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海外對孫中山有不同看法 不能質疑辛亥革命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陶短房:歷史不是做燒餅

  在MSN上,陶短房回復總是很慢,給人以錯覺,以為他是個慢性子的南方人。他的《這個天國不太平》曾風靡一時,其中立論處處嚴謹,引證繁複,學究之氣撲面而來。

  然而,電話中的陶短房完全不同,詞鋒激烈,反應迅速,夾雜著大量的反問句,儼然是大專辯論賽的口吻。

  陶短房做過很多年外貿,在羅爾綱先生的鼓勵下,他靠自學成為歷史學者,並在太平天國研究方面頗有建樹。陶短房侃歷史,充滿趣味,因為他以更豐富的生活經驗為鋪墊,所以總能猜出你的潛臺詞,你在想什麼,然後提前把你下一個問題給回答了。

  辛亥革命的成功,離不開海外華僑的巨大支持,在海外漂泊多年,讓陶短房對此有更深入的理解,那種背井離鄉的緊張感,國內讀者很難有所體會,而正是這份緊張感,開拓了中國人的現代之路。

  加拿大華人不忘辛亥 

  北京晨報:對於辛亥百年,加拿大社會反響如何?

  陶短房:對西方人來說,辛亥革命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甚至一無所知,他們中許多人甚至對中國都不太了解,但對加拿大華人來說,辛亥百年是個繞不過去的日子,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三次到加拿大籌款、宣傳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歷程中,加拿大華僑發揮了巨大作用,許多子弟加入了革命黨,1911年5月,致公堂賣掉黨產,支持革命。對於辛亥革命,加拿大僑界非常重視,相關紀念活動一直很隆重。

  北京晨報:為什麼加拿大僑界這麼重視辛亥革命?

  陶短房:加拿大是華僑重鎮,洪門要地,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都曾在這裡活動過,著名的革命與改良論戰,維多利亞和溫哥華就是主戰場之一,許多華僑組織從當年傳承至今。1911年,海外同盟會與致公堂全面合作,孫中山本人也加入致公堂,這是洪門的一支,1903年孫先生便已加入了洪門,所以洪門認為辛亥革命是自己的事。

  海外洪門為何崛起

  北京晨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將洪門看成是黑社會。

  陶短房:洪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分支極多,有的分支如三合會等,後來成了黑社會,但許多分支與黑社會無關,致公堂作為洪門的一支,不僅支持了辛亥革命,在抗戰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兩岸三地,華人社會對洪門都比較認同。

  北京晨報:為什麼海外洪門影響這麼大?

  陶短房:這與十八九世紀海外華僑生存狀況有關,他們語言不通,無法入籍,只能互相扶持,不團結就沒法生存,洪門恰好就是這樣的互助團體,所以生命力極強,當然,隨著華僑地位改善,今天年輕人對洪門等組織已不太感興趣,影響力日漸滑落。但在辛亥革命時期,洪門在海外的影響巨大。

  為何不提孫中山

  北京晨報:海外紀念辛亥革命,似乎不怎麼提孫中山?

  陶短房:首先,辛亥革命不是孫中山直接策劃的,第二,孫中山在海外是公開活動,人們對他了解較多,所以評價更多元化,不像在國內,他前期被清政府認為是「亂黨」,只能秘密活動,而革命成功後,他被認為是「國父」,普通人也不太可能去全面了解他。海外對孫中山確實有不同的看法。

  北京晨報: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看法?

  陶短房:這有歷史的具體原因,在革命過程中,孫中山得到洪門的大力幫助,但革命成功後,孫中山並沒掌握多少實際權力,所以無法回報。此外,當時中國政治環境險惡,孫中山不得不與會黨撇清關係,特別是1911-1915年期間,國內發生了殺會黨的亂局,國內洪門與海外洪門是一家,自然會引發一些爭議。

  不能質疑辛亥革命

  北京晨報:對於辛亥革命,國內學者目前也有一些爭議,海外怎麼看?

  陶短房:雖然對孫中山的評價有爭議,但我在海外多年,從沒聽到過任何人對辛亥革命有過異議,大家看法完全一致,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不同聲音,我認為是逆反心理在作怪,對現實不滿,就否定一切。辛亥革命不是幾個人閒著沒事幹才搞成功的,在革命之前,中國人給了清廷充分的機會,1895年中國人給了(洋務運動),1898年也給了(百日維新),1900年還是給了(新政),可換來的卻是皇族內閣,可以說,保路運動中被清兵擊碎的光緒聖位牌,就是改良幻想的墓志銘。

  北京晨報:可批評者認為,辛亥革命沒能建立起一個好的秩序。

  陶短房:這話要反過來問,清政府建立起什麼了?民主、憲政、自由……什麼都沒有,如果不革命,會怎樣?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年的帝制,僅此一點就足以名垂史冊。

  革命不是錦上添花

  北京晨報:如果選擇更平和的方式,損失會不會減少?

