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養老,徘徊在內地與香港之間

2020-12-26 人民網

  到2050年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香港人口的1/3以上。為應對與日俱增的人口老化成本和缺乏土地問題,香港想出「新招」:將部分老年人「出口」至內地。如今,因近3萬名老人等待養老護理而承受重壓的香港政府,盼望鄰省廣東提供場所,作為解決人口問題之道。

  「廣東計劃」小有所成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不少香港長者選擇移居廣東頤養天年。特區政府2013年10月起實施「廣東計劃」,截至今年5月31日,共有16904名香港長者通過該計劃領取長者津貼。

  廣東計劃目的是為方便已定居廣東或準備移居廣東的香港長者,無須每年返港,只要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居住在廣東滿60天,便可領取全年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另據了解,廣東省民政廳已於2013年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福利署推行「廣東計劃」的信息,並發布了該計劃的網頁連結。

  香港等待入住養老院的平均時間為20至30個月,這意味著數千名老年人尚未等到養老名額就將離世。與此同時,等待入住香港養老院的名單還在變長。「我們並不是強迫老人到廣東養老」,香港復康會總裁伍杏修說,「這個計劃只是給香港居民更多選項。如果他們在等待名單上排第50位並選擇前往內地,他們將能很快入住。如果選擇不去,排名還是第50位。」

  物價飛漲有人回流

  根據媒體報導,現在到廣東養老的香港老人越來越多。但同時,也出現了一股回流潮。

  不少香港人當初選擇到內地養老時,都帶著相對豐厚的積蓄,懷揣著「內地物價低、港幣值錢、空氣好、住房寬敞」的頤養天年夢。但是,近幾年隨著人民幣升值、內地房價物價上漲,環境問題凸顯,一些內地港人年邁體弱多病,生活日益拮据,無奈之下選擇踏上返港之路。

  在東莞照顧香港人陳婆婆近5年的劉先生表示,老人的吃、住、醫療費和聘請護工的費用一個月需近5000元人民幣,更重的是醫療看病,一住院就要花費上萬元的醫療費。幾位在深圳養老的香港老人表示,原本計劃好夠花30年的養老積蓄,現在10年不到就用完了。

  香港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說,物價飛漲是內地養老香港人回流的首要原因。「我2006年到內地工作,那時匯率接近1:1,在香港喝早茶要幾十塊港幣,在內地只要10元左右人民幣,在內地的生活成本要比香港節省近2/3。如今100元港幣只能換79元人民幣。當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來買菜、做衣服、買日用品,現在反過來了,深圳人都愛到香港買東西了。」

  虐待事件引發思考

  5月,香港發生養老院懷疑虐待老人的嚴重事件。一家位於高樓內的重度護理養老院,將12名失去自理能力、坐在輪椅上的女性長者推到三樓露臺,老人被迫脫光衣服等洗澡,一等就兩個小時。事件曝光後,香港社會福利署啟動調查,發現這種侵犯老人隱私、損害尊嚴的情況已經持續數年。日前,社福署決定「釘牌」,可能還會追究刑事責任。

  有人說香港養老服務問題多,多個團體也促特區政府加強監管。但養老院本身也有苦衷。比如,20年前香港養老院護工就開始緊張,現在是嚴重短缺。哪怕加人工費也請不到人。隨著人口老化,老人家越來越多,護工卻日漸老去,體力精力大不如前。不少養老院管理者擔心,有一天這批護工都幹不動了怎麼辦?

  香港養老院有苦水,北上養老的港人也舉棋難定。比如,藉助廣東計劃託內地養老,香港長者依然難接受香港的公立醫療、住房保障和社會服務;因沒有內地戶籍,他們也無法享有內地醫保、社保和老年福利。被內地與香港兩地的福利排斥,正是當前港人養老困境的某種縮影。對此,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提出,兩地政府可實行福利制度融合改善長者處境。

