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曾痛陳「青苗法」弊端 遭王安石排擠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蘇東坡曾痛陳「青苗法」弊端 遭王安石排擠

  中國歷史上的人物,沒有哪個像蘇東坡一樣。無論古人還是今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齊了心似的喜歡他。喜歡他的詩詞,喜歡他的文章,喜歡他的書法和繪畫,甚至烹個菜都要美其名曰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可見喜歡到骨子裡了。其實,人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為人。雖然一世為官,卻沒有傳統官僚的世故;一世為文,卻不見世俗文人的虛假。

  凡遇不平 不吐不快

  國人歷來強調「人貴直,文貴曲」,但蘇東坡卻背傳統而自任。無論對象是誰,凡遇不平,不吐不快。同僚石介曾作《三豪詩》,對石延年、歐陽修、杜默三人的才華極盡讚譽,說石延年豪於詩,歐陽修豪於文,杜默豪於歌。石延年、歐陽修才氣卓絕,冠以「豪」,可謂實至名歸。杜默特別愛寫詩,但詩才拙劣,其詩多不合格律,常常鬧笑話,以致後人把因言事不合格者比喻為「杜撰」——杜者,杜默也。

  蘇東坡讀過杜默一首《送守道六子詩》,詩曰:「學海波中老龍,聖人門前大蟲。推倒楊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這樣形同白開水、毫無韻味的詩才也被石介列為文壇「三豪」之一,蘇東坡深感反胃,忍不住打趣說:「吾觀杜默豪氣,正是京東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蘇東坡還把這件事記錄在自己的隨筆集《志林》中,廣為流傳,聞者無不笑倒。

  在提出自己的意見時,蘇東坡從不懂得「為尊者詩諱」這一讓人明哲保身的「官箴」。歐陽修是發現蘇東坡的伯樂,步入仕途的老師。歐陽修寫了一篇《朋黨論》,蘇東坡不認同其中觀點,隨後就作了一篇《續歐陽子朋黨論》。老師說,君子有朋,小人無朋;為人君者,當退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則天下太平。蘇東坡卻說,「禍莫大於權之移人,而君莫危於國之有黨。有黨則心爭,爭則小人者必勝,而權之所歸也,君安得不危哉!」與老師的觀點針鋒相對。

  率性剛直 不避斧鉞

  蘇東坡率性剛直,言事不避斧鉞。宋神宗上臺後,面對外憂內患,心急如焚,振興國力的願望非常迫切,便起用王安石,推行「熙寧變法」。王安石屬於激進的改革者,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動改革的力度空前,還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種驚天之語。蘇東坡在一次宋神宗召見時,實話實說,「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意思是改革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他對激進的改革進行批評,讓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不高興。於是,他們把蘇東坡安排到開封府當推官,讓他靠邊站。

  面對排擠 依然故我

  然而,即使是面對排擠,蘇東坡依然故我,特別是對「青苗法」提出了直言不諱的批評。「青苗法」,簡單地說就像由政府成立一個「農業銀行」,農民春種時借錢買種,秋收時還本付息,其目的一是抑制土地兼併,二是為農民提供生產資金,三是政府創收。然而,這一表面誘人的政策,在執行中卻由「不許抑配」,即農民自願演變成了強迫貸款,由幫助資助生產與政府創收兼顧變成了政府創收和官員謀利,導致許多農民債臺高築,有的甚至家光業盡。

  蘇東坡了解實情後,連續向皇帝上了《上神宗皇帝書》、《再上神宗皇帝書》,細數「青苗法」在執行中對農民造成的傷害。王安石知道後,十分惱怒,不久便指使御史彈劾蘇東坡。蘇東坡從此開始了貶官生涯,由北至南,由富庶之都到不毛之地,越貶越遠。最後,六十一歲的他,還被貶至茫茫海外的瓊州(今海南省)——足見「人貴直」中的「直」字是多麼的昂貴,因為這個「直」字,蘇東坡付出了一生的代價。

  光風霽月 不忮不求

  不過,蘇東坡雖然因為剛直而屢遭厄運,但他的境界高就高在,他只對事不對人,從不記恨那些給他使過絆子的人。王安石以及後來的宰相章惇等人,都曾排擠或陷害過他,但蘇東坡對他們個人,卻從來都沒有表露過絲毫的怨恨或憤懣之情,後來甚至還與王安石詩酒唱酬,成了朋友。這說明,在蘇東坡的人生字典裡,沒有「敵」而只有「友」,蘇東坡只恨那些可恨之事,具體到某個人,他卻從來不放置心頭的。對於起起落落的仕途,蘇東坡也坦然自若,順流快慰,逆流也不悲苦。