  陶短房:革命不是錦上添花,孫中山自己說,在辛丑前,在海外談革命,根本沒人理,可《辛丑條約》籤訂後,4.5億人民,要賠4.5億兩白銀,海外的中國人全成了革命黨,因為大家都明白,清政府的統治絕不應再繼續下去了。

  北京晨報:可辛亥後是持續的戰亂啊?

  陶短房:應客觀地認識歷史,不是辛亥革命帶來戰亂,辛亥革命前一直是戰亂,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日戰爭、中法戰爭,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居然在中國領土上進行,這難道不是持續的戰亂嗎?辛亥革命是持續戰亂的中點,正是這些戰亂才引發了辛亥革命,這是個嚴肅的問題,不能含糊。

  不要期待救世主

  北京晨報:可人們總是會問,改良好還是革命好?

  陶短房:這是個沒法回答的問題,就像面對一個病號,你說開刀好還是吃藥好?能吃藥的時候,誰會選擇開刀?張謇是標準的改良派吧?可他後來也主張革命。百日維新時,袁世凱站在慈禧一邊,因為這對他是最好的選擇,可1911年他卻去逼宮,因為除了革命,局面已經無法維持下去了。革命肯定有負面的影響,沒有人生下來就會革命,革命是毀家紓難,中國人家庭觀念這麼重,不是過不下去,怎麼可能去革命呢?

  北京晨報:有趣的是,辛亥中許多人物的形象後來都被妖魔化,為什麼?

  陶短房:我們有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態,總想當救世主,為了當下的需要,就將歷史寫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樣的蠢事我們幹了很多年,所以歷史人物的臉不斷在變,可歷史不是做燒餅,非黑即白,看這邊黑了,馬上翻過來,一會兒又覺得太白了,再翻回去。

  辛亥革命是偶然嗎?

  北京晨報:今天很多公共知識分子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次偶然,您怎麼看?

  陶短房:我不認為革命的成功是偶然的,所謂偶然,只不過是發生在辛亥而非壬子、癸丑而已。辛亥革命前,中部同盟會做了那麼多年的工作,40%的基層官兵是革命黨人,《猛回頭》、《警世鐘》等讀物在武漢人手一本,起義軍指揮部都被端掉了,依然能取得成功,這怎麼可能是偶然呢?

  北京晨報:為什麼公共知識分子們會出現誤判呢?

  陶短房: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誤會,因為國內很多公共知識分子習慣於坐而論道、隔靴搔癢,嚴重脫離群眾,他們把民眾放在一個過低的位置上去看,總有一種精英意識。而產生這樣的幻覺,是話語權與民眾脫離的必然結果,當少數人掌握了話語權時,他們肯定會覺得自己了不起。

  北京晨報:今天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社會也出現了一些戾氣,您怎麼看?

  陶短房:要分清是公共知識分子之間有戾氣,還是社會有戾氣,如果是前者,沒什麼可操心的。中國讀書人自古就喜歡爭來爭去,孔夫子在論壇上拍不過少正卯,回頭就把人家給殺了,宋代、明代讀書人吵輸了會滿門抄斬,可誰也沒閒著。這是我們的傳統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媒體不必誇大這一階層的力量,本來也沒那麼大能量。

  正確理解中國

  北京晨報:可能您不太關注國內目前的狀況。

  陶短房:不,海外華人對國內的情況非常關注,中國的穩定與強大與我們直接相關,加拿大華人當年為什麼支持辛亥革命?因為當時北美市政府公開排華,只有男人才能入籍,女人和兒童不能入籍,向華人收人頭稅,直到去年,才有一個市為此公開道歉。華人在海外受了那麼大委屈,中國不強大,我們就沒底氣,國內不太容易理解這一點。

  北京晨報:不過發展過快,代價也很大。

  陶短房:那要看人民自己怎麼看,拿拆遷來說,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上海做外貿,在老城做市場調查,當地一些人以為我是「拆遷辦」的,圍上來說快點拆吧,老幼三代才住27平方米,後來拆遷了,他們敲鑼打鼓慶祝。保持傳統當然好,可誰願意過70%的孩子沒學上,90%的人沒照明電的日子?成了人類博物館,真是大家需要的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如果只從自己的意志出發看問題,就會形成偏差,時代發展了,我們應更多元地去看問題。

