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還有人喝茶比中國人還講究?伊朗人不可一日無茶!

2020-12-07 響品有約

在中華歷史上,我們經歷過幾次以茶代酒的時期。不過那些年代大多局勢混亂實屬無奈,因為糧食都不夠吃了,再拿來釀酒供富人們享受,那簡直就是作死激化社會矛盾。

所以,往往動蕩的年代,酒成了奢侈品而被禁止了,而茶就成了最理想的替代品了。可是你知道嗎,在如今這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和平年代,還有個國家居然全民推行以茶代酒。

而這個國家對茶的需求量不輸中國,只是對於小約來說,他們喝茶的習慣有那麼點小奇葩。

伊朗不算個大國家,人口也就7000萬左右,不過每年茶葉的消耗量達到12萬噸。說起來,伊朗也算是主要的產茶國了,可是國內生產的茶葉根本經不起國民們的消耗啊,所以國內茶葉產量再多,依舊還有三分之一的消耗需要依靠進口。

因為伊朗人們對茶的喜愛完全可以拼得上酷愛功夫茶的中國南方茶民了。伊朗人不論男女老少,一天十來杯茶都不算多。如果說浪漫的法國人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那麼伊朗的人們則是,不是在泡茶就是在喝茶,要說伊朗全民不可一日無茶還真不為過。

不過這麼個全民皆茶的國家,他們真正開始普及茶飲,其實是從19世紀才開始的。

在很久之前,茶葉早就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了伊朗了,因此波斯語的茶,也叫做「CHAI」(茶依)嗯哼,看起來是不是相當眼熟呀。

不過我們知道通過絲綢之路長途跋涉帶回伊朗的茶那可不是一般的貴。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中國的茶葉不管是在歐洲或者在中東都是貴族們用於炫富的奢侈品啊,想要普及的話,普通民眾的荷包也不答應啊。

因此,在漫長的時代中,茶葉在伊朗一直都是身份的象徵。

要探究為什么喝茶突然就在伊朗走紅,那就不得不提到伊朗的茶葉之父Haj Mohammad Mirza Qavanloo。話說當年英國人將茶葉帶到了印度,為了壟斷歐洲的茶葉供應,將茶種植視為自己的專利而禁止向東方人傳播。

其實關於這點英國人還真有點意思。話說英國人為能夠安心地喝上紅茶並壟斷紅茶市場,特地從中國挑了茶苗與印度野茶嫁接,配置出了大吉嶺和阿薩姆紅茶。

話說兩種紅茶一培植成功啊,英國人可真當寶貝了,立馬當作專利保護起來,生怕其他列強在中東和東南亞的殖民地偷師,斷了他們的財路。

可是這時候伊朗出了一位受過西方教育的人,他以法國商人自居從英國人那裡學會了種植印度茶樹,然後偷偷的帶回了伊朗。

其實,他帶回去的產物可不僅僅只有茶葉,還有咖啡,豆蔻,芒果,丁香等等……可是沒辦法,還是茶葉最受歡迎啊,畢竟普通的伊朗民眾可是饞茶饞了好幾個世紀了。於是當普通的民眾們喝得起茶葉的時候,對於茶葉的狂熱在伊朗就再也擋不住了。

可是,為什麼伊朗人這麼痴迷喝茶呢?如果說中國人愛茶,是源於文化特性使然,而英國人愛茶則是自帶的吃貨屬性,那麼伊朗的全民愛茶則是由於宗教的助力了。

我們知道伊朗是個伊斯蘭教國家,而伊斯蘭教是不允許喝酒的。《古蘭經》中就有聖訓告誡教徒們,酒「使人失去理智,彼此怨恨,是罪惡之源」,所以會讓人迷失本性的酒,對於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來說是沾都不能沾的。

那麼,既然酒不能喝了,平時總要喝點什麼吧?於是茶就成了居家旅行、談天會客的最佳飲品。

不過伊朗人愛喝茶的原因雖簡單,可是伊朗人喝起茶來可不簡單。話說中國人大多喜歡清茶,可是外國人喝起茶來就各有各的花樣了。畢竟像中國人這般講究意境、口味淡雅,除了日本外,似乎還真的很難找了。

所以,重口味的歐洲人以英國人為代表,喜歡往茶裡加入牛奶來使得茶湯的入口更加的順滑醇香,除此之外還會添加糖來增加茶湯的甜度。

但是小約記得中東人的口味似乎比歐洲人更重,所以伊朗人喝起茶,那可不是往茶湯裡加糖了,人家可是「含糖吸茗」,顧名思義就是口中放入一顆方糖,然後含著細膩的糖塊來啜飲茶湯,沒錯就是我們小時候泡咖啡加的那種小糖塊,加入咖啡中就可以融為細碎的糖砂。

