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什麼茶讓他們如此沉迷

2020-12-13 潮人遊紀

什麼茶最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答。

浩瀚華夏,出產的茶品無數,但主要類別也就十個,俗稱「十大名茶」。

分別是指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信陽毛尖、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鐵觀音。

今天要講的茶不在十大門派旗下,由於它的稀缺性,很多人並未能真正接觸過。

千年傳承,潤養心神

潮州的鳳凰茶,是古老的單叢,在鳳凰鎮,幾乎村村種茶,其中尤以烏崬、鳳西村種出的品種最為出名。目前,現存的200年以上的古茶樹僅有3700多棵,而絕大部分都存在於烏崬和鳳西村內。

鳳凰鎮在潮州市的北部,因山而得名,因茶而揚名。

鳳凰山地處北回歸線,山勢嵯峨挺拔,主峰風鳥髻海拔 1497.8米,素有「潮汕屋脊」之稱,是粵東第二高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加上特有的酸性紅壤黃壤的土壤性質,讓這裡的茶樹得到了很好的滋養。

鳳凰茶是一個總稱,其中以香型分門別類,也自成一體。因採用單株採制方法,故稱為「單叢」。鳳凰的茶農崇尚古法,民間常有鬥茶之好,自然也就促進了種植的技術和制茶的技藝。至目前為止,約估有名號的茶品就幾千個。不過,江湖上也只認十大香型,倒也便宜行事。

可以無肉,不可無茶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潮州人對茶的喜愛程度,到了痴迷的地步,俗稱「茶米」,已經將其地位抬到了生活必需品的位置。

街頭巷尾,居家訪友,少不了一杯茶。就是在外出的旅途中,激烈的競技賽場上,也經常可以看到茶的身影。匆忙之間,彼此對望,確認過眼神,你是潮州人。

喝茶對於潮州人來說,不僅是一種日常的儀式感,而是融入骨子裡的生活方式。

不過,這裡要說一些題外話。很長一段時間,在潮汕地區,除了潮州之外,汕頭、揭陽對於單叢茶的需求並不旺盛,大家更傾向於普洱、鐵觀音,而唯有上了年紀的老一輩,才會念念不忘這一口幽香甘厚。

最近也見識了一友人對於茶的認知轉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潮州人,其對於茶的態度反而是極其陌生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無可厚非,正如有些人對橄欖的喜好一樣,淺嘗輒止,亦無反覆,也是正常。長期以來,這位友人喝紅茶喝綠茶喝普洱,唯獨對單叢絕口不提。近段時間,由於公差,離家日遠,偶然機會下,一杯下肚,居然喚醒了味蕾,精神為之一振,猶如被人打開了任督二脈,從此日益精進,獨愛單叢。

問其緣故,答曰,即啜茶後,齒頰留香,舌底回甘,並且在口腔裡有一股奇妙特殊而難以言狀的「山韻」。這是鳳凰單叢的妙處所在,當然這也是指烏崬,甚至是崬頂以上海拔級別的茶,山韻一般是只有鳳凰單叢的高山茶才具有的,特別是崬頂茶更為典型,喝過後才明白為啥總有高人稱崬頂茶蘭香馥鬱,巖韻深厚。

茶韻綿長,心系桑裡

對於在外的潮州人,一杯滾燙的單叢茶,寄託著無限的鄉愁,那是對故土日夜的思念。不管在何處,不管是獨處還是客雲,最簡單的衝茶方式便是最高的禮遇。

司空見慣有時候恰恰是一份怡然自得。細細洗淨茶杯,隨手抓取幾許茶葉,一壺剛燒開的開水,嫻熟滾燙衝下。翻滾在茶盞中的茶葉,隨水溶於這份鄉情世界。傾流而下入杯中,直至最後三滴兩滴一滴的循返,如同那縈繞心間訴說不盡的情結。

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淪新鷦嘴,來試湖山處女泉。

清代詩人丘逢甲客居潮州時,將這種飲茶方式描述得雅致安然,令旁人豔羨不已。

遠離家鄉時,這些鄉情就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而一杯單叢茶,產生的心靈碰撞,喚起的是深深的喜悅、慰藉。

