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2020-12-18 吐司畫室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中國茶不僅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更是國人千百年來養生健體的一種重要方式。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小小的一片茶葉裡到底隱藏了哪些奇妙的功效。

傳統中醫:

茶是解百毒的良藥

茶如今已棲身世界流行的三大非酒精性飲料之一,但它在我國歷史上最早是當作藥材使用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關於茶最早的功效記載。

一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神衣為了天下眾生遍嘗百草,其中固然有一些可口的植物、可充飢解餓的糧食,也有很多是有毒的植物。一天,神衣嘗了一種毒草後身體終於承受不住,百毒俱發,暈倒在山腳下,

又過了若干年,人們發現茶本身的香味更好,於是人們就單純地把茶葉揉碎了煮著喝,茶開始變成一種單純的飲料。

《本草綱目》關於飲茶的建議

《本草綱目》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意思是茶葉的性質是苦寒、陰性,有沉降收斂的作用,是降火的最佳良藥,而火為百病之源,只要火降下去了,疾病就消退了。

《本草綱目》裡提到的茶是指天然的茶葉,而現在我們喝的茶是經過很多道工藝加工的,其偏性已經大大降低,以適合更多普通人群。我們喝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茶類當中,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最大程度保留了天然茶葉的「原汁原味」,所以綠茶和《本草綱目》中的茶性說法最為相似。而紅茶則屬深發酵茶,性質已經由寒轉溫,所以其中的說法已經不適合了。

《本草綱目》中提到:「火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牌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痺,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腹,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

意思是說,火也是分很多位置,也分虛實的。青壯年人五臟六腑強健、陽氣旺,所以不管是溫飲還是熱飲茶都有降火,散火的功效,平時多喝茶,可以讓人神清氣爽,還能解酒食的熱毒,這是茶有效的地方。但是那些脾胃虛寒、氣虛血虛的人,如果喝多了,則可能會影響健康,在體內形成痰溼,導致腹脹腹痛、面黃肌瘦、嘔吐腹瀉等症狀,這就是喝茶不當的害處。

希望大家喝茶的時候能夠趨利避害,找到適合自己的茶,適合自己的喝法,這樣才能達到養生、養心的效果。

現代科學:

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生物鹼

茶葉中的生物鹼包括咖啡鹼、可可鹼和茶鹼。其中以咖啡鹼的含量最多,咖啡鹼易溶於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可以提神、利球、促進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消化。

礦物質元素

茶葉中含有狐、鈣、磷、鉀、硫、鎂、錳、鋅、硝、緒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鉀可維持心臟的正常收縮;錳參與人體多種酶促反應,並與機體的骨骼代謝、生殖功能和心血管功能有關:磷是骨骼、牙齒及細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硝和錯在對抗腫瘤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

常飲茶的十大健康益處

小小的一杯茶,卻能大大地澆灌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抑制心血管疾病

人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過高,解脂肪能力。其中又以綠茶、烏龍茶的消脂功效最為顯著,減肥茶中主要原料就是烏龍茶,具有副作用少的優點。

預的糖尿病

茶湯中的複合多糖對降低血糖有積極的作用。據研究,中度或輕度糖尿病患者常喝茶可以降低尿糖水平。

醒能捉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大腦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消除疲倦,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防輻射

輻射對人體的損傷主要是自由基引發的多種連鎖反應,

綠茶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酚、胺基酸、咖啡鹼、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抗輻射、抗癌、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菌、抗病毒等保健作用。適合「三高」人群飲用。

烏龍茶

烏龍茶為半發酵茶,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既不寒涼也不溫燥。因為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發酵度只有20%左右,所以既保留了綠茶的清香甘鮮,適度的發酵又使其具有紅茶濃鬱芬芳的優點,取兩者之長,從而博得了很多人的喜愛。烏龍茶極耐衝泡,有「七泡有餘香」之說。養生功效

烏龍茶除了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適合人群液肥人士

烏龍茶有「苗條茶」之稱,能助消化、利尿,是減肥人士的最愛。

名種「上火」人群

烏龍茶有清熱潤燥的效果,所以在天氣乾燥時,尤其是秋天,泡上一兩壺烏龍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潤燥效果。易上火人群可以喝一點烏龍茶,能起到去火的作用。

老年人

烏龍茶有抗癌、抗血栓的作用,同時功夫茶的衝泡方式又非常適合有閒有樂的老年人,所以烏龍茶又稱為長壽茶。

黑茶

黑茶性溫,屬於重發酵茶,適應了以肉食類、粗糧為主的人群維持健康的要求。其中雲南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負盛名。

養生功效

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另外還有蛋白質、胺基酸、糖類物質等。對主食牛、羊肉和奶路,飲食中缺少蔬萊和水果的西北地區的居民而言,長期飲用黑茶,可補充人體必需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黑茶具有很強的解油膩、助消化等作用,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另外,黑茶還有降血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適合人群

「三高」人群

黑茶對降低體內的膽固醇含量,軟化血管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適合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病人飲用;同時黑茶含糖量極少,有助於糖尿病人控制體重、調節飲食。

減肥人士

黑茶的減肥降脂作用在全世界都有廣泛的認同。在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普洱茶有著減肥茶、快瘦茶、美容茶.窈窺茶等美稱。除了減肥降脂,普洱茶還有一定的養胃功效。