第一次聽到這種喝茶方式的時候,小約就震驚了,小時候偷吃方糖這種事小約幹過,但是含著糖喝茶,這……這…這也太奇葩了吧。

不過,這還不是最複雜的,伊朗人喝起茶來居然比中國人還講究。雖然國人喝茶的茶器眾多,花裡胡哨的小約寫個十幾篇文章估計都介紹不過來。反觀伊朗人喝茶就唯獨愛玻璃杯,但是人家要求純粹啊。

晶瑩剔透的玻璃杯盛滿琥珀色的紅茶,那視覺上的享受別提有多美好。而且,這茶湯還必須見湯不見茶,就是說,這茶湯中必須過濾淨茶葉,純淨的茶湯中如果出現一片茶葉都是影響完美的瑕疵。所以,伊朗人為了執著這份特別的完美,他們的茶不是泡的,也不是煎的,更像蒸的。

可是這麼操作起來就相當特別了,他們的茶壺是大小一套,將小茶壺置於大水壺的頂端,再以大水壺加熱的水蒸氣來蒸騰小茶壺裡的茶,既可以保溫茶湯,還可以蒸溢出茶香,難怪伊朗人的茶壺和水煙總是這般般配。

Emmmmm,對於小約來說這簡直是伊朗茶民們獨特的行為藝術,但是人家伊朗人覺得這樣泡出來的茶更清醇香濃。真的是這樣麼?小約表示有差別麼?

懷疑歸懷疑,不過人家的民族特色還是需要尊重並表示欣賞對吧。於是獻上一個不失禮貌的微笑。

這些年伊朗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制裁,日子過得不怎麼容易,宗教和茶成了民眾的精神生活支柱。因此,伊朗的茶館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消閒場所。

如今伊朗對中國開放免籤政策,或許那天你也可到伊朗感受下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據說伊朗人對我們還是相當熱情的,畢竟在伊朗最困難的這些年中,中國是默默支持幫助他們的東方大國哦。