如果你問潮州人,什麼茶最好,那肯定不經思索,便脫口而出:鳳凰單叢茶。

不止於工夫,更在火候,還有那份銘刻在心裡的自豪感、滿足感和獲得感。

品茶品人生,鳳凰單叢茶也是需要細細品,慢慢悟,了凡之間,都是做人做事的真功夫。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來一趟,感受一下這裡的煙火氣,在一番韻味悠長中,感受不一樣的詩情畫意。

相關焦點

  •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中國茶不僅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更是國人千百年來養生健體的一種重要方式。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小小的一片茶葉裡到底隱藏了哪些奇妙的功效。傳統中醫:茶是解百毒的良藥茶如今已棲身世界流行的三大非酒精性飲料之一,但它在我國歷史上最早是當作藥材使用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關於茶最早的功效記載。
  • 寧可三日無糧 不可一日無茶——無茶不歡的泉州人
    福建盛產茶,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 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福建這4種茶,你都喝過嗎?
    在閩南一帶就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在閩北一帶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其實,福建是產茶的大省,茶文化在福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世界的茶鄉在中國,中國的茶鄉在福建。據記載,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陸羽《茶經》還早300年,是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茶的種類全國最多,有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茶五種茶,品質優良,產量全國第一。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寧可三日食無肉,不可一日居無書」,短短十四個字,卻將古人對知識的渴求與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時至今日,如此愛讀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相較於讀書,人們更看重的是今天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種外表長著「白毛」的食物。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邊銷茶是什麼?
    喝茶久了,很多茶友都會聽到一個名詞——邊銷茶。撇開字面的意思,各位茶友們了解過邊銷茶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邊銷茶是什麼!提到邊銷茶,我們繞不過的仍舊是唐初開始的「茶馬互市」,作為溝通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橋梁,茶馬互市將茶文化傳播給了邊境的少數民族,在此之後,茶就成了互市交易的最主要物品。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貿易交流,在宋、明、清三代為茶交易還專設了職能機構:「茶馬司」,用於管控邊銷茶貿易。
  • 酥油茶 | 寧可三日無餐 不可一日無茶
    打酥油茶的藏族姑娘。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初飲酥油茶,多數人或許會因為酥油的臊味和鹹口的茶湯而感到不太容易接受。但對於世代飲酥油茶的藏族群眾來講,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正所謂「肉的精華是湯汁,奶的精華是酥油」。酥油茶,顧名思義其主要原料便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酥油。以前,幾乎每戶藏族群眾家中都有專門製作酥油茶的木質打茶桶,藏語稱為「董瑪」。
  • 蒙古族有句俗語「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這就是蒙古奶茶
    在很久以前,蒙古族歷史記載中曾有過這句話,那就是「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可想而知,奶茶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該有多麼的重要。蒙古族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產發展情況的差異。在生活飲食習慣上,與我們漢族有很多不同之處。由於蒙古族大多與遊牧方式生存,平時的日常飲食多以牛羊肉,乳製品為主。
  • 茶的功效知多少?不可一日無茶!
    茶,起先是用於藥,慢慢從醫療的功效轉到精神的層面。  東晉時代,以「聞雞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劉琨,在給侄兒的信中說: 「前得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 【品茗】茶的功效知多少?不可一日無茶!
    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劉琨每次有鬱卒之氣,都仰賴茶的效用,我們或可以想見,他在天色微明之際,舞劍之前,先飲「真茶」一杯的情景。  由於茶可以治體中的潰悶,才逐漸與禪的修行結合,因為與修行結合,飲茶才提升了藝術與生活的境界。
  • 伊朗人不可一日無茶!
