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合作漸入佳境,從經濟層面推進到民生層面,帶來越來越多的利好。香港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兩地將繼續推進前海、南沙重點合作區的發展,香港與廣州已成立了專責小組,希望與南沙開展民生福利方面的合作。
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
2014年廣東將率先基本實現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將進一步推動專業服務業的資格互認、放寬準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方便香港業界在粵開業。目前一共有48個服務領域有338個優惠措施,方便香港的服務業進入內地,其中64項措施在廣東先行先試。
昨天,香港政務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張瓊瑤表示,粵港合作是與內地合作之間的重中之重。兩地近年來取得不少靚麗成果。去年經香港處理的26000多億元人民幣貿易結算中,超過兩成為粵港兩地之間結算交易。港資金融機構在廣東網絡不斷擴大,5家港資銀行在廣東設立39家異地支行。
在民生方面粵港合作不斷擴展,目前兩地有通用交通卡,為內地旅客增設E-道縮短過境時間。粵港兩地還於去年聯手制定了珠三角2020年空氣汙染減排方案。
探討在南沙開展民生合作
「南沙的發展潛力將相當巨大」,張瓊瑤指出,南沙土地資源非常豐富,南沙規劃明確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為主線。
目前香港正在跟廣東探討南沙規劃的細則和方向,尤其希望在南沙開展民生福利合作。香港特區政府支持和鼓勵港商在南沙投資創業,促進港資企業轉型升級,為港人創業發展提供新的平臺;推動建設CEPA先行先試綜合合作示範區,全面解決CEPA落實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希望借鑑香港社會管理服務先進的經驗,探討在南沙加強穗港民生福利合作。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表示在「十二五」規劃裡面,前海、南沙、橫琴等三個區域發展都跟粵港合作有關,將加強合作。
在粵養老也能領津貼
「在今年下半年我們要推行一個『廣東計劃』,把我們安老方面的一些社會保障推廣。」據林鄭月娥介紹,粵港合作已經拓展到社會民生領域。香港超過75周歲的老人家,無論有錢還是無錢都能拿到高額津貼,每月大約是1100多港幣。在沒有「廣東計劃」以前,所有老人家必須每年在香港住一段日子,不能長期地離開香港還拿這個津貼。但有幾萬老人家在廣東退休,或者是希望在廣東退休,推行了「廣東計劃」以後,老人家不需要再回來了,長期在廣東居住也可以每個月拿這個高額的津貼。
環保方面,粵港合作改善香港空氣品質、進行水資源保護,聯合打造珠三角優質生活圈。「香港現在用的70%的水都是來自東江,廣東省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去保護水的資源。希望兩地的合作取得新的成績。」
西部遊客可駕車直入大嶼山
截至2012年底,在粵港資企業有121259家,佔廣東省外資企業總數的72%,實際利用外資佔61.8%,達到1846.9億美元。
另外,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場。自從有了自由行,每年的內地遊客數目都有所增加,2012年訪港的內地旅客達3491萬人次,大概73%(2552萬人次)的內地遊客來自廣東。香港到廣東的居民也超過2100萬人次。
據透露,隨著西部客流增多,大嶼山將建設大型商場,吸引從廣東西部進來的人流、車流,以後從西部來的人不用進入中環購物。林鄭月娥暢想幾年後珠三角西部遊客可以開著車沿著新開的路橋到大嶼山遊玩:「港珠澳大橋工程有一條路是從新界的西部到達大嶼山的,幾年後大嶼山會跟現在很不同,珠三角西部發展空間很大。」
內地赴港上市公司兩成是粵企 743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其中144家粵企 香港年內將推跨境指數期貨期權產品
(記者耿旭靜)離岸人民幣產品受歡迎,香港年內將推跨境指數期貨期權產品,2012年人民幣貿易結算額上升37%。在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進展,內地企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番禺珠江鋼管是國內首家唯一製造1500米深海管道製造商,通過2010年在港上市,實現全球化發展,開拓中東和非洲市場,國外銷售額佔比近五成。
據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鄧仲敏介紹,過去30年,廣東與香港經濟互動發展,香港是廣東企業走出去的有利平臺。2012年粵港兩地進出口貿易總額繼續增長,達到2280億美元。
與此同時,內地企業來港投資不斷增長,2012年1938家內地企業在港開業,相比2004年增長12倍。2012年人民幣貿易結算額上升37%。
1993年首隻H股青島啤酒在港交所上市,今年正好是青島啤酒到香港上市20周年。20年來,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數量激增,目前內地市場佔香港市場的份額可以用5、6、7來概括。
據悉,截至今年6月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數目達到743家,佔香港上市公司數目的47%(近五成),市值達到115745億港元,佔總市值的56%(近六成),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49億港元,佔比71%。其中廣東是擁有最多香港上市公司的省份,有144家,總市值約17600億港元。
據介紹,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希望見到人民幣投資產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開始注重資本輸出,香港開始吸引內地投資者,海外發行人在香港集資。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新機遇,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產品加速發展。目前香港市場有六大類人民幣產品,包括房地產基金、股票、人民幣期貨、人民幣ETF及人民幣ETF的衍生產品,交易量不斷增加。
港交所將深化兩地資本市場合作,年內將推出跨境指數期貨期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