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批「佔中」使港人變笨 稱香港離臺灣越來越近

2020-12-18 觀察者網

臺灣知名作家李敖在香港出席兒子李戡的新書發布會時,就「佔領中環」行動發出警告,稱「佔中」將影響香港繁榮,使香港走上臺灣的道路。

李敖資料圖

臺灣知名作家李敖16日在港出席兒子李戡的新書發布會,貫徹了其「語不驚人死不休」風格。談到佔領中環時,李敖警告,佔中將會影響香港繁榮,使香港走上臺灣的道路。

香港《明報》17日報導稱,李敖說,英國人給了香港法治、自由、繁榮,就不給民主,「長毛的爸爸、爺爺」沒有向英國人爭取民主,是因為他們想通了,民主沒有用,與英國的合作有用。今天的香港人變笨了。他說,「民主」是空的口號,與平等一樣,人永遠不可能平等。

他說,民主問題需要解決,但方法絕不是佔領中環。李敖表示,他曾設想,讓香港的民主制度逐漸成為中國內地的榜樣,但近年香港卻丟掉了自己的強項,也即英國式的自由民主,「香港離倫敦愈來愈遠,離臺北愈來愈近」。他指今天香港是走錯了路,走到臺灣的路上。「一次佔中,香港的繁榮馬上就下來。」李敖對臺灣的民主有諸多批評,經常指其是假民主。他曾說過,「假民主有三種:一、順民做主;二、愚民做主;三、暴民做主。臺灣三者俱全。」

事實上,除了不時有「臺獨」分子到香港傳授所謂抗爭經驗外,臺灣社運團體新興的所謂「路過」抗爭方式,也被香港支持「佔中」的人士「借鑑」。據香港《文匯報》17日報導,有香港反對派人士16日在網上刊文煽動港人搞所謂「流動佔中」,包括有空就去中環等巴士、等電車、行街(逛街)、排隊去洗手間、排隊去法庭聽審以及練跑步等,「以造成癱瘓中環的效果」。文章還稱,參與者被趕就走,不用與警察硬碰,不會犯法,也不會被捕。對此,大律師陸偉雄稱,如果市民自發前往中環四處走動,警方不清楚他們的目的,不能貿然拘捕;但市民駐足過久,有實質證據顯示他們不僅僅路過或圍觀,而是參與行動,則有被捕風險。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等人稱,他們留意到網上有人發起所謂「流動」佔中,顯示有激進示威者故意挑戰香港警方,而目的是要挑戰香港法治,類似行動只會浪費警力、浪費共公告資源,令廣大市民生厭。《星島日報》17日透露,因「佔領中環」行動如箭在弦,香港警方確認在短期內將招聘一批警署助理,主要是退休員佐級人員,他們將協助警署之行後勤工作,以騰出正規警力應付「佔中」。此外,香港海關、入境處等紀律部隊也相繼增聘類似的臨時工。