    陳輝/文

  陶短房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國專欄作家,曾長期在非洲定居,對非洲政治、經濟、文化情況比較關注,在太平天國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出版了《這個天國不太平》等著作。

相關焦點

  • 兩岸專家學者齊聚廣東 緬懷辛亥革命志士丘逢甲
    中新社梅州12月26日電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12月26日是辛亥革命志士丘逢甲誕辰147周年紀念日,來自臺灣、北京、廣州等兩岸的近百名專家學者相聚丘逢甲家鄉廣東蕉嶺,緬懷革命志士,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 辛亥革命百年:尋訪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城足跡
    這裡是孫中山從事革命事業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在辛亥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檳城長期從事孫中山歷史研究的林玉裳女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孫中山先生於1905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同盟會後,北上馬來西亞,宣傳革命思想並尋求經濟支持,其足跡遍及馬六甲、芙蓉、吉隆坡、怡保、檳城等很多地方。
  • 孫中山先生雕像在石門峰辛亥革命紀念園落成(圖)
    孫中山先生雕像在石門峰辛亥革命紀念園落成。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易曉明)11月12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孫中山先生雕像在石門峰辛亥革命紀念園落成。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嚴昌洪、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張繼才、紅樓館長何廣、辛亥革命網、武漢辛亥首義研究會會員、辛亥革命志士後裔代表及高校學生代表等100多人參加活動,為雕像揭幕並獻花。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嚴昌洪在致辭中表示,武漢是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的辛亥革命首義之區,如今武漢已建成現代化大都市,孫中山先生當年的理想已變為現實。
  • 廣州博物館「經營籌措—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時期貨幣展」正式上線
    由廣州博物館與杭州市江幹區逸仙錢幣紀念館主辦的「經營籌措——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時期貨幣展」正式開展。該展覽以時間為軸,貨幣為媒,通過「凝聚華僑力量 籌集革命經費」、「初建中華民國 各省濫發幣券」、「踐行錢幣革命 廣東當仁不讓」三大部分,精選兩館珍藏的數十件展品的圖文材料,向觀眾介紹孫中山革命時期以及民國初年各地所發行的各種貨幣、有價票券的情況。
  • 辛亥革命志士後裔上海檔案館重溫孫中山「足音」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四日電 (記者 許曉青)李烈鈞之子、楊杏佛之子、陳儀的外孫等辛亥革命志士的後裔,今天一同走進上海市檔案館,重溫偉人孫中山生前在上海留下的珍貴「足音」。現場以文物、檔案、圖片、影音等多種途徑,試圖再現孫中山一生二十餘次前來上海的經歷。據介紹,從年輕時醞釀上書李鴻章,到辛亥革命勝利籌組南京臨時政府,從蟄居撰寫《建國方略》,到促成國共兩黨合作,孫中山的多個人生轉折點,均與上海息息相關。  今日開幕的展出,同時也是民革中央「世紀中山」紀念之旅的行程之一。
  • [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孫中山
    中廣網北京9月9日消息(記者焦瑩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怎樣看待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關係?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說:  張海鵬:在1900年以前,中國的多次社會運動對於衝擊清朝統治都是有意義的,但是他們都沒有提出推翻封建皇帝。
  • 南京孫中山紀念館
    1986年11月,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在這裡舉辦了內容豐富的孫中山先生史跡及著作展覽。藏經樓首次接待了由港澳各界人士組成的大規模的海外謁陵代表團及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孫中山先生的親屬孫穗英、孫穗華、戴成功及許許多多海內外知名人士先後來此參觀,1987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將藏經樓闢為"孫中山紀念館"。
  • 日本神戶隆重舉辦「寄語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
    從事孫中山研究的海峽兩岸及日本著名學者、神戶地區華僑華人以及普通民眾等約300人出席活動。孫中山紀念會理事長貝原俊民致辭表示,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次論壇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準備工作的一環,希望與會專家能提出各種有益見解。兵庫縣副知事金澤和夫積極評價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對當前中日友好、世界和平的啟迪意義。
  • 辛亥革命與亞洲視角:成功離不開亞洲各國的奧援