  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說:「他(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這就是蘇東坡,真誠、剛直、達觀,一個曠世絕代的真名士。(文/晏建懷)

相關焦點

  • 王安石,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最近拜讀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北宋王安石變法那段歷史。這次著名的變法在北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也給北宋朝廷和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意思的是,當我觀察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在變法中的行為,我倒是想起了美國紐約大學宗教歷史教授詹姆斯·卡斯的一本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王安石,他是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他是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 王安石和蘇東坡,誰的名聲在當時更大?
    自從因為質疑新政被王安石排擠貶謫,蘇軾除了「烏臺詩案」和一些地方政績,在仕途上的作為也就乏善可陳。蘇東坡的名聲流傳千年,得力於他多方面的才華和文藝創作。於詞上開宗立派,於畫上首創「文人畫」,於書法也堪稱大家,甚至在吃貨人設上也立住了——這就是和王安石純高層路線的區別——蘇東坡的名聲既有高層肯定,又與底層老百姓的追捧密切相關。
  • 再顧神宗,沒成想顧來個青苗法
    歷史證明:王安石沒有宰相肚量  王安石的性格缺陷——剛愎自用、無容人雅量、排擠君子而任用小人等,無疑是變法失敗的一大根由。  韓琦主張變法,似乎只是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  韓琦沒有對王安石進行人身攻擊,更沒有否定王安石的為人。
  • 資料:電視劇《蘇東坡》分集介紹 - 第16集
    第十六集  王珪命張璪及時報告王安石的消息。另外,在他的策動下,神宗任命蘇轍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任命蘇軾為殿中丞直史館。王閏之不斷抱怨蘇軾官職低微,蘇軾只能感嘆家有俗妻。蘇軾認為《青苗法》和《均輸法》都是弊大於利,不能施行,雖經範鎮等勸說,他仍決定去勸阻王安石推行均輸法。他將王安石拉到大街上問詢百姓對均輸法的意見,王安石認為這不可理喻,甩袖而去,蘇軾的勸說以失敗告終。神宗批准施行《均輸法》,並追加呂惠卿等為崇政殿說書等職。而呂惠卿卻背著王安石指使王廣淵向聖上備陳《青苗法》之好,以促進青苗法早日推行。
  • 蘇軾和王安石,登上名山後,分別寫了一首千古名詩,誰更勝一籌
    王安石作為改革派,曾準備改革科舉制度,要開辦學校。對考試形式內容進行改良,更看重考生的政治論點和思想考核,但被作為保守派的蘇軾上奏反對,並陳書新法弊端。而皇帝看重蘇軾,想讓他修中書條例、修起居注,被王安石竭力攔下,王安石還在神宗面前否定蘇軾人品,讓他不得重用,甚至逼其離開京城,自放外地為官。
  • 王安石變法為何成了害民之法?人治社會下的法治,需要人治來維持
    王安石變法開始後,陸陸續續頒布了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等法令,我們看看這些法令是如何開源節流的。 1,均輸法。 均輸法就是把京師需要的物資,由過去的地方採購改為中央直接採購,把商人把持的「輕重斂散之權」歸於政府,減少政府開支,減輕農民負擔,說白了就是減少中間商賺差價。
  • 王安石和蘇東坡之間的菊花往事
    據說,這首詩前兩句是王安石寫的,後兩句是蘇東坡續的,這首詩裡有一個「拗相公」和「大鬍子」的菊花往事。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家拜訪,王安石不在。蘇東坡看見書桌上有一首王安石寫了一半的詩稿,只有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 《蘇東坡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花了兩周的時間,看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英文原著《蘇東坡傳》的譯作,以我紙上談兵的英語水平當然看不懂原著,只能看譯作。一個現代中國人通過英文譯作了解一個古代中國人,這倒算得上是一件有趣的事。遺憾的是譯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真實地展現原著的風採,就像替身永遠只能展示真身的背影,至多一個模糊不清的側面一般。
  • 王安石變法受阻:改革無坦途
    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實施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在經濟上,推行了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與市易法;在軍事上,設置了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與軍器監法。此外,王安石也注意到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太學三舍法與貢舉法。
  • 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初入官場,官職不大,為何如此積極反對變法?
    宋神宗熙寧二年 (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為參知政事,並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對,包括司馬光、韓琦、富弼等名臣也反對王安石。此時剛服完喪回到京城的蘇軾僅任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其政治地位與王安石相關甚遠。蘇軾仍對王安石變法提出了批評意見,以至於蘇軾被王安石打擊,自請外放出京,任杭州通判。