相關焦點

  • 受「佔中」陰影影響港人移民增多 首選臺灣葡萄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作者 林 風】香港去年出現非法「佔中」後不少港人被嚇怕,部分有負擔能力的民眾為下一代著想選擇移民,主要移民地點為葡萄牙和臺灣,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真正到當地居住。香港新聞網8日援引《香港商報》的報導稱,寰宇移民顧問歐洲區域經理王志勇透露,其公司2014年約四成客戶是港人,「去年香港發生一些事,香港人移民增加」,上一季度香港移民客戶比例已增至六成。
  • 臺灣人如何看香港佔中「公投」
    香港佔中「公投」活動已引發香港回歸以來與內地的對立情緒的爆發。就臺灣角度來看,如果未來北京未能處理好紛爭並總結經驗教訓,歷史雖不可能完全重演,但卻可能以不同的形式重複類似的錯誤,而影響到香港各項勢力的互動與兩岸三地關係的發展。  在我看來,北京處理港臺問題的心態不同。香港已經回歸,而臺灣則是未來統一的目標。
  • 陳一新:臺灣人如何看香港佔中「公投」
    香港佔中「公投」活動已引發香港回歸以來與內地的對立情緒的爆發。就臺灣角度來看,如果未來北京未能處理好紛爭並總結經驗教訓,歷史雖不可能完全重演,但卻可能以不同的形式重複類似的錯誤,而影響到香港各項勢力的互動與兩岸三地關係的發展。在我看來,北京處理港臺問題的心態不同。香港已經回歸,而臺灣則是未來統一的目標。
  • 香港中產階層再現移民潮 臺灣地區成「新寵」
    就在內地居民熱衷移居香港之際,香港部分中產階層卻急於逃離香港本地。據香港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升8.3%。根據臺灣地區移民署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移民到臺灣地區居留的人數半年內增加5倍,到今年9月,暴漲到632人。
  • 李敖批蔡英文:太笨了! 臺灣最後會被美國榨乾賣掉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作家李敖近期表示,「美國會像臺果汁機一樣榨乾臺灣,最後把臺灣賣掉」。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6日報導,李敖說他在臺灣住了68年,為臺灣花很多時間,現在深感臺灣已沒有希望,稱「臺灣關著門這麼小,以前被蔣介石騙,現在被民進黨騙,但以前人們還可渾水摸魚,現在年輕人連魚都摸不到」,認為民進黨要負最大責任。
  • 民進黨當局曾稱「力挺」香港暴徒,結果僅有8名港人獲準在臺工作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後,臺灣的民進黨當局接連發言力挺香港暴徒,陸委會也在今年7月成立所謂的「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協助香港暴徒。但情況到底如何呢?臺灣《中國時報》6日稱,臺「港澳條例」第18條明定「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
  • 香港激進本土派政客鼓吹「港人港雞」避免禽流感
    據《環球時報》1月7日報導,香港政府去年年底在一批從廣東引進的活雞樣本中發現禽流感病毒,隨即宣布停止輸入內地活雞21天。近日有立場激進的香港政客呼籲,香港政府應該永久停止從內地引進活雞,改為自給自足,全面實施「港人港雞」。 新民主同盟成員譚凱邦5日在網上發表言論稱,懇請香港政府「忠於科學」,永久停止引進內地活雞,實施「港人港雞」。
  • 臺媒:蔡英文上任後港人移民臺灣或將更加困難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香港近年政治紛擾,讓不少民眾對移居臺灣頗感興趣。不過有消息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任後可能緊縮香港民眾移民臺灣的政策。據臺灣《經濟日報》16日報導,有港人從臺灣政界人士處獲悉,蔡英文上任後有意收緊港人移民臺灣的條件,包括可能提高投資移民門檻,從目前的600萬元新臺幣提高至1000萬元以上。
  • 臺灣的笨北港到笨南港 後稱北港 可稱之為「臺灣」
    在臺江與臺灣海峽之間,有一道由11個小沙嶼組成的天然防波堤。由北而南分別叫做海翁島、加老灣、隙仔港、北線尾,以及臺窩灣(即一鯤身,荷蘭文獻稱大員,今安平)、二鯤身……七鯤身。其間有兩個港口通臺江:因此,鹿耳門與臺江一起,滄海變桑田了。鹿耳門港道,又稱北港或鹿口(Lou-keou ) ,「流求」之名,很可能是由Lou-keou音轉而來。首先,鹿與流,都是來母尤韻字,雙聲疊韻,讀音相同。口與求,今音聲母分別為K與Q,在古代均可歸入「溪」、「群」二母,韻屬尤部。它們也是雙聲疊韻字,故「流求」與「鹿口」可以通假。