相關焦點

  • 今年兩會,香港民建聯將提「港人參軍」、在內地建「香港村」
    對於便利港人於內地生活措施,新任政協委員李慧瓊表示,他們將促請中央考慮將183日的港人在內地薪俸稅豁免期放寬,包括剔除即日來回及周末、節假日非工作日的日數;又建議參考二代臺胞證的做法,將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調整成在內地的身份證明文件,方便於內地以電子平臺購買車票;更希望探討內地與香港金融部門合作,令香港居民可用香港的電子支付工具在內地消費。
  • 香港工聯會:港人可在內地補辦和換取回鄉證
    中新社香港9月4日電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4日發布消息指,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已向內地公安部門核實,港人即日起可在內地補辦和換取回鄉證。據悉,香港居民過往在內地遇到回鄉證過期或丟失的情況時,只能在回港前先到內地公安機關或者深圳中旅社辦理臨時證件,回港後再到中旅社辦理正式回鄉證。工聯會認為,對於長期在內地居住的港人,尤其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上述做法帶來不便。
  • 香港與內地之間只隔著一小撮港媒
    香港回歸多年以來,無論電視、報紙等各媒體上在涉及內地和香港兩地的新聞時,基本少有對香港負面的報導。反而諸如內地人素質低,內地汙染嚴重,內地血汗工廠剝削勞工,內地產品質量低劣,內地國企壟斷,內地貪汙腐敗等消息盛行;同時,香港媒體極力宣揚香港人素質高,香港產品質量好,香港社會法治,香港政府廉潔以證明香港遠遠優於內地。
  • 港人在粵也能領津貼 香港擬推養老「廣東計劃」
    目前一共有48個服務領域有338個優惠措施,方便香港的服務業進入內地,其中64項措施在廣東先行先試。  昨天,香港政務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張瓊瑤表示,粵港合作是與內地合作之間的重中之重。兩地近年來取得不少靚麗成果。去年經香港處理的26000多億元人民幣貿易結算中,超過兩成為粵港兩地之間結算交易。港資金融機構在廣東網絡不斷擴大,5家港資銀行在廣東設立39家異地支行。
  • 郭一鳴:香港名店歧視 港人與內地人需平等對待
    郭先生其實事情的起因我們這兩天也有所了解,就是這家商鋪日前表示說出於保護智慧財產權,防止抄襲,禁止路人在他的店外的櫥窗拍攝,但是禁止的對象好像似乎是只限於香港市民。這使得當地的很多港人非常的憤怒,有香港媒體評論說,這是公共領域霸權,而且現在似乎已經上升到了歧視港人的這種問題上面了,這個您怎麼看?
  • 兩地融合加深 香港人期待全面享受內地居民待遇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回歸以來,兩地融合日益加深,大量港企北拓,港人北上日漸頻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臺,港人期待在內地投資、就業和居住時,在各項保障、身份認同、便民出行、養老政策等方面獲得進一步改善,全面享受內地居民待遇,有利在大灣區就業、創業和生活。據內地幾個主要城市的香港人商會透露,大概有30萬港人長期在內地工作。深圳作為緊鄰香港的珠三角一線城市,吸引了超過20萬港人前往投資、就業和居住。
  • 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內進食與港人罵戰引發爭議
    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內進食與港人罵戰引發爭議   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進食引發爭執  入鄉需隨俗
  • 內地港人談十九大報告: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更增信心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內地港人談十九大報告: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更增信心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陳小願)多位在內地工作、學習、生活的香港人士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九大報告涉港論述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關心和重視,增強了他們對香港未來保持繁榮穩定的信心。
  • 專訪吳秋北:工聯會受特區政府委託為內地港人寄藥突破萬宗
    中新社香港6月3日電 題:專訪吳秋北:工聯會受特區政府委託為內地港人寄藥突破萬宗中新社記者 曾平新冠肺炎疫情阻礙內地和香港的人員流動,滯留內地而又需長期服藥的港人面對缺藥困境。連月來,香港工聯會受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委託,協助執行一項寄送藥物的特別計劃。由香港特區註冊醫生處方的各類藥物在一群有心人的幫助下,順利寄送至身處粵閩的港人手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6月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項特事特辦的寄藥計劃已經持續3個月,每周大約會收到700份處方藥。
  • 香港人大代表林龍安:建議放寬港人在內地第二套物業按揭條件
