了考了幾年,總共考了10多次,但依舊沒有上榜,因此也被稱為「十上不第」。在黃巢起義之後,他為了避免世間之亂便隱居九華山,不過卻在55歲的時候依靠吳越王,擔任了一些官職。
  • 凌煙閣系列:魏徵和李世民的君臣恩怨,墓碑被推倒為什麼又重建?
    賢君諍臣 歷史上魏徵以「直言敢諫」聞名,自從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後,魏徵輔佐他達17年時間。 據《貞觀政要》記載,魏徵在這17年時間裡,向李世民當面直陳諫言達50次,呈送奏疏11件,進諫多達數十餘萬言。
  • 生性兇猛,以食魚為生,被譽為 「水中殺手」,營養價值高受歡迎
    今天分享的主題:生性兇猛,以食魚為生,被譽為 「水中殺手」,營養價值高深受歡迎。 如今的農民不再熱衷於到城裡打工,反而近些年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農村的發展機會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就返鄉在農村進行創業,農民創業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養殖業和種植業,其中養魚是當下很熱門的一個養殖項目,很多農民靠養魚賺到了錢,擺脫了貧窮的生活狀況,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 臉書再遭反壟斷訴訟 被控收購或排擠新興科技公司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0日電 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臉書)在美再遭反壟斷訴訟,被指控多年來一直在收購或排擠對其有競爭威脅的新興科技公司。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0日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簡稱FTC)和一個由46個州組成的跨黨派團體周三對臉書提起了反壟斷訴訟,指控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多年來一直在收購或排擠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其競爭對手的新興科技公司。報導稱,在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調查後,FTC以3比2的投票結果向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家聯邦法院提起訴訟。
  • 歿後振芳塵:魏徵家族的沉浮
    當時,太宗正要在宮內營造一座小殿,聽說魏家沒有寢堂,就下令用自己營造小殿的木料給魏徵建了寢堂。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魏徵病逝,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本想以最高禮遇安葬魏徵,但魏徵妻裴氏以魏徵遺願婉拒,最後喪事從簡。太宗親自為魏徵神道碑撰寫碑文並書丹,代表了官方層面對於魏徵一生功績的蓋棺定論。出殯之日,太宗登苑西樓,臨路哭祭,太子奉詔致祭,百官送出郊外。這可看作是君臣相得的最後一幕了。
  • 職場裡什麼人最容易被排擠?最不受待見?
    在職場裡,排擠也是分情況的,有些人,是領導和同事都不喜歡,有的人寧肯被同事排擠,也不能被領導討厭。一般而言,職場裡最容易被排擠的有這麼幾類人:被人排擠,肯定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就是利益因素,在職場裡面因為利益而產生衝突,這是最正常不過的情況了。
  • 高下立判:中國表彰抗疫英雄,而川普在炒人、排擠專家
    【文/觀察者網 郭涵】中美兩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高下立判,僅憑一個細節就得以體現:當中國以國賓級禮遇表彰一批抗疫先進個人與集體時,在美國,一個個堅守本職工作的公衛官員或專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反而因為川普的我行我素、不肯擔責而失去工作、遭到排擠或恐嚇。
  • 魏徵叛主,憑啥獲得文人第一諡號「文正」?司馬光:他真的配
    宋仁宗唐代以前對死後之事,出於尊重一般都給好詞,至少是中意詞,比如西漢平帝任內下面暴動不斷,又發生了王莽篡漢之事,但依舊給他「平」字,這要真按事跡來說,該給他「亂」字才對啊。貞觀三年,李世民剛繼位不久,他要應對北面的突厥,內部又要處理朝野對他殺兄弒弟的罵名,為此他只能懷柔李建成舊臣,魏徵作為李建成集團的佼佼者,是主要懷柔對象。但榮譽可以給,給實權又不放心,所以對魏徵既要用又要防,最終太宗給魏徵秘書監的職位,同時加「參知政事」銜,讓一個圖書館館長成了有資格登堂入室的重臣。魏徵對李世民的心思心知肚明,所以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取得皇帝信任。
  • 宋朝抱著「鐵飯碗」的士人群體死亡年齡,為何會低於平均死亡年齡?