相關焦點

  • 寧可三日無糧 不可一日無茶——無茶不歡的泉州人
    福建盛產茶,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中國茶不僅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更是國人千百年來養生健體的一種重要方式。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小小的一片茶葉裡到底隱藏了哪些奇妙的功效。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牌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痺,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腹,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意思是說,火也是分很多位置,也分虛實的。
  • 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福建這4種茶,你都喝過嗎?
    福建人對於喝茶情有獨鍾。很多人早上起床後就開始泡茶,晚上睡覺前也是喝一泡茶來收尾。在閩南一帶就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在閩北一帶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其實,福建是產茶的大省,茶文化在福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世界的茶鄉在中國,中國的茶鄉在福建。據記載,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陸羽《茶經》還早300年,是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茶的種類全國最多,有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茶五種茶,品質優良,產量全國第一。尤其是武夷山的巖茶、閩南的烏龍茶、閩東的白茶和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享譽海內外。
  • 中國人請喝茶,日本人請喝茶,英國人請喝茶有何不同?
    中國作為茶的起源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化,中國人對喝茶也是最講究的,想要喝上一次好的茶水,需要用上好茶葉、好泉水、好茶具還有好的沏泡技藝才行。而且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潮汕人,視茶如命,紅白喜事要喝茶,開業大吉要喝茶,就算是路上遇上一個熟人的問候語也都是:來喝茶呀!
  • 會稽紅:中國人的春節情懷——茶
    而且,隨著飲茶習俗的歷史演變,日常的茶風茶禮漸漸變得越來越具有藝術性,對於茶,人們就有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講究。春節是中華民族一節一度最重視的節日。春節的基本含義是一年之始萬象更新。茶是中國最普及的飲料,被列為開門七件事之一。北京北京人愛喝茶,普通的日子與春節所喝的茶並無太大區別。
  • 【老濟南人喝茶】家家好茶頗有古人遺風
    老濟南人都愛喝茶,家家戶戶皆有飲茶之好。濟南雖非產茶之鄉,卻是江南茶在江北的最大集散地,茶葉在濟南銷量驚人。老濟南人茶喝得很勤,有人是早晨起來就喝茶,信奉「早起一杯茶,餓死賣藥家」,定要喝足、喝透、喝通,只喝得渾身通泰,五臟六腑無不服帖,方才吃早點。濟南老百姓居家過日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早年間,濟南府三教九流五方雜處,東關胡餅西關酒,貴賤貧富各有不同。
  • 新加坡人喝茶越來越講究,高檔茶日益受寵
    茶是曾經最基本的飲品,功能在於純粹的解渴。酒樓餐館裡用餐,坐下來先給你泡一壺茶,不需遞上茶單,不會索取高價,甚至還用熱茶來燙一燙碗筷,沒有人會對它太過在意。不過,最近幾年來新加坡的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喝茶」?當地人:你們喝的是茶,我們喝的是命
    所以從現實數據上看的話,我們潮汕人愛喝茶確實是一個事實,但是漫仔身為一個潮汕人,我一直覺得沒有必要去爭論個高低,因為喝茶對於我們潮汕人來說,是一件非常日常的事情,像是已經把喝茶融在我們的血液裡一樣。在我們潮汕人家裡,家家戶戶都會有工夫茶具,之前還有一個段子說,潮汕人就算要去對方吵架,都要先喝杯茶。
  • 茶的名人名言,喝茶漲知識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樸初 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3、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藏 蒙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 4、咖啡像地獄那樣黑,像死那樣強,像戀愛那樣甜。
  • 美國遊客:日本人喝茶精緻,英國人喝茶享受,中國人喝茶就四個字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方式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像是在飲食文化結構上,在每個國家的每個地區,都帶有各自不同的飲食文化表現,而就像今天要說的關於喝茶方面的一些文化差異。喝茶,這一件事在世界各國人眼中都是尤為重要的一件事情,據悉中國就是茶葉的發源地,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後來隨著航海時代的到來不斷的傳播的,飲茶文化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就有美國遊客表示:日本人喝茶精緻,英國人喝茶享受,中國人喝茶就四個字。
  • 美國遊客:日本人喝茶精緻,英國人喝茶享受,中國人喝茶就四個字
    ,這一件事在世界各國人眼中都是尤為重要的一件事情,據悉中國就是茶葉的發源地,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後來隨著航海時代的到來不斷的傳播的,飲茶文化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就有美國遊客表示:日本人喝茶精緻,英國人喝茶享受,中國人喝茶就四個字。
  • 天冷喝茶好,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喝對,喝茶的3個講究要記好
    喝茶對於人的好處,很多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中國最為健康的飲料,就是茶,而且也是最為傳統的飲品。即使是一個人獨處,也會泡上一杯茶慢慢品嘗。如今已經到了冬天,冬天是天寒地凍的時節,這個時候喝茶也與其他季節有所不同。
  • 茶的功效知多少?不可一日無茶!
    梁代陶弘景《雜錄》:「苦茶輕身換骨。」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唐代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 品茶人常說「茶三酒四禿桃二」,啥講究?
    品茶人的十大講究 中國人好以茶會客,看似簡單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許多學問,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 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食、中指在桌面輕彈兩次表示感謝 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三、先客後主 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方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
  • 請人喝茶需要講究哪些禮儀,這些你不可不知
    飲茶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朋友聚在一起已經不是說只在那裡聊聊天了,而是會想著泡一壺茶,一起在那坐著聊,所以就會讓人喜歡上這個輕鬆的氛圍,而且喝茶也是有著一些好處的。現在隨著喝茶的人變得更多,那麼老鐵們在喝茶的時候有講究飲茶的禮儀嗎?
  • 很多人天天喝茶,都沒喝對!賣茶小夥:這3種茶最好「一滴不沾」
    喝茶是一件非常日常的事情,基本上家家戶戶裡都會存點茶葉,茶葉也是人們日常最喜歡喝的飲品之一,畢竟喝茶還是有很多好處的,但是呢,有3款茶是最好不要喝的,很多人都不注意,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 【品茗】茶的功效知多少?不可一日無茶!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唐代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從這些文獻裡,我們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認識到茶的功效不少,不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氣、精神愉快,還可以減肥,增加思想的敏銳,甚至不輸於「醍醐與甘露」。
  • 不一樣的俄羅斯人:除飲酒外也愛喝茶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與喝酒相比,俄羅斯人更愛喝茶,真可謂可一席無酒,但不可一日無茶。迄今,茶葉已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不過,俄羅斯人喝茶的歷史並不太久遠,至今也就300多年時間,與中國人喝茶的歷史相比還差得遠了。  據史料記載,茶葉最早是從中國傳到俄羅斯的。
  • 喝茶要注意哪些禮節!茶道是非常講究的
    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它的作用不可小覷。無論春夏秋冬,喝茶對人體的益處是非常大的。益處:比如在夏季,喝茶能夠解渴去火,補充鉀鹽,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出現等。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兒茶素;還含有鋅、硒、銅、錳、鉻等這樣有對身體有益的成分。也有研究 證明喝茶具有一定的降脂減肥功效,除此之外飲茶還有抗輻射、調節血脂、強健骨骼、抗氧化等健康益處。
  • 傳統的潮汕工夫茶原來還有這些講究,你都了解過嗎?
    中國人在喝茶這方面可謂花樣繁多,最簡單的煮茶或者直接泡著喝,觀賞性極強的長嘴壺茶藝,口感豐富的的客家擂茶以及藏族的酥油茶,還有極其講究的工夫茶等等,從南到北,哪裡都能看見茶的身影。潮汕人平時沒事喜歡喝茶聊天,客人來了也是以工夫茶招待,所以泡茶待客就有很多講究,這些講究早就可潮汕人獨有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