相關焦點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寧可三日食無肉,不可一日居無書」,短短十四個字,卻將古人對知識的渴求與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老闆在宣傳時說道: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
  • 寧可三日無糧 不可一日無茶——無茶不歡的泉州人
    福建盛產茶,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 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福建這4種茶,你都喝過嗎?
    在閩南一帶就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在閩北一帶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其實,福建是產茶的大省,茶文化在福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世界的茶鄉在中國,中國的茶鄉在福建。據記載,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陸羽《茶經》還早300年,是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茶的種類全國最多,有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茶五種茶,品質優良,產量全國第一。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想長壽吃豆腐
    民間諺語「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要想長壽,應多吃豆類食物少吃肉。專家指出,這對於養生來說,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 揭示:廣東人為什麼寧可三日無糧,也不可以缺少這個
    「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這句諺語本說藏族人民常以腥肉做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道出藏族人民對茶的熱衷。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喝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當做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潮汕人喝茶更是不分季節,不分晝夜,不分老少,從農村到城市,從富裕人家到普通家庭,無論是家中自飲、客來待客、拜祖祭祀、婚喪嫁娶,到處都有茶的足跡。
  • 蒙古族有句俗語「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這就是蒙古奶茶
    在很久以前,蒙古族歷史記載中曾有過這句話,那就是「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可想而知,奶茶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該有多麼的重要。蒙古族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產發展情況的差異。在生活飲食習慣上,與我們漢族有很多不同之處。由於蒙古族大多與遊牧方式生存,平時的日常飲食多以牛羊肉,乳製品為主。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邊銷茶是什麼?
    喝茶久了,很多茶友都會聽到一個名詞——邊銷茶。撇開字面的意思,各位茶友們了解過邊銷茶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邊銷茶是什麼!提到邊銷茶,我們繞不過的仍舊是唐初開始的「茶馬互市」,作為溝通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橋梁,茶馬互市將茶文化傳播給了邊境的少數民族,在此之後,茶就成了互市交易的最主要物品。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貿易交流,在宋、明、清三代為茶交易還專設了職能機構:「茶馬司」,用於管控邊銷茶貿易。
  • 酥油茶 | 寧可三日無餐 不可一日無茶
    打酥油茶的藏族姑娘。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初飲酥油茶,多數人或許會因為酥油的臊味和鹹口的茶湯而感到不太容易接受。但對於世代飲酥油茶的藏族群眾來講,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正所謂「肉的精華是湯汁,奶的精華是酥油」。酥油茶,顧名思義其主要原料便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酥油。以前,幾乎每戶藏族群眾家中都有專門製作酥油茶的木質打茶桶,藏語稱為「董瑪」。
  • 話說:「寧可十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同樣,不要用熱豆漿衝雞蛋茶,因為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容易黏連成大分子結構,會造成消化不良!最好是…先吃白煮雞蛋,再喝美味豆漿另外,豆漿不要用保溫瓶存放,容易和水垢反應,長時間高溫會使蛋白質黴變,營養降低,口感下降,剩下的乾脆涼上,放冰箱冷藏, 喝時再加熱一下豆渣可是一種好食品!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這五種豆跟夏天是絕配!
    導語: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這五種豆跟夏天是絕配!夏季溫度越來越高,天氣悶熱,越來越多的人不愛吃主食,也不知道吃什麼。那今天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夏日絕配的幾種食物吧!既可以清熱解暑,還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所好處,同時還能解決我們夏天不知道吃什麼的問題。
  • 茶的名人名言,喝茶漲知識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樸初 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3、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藏 蒙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 4、咖啡像地獄那樣黑,像死那樣強,像戀愛那樣甜。
  • 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什麼茶讓他們如此沉迷
    什麼茶最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答。浩瀚華夏,出產的茶品無數,但主要類別也就十個,俗稱「十大名茶」。分別是指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信陽毛尖、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鐵觀音。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青菜,最愛吃青菜的省,你知道是哪嗎?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青菜」,廣東人對青菜的固執,體現了青菜不可撼動的地位,廣東人餐桌上的青菜,就像四川人、湖南人吃辣椒一樣,缺一不可,別人是「無辣不歡」,廣東人是「無青菜不歡」,四川人吃飯怕沒辣椒,廣東人吃飯怕沒青菜。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為什麼說國不可一日無湖南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此後,皇帝都知道了左宗棠的才名。而這兩句話就如上了春晚的小品傳播神州。國人無不知左宗棠。當時沒有廣告費一說,換作今日這樣的宣傳,需要天文數字的廣告費。這也算是一種廣告植入吧。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先說門前不栽竹,轉臉又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究竟是讓人門前栽還是不栽?究竟要鬧哪樣?到底哪一句是有道理的?
  • 回贈蒙古國的青磚茶,你送我三萬隻羊,我贈你三萬塊青磚茶
    青磚茶是我家鄉的特產,茶鄉的我可以說就是在茶園裡長大的,春季在茶園摘嫩茶芽做綠茶,夏秋割老茶做磚茶。從小就知曉茶磚能解油膩,做偏方治拉肚子還特別有效,小時候拉肚子,父母就會找出一塊茶磚,那時不像現在有著專用的茶具可輕鬆取下茶末。
  •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農村裡面有很多的俗語,不管是小孩子還是老人都知道不少的俗語。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有的俗語蘊含著很多的「道理」,教會人們為人處世,而有的俗語則是說天氣的。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無論是在高檔的酒宴,還是在平常的百姓家當中,廣東人對湯的喜愛,是排在第一位的。說到粵菜,最不得不提的就是湯了。粵菜十分注重湯水,俗話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雪梨燉美國響螺。來看看它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呢?其實這道菜在粵菜當中也是地位非常重要的。如果粵菜餐廳沒有這道菜,那麼就不配稱作粵菜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