    武昌新軍攻佔楚望臺軍械庫  上世紀90年代,由於溝口雄三、濱下武志等日本學者的倡導,「亞洲視角」一度成為東亞學者突破「西方文化影響」論單一模式  首先,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離不開亞洲各國的奧援,其中與中國同處東亞、一衣帶水的日本又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當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一大批革命者或求學,或亡命於東瀛,將日本作為中國革命「消息易通,便於籌畫」的據點。辛亥革命中最重要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即於1905年成立於東京。當年革命派與改良派最著名的大論戰也發生在創刊於東京的《民報》和《新民叢報》上。
  • 在北京建立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館
    孫中山先生一生在北京留下了眾多的革命遺蹟,辛亥革命前後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也都與北京有關,是北京最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之一。目前,北京雖然在中山公園有中山堂、在香山碧雲寺有中山先生衣冠冢等,但還沒有一個專門系統介紹孫中山生平和辛亥革命的紀念館。
  • 辛亥革命百年:踏訪孫中山來臺時下榻的梅屋敷
    辛亥革命百年:踏訪孫中山來臺時下榻的梅屋敷 2011年10月12日 08:0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辛亥革命紀念鈔是什麼?有沒有收藏價值?
    中億財經網12月28日訊,紀念鈔大家都了解,但是辛亥革命紀念鈔是什麼大家了解清楚了嗎?有些朋友們諮詢辛亥革命紀念鈔的事情,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讀辛亥革命紀念鈔是什麼和價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穫。紀念鈔是為了紀念重大事件而特別發行的鈔票。由於其具有紀念意義且發行量小,所以有著很大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 看一看,孫中山的貼身保鏢,都有誰?
    尹銳志姐妹不僅負責保衛孫中山的安全,在辛亥革命時還組織女子敢死隊參與強攻南京中華門,甚至帶領偵察隊北進徐州,為北伐做準備。鑑於尹銳志姐妹的巨大功勳,南京臨時政府委任她們為總統府顧問,孫中山稱讚尹氏姐妹為浙江女英雄 杜心五
  • 孫中山是客家人 臺大孫中山研究專家邱榮舉向《臺海》披露30年研究發現
    其間,遊行者戴著口罩並高舉孫中山遺照,由孫中山擔任名譽總領隊,遊行文宣為:「如果孫中山先生還活著的話,他上電視也不能說自己的客家話。」其中,惠州起義就是鄭士良(廣東惠陽客家人)率領廣東省新安縣的綠林和廣東省嘉應州(今梅州市)三合會在惠州田山寨起義的,而惠州起義之地點,即是廣東著名的客家莊,且有不少客家人參加該次起義。再者,孫中山的革命組織中處處可見客家人的身影,創辦同盟會時也曾得到許多海外客家鄉親的資助。而且在中國同盟會中有不少客家籍成員。
  • 辛亥百年:新加坡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熱度不減
    這裡曾是孫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基地,連日來正舉辦辛亥百年展,展出孫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歷史圖片和珍貴資料。  10月底的新加坡正是多雨季節,天氣變化無常,儘管如此,每天10時許,晚晴園門前仍是人流聚集,等待開館參觀,直到下午閉館,人流幾無間斷。觀展的人群中,有坐著輪椅的耄耋老人,有背著書包雀躍的學生。
  • 上海報業:為孫中山革命活動鼓與呼
    而佔據當時中國報業半壁江山的上海報業,尤其是其中的革命派報紙,也在辛亥革命前後紛紛追隨孫中山行蹤,廣泛傳播其革命思想,讓民族、民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辛亥百年之際,記者就此採訪多位專家學者。他們的觀點一致:上海作為輿論重鎮,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政治動員,更重要的是,對於孫中山本人及其思想的宣傳,進一步完善了革命理論,並鼓動起大批的革命追隨者,這些均成為辛亥革命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 孫中山否認「黑社會」的革命功勳?
    前排左起: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後立者為關景良。陳少白、尤列都曾加入會黨。時下,有一種相當流行的意見認為,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為了洗白自己,對會黨「忘恩負義」,「不贊成(在民國史中)肯定黑社會的幫助」,還罔顧史實說「黑社會」與共和革命的關係其實很淺。
  • 檳榔嶼華僑華人對辛亥革命的貢獻
    與此同時,華人工商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清朝末期計有輪船公司8家,機器粉廠8家,雜貨店76間,零售菸酒及洋貨行業各有50間,等等。蓬勃發展的華僑社會,為孫中山在檳榔嶼宣傳革命思想,發動辛亥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和經濟基礎。
  • 韓國釜山華僑華人參加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談會
    郝曉飛總領事首先致辭,她回顧了辛亥革命的歷程和重大歷史意義,表示孫中山先生和他的追隨者們以救亡圖強為己任,推翻了滿清王朝在中國長達260多年的封建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推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 首都各界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