  • 當你想在香港定居,卻有近70萬港人想移民!
    香港變成圍城,有人千方百計想進來,但城內的人卻千方百計想離開!一項調查發現,在所有15歲及以上人士中,有11.2%的表示若有機會會打算離開香港到其他地方生活包括居住或退休、工作或做生意、讀書或進修,港人移民傾向增加,新一輪的移民潮悄然來臨。
  • 香港「佔中」十問
    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行政長官人選經普選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三問:為什麼說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而且一直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最大支持者?
  • 港人養老,徘徊在內地與香港之間
    到2050年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香港人口的1/3以上。為應對與日俱增的人口老化成本和缺乏土地問題,香港想出「新招」:將部分老年人「出口」至內地。如今,因近3萬名老人等待養老護理而承受重壓的香港政府,盼望鄰省廣東提供場所,作為解決人口問題之道。
  • 臺灣成港人新「移民」地 風景和人情味吸引人
    中新網11月25日電 綜合臺灣《聯合報》報導,香港移民潮再起,臺灣地區成為港人新的移民地。今年9月港澳申請赴臺居留達632人,是半年前的6倍;臉書(Facebook)上也出現專頁,顯示港澳移民臺灣加溫。
  • 看中低廉物價及人情味 港人移居臺灣漸升溫
    看中低廉物價及人情味 港人移居臺灣漸升溫 2013年11月27日 08: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近日,香港集思會調研顯示,不少「港漂」並不願意留在香港長期發展。不僅如此,臺《聯合報》25日報導,臺「移民署」統計顯示,去年港澳居民居留許可案件共3000多人,比前年多740人,而今年9月申請來臺居留人數是半年前的6倍,「顯示港澳移居臺灣升溫」。
  • 調查:近半港人到郊野公園為爬山 燒烤者僅佔1成
    調查:近半港人到郊野公園為爬山 燒烤者僅佔1成 2019-06-2510:21: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我這一代香港人》:陳冠中以港人身份解讀香港
    一時間國語文化在香港所佔的份額大增,而在香港製造的國語電影及國語「時代曲」甚至在勢頭上蓋過本地的粵語電影、粵語流行曲,雖然在人口數上操粵語者佔絕大多數。在70年代前,臺灣的書和國語電影在香港亦甚受歡迎,甚至從臺灣輸入的新國語歌也曾風行一時。內地普通話電影從《劉三姐》到《大鬧天宮》動畫到樣板戲,都曾安排在左派自己的院線放映。
  • 從香港書展看港人閱讀文化 揭秘香港讀書習慣
    香港本地的出版界也是卯足了勁,紛紛於書展期間推出主打新書。今年書展推出的新書,保守估計佔到了全年新書的一半以上;出版日期在過去12個月以內的,共有1.2萬本書。每年的書展重頭戲之一是名家講座系列,今年講者亦星光熠熠。
  • 小米2離臺灣越來越近了
    隨著小米手機不斷拓寬市場,被曝光的場合也越來越多。臺灣電信認證機構NCC就披露了一款型號為「2013012」的神秘機型。從外形上看,這款新機顯然是小米2的某個版本,今年3月19日通過了臺灣NCC的認證,不過並沒有任何硬體規格、網絡制式、上市時間等情報披露出來。
  • 臺灣媒體觀察臺灣美食 進軍香港十年有成
    (圖片來源:中評社 黃文杰攝 )  (記者 黃文杰)臺灣媒體香港參訪團24日走訪香港百貨超商及商家店鋪,第一手了解臺灣產品進軍香港情況,特別是臺灣外貿協會10年來用心經營,已經把臺灣品牌成功打響,港人及來港旅客特愛臺灣食品,臺灣最有名的黑橋牌香腸,今年八月也成功進駐繁華的佐敦道,享受臺灣美食更方便。
  • 香港商報:高鐵出行受港人熱捧 逐漸融入市民生活
    中新網1月18日電 《香港商報》18日發表評論稱,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已有3個多月,越來越多港人選擇使用高鐵出行、出遊,高鐵上座率也穩定上升。高鐵不僅為香港吸引了眾多訪港遊客,也為眾多市民北上內地提供了交通便利。資料圖:香港高鐵西九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