    、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提交了三個提案,包括關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建議、關於推動我國疾控應急處理的建議及關於深化香港與內地在新時代的合作交流建議。 去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主持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時,公布8項便利港人及1項推動創科新措施,部份層面上與內地居民看齊。但在專業資格認證等方面仍未全面開放,當中包括醫生、律師、金融策劃師等等專業資格仍然受到限制,對促進灣區的人才交流有一定的影響。
  • 香港青年:「16條惠港措施」將鼓勵更多港人到內地城市發展
    多位與會的香港青年嘉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最近推出的「16條惠港措施」給港人帶來非常大的便利,將鼓勵更多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  今年30歲的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賢翰,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來到廣州創業已經一年半,主要從事建築設計。對於「16條惠港措施」的出臺,他表示非常開心。
  • 內地女生在港遇車禍身亡遭部分港人謾罵 南華早報稱醜陋的香港人
    女死者劉涵,今年25歲,年輕富有活力,生前在香港從事金融行業工作,前途一片光明。此次交通事故發生在鰂魚湧,有幾家報紙報導此事。出人意料的是,此事卻引發港人在網上攻擊內地人。例如有網友評論稱,卡車司機做得好。還有網友稱,內地人在香港的所作所為令所有港人都很生氣。又有人表示港人不同情劉涵,而這種心態是內地人造成的。
  • 香港各界歡迎居住證新政:體現中央對港人關懷
    中新社香港8月16日電(記者 李焯龍)國務院新聞辦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辦法》)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對此,香港各界紛紛表示歡迎,認為居住證新政完善港人在內地的待遇,體現中央對香港同胞的關懷,有利港人到內地發展事業。
  • 港人赴內地工作無需申請許可 融入大灣區更便利
    新華社香港8月4日電(記者戰豔)港人赴內地就業再添利好。國務院3日公布取消11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包括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香港社會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將便利港人赴內地尋找發展機會,也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方便春節期間港人求助 香港特別行政區五個駐內地辦事處設專線
    封面新聞記者賴芳傑1月25日,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五個駐內地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設立電話專線,方便當地港人在內地春節假期期間致電求助。封面新聞了解到,自武漢出現肺炎病例群組個案以來,各駐內地辦事處與當地港人保持緊密聯繫,並把相關健康資訊和最新資料上載網頁和官方微信帳號,方便當地港人掌握相關信息。在內地港人如有任何需要,駐內地辦事處會盡力提供可行協助。
  • 香港政府官員幫港人尋火車票自助售票機 拍圖知會在京港人
    大公網訊(記者凱雷、江鑫嫻 實習記者左瑞帥 北京報導)近期中央推出多項措施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其中發通知要求做好港生內地就業服務、港澳臺人士火車自助購票等均引起港人關注。然而有不少在京港人反映,在火車站找不到港人高鐵自助售票機。
  • 香港法律專家詳解12名涉偷渡港人法律處理程序
    12名被扣押港人所聘請律師需具內地律師資格深圳衛視&直新聞:此前,有12名港人在內地水域被捕,他們的家屬向港媒表示,內地公安局給出一張律師名單、必須要從名單當中選擇律師,根據您以往的訴訟經驗,這12名港人是否有權利自己選律師?另外這12名嫌疑人是否可以選擇香港籍律師?
  • 港人復活節「快閃」遊內地 往珠海巴士團爆滿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復活節假期將於19日開始,不少港人把握時機「快閃」外出旅遊,經「一橋一鐵」往返也是不錯的選擇。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復活節假期正是「快閃」遊內地的良機,有人一家十多口參加高鐵團,也有人自由行搭巴士經港珠澳大橋到內地或澳門的。有旅行社指大橋通車後,越來越多香港家庭到珠海長隆、海泉灣度假2至3天,這次復活節的團客量按年升30%。
  • 香港人愛到內地買房子
    最近有統計表明,香港廣告額最高的商品是內地的房地產。  到內地買豪宅  從香港到深圳的火車上貼滿了深圳的房地產廣告;進了深圳的羅湖橋頭,醒目的戶外廣告介紹的還是深圳的房地產。其實,打港人主意的不僅是深圳,從香港的幾大中文報紙到兩家主要電視臺,珠江三角洲的房地產廣告鋪天蓋地。
  • 粵港自駕遊30日起可申請 港人限制多改租內地車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粵港兩地自駕遊首階段試驗計劃30日起正式接受申請,屆時港人可以駕車直接由香港前往廣東省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