  • 為你讀書|宋神宗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大幕拉開
    01在貶謫呂誨,殺一儆百之後,王安石變法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他制定了「富國法」,一共八條,包括農田水利法、均輸法、青苗法、免疫法、市易法、方田法、保甲法、保馬法。其中,均輸法第一個登場。一直以來,宋神宗都為大宋的積貧積弱,國庫虧空而頭疼。
  • 人生何須畏浮雲,王安石曾在這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飽含哲理
    今天就讓我我們走進詩人王安石和他的《登飛來峰》。人生之初陽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元祐元年,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床上回憶他的一生。他已經油盡燈枯了,雖然他的建立的功業已經一點一點地崩塌了,但是還有青苗法值得他驕傲。但是,下人來報司馬光竟然廢了他的青苗法。一口腥甜湧上,他離開了。和此時比起來,他在寫《登飛來峰》時是多麼意氣風發。
  • 聶智:王安石變法的改革教訓及啟示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之一,這段歷史常讀常新。 為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政治危機,想有所作為的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王安石推出的各項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募役法、將兵法、保甲法等系統完備,大體上切合實際,得到了宋神宗的堅定支持。
  • 王安石變法的功與過
    在經濟方面主要有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疫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軍事方面主要有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軍器監法,教育方面主要有太學三舍法、貢舉法。還有青苗法針對豪強地主趁農民青黃不接時發放高利貸,從中盤剝的狀況。由各縣政府每年分夏秋兩次貸款或糧食給自耕農,按戶等高低規定借貸數額,半年後加利息二分(20%)歸還。方田均稅法分為方田與均稅兩個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縣長舉辦土地丈量,按土地肥瘠定為五等,均稅是以方田丈量的結果為依據,制定稅數(類似土地稅)。本意是規範土地收稅。
  • 王安石變法為啥屢遭圍攻
    從參知政事到宰相,王安石先後實行變法革新,積極推行青苗、均輸、市易、免役、農田水利等新法。推行新法期間,曾與以司馬光為代表的所謂頑固派展開激烈的鬥爭。王安石讚揚商鞅在歷史上的功績,說「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同時,痛斥程顥、程頤的復古主義,說他們「俗儒不知變」。
  • 好書在百度 蘇東坡:奔走潦倒的一生,波瀾曲折盡在詩裡見
    1068年,他們居喪結束以後,離開四川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沒有回去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後蘇東坡卷進整個政治鬥爭當中。王安石變法:繞不開的政治失意回到京城,首先面對的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做足了皇帝的工作,讓皇帝對於變法心中已經有了熱切期盼之時,他們開始在北方開戰,然後內部改革,他所要追求的一個方向叫作錢平。
  • 名人大講堂③|阿來: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在黃州
    如果這時他沒有一種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或者說沒有堅持某種人格的話,他可以一路飛黃騰達,青雲直上,但他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蘇軾有一種政治理想,有一種社會關懷,他對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有很多意見。比如,王安石變法有一條《青苗法》。當時,農民每年會有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時去年的糧食吃得差不多了,但地裡的莊稼還沒長出來,日子難過的農民會借錢買糧,向哪裡借呢?
  • 現代太史公:《蘇東坡新傳》作者李一冰
    現代太史公:《蘇東坡新傳》作者李一冰蘇軾和司馬遷是我最愛的兩位作家。關於他們的著述,我都會買來看。昨天開始看《蘇東坡新傳》,在序言中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本書是作者李一冰在獄中所寫!李一冰可以說是現代版的太史公了!
  • 蘇軾與王安石
    歷史上的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都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前兩次改革,直接促使了魏國和秦國的強大。但是後兩次變法基本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還是整個國家已經日薄西山,只留後人一聲長長的嘆息。年輕的神宗繼位後,決心要改變國家「積貧」的局面,便任用王安石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