    如果說浪漫的法國人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那麼伊朗的人們則是,不是在泡茶就是在喝茶,要說伊朗全民不可一日無茶還真不為過。不過這麼個全民皆茶的國家,他們真正開始普及茶飲,其實是從19世紀才開始的。
  • 林清玄:不可一日無茶【含獨家音頻】
    唐宜宗知道了,很覺奇怪,傳他進宮去問:「你如此長壽健康,是不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老僧答道:「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唯嗜茶,凡屬至處,或飲百碗不厭。」        一天喝一百碗茶,活到一百三十歲,這使我想起蘇東坡的兩句詩:「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 話說:「寧可十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可它卻又是腸胃、血管的清道夫!九陽豆漿機誕生於1994年,當時機器的工作過程……通電……先粉碎30秒……全功率加熱一會……再粉碎30秒……然後全功率加熱到泡沫觸碰防溢電極,最後自動進入間歇熬煮4分30秒……報警,全過程20多分鐘完成那時的豆漿機因為技術還不成熟,不僅難清洗,豆漿裡還有渣子,必須過濾!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想長壽吃豆腐
    民間諺語「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要想長壽,應多吃豆類食物少吃肉。專家指出,這對於養生來說,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 揭示:廣東人為什麼寧可三日無糧,也不可以缺少這個
    「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這句諺語本說藏族人民常以腥肉做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道出藏族人民對茶的熱衷。吃個新鮮出爐的幹蒸燒賣叉燒包,茶水沒了,揭開壺蓋,召來服務員倒滿水,又繼續了,這簡單的喝茶方式讓人感到如此的舒服。在繁華喧囂的城市中,讓人慢慢鬆弛下來,悠哉悠哉地談著故人,講著往事,好不自在。在這繁榮經濟的大都市裡,廣州人仍然保持著喝茶習俗,在這裡喝茶不再單純是一種傳統文化,喝的更是一種城市的歷史,一個廣東人獨有的習慣。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這五種豆跟夏天是絕配!
    導語: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這五種豆跟夏天是絕配!夏季溫度越來越高,天氣悶熱,越來越多的人不愛吃主食,也不知道吃什麼。那今天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夏日絕配的幾種食物吧!既可以清熱解暑,還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所好處,同時還能解決我們夏天不知道吃什麼的問題。
  • 無我茶會 什麼是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儀式。由臺灣陸羽茶藝中心蔡總經理榮章先行建議和構思,陸羽茶藝中心所屬陸羽茶道教室的同學們進行實習,於1990年6月2日在臺灣妙慧佛堂舉行首次佛堂茶會。經數次改進與再實踐,於1990年12月18日進行了首屆國際無我茶會。茶會由陸羽茶藝中心主辦,在臺灣十方禪林舉行,題名為「中日韓佛堂茶會」為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會就演成無我茶會。
  • 茶的名人名言,喝茶漲知識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樸初 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3、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藏 蒙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 4、咖啡像地獄那樣黑,像死那樣強,像戀愛那樣甜。
  • 「非遺雲南」德昂族:可以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有德昂族的地方就...
    (「可愛的中國」系列短視頻雲南篇·德昂族)德昂族是雲南特有少數民族在眾多的民族中德昂族是一個有悠久種植茶樹和飲茶歷史的民族茶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德昂族有「遷徙茶」、「喬遷茶」、「出生茶」、「成親茶」……茶與德昂族密不可分。在生活中,德昂族人的飲茶方式頗多,而最獨特的就是德昂族酸茶了。「藏在深閨人不識,微酸微苦味甘甜。」德昂族酸茶製作工藝獨特,生態的古樹茶葉在土地裡發酵7個月的時間,才能形成「微酸微苦味甘甜」的獨特風味。
  • 在新疆,茶樣子就是磚樣子
    從漢起,茶就成為絲路上舉足輕重的流通商品,有多重要?形容西北遊牧民族的四個字就可以說明:無茶則病。當一種商品被冠以「生命」之名時,其重要可想而知。至唐時,磚茶成型。由散而輕,到磚而重,茶這種商品,在運輸,流通,價值領域中,實現了質的飛躍。
  • 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青菜,最愛吃青菜的省,你知道是哪嗎?
    廣東人對綠色蔬菜情有獨鍾,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無論是在餐桌,還是自家廚房,這一天工作完事,可以沒肉,但不可以沒青菜,說句開玩笑的話「要想生活過得去,生活總得添點綠」,一碗飯配上一兩顆青菜才完整、才舒服,常見的綠色蔬菜,有生菜、菜心、油菜、芥藍、空心菜等,非常多的花樣,既能下飯,還可以去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