    大家好,我是來自宋朝中書省的一位小官。對了,這個宋朝大抵就是你們所說的北宋。我穿越時光隧道,就是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彼時我和同僚們的生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亡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但在我們那個年代,官員們的死亡年齡普遍早於平均壽命。而且,很多人都是生病去世的。
  • 單位裡,這四種人最容易受到排擠,一不小心就變成「邊緣人」
    職場如江湖,有人的地方必定會有江湖,江湖義氣,恩怨仇敵,雖然不可能拉幫結派,血雨腥風,但是絕對可以冷暴力手段排擠邊緣一些異己。而被排擠的「職場邊緣人」要麼自身內心足夠強大,可以在被排擠孤立的環境中不受影響,自我野蠻生長;要麼就是抵抗不了這種孤立無援的內心煎熬,最終變的開始懷疑自我,喪失工作激情,慢慢被迫離開。
  • 在現代人手一把的傘 在宋朝有不一樣的含義
    它並不是宋朝的產物。但是在宋朝。傘的功能並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甚至包含了談情說愛的功能。傘本來就是一個極美的事物。同時傘的有著特殊的這種工藝。拿在手裡輕輕用力便可撐開。不同於現在的塑料布。當時的傘都是用油紙做的,稱為油紙傘,這種傘十分的環保。重要的是在我們這些現代人看來,用油脂做成的傘更加具有懷舊的感覺。
  • 魏徵夢斬龍王,看似跟取經不相關,卻是大有文章!
    上次說到魏徵是否有資格處斬涇河龍王,顯然他是有這個資格的,那這次就來說說《西遊記》為何要安排這麼一場戲。聲明: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神算子說將監斬你的是人曹官魏徵,而這魏徵是唐王李世民的頂頭上司,所以讓龍王去找李世民求情。龍王也是這麼照辦的,可世事難料,這李世民也是想幫助龍王,可誰曾想這魏徵居然來了夢斬龍王這一出。這裡不禁就會想,龍王違反天庭的聖旨,為何會讓人間的魏徵監斬呢?神算子那麼神,為何沒有算出魏徵會夢斬龍王的招數,還要拖李世民下水呢?
  • 漢有未央宮,唐有大明宮,明清有紫禁城,為何宋朝沒有大型宮殿?
    時至今日,紫禁城依舊是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宮廷建築群。 北京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首都是在元朝。當然在此之前,遼金王朝也曾定都於北京——不過,在遼代,北京被稱之為南京,而在金朝,北京則被稱為中都。到了元,北京得以成為大一統王朝大元的國都。之後明清兩朝也都定都於此。不過紫禁城卻是明朝時期的產物。
  • 魏徵死後留一本冊子,李世民讀後勃然大怒,下旨:給我扒了他的墳
    然而諷刺的是,魏徵葬禮後不久,李世民淚痕還未乾,魏徵的墓卻被李世民親自下令推倒。魏徵和李世民,一直是史學家推崇的君臣關係的典範。那麼,李世民為何要親自推倒魏徵的墓呢?而這,就要從李世民和魏徵的實質關係來說起了。魏徵,字玄成,河北巨鹿人。他幼時家貧,但心有大志,因此刻苦讀書,通貫書術。
  • 看鑑·拍一拍宋朝: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比起李白的仙風傲骨浪漫不羈,蘇東坡的曠達疏朗、雲淡風輕更易引起內心共鳴,因為這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當我們都認為我們的人生要歸零的時候,蘇東坡說,不,沒有歸零,我的人生我做主。01詞韻與音樂相比於唐詩的一板一眼,宋詞顯得有些參差不齊,但依舊不乏格調和韻律。
  • 宋朝宰相李昉,真的只是孤傲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宋朝宰相李昉,真的只是孤傲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後周時期的翰林學士,宋朝時期的宰相李昉,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又有著什麼與眾不同的的性格呢,很多人都說他清高孤傲,可他真的只是如此嗎,讓我們走進李昉的內心世界真正的認識一下李昉吧,下面說說有關李昉的三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