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最頂級的米飯,李白等到胃痛的雕胡飯

2021-02-26 名特美食玩樂圈

      最近翻看美食,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米飯中的貴族:據說曾經在盛唐時期就已經是皇家貢品,貴族餐中必備之物,有著米飯中的魚子醬,五穀之上,詩人李白都為他折腰的穀物之王。

南方人日常吃米飯,有點五穀不分,北方人是很清楚它們怎麼辨認怎麼吃的。黃米做黏豆包,也可以裹粽子,在糯米少的地方可以替代糯米做各種甜食點心;糜子沒那麼黏,做成黃饃饃(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裡那個一元錢一個的黃饃饃)當主食;小米熬粥,最是養人;小麥就不用說了,包子饅頭花卷餃子麵條麵包蛋糕等等都得靠它,屬百變星君。可是你知道嗎?唐朝之前是有六穀,這第六穀就是米飯中的魚子醬——菰

        

   唐時糧食的概念是六穀,為稌(稻)、黍(黏黃米)、稷(也叫糜、不黏的黃米)、粱(粟、小米)、麥(小麥)、苽(菰米、雕胡)。六穀之說,上承周制,《周禮》上說:「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後世說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真是禮崩樂壞,要氣壞祖宗了。連六穀都廢棄掉了一谷,成何體統。

菰,亦稱安胡、雕胡,又名茭兒菜、茭包、茭筍;淺水生植物,秋季結實,色白而滑,可做飯食。稈基嫩莖為真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後,粗大肥嫩,稱茭瓜,做飯食用。

       古詩人杜甫在詩中說:「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這種「滑」不是憑空而來的,需要長情的泡和煮:煮之前要浸泡4小時;然後煮的時間,也要比煮大米飯長2.5倍。

       雕胡米外觀呈黑褐色,我們買來的,在某寶要60多元一斤(這可比巨稻米五常米貴哦),網上說,英國的超市裡也有,半斤就要賣將近5英鎊,且都是沒有去殼的。據說,很多營養都在外殼裡,想想,這麼貴,還是把殼子一起吃了吧。

         果然,口感豐富。外皮有外皮的滑脆,米粒有米粒的溫香軟玉。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種特殊的清香,比大米飯的清雅。而且,入口回甘非常快,有種非常生動的甜,在味道完全釋放後,還有一點點苦尾。

《周禮》上說: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饈用品百二十品。是的,唐代以前,糧食分為六穀,指稻、黍、稷、粱、麥、菰。

在公輸班發明改進石磨之前,世間只有「粒食」而沒有「麵食」,從此以後,小麥以「百變星君」的魔術師身份,上位成功。但是無論如何,雕胡飯始終以糯韌可口而被鍾愛,尤被僧人隱士視為人間至寶。      

      雕胡之美,在於故事。雕胡的故事,卻實在是讓人兩難的故事。

她從先秦走來,美味是她的風採。當她躋身六穀的時候,天下不知有茭白,無論炒茭白絲、蝦籽油燜茭白。

從宋代以後,徵戰連連,茭草乏人呵護,染上了黑粉菌,大面積地被感染。人們發現,感染後的茭草,不再結果實,但莖節細胞因此加速成長,形成肥大的紡錘形肉質莖,這就是茭白。

  宋仁宗朝的宰相晏殊,在詩中還提到皇家在元旦祭祀時,使用雕胡飯。明朝以後,描述雕胡飯的語句逐漸消失。一代風華絕代的糧食,就此淡出人們的視線。

茭白開始受到人們的青睞,採摘下來後,切片拉絲,和辣椒、肉絲一炒,滑美異常,以致於成為江南水生植物中的三大美味之一。

請注意「滑」這個詞,這在古代是個評價非常高的詞,但凡沾上這個詞,不僅好吃而且上檔次,與之為伍的有「蓴鱸之思」裡的蓴菜,肥美冠絕天下的熊掌。

虞世南在《北堂書鈔》引東漢劉梁《七舉》就曾有「菰梁之飯,入口叢流,送以熊蹢,咽以豹胎」之句。意思就是雕胡飯只能用熊掌、豹胎這樣肥美爽滑的食材來搭配。

自此,天下無雕胡,世人只知茭白矣!

          雕胡飯之美,還在於文人墨客的美妙讚譽。

這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

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我們可以復原一下當時的情景。

安史之亂後不久,唐肅宗大赦天下,李白重獲自由,以花甲之年北上請纓。他輾轉到皖南,借宿五松山下,正感懷人生悽苦。而戰亂中的貧窮農家,卻拿出李白最喜歡的美食款待他。

想那李白,本是大好男兒。「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也不能讓他動容,他仗劍走天涯、散發弄扁舟、騎鹿遊天姥,又曾是何等豪邁?如今,一盤雕胡飯,卻成為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年)秋,也就是李白(701~762)去世的前一年。

這是關於雕胡飯的絕唱,也是李白人生的絕唱。

如今,我們吃到的菰米大多是進口的了,而關於雕胡飯的故事,已經鐫刻在千年的時光之中。

相關焦點

  • 李白在銅陵吃的「雕胡飯」你吃過嗎?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五言律詩歷史文化遺存,探討雕胡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為傳承弘揚地方文化,當今開發五松山下雕胡飯美食品牌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古人造訪時進屋席地而坐,坐的姿勢是雙膝先跪而後身子向後傾斜,臀部坐在腳後跟上,稱之為「胡坐」。李白當年夜宿荀媼家進屋時,為了表示謙恭,採用的就是這種「胡坐」的坐姿。既然客人「跪坐」,那麼主人「跪進」也就是合乎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星移鬥轉、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殊多變易。昔日五松山已非舊貌,山已不在,景已不存。
  • 我國失傳的頂級大米,李白杜甫都寫詩讚美,現在只能從外國進口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一個國家的穩定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而吃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水稻的種植歷史也非常悠久,現在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米飯都是飯桌上最常見的一種主食。
  • 李白:大唐明月魂,盛唐謫仙人
    在這三件寶貝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二件—李白存世的唯一真跡《上陽臺帖》。何其有幸,時隔一千多年,竟然能親眼目睹李白大大的草書,那麼的筆畫連綿、一氣呵成,果然是字如其人啊!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再次認識一下李白,看看他這輪大唐明月魂,看看他這個盛唐謫仙人。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更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
    說李白自然少不了酒與詩。「李白鬥酒詩百篇」,在杜甫的詩中,我們更是能夠見證李白和酒的不解之緣。《客中行》便是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經典的一首詩。這首詩以豪邁灑脫的筆調,歌頌了蘭陵美酒,也歌頌了盛唐的繁榮景象,更可以說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
  • 李白一首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瑰麗奇偉,這才是盛唐風貌!
    李白一首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瑰麗奇偉,這才是盛唐風貌!唐朝後期一場「安史之亂」把唐朝推向衰敗,這段戰亂造就了 「詩聖」杜甫,李白比杜甫大了十一歲,充分體驗過盛唐時期的興盛繁華,在「奉召入京」之前,李白更加崇尚修仙遊俠,性格浪漫。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李白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早期浪漫主義詩歌《短歌行》。
  • 在詩意中送別好友的李白 成就了怎樣的揚州與盛唐
    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讓他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唯有飲酒賦詩,寄情於山水之間。所以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歌頌友情的作品。其中的送別詩就有160首左右,約佔總數的六分之一。那麼在詩意中送別好友的李白,成就了怎樣的揚州與盛唐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在揚州留下的詩詞。
  • 李白「奉命」賦詩詠牡丹,借花喻貴妃寫出絕美盛唐詩歌意境
    唐朝開元中,長安皇宮內慶興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遊賞,招來翰林學士李白賦詩助興,風華正茂,雄心勃勃的李白借花喻人,以牡丹喻楊貴妃,寫下了千古名作《清平調》辭三章。李白奉旨所填的《清平調》辭三章堪為卓絕古今的此中翹楚。關於這三首詠牡丹詩的成詩過程,古書中的記載大致相同,《唐詩紀事》中的記載似乎更符合李白「詩仙」的天才稟賦:「明皇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筆成文,婉轉精切無留思。」
  • 舞劇《李白》中的《清平調》,反映出盛唐時期一派繁榮的風格面貌
    李白結識了賀知章,是賀知章將李白引薦給了唐玄宗,玄宗非常欣賞李白的詩才,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李白能夠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和番書》一篇,玄宗親手為李白調製一碗羹,並且給予他翰林的頭銜。
  • 李白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首詩,妙絕古今!
    李白作為盛唐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同於杜甫詩的現實主義,李白的浪漫主義常體現在通過熱情奔放的語言,以及瑰麗的想像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展示給讀者。《月下獨酌·其一》是李白的經典詩作之一,也是此刻我腦海中閃現而出的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首詩。
  • 【說健康】「胃痛」莫輕視 治療保養都必要
    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來看,左側偏中上的部分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伴隨症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3、飲食  辣的、油膩的、或者難消化的短期都不要吃了,其中包括米飯,米飯和雞蛋也屬於難消化一類的,建議多吃點饅頭、麵條一類的,喝點麵湯或者小米粥(適當多加一點食用鹼)。  4、藥  如果比較嚴重,建議吃點一下藥,不過話說回來,是藥三分毒,儘量減少吃藥的次數吧,可以吃一點水果或者喝點Vc,Vc對胃有保護作用,可以調節胃酸的分泌。
  • 盛唐邊塞派大師高適:誰說人到中年萬事休?天命之年可封侯
    因此,盛唐的士子們,大多心懷豪邁壯懷激烈,心中鼓蕩著風雲之氣。他們自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們認為,一旦風雲際會之時,就是「直掛雲帆濟滄海」之日。他們甚至看不起原來安身立命的儒家之道和那些白首章句的儒生,如李白般用「終南捷徑」,就可直達天聽;更可以如岑參般懷抱「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理念,在邊塞實現人生的理想。
  • 中國失傳已久的大米,李白杜甫吃了都寫詩讚美,如今卻沒有人種植
    (註:本文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中國失傳已久的大米,李白杜甫吃了都寫詩讚美,如今卻沒有人種植。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種植水稻的歷史很悠久也十分發達,所以米飯也成為我們飯桌上十分常見的一種主食,尤其是在南方,米飯就是他們最重要的食物,無論哪一頓飯都是要有米飯的。大米其實也是有很多的種類的,不僅僅是我們常見的這些,有一種大米極為尊貴和古老,那就是菰米。
  • 盛唐第一詩人李白,他到底有什麼奇特的人格魅力竟能傳頌至今?
    盛唐第一詩人李白,他到底有什麼奇特的人格魅力竟能傳頌至今?而與很多人不同,李白所信仰追求的是道家,他深受道家思想的薰陶,所以為人處事瀟灑無比。而且他拜唐朝第一劍客裴旻,這位裴將軍可是大唐第一劍客,號稱劍聖,武功強大自不必多說,李白能拜他為師,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他的詩,但在過去,師徒關係可不是鬧著玩的。
  • 今天為大家推薦李白詩酒生涯殺氣最重,最霸氣的一首詩!
    李白是盛唐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五言詩《靜夜思》是很多人啟蒙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余光中曾經稱讚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一生嗜酒,酒性大發便作詩,有李白鬥酒詩百篇的美譽,但除了飲酒之外,李白還喜歡佩劍,喜歡行俠仗義,其實這與盛唐時期的社會風氣有關大唐王朝以武力統一了南北方,形成了開放包容,互通有無的盛唐氣象,因此許多的文人雅士,達官貴族都喜佩劍。據說李白的劍術也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
  • 評《長安十二時辰》:要的就是盛唐氣象
    所以我認為,歷史劇尊重歷史是對的,但畢竟不是在做學問,否則的話,要寫唐代故事,吃透一部《唐會要》是最起碼的,這就夠編導們受的了。比如皇帝的著裝,「天子之服有十二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元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帢是也。」這些形制、作料都要搞清楚,但還遠遠不夠,還要搞清楚什麼時候穿什麼?
  • 當美食遇上詩仙李白,不負人生不負卿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樣最有治癒功效的東西,一是美食,二是詩。當美食遇上詩仙李白,不負人生不負卿。李白離開四川,來到長安,以一首《蜀道難》拜謁賀知章,賀知章讚嘆不已,稱李白為謫仙人」。李白雖然寫了許多美食,卻比不上一種食物,讓他「三謝不能餐」。李白在《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一詩中寫道「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晚年的李白流放夜郎國赦免回來途中,借宿在五松山的一戶窮苦農家,心裡非常苦悶與孤寂。農家在秋天的農忙更加繁重,鄰家的女人不顧秋夜的寒涼,整夜的在舂來。
  • 李白最狠的一首勸酒詩,首句寫得最誇張,尾句堪稱典範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但是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真正發揚光大的時刻卻是在盛唐時期,盛唐時期的詩人總有一種莫名明奇妙的優越感,當然了,盛唐這個朝代本身就足以令人自豪的。盛唐詩人最飄逸,最瀟灑的要數「謫仙人」李白了,他的一生絕對不平凡,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的待遇除了他還未曾有人能夠享受的到。這就是李白的造化之神,李白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來的詩歌非常多,而且從詩歌中我們就能看的出來他有一個愛好是喝酒。李白號稱「鬥酒詩百篇」,李白寫喝酒的詩歌非常多,在小編的心中能和李白做朋友的應該酒量都不差,因為李白這個人勸酒